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感觉我国战斗机座舱视野普遍没有欧美战斗机座舱视野大?
其实美军战斗机中座舱视野最好的就是F22和F16,而我国空军中座舱视野最好的就是歼20和歼10C了。关于歼11系列和F15系列,可以说,歼11系列座舱的前向视野要优于F15,因为歼11系列战机的机首稍微向下倾斜,而F15系列的是平直的,这也就导致歼11系列的后向视野不如F15了。
可以看得出来,歼10C战斗机的座舱视野是不如F16的,F16战斗机气泡式整体风挡的视野绝对是三代机中最好的,其风挡外凸较大,仿佛一个气泡去掉底下一部分。毕竟F16得设计初衷与F15不同,F15号称没有一磅的重量用于对地攻击,而F16则号称没有一磅的重量用于空战。在美国空军中担当扔炸弹任务的F16对座舱的视野自然就比较高了,只不过与美国空军不同的是,F16战斗机在其他国家中主要担负制空的任务。
而F22战斗机座舱的视野绝对是四代机中最好的,比歼20的还要好。F22的座舱盖显得异常高大,外凸较多,所以显得飞行员的视野较好。或许是美系战机的座舱位置设计的较高,以至于座舱盖也要设计的大一些。而国产战斗机的座舱设计的较低,也就是说座舱盖也没有必要设计的较大。
其实座舱盖设计的比较大时阻力也比较大,但座舱盖产生的阻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对整体影响不大。
歼10战斗机的定位就是制空,只不过到歼10C时逐渐偏向了多用途,但是座舱盖是没有变化的。偏向制空型的战机对座舱的视野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诸如F15,苏27等等。
而歼20战斗机采用了一体化的座舱盖,且座舱盖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和F22座舱盖的下倾角差不多。毕竟歼20安装有EODAS系统,可以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战机周边360°范围内的景象,对座舱视野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其实在四代机中苏57战斗机座舱的后向视野是最差的,完全被遮挡住了。但是前向视野比较开阔,要好于F22和歼20。
这不是胡说吗,比较歼20和F35就可以看出,歼20是完全的气泡座舱,前后都突出在机身上,360度视野无死角,而F35因为后面要装风扇,座舱后部大部分被遮挡,视野很差
跟各国制造工艺水平,以及战机研发定位相关,作为飞行员谁不愿意四向视野开阔,360度无死角又能看风景近距格斗时又便于观察。
一二代喷气式战斗机时代大家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气泡式座舱,风挡基本都是有框结构。考虑到迎面风阻,座舱正常都设计的很低,飞行员坐在里面完全是下沉式,就是普通小车和SUV司机的视线差别。
F-4战斗机座舱,飞行员只有头盔部分露在外面。
歼-7战斗机,和上面的F-4类似飞行员同样头盔部分露在外面,相对来说视野一般。
到了三代机时代更加注重机动能力,同时随着制造工艺水平提高,包括一体式气泡造型座舱出现。这个时期战斗机座舱的全向视野就好很多,最经典的是美国F-16战斗机,飞行员真的是"骑"在飞机上看哪都方便。看下图,整个肩膀部分都在边框上面,气泡式座舱没有边框的阻挡视野相当好。
欧美工艺技术水平高走在前面很正常,我国到了三代机之后也同样开始拥有一体式座舱,只是提问的没认真看而已。看看下图中的歼-10战斗机,这视野就不用解释了吧?
国产战机座舱不是不如欧美,而是有一个渐过发展的过程,多注意国产装备其实水平越来越高。
一是设计问题,二是动力问题!别说飞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就是汽车设计我们也是难望其项背。局座张召忠就说过,颜值就是战斗力!看看老美的F16那个座舱的气泡设计,真是漂亮!唉,只要动力强,板砖都能飞上天!我们的航发动力真是有待于进步啊!唉!
淘金客说:这和战斗机的用途有一定关系,同时我国完全自主战斗机还没几年,也还有个学习过程。但最新型号的战斗机座舱视野已经相当不错啦!欢迎来我的号里看看,关于战斗机座舱有专门的文章。
战机的用途
一般来说,战斗机对于“态势感知能力”要求很高。而飞行员的视野就是态势感知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自从二战后期开始,战斗机普通采用了气泡式座舱盖,尽可能给飞行员以最好的视野,尽早能目视发现敌机,又能防止被敌机偷袭。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时的P-51“野马”。而且很多双座战斗机也采用了这种视野良好的座舱,如下图是P-61战斗机的座舱,感受一下良好的视野!
但二战后机载雷达开始出现,雷达信号需要在屏幕上看清。而空中阳光非常强烈,直接影响了屏幕的观看效果!回想一下白天在家里看电视,屏幕上的反光也很讨厌吧?于是,首先是特别重视雷达的截击战斗机上,率先开始缩小座舱视野,尽可能给雷达操作员一个良好的观察屏幕的环境,如下图是英国“海雌狐”战斗机,左侧就是雷达操作员的座舱,几乎完全没有视野可言了吧。
而且气泡形座舱盖阻力也比较大。随着雷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战斗机对人眼视野的依赖也越来越小。许多二代机视野就都不是太好啦。
国产战机的历史原因
国产的一部分战斗机有自己的原型,比如歼11、15等战机就源自著名的苏-27系列。苏-27这样的重型战斗机在多数情况下依靠机载雷达作战,座舱的设计没那么讲究视野,因此我国的歼-11也受限于此,座舱视野只能算是一般。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在三代机里性能也是非常出色的。本来这种偏轻一些的中型战斗机很讲究格斗能力,因此对视野应该特别看重。但歼-10起步时,我们的防空能力还不算强,还需要歼-10有一定的截击能力——歼-10早期型的可调进气道就是为了高速截击而准备的。因此减小阻力成为歼-10设计中很重要的内容,也只好牺牲一部分后方视野,相比F-16这样从一开始就只为格斗而生的战斗机要略差一些。
技术的进步
应该说F-22上的一体化无框气泡座舱盖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视野良好,一体成型重量很轻,还有一定的隐身性能!曾经,注意是曾经让我们广大军迷羡慕不已!如下图。
近年来我们也攻克了这项技术,歼-20已经开始应用类似的座艇设计,效果非常好!虽然还有一条加强框,但已经离F-22不远了。如下图。
未来展望
未来战斗机的发展会是怎么样呢?淘金客大胆预测一下:一个方向是无人战斗机,根本不需要座舱盖了。另一个方向是有人战斗机集成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后,座舱盖会变成超大的显示屏,让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大大增强!如下图。最后再次欢迎大家来我号里坐坐,给予指正,谢谢。
为何感觉中国大部分战机前面都有根针状物?
不管是机头正前方有还是机头侧面有,这都是飞机感受空中启动变化的装置,这叫空速管,而不是正前方的叫做备用空速管,当然还有一种管子也比较粗一些,这种则是空中加油用的受油管,目的是为了战机在空中增加航程而用的专门设备。至于题主说大多数中国战机都有!
这其实和我军现役的战机组成有很大关系,笔者详细体制问的这个问题其实主要还是说的飞机主空速管,因为现在大多数战机只要不是配装的相控阵雷达,那么大多数它的雷达罩正前端都会装着一根长管子,这也是技术和当初三代机产生时的主流设计方案,可以说有着很多的好处。
我军现役的主力战机中,你在歼20以及歼10C等战机中是看不到这样的管子的,当然在歼20还在试飞时也有这样的设计,这是为了验证,而不具备普遍性,其他战机中,歼8、歼10A、歼11等都是机头雷达罩附带主空速管的设计,上面所说的战机都是三代机,而不是四代机因为集成化的提升,已经不需要这样的设计。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这跟像针一样的东西不仅是在中国战机上有,世界各国的飞机都有。它的名字叫空速管,也可以称为皮托管,总压管。它是很重要的飞机测量仪器,不只是在试验机上有,很多已经服役的成熟机型都有这个管子。后来出现的新飞机,之所以取消了这个管子,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飞机的隐身性能。
空速管能够感受空气中气流的变化,测量出全压和静压。然后把这些数据传输给飞机驾驶舱的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关仪表,是测量飞行速度的重要设备。飞机在飞行时,周围的气流变化非常的丰富,各种涡流和扰流很多,能形成一个场。试验机一定要安装这个探针,能够收集大量的数据,用于改进飞机。
除此之外,成熟的机型也大量使用了空速管,比方说苏27和苏30的早期机型,但苏35取消了空速管。国产飞机的部分研发较早的机型也有,但新出来的歼16和歼20都没有。美国也是这情况,新研制的飞机不仅把空速管收到了里面,过去飞机脊背上的很多凸出物体也都收了起来。
在空气动力实验室里,飞机模型会放到风洞里,进行测试,也有空速管。虽然模型不动,但只要风迎面吹过来,也能测试到相关数据。空速管是非常实用的研究设备,未来的隐形机和六代机也有该设备,只是藏了起来而已。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的战斗前面有一个针状物体,实际上大部分的战斗机都有这个装置。这个所谓的针状物体其实是一根管子,学名叫做皮托管或者叫做空速管,这是用来测量飞机在空中的相对速度的仪器的一部分。空气从这个管子中心进入,这些空气带动一些机构再显示飞机在空中运动的速度,之前是通过机械仪表来显示空速,目前大部分已经该进成为了数字显示了。
要说空速管实际上是所有的飞机和直升机都有,包括民航客机,那些貌似没有这个空速管的飞机是在别的地方安装了尺寸更小的空速管而已。从外观上看歼-20战斗机和歼-10B/C等都没有这个针状物体,但是实际上这是被安装到了别的地方,而且尺寸变小了。这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不需要在机头安装硕大的空速管了。
不过一般在飞机的原型机阶段都会在机头装上空速管,这是为了保险起见,包括美国的F-35系列和中国的歼-20的原型机都是安装有这些硕大的空速管的。等到这些隐身战斗机量产之后就取消了长长的空速管了,除了隐身战斗机不使用很长的空速管之外,我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枭龙JF-17战斗机也没有安装大型的空速管。
在战斗机前面安装空速管不是中国战斗机的一个特色,这是航空技术在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空速管的尺寸也是越来越小,所以新一代的战斗机上已经看不到很长的空速管了。但是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其实战斗机上还是有这个部件的。
爱好飞机的朋友们在观察各种飞机图片时,可能会发现有的飞机机头前端有一个根状物,像一把尖尖的矛,甚是威风。但是等过一段时间以后却发现又没有了,很多网友不由得纷纷猜测这个针状物到底是什么,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更有甚者说这是战机为了在近距离搏斗时更好的瞄准。但是稍微懂点飞机技术的人都知道,飞机的瞄准有专门的航空瞄准具,根本也用不到这玩意儿,其实这个根状物叫做空速管,它是用来测量数据的。
这个空速管是专门测量飞机的飞行速度、飞行气压、升降速度等数据,然后飞机设计师们利用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发现异常的情况进行改进,空速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这种空速管只有在飞机测试的时候才会有,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安装的。因为在各项数据都测试完毕之后,会把飞机的空速管拆掉。所以在早些年前,人们通过分析空速管的有无来分析这个飞机是不是将要服役。
目前来说,飞机的空速管早先都安装机头,因为在机头的气流更能反映飞机的性能情况,以便可以更好的测试数据。在后来有的也会改进之后安装在机身。但是不管安装在哪里,已经有国家取消这种装置了。因为它伸到机头紊流外面,是飞机机头直径的一点五倍长。空速管越长,测的数据就更精准,但是长了之后就会抖的厉害,又影响精度和飞行。所以有些国家开始采用更精准的技术,例如目前最受欢迎的大气数据传感器技术。这种技术与机身融为一体,也会起到保密的作用。
有没有哪一部纪录片是介绍中国战斗机发展史的?
介绍我国空军纪录片很多,比如〈龙腾东方〉介绍的是我国战机发展史!(国家天空)一方面说的是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有我国空军装备水平介绍!〈中国空军档案〉介绍的是最早空军的成立和发展!但是真正全面的没有!
沈飞都生产过哪些战斗机?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简称沈飞或者沈霍伊,是新中国第一家生产歼击机的飞机制造厂,被誉为歼击机摇篮。沈霍伊生产过很多飞机,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1、歼5战斗机
歼5战斗机是根据沈霍伊设计局(滑稽)在上世纪50年代在米格-17F战斗机基础上仿制的版本,采用机头进气的后掠式中单翼气动布局。歼-5飞机全金属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低空机动性能好,装配中国仿制“涡喷-5”型发动机。歼-5研制从1954年10月开始,1956年7月13日全部采用中国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歼-5完成总装。1956年7月19日,歼-5原型机由试飞员吴克明驾驶首次试飞成功。歼-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后来在歼-5的基础上,成都飞机厂研制歼-5甲和歼教-5飞机,分别于1964年11月和1966年试飞成功。
2、歼6战斗机
该飞机是沈霍伊设计局在米格-19战斗机基础上仿制得来的。是新中国生产数量最大,服役时间最长的战斗机。该飞机是新中国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在各次实战中,歼-6共击落20多架各型飞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2010年6月12日歼-6战斗机正式退出中国空军装备序列。
3、歼7战斗机
该飞机是沈霍伊设计局在米格-21F-13型战斗机基础上仿制出来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后转产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单座单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歼-7是中国研发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前线制空权,也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歼-7的技术特点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 。歼-7战斗机曾批量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
4、歼8/歼8Ⅱ战斗机
歼-8白战斗机是“八爷”家族最老的一位
歼8战斗机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生产的战斗机,由沈霍伊设计局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歼-8设计上参考苏联米格-21战斗机(歼-7),装备两台涡喷-7甲(WP-7A)发动机,加长了机头,提高高空战性能。
歼-8原型机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完成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服役;由于早期歼-8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沈飞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歼-8的全天候型,改良火控雷达等电子设备;机舱盖、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改装武器系统等,成为歼-8Ⅰ型战斗机。
20世纪80年代,沈飞又开发出歼-8Ⅰ的升级型号歼-8Ⅱ。歼-8Ⅱ使用推力进一步增大的涡喷-13A(WP-13A)发动机,进气道改用机体两侧进气布局,从而腾出机头空间安装更大的火控雷达和更多的电子设备。5、歼-11A和歼11B
歼11A战斗机根据中国和俄罗斯关于苏-27Sk战斗机相关协议组装出来的战斗机。歼11B是沈霍伊在撕毁相关协议后,使用国产零部件,换装了国产综合火控系统、全玻璃化座舱、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涡扇10“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沈飞之所以被称为沈霍伊,主要是拜歼11项目所赐!
6、歼15战斗机
该飞机根据从乌克兰顺过来的T-10K3(苏33原型机)的基础上改进发展出来的。该飞机除了在航电上领先苏33两代之外,还将主机翼折叠位置从机翼根部(苏33)移到中部(歼-15),使其能搭载重型武器。
7、歼16战斗机
歼16战斗机是我大沈霍伊又一呕心沥血之作。该飞机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歼11B的成功经验。歼-16具有对空对地攻击能力。装备自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AESA),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并识别目标的相关信息。歼16最大特点是具备远距离超视距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与歼轰7比较歼16的机体更大,最大载弹量12吨,可以发射鹰击62和鹰击83空对舰导弹。歼16装备了国产的“太行”涡扇-10发动机。歼16性能与美国F-15E战斗轰炸机相当。
8、FC-31战斗机
该飞机是沈霍伊为抢占国际市场而诞生的轻型隐身战斗机。歼-31飞机具有高生存力:低雷达可探测性、低红外辐射特性、优异的电子对抗性能、低易损性设计;多任务能力:强大的目标探测和外部信息综合能力、优异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视距多目标攻击和大离轴角全向攻击格斗空战能力、对地和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适应复杂气象条件和广地域使用能力;优异的综合保障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