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门捷列夫与诺贝尔化学奖无缘,是不够资格吗?
门捷列夫的成就是超过绝大部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门捷列夫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完全不是因为他不够资格!
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引发国人对诺贝尔奖的关注,袁老与诺贝尔奖无缘,不是袁老的损失,而是诺贝尔奖的损失!除了袁老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像俄国化学奖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国文学巨匠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都无缘诺贝尔奖。
俄国化学奖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现并归纳了元素周期律、制作了最早的元素周期表,这是化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元素周期表直到今天都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从成就上比较,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是可以跟现代化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现代化学之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英国的约翰·道尔顿、瑞典的琼斯·雅可比·贝采里乌斯齐名的化学家!
20世纪初,俄国除了门捷列夫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备受争议,列夫·托尔斯泰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样争议不断,他们没有获奖其实是诺贝尔奖的损失,这影响了诺贝尔奖的声誉和权威性!后来,丘吉尔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
据后人对诺贝尔奖的档案解读,门捷列夫差一点就获得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可惜诺贝尔化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里有一位委员把门捷列夫否决了。1907年,门捷列夫就与世长辞了。跟门捷列夫相比,列夫·托尔斯泰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因为瑞典文学院不认同列夫·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展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列夫·托尔斯泰甚至没能进入诺贝尔文学奖每年25名的候选者名单。
不过,像门捷列夫和列夫·托尔斯泰这样的人不需要任何奖项来肯定他们的成就!
很多人以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但是诺贝尔奖真的能准确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吗?一个门捷列夫难道抵不上十个普通诺贝尔奖获得者吗?一个列夫·托尔斯泰难道抵不上十个文学上的丘吉尔吗?
事实上,我们不必为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少而焦虑,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民族自信!诺贝尔奖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
怎么才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首先,要研究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或分析计量化学,其次要到学界牛人或牛人的门生门下锻炼,接着要认真刻苦研究,再次要搞好学术人脉,最后要有点运气,最后的最后,尽量排除要拿诺奖的功利心,即使想也不要公开说出来
卢瑟福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
卢瑟福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因为他在化学研究的特殊时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他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并且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总的来说属于化学概念的范畴,诺贝尔奖的规则是对事不对人,就是他在哪一个领域做出的贡献,就颁发哪一个领域的奖状,从来不会因为你是物理学家却在其它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又给你颁发物理学奖。只会就你做出贡献的领域进行颁奖。显然,“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应该是化学领域的重大发现。这样,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就理所当然了。
并且,卢瑟发现的原子结构属于量子力学范畴,当时物理学的量子力学学科还没有出现,不好把这一发现归于物理学,所以授予他化学奖。同时,在当时,正是化学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都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不可以再分,而他的轰炸实验正好否定了这一观点,震惊了化学界,也是让化学科学走向更高领域的一种重大贡献。诺贝尔化学奖授给他也是合理的。
如何看待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物理学家,还跟生物学扯关系?
作为一个化学工作者,看待这次的诺奖,看似稍显“不务正业”,但是又要感谢冷冻技术的手段,在学科交叉越来越多的今天,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正常,毕竟诺奖要给突出贡献的人,正因为有了手段,才能用手段,期待化学的突出贡献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