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内塔尼亚胡或无退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内塔尼亚胡或无退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普京为何选在克里米亚半岛开会,而不是俄罗斯收复莫斯科或者索契?
在木叔看来,普京这么做就是在气美国、气特朗普、气乌克兰。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普京,他确实是硬汉,敢和反对自己的人对着干,而且手段多样,还很巧妙。
有两个迹象能显示,他在气美国,同时明显是对西方示威,甚至是挑衅,传达出来的信号非常明显。
第一,在克里米亚召开国家会议,相当于俄罗斯官方对西方和乌克兰指责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毫不在乎,也毫不退缩。
用国家会议的形式,加强了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地位——只有在自己的国土上召开国家会议,才更能彰显主权。
普京的这个做法,让木叔想到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他一直声称戈兰高地是以色列的领土,不会还给叙利亚。除了这个口头表态之外,一个重要的实际行动就是,他经常带着内阁成员,在戈兰高地举行每周的政府例会。
这与普京来克里米亚开会,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而普京的做法更进一步。
在克里米亚的这次会议,其实是俄罗斯议会下院,也就是国家杜马的一次会议。由于议会代表老百姓的意志,所以普京此举彰显了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全体人民的态度。
据悉,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五月法令”中相关任务的实施进程。用俄罗斯官方的话说就是讨论了“俄罗斯的未来”——比如在未来数年要将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减半,确保公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养老金增长不低于通货膨胀率,改善住房条件,将预期寿命延长至78岁,到2030年可达80岁等。
在木叔看来,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莫斯科讨论嘛!他非要弄到克里米亚,意义不言而喻吧!
第二个信号是,他召开会议的这个Mriya酒店,也是在美国和西方制裁的名单之内。普京不在别的地方,单单选择在这里开会,当然也有和西方“对着干”的意味。
特别是,他不只是简单的开会,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酒店。这对一国高层而言,是不太常见的举动吧!
根据媒体报道,他在开会前自己开着一辆电动车绕酒店转了一圈,并且对酒店管理者说,“这里不错!”
之后开始和随行大员们游览酒店的花园,还专门喂池塘里的鲤鱼。看来普京的兴致真是挺高。
这种心态哪是为了开会啊,简直就是在度假嘛!
因此普京的这些举动,包括在酒店的言行,其实也是做给西方看的。
就在他在克里米亚开会的10天前,美国宣布对与俄罗斯有关的3名个人和9个实体实施新一轮制裁,理由是其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俄罗斯立场”。
其中的一个实体就是Mriya酒店!美国财政部认为,该酒店是“俄罗斯在宣传对克里米亚投资的主要样板项目”。
但是普京不顾这些,说明根本不在乎美国的制裁,而力挺酒店。对外传达出去的信号还是很强硬的吧!
你如何看待普京的做法?
欢迎关注木叔,多交流!
谢谢@悟空问答 邀请!
作为俄罗斯和西方矛盾的导火索,普京之所以如此重视克里米亚,一个明显的用意就是告诉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克里米亚已经被俄罗斯牢牢控制,而且视作俄罗斯的核心利益,绝不会妥协和退让的。
如果再配上刚刚发生的俄罗斯扣押乌克兰军舰的事件,11月25日,乌克兰3艘军舰强闯刻赤海峡,俄罗斯直接开火并扣押了乌克兰的军舰,造成了2名乌克兰士兵受伤,而且封锁了刻赤海峡,这个强势宣示更是不容置疑。
当然普京每次行动都绝不是脑子一热的事,而是深思熟虑的,比如这次到克里米亚开会,就是针对乌克兰现总统参加大选做出的反应,既告诉乌克兰的政客们,只要你们坚持反俄,俄罗斯都必将加倍反击。
当然特朗普操纵油价暴跌,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普京此时在克里米亚开会讨论俄罗斯国家安全,无疑就是向世界发出破釜沉舟的声音:俄罗斯没有退路,那就只有冒险进攻。
至于另外一个意思,恐怕安倍最清楚。最近安倍很活跃,准备妥协和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来换取从俄罗斯要回两个小岛。普京此举无疑是告诫安倍:南千岛群岛和克里米亚一样都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机关算尽可以,还给小岛没门。
当然普京还有一个经济上的示范:克里米亚是最适合旅游的地方,就连俄罗斯开会都要克里米亚,所以爱好旅游、寻找商机,克里米亚是最好的选择。从普京视察酒店中,普京为克里米亚发展旅游业站台背书的氛围十足。
当然普京还有其它考量,只有触碰到谁的利益,谁才能感觉到普京的反应强烈。
普京前往克里米亚开会,其实意思很清楚,就是在宣告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占有。
很明显普京选择参加主题为“俄罗斯未来”的活动,以及在这里召开其他会议,是带着非常浓重的政治意味在其中。因为克里米亚半岛在历史上早已归属俄罗斯,虽然因为苏联解体而被乌克兰划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从此就是失去了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影响力。
2013年由于乌克兰危机爆发,导致俄罗斯最终下定决心收复克里米亚,从此克里米亚半岛就回到了俄罗斯的手中,尽管乌克兰对此予以强势应对,但是仍然不敌俄罗斯,反而被俄罗斯在一次在乌克兰境内策划独立行动,使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也同样选择了独立。乌克兰在此次与俄罗斯的较量中完败,从此元气大伤。
事实证明,乌克兰在西方国家的鼓动下,向俄罗斯发动进攻是一个绝对愚蠢的决定,这种不自量力的强硬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连国土都无法保全。
波罗申科的这一系列“妄举”,很明显是出自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鼓动,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加剧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摩擦,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全面对抗,已经给乌克兰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不仅经济上出现严重困难,乌国内退休人员已经连退休金都无法按时领导,而且在军事上也出现了国家分裂的惨状,甚至有全面爆发内战的风险,在这个时候波罗申科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放下与俄罗斯之间的对立,缓和两国间的局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乌克兰从战争的阴影中拯救出来。
而波罗申科在这个问题上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反其道而行不断加剧两国的摩擦,这也证明了现任的波罗申科政府完全就是一个卖国政府,用乌克兰人的血去为西方国家博取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波罗申科现在在乌克兰的支持率,已经掉到了20%以下的最根本原因。
而此时的波罗申科却仍然没有想到,自己作为一国领导人所应该做的事情,毕竟政治口号喊得再响亮,也解决不了人民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在这个时候乌克兰变本加厉的继续与俄罗斯加深摩擦,这样做的最终后果波罗申科根本就承受不了,而最后倒霉的仍然是乌克兰人民。
谢谢邀请:
普京为何选择在克里米亚半岛开会?而不是俄罗斯的莫斯科或者是索契……
2014年3月克里米亚通过公投宣布独立,并脱离乌克兰成为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随后又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当然,俄罗斯也就重新将克里米亚纳入了自己的版图……莫斯科、索契、克里米亚、尽管目前都在俄罗斯的版图之内,但国际社会并末一致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说俄罗斯重新将克里米亚纳入自己的版图呢?因为从沙皇俄国建立那天一直到十月革命胜利苏联的成立,克里米亚一直都在俄罗斯联邦版图之内。直到1954年为了庆祝俄罗斯和乌克兰成立300周年,当时的苏联大管家脑子一热将克里米亚作为礼物送给了乌克兰,从此克里米亚被乌克兰所管辖。尽管当时的俄罗斯有一万个不情愿……
莫斯科和索契他们一直是俄罗斯的固有领土,不存在和任何国家有领土纠纷问题……普京之所以选择在克里米亚召开会议,这完全是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态度、向外界宣示自己的主权。这就好比当年的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作为总统和总理期间曾两度登上北方四岛向外界来传递信息、以此来宣示主权和拥有问题。
克里米亚是所有黑海和波黑的海地区,最著名的度假胜地,也是风景最美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克里米亚的美远胜莫斯科和索契,这里依山傍水,到处是沙俄时代的行宫,十八九世纪达官贵族的古堡和官邸,点缀在群山之中,美奂美仑。还有那金光闪闪的东正教教堂,最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人间仙境。
是这里风景优美,适合作为开会的场地。
还有普亲肯定也想通过这次会议,向外界传达一些信息。俄乌关系紧张,乌克兰马上要进行新一届总统选举,也是在向以后当选的乌克兰新总统暗示,克里米亚已经是俄罗斯的领土了。
确实,克里米亚半岛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是勿容置疑的。如果,克里米亚半岛被北约控制,那么俄罗斯就会丧失对整个黑海地区的控制,那样俄罗斯欧洲部分将彻底失去出海口,俄罗斯将变成一个内陆国家,这对俄罗斯来说就是一个噩梦。所以俄罗斯通过非常规手段,将克里米亚从乌克兰手里抢了回来。
普京在处理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成功,对俄罗斯来说确实是一件辉煌的大事,但同时俄乌两国的关系将永远陷入一个死结。
美国将推迟对伊朗石化产业的制裁!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对伊朗战略失败而给自己找退路?
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小把戏,服软认怂的背后有阴谋,千万别被这些疯子们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即使炒了博尔顿的鱿鱼,也改变不了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本性。这与大兵压境极限施压是同工异曲,终极目标是诱骗伊朗回到美国设定好的伊核谈判的桌子上来。书中有毒试着从三个层面予以解析:
一是为安倍晋三的斡旋创造一个缓和的气氛。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边使劲高喊不对伊朗动武,一边又向中东调兵遣将;一边又急着向周边沙特等国家出售80亿美元的军火,一边又委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伊朗斡旋;一边是极端高压的临战状态,一边又在释放缓和的气氛;一边要把伊朗逼到悬崖边,一边又担心伊朗真跳下悬崖。双重纠结的矛盾的心态显露无疑。
特朗普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既想动武又想和谈,既想制裁又想拉拢——大棒加胡萝卜的手段昭然若揭,再过几天,特朗普委派的特使安倍晋三就要去伊朗斡旋了,总要给伊朗带一点见面礼吧,否则这个和事佬还有什么价值?美国这个时候总要要释放一点善意,让伊朗明显感受到美国的所谓“诚意”。好诱骗伊朗上当。好让伊朗回到美国制定的伊核谈判的桌子上来。
二是挑拨离间试图破坏伊朗与欧盟的石油货币结算系统。
毫无疑问,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起,美国和欧盟的传统盟国之间在对待伊朗的态度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包括5月份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欧盟28国出奇的一致反对美国动武。这倒并不是欧洲国家同情伊朗,而是各自的核心利益诉求不同。
尤其是欧盟国家与伊朗建立起来的单独石油结算系统instex,对美国的石油加美元的霸权地位是一个严重的挑战。特朗普急了,开始双下手:一方面威胁要把欧洲国家“踢”出世界金融系统,一方面从源头上对伊朗开始拉拢分化,使伊朗回到美国设定好的谈判桌上来——伊朗石油贸易必须在美国的可控范围内。或者伊朗要按照美国编好的剧本去唱戏。美国是决不能看着伊朗脱离自己的视线而自由行动,给美国的石油加美元的战略构成任何威胁。
三是为本月份推出的中东协议做最后的努力。
所谓的中东协议,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推出的一个世纪框架。但就在昨天,事关中东协议的另一重要国家以色列出了点小插曲:内塔尼亚胡组阁失败后议会又要大选,他能否再度赢得大选还是个未知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既打了特朗普的脸,又使得中东协议陡添变数。这使得美国不得不改变对伊朗的态度——不想雪上加霜,只想锦上添花。中东协议对美国对特朗普来说,非常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美国在中东的大战略和大利益,而伊朗问题不解决,以它为首的弯月走廊上的盟友们会破坏会拆台会后院起火,美国千方百计要消除伊朗这个隐患 ,不论文解决还是武解决,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美国本想着以大兵压境临战状态而迫使伊朗屈服,可谁承想与美国有40年斗争经验的伊朗,却比美国还强硬,表现出了一种宁折不弯的态度,这让特朗普下不了台收不了场。动武又不能,诱惑不上当,伊朗真成了一颗蒸不烂煮不熟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美国既服软又认怂,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轮船可以进出波斯波湾,美军又不检查。舒缓欧盟情绪,令伊放松警觉,派人上岸;拖延伊公投。过度制裁伊没有谈判空间,伊朗两派会紧密团结,形势会倒逼美国。军火商会迫使白宫进入战争。美伊开战,共和党会输掉大选,特朗普铁定遭弹赅或起诉。
伊朗驻叙利亚武装副司令被杀,会是谁干的?
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下,现在的伊朗已无退路,为了迫使欧盟坚定的站在自己的一边,伊朗开始大幅度增加浓缩铀的产量,到现在,伊朗已经已经承认,伊朗已提炼出300千克核浓缩铀。
而对伊朗的“犯规”,最着急的就是以色列,为了把伊朗赶出叙利亚,以色列已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朗目标,发动了200次以上的空袭,7月1日,以色列更是摧毁了伊朗革命卫队在叙利亚的总部大楼,随后以色列在2日表示,如果伊朗执意发展核武,以色列即使是单干,也要用武力打击伊朗。
所以,这次詹纳蒂少将被杀,美国和以色列都是逃不了干系的,而至于说是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干的,那都是胡扯,这是因为,在叙利亚,伊朗最多时有20000名革命卫队武装,包括伊朗扶植的民兵在内,有10之众,在叙利亚的反对派武装,是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这个事件的发生,美国和以色列这个“锅”,是背定了!
这位少将的葬礼都举行了,人也安葬了,哪来的突发呢?
可惜是满可惜的,36岁,在叙利亚率领数万军队,奋战多年,为了叙利亚政府军重新控制全国局势立下汗马功劳。
关于他的死因,伊朗革命卫队发表声明说:詹纳蒂少将是在阿勒颇北部Mirkan村被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开枪打死的,而这一带正是叙利亚自由军的活动范围,叙利亚自由军受美国和土耳其的支持,他们也一度深度参与了土耳其入侵叙利亚的“橄榄枝行动”,
目前,最主流的分析认为,这事儿应该是叙利亚自由军干的,毕竟自由军和伊朗军队这几年交战多次,自由军伤亡惨重,且有众多自由军士兵被伊朗人关押着,自由军对伊朗人非常痛恨。
这次詹纳蒂少将被杀,应该是太靠近了叙利亚自由军的控制区,被后者发现,自由军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迅速集结了精锐力量将其打死。
虽然这次詹纳蒂少将被害,伊朗把锅扔给了美国和以色列,认为这个和美国中情局有很大的关系,但最大的嫌疑应该还是叙利亚自由军,毕竟他死亡的地方太接近自由军的驻地了。
伊朗人认为:当天在詹纳蒂少将遇害地点的附近,发现了一架美国无人机,所以应该是美国人通过无人机锁定了詹纳蒂的位置,随后派出特种部队将其射杀,而詹纳蒂随行的4名俄罗斯保镖也无一幸免。
俄罗斯当然也表明了态度:追查真凶,要给英雄报仇。
前年9月,俄罗斯中将瓦列里·阿萨珀夫在叙利亚,也是好好地,就被一枚迫击炮弹炸成重伤,不治身亡,事后的调查结果是有人把中将的位置透露给了IS武装人员,而这个人是美国相关情报机构的人员。导致IS迅速发起了对中将的炮弹打击。
目前,伊朗的回应态度是加强在叙武装力量的战备,并宣称要报复,
其实,对于叙利亚战场,美国可谓是心不在焉了,它连库尔德人也再次放弃了,对于各路极端武装也只是象征性地给与一些援助,美国人不一定再愿意深陷叙利亚局势中,给自己添乱。
至于以色列,虽然前几年也支持某些派别的反政府武装,但这2年介入程度已经不断下降,今年以来,基本上就是偶尔打击一下在叙利亚的伊朗军事目标。至于要炸死谁,打死谁,以色列人并不关心,只要能削弱伊朗人就行。
当然,此事也给了冲突各方新的斗争模式—暗杀,在错综复杂的叙利亚战场上,在无法用正常的较量进行博弈的时候,刺杀对方领导人就成了新的斗争方式。
此事,伊朗也是只能自认倒霉,毕竟在复杂的叙利亚战场上,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这里派系林立、背后都有各大国撑腰,今天的敌人,也许就是明天的朋友,今天死了个少将,没准明天又要死哪个高级军官,这个都是无可避免的。
伊朗既然下定决心在叙利亚“常年反恐”,就要做好付出一定伤亡的心理准备。
而中东,深陷大国博弈的泥潭,自身的政治版图和博弈格局也是四分五裂,难以抗衡域外国家的干预,也只能作为大国博弈的棋子,看着中东这么乱下去,看不到终点。
伊朗在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副司令詹纳蒂和他的多位助手被故意杀害一事,已经被伊朗革命卫队证实——6月29日,伊朗革命卫队公开表示,詹纳蒂和他多位助手的尸体已被叙利亚的亲伊朗武装找到,并确认是在当地时间的6月24日深夜被杀。毫无疑问,此事与伊朗在叙利亚境内的军事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不能排除与目前紧张的美伊局势有关。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国家、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伊朗方面也未公开有关凶手的任何信息,凶手是何人?谁是幕后黑手?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但可以肯定:凶手或是幕后黑手针对的目标就是在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方高层。凡是反对伊朗在叙利亚境内军事存在以及与伊朗敌对的国家都不能摆脱这个嫌疑,儒道之主认为:嫌疑最大的是以色列,其次是美国。当然了,未必就是以色列、美国亲自动的手,雇凶杀人也很正常,而且不能排除有两国合谋的可能性。
美、俄、以三国在耶路撒冷就有关伊朗在叙利亚境内军事存在的问题举行了会谈,但因分歧太大而没能达成任何共识,更不用说协议了。双方的分歧就在于:美、以两国坚持要求伊朗从叙利亚撤军,而俄罗斯却坚持伊朗继续留在叙利亚。以色列空军随后(7月1日)就对叙利亚境内大马士革、霍姆兹的伊朗军事目标发动了空袭,空袭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伊朗第91旅的基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叙利亚境内的总部所在地)。
以色列7月1日的空袭针对的就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叙利亚境内的总部,这与詹纳蒂及多位助手被杀有一共同点:伊朗军方高层都是人家的目标,以色列难脱嫌疑。詹纳蒂及多位助手被杀发生在6月24日,而伊朗击落一架美国海军无人侦察机发生在6月20日,也不能排除美国的嫌疑——既可报复无人机被击落一事,又能继续挑动中东地区局势升级,迫使伊朗做出错误的选择或是过激的反应。以色列与美国的嫌疑都不小,但以色列的动机更强。
伊朗在叙利亚境内的军事存在,一直是以色列的眼中钉,被以色列视为最大的威胁。自伊朗向叙利亚出兵之后,以色列的空袭就没断过,主要打击伊朗的军事目标,偶尔也会配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对叙利亚的军事目标进行轰炸。詹纳蒂及多位助手6月24日被杀和以色列7月1日的空袭,都是对伊朗的报复——无论是美国,还是以色列,都不愿与伊朗开战。搞个暗杀、来次空袭,既能达到报复或是让局势升级的目的,投入又小,而且还不用担心伊朗的报复。
虽说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击落其无人机一事耿耿于怀,但毕竟没有人员伤亡,只是损失了1.5亿美元(海军版的RQ-4“全球鹰”造价更高,RQ-4约为1.3亿美元)以及美国的颜面,暗杀确实可以报复伊朗或是挑起局势升级,但却无法挽回面子——美国暗杀的可能性没有以色列大。以色列与伊朗就是一对冤家,互为最大的敌人,凡是能够给伊朗造成伤害的,以色列都感兴趣。以色列的特工能够把重1.5吨的材料从伊朗本土成功偷出来,在叙利亚境内杀几个伊朗军方的高官还不是小菜一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内塔尼亚胡或无退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内塔尼亚胡或无退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