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网警破获AI换脸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网警破获AI换脸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AI换脸APP最近好像很火,但是它的危害和法律责任,大家熟悉吗?
大家要是忽略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很可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呼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个人信息尤其是生物信息的采集。AI是个新事物,但也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昨天,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app突然爆红网络。用户只需一张自己的正面照片,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到影视剧中的角色身上。对于这样一个功能的app,玩法和乐趣自然成了用户感兴趣的吸引点。
在应用商店下载ZAO软件以后,注册的时候我们需要上传一张正面清晰的照片,并且不能遮挡面部轮廓,不能带有嘴角弧度,侧面幅度不可过大,眼镜不能有遮挡,上传完毕以后,app需要用户进行权限认证。
看来这个照片的要求挺高的,不知道下载使用的你们认证花了多长时间呢?进入到ZAOapp以后,可以选择造视频或者造表情。但是因为使用人数突然暴增,服务器是一度崩溃。
官方更是在微博中表示,本月花费的700万元租用的服务器已消耗三分之一。另外我们也在华为应用市场看到,目前ZAO下载量是2万次,评论指数是不到3星,评论区中,多数是app进不了,卡顿。
还有侵犯用户隐私,服务器不能正常使用,似乎也证实了ZAOapp的火爆。其实AI换脸,并不是我们国内的首创。此前是有国外网友deepfakes将自己研发的AI换脸技术开源,并命名为deepfakes。
但该项技术存在肖像权问题,还有一些不法份子利用其来制作一些涉黄的视频,因此也受到多个平台的现在。不过ZAO官方表示,并没有使用deepfakes的软件开源代码,可所用的技术于deepfakes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
本来是一个非常火爆的app,怎么就会涉及到隐私以及危害呢?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用户协议。在使用ZAO软件的时候,是需要经过肖像权权利人同意,换脸后的视频或者图片可以被ZAO极及其关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使用。
并且是不可撤销的,也就是被换脸的明星存在被侵权问题,而换脸的用户也将自己的脸免费授权给ZAO,已上传的面部信息无法删除。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自己或者其他人的。
换完了以后,这个作品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可以免费使用,不能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或许你们现在才明白这个换脸是有多么大的风险吧。
那说到它的危害,首先是侵犯我们用户的肖像权,并且这个协议完全就是一个霸王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会对我们的面部信息、相关账号等造成很大影响,容易引发盗号、盗刷的事件发生。
其次是利用它可以逃脱一些法律的束缚,这就包括传播涉黄的视频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再一个非常有可能造成商标一样的事情,自己本人都不能使用。因此对于ZAO换脸app,使用的时候真的需要谨慎。
不能因为好玩,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给泄露了。那么你们有体验这款app吗,在看到那么多的报导以后,还会继续使用吗?
AI换脸杨幂视频制作者回应AI换脸技术合理合法吗?
其实这就跟当时快播王欣当时被抓时所说的,纵然技术无罪,但是凡事最怕认真,只要当事人追究这个事情,肯定会被起诉的。可以看到AI技术的进步发展,如何去合理的运用,肯定还要法律法规来约束。
现在一张照片就能AI换脸,新技术令人担忧,脸部ID识别是否还安全?
有矛就有盾,虽然现在普及人脸识别,但又怕别人在高科技下变脸而犯难!其实大可不必担忧。是问有几个为点小事而去变脸,?如果大事?国家科技这么强能查不出来吗?也许会有人说他钱多咋办?可能吗?钱多还去犯罪,还去把脸整来整去?就算整来整去,整形医院都有记录!公安一去查就知道了。
AI换脸软件爆火网络,与各大明星换脸飙演技,隐私安全如何保证?
对于大数据时代,几乎上网的人都像被脱光衣服,只是看你脱了好不好看而已。有价值某些行业会利用到你,没有商业价值的炸也炸不出。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很多时候我们是自己暴露自己安全隐私换区便利,各取所需。有些APP你要使用就必须同意它的协议才能使用它的功能,都是单向选择题。比如最近比较火的ZAO,其实它的条款协议和其他APP也没什么区别,你想和明星飙戏,那你得换个脸吧。总之,互联网商业时代,看好自己口袋的钱和保护好自己认为绝对隐私的东西吧。换脸产业链都是灰产先行,这都已经泛滥成灾的技术。
个人方面:不要把自己的生物特征信息提交给不可靠或者没必要的APP, 脸部信息和指纹信息等重要数据, 都是和银行密码一样重要的信息,在提交给别人的时候一定要三思。
ZAO软件就是Deepfakes技术泛滥的典型。1月28日,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文章《国家如何应对Deepfakes?》问答的形式全面介绍了Deepfakes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对全球市场与国际事务的影响以及各国的应对实践和应对建议。
全国各地爆发,新型AI换脸诈骗,有人被骗430万,我们如何防范?
面对新型AI换脸诈骗,以下是一些防范措施:
1. 提高警惕: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请求。
2. 保护个人隐私:不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或未经验证的网站。
3. 多重身份验证:启用多重身份验证功能,例如使用短信验证码、谷歌验证器等。
4. 不轻易点击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未知来源的链接。
5. 使用可靠的安全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以保护电脑和移动设备免受恶意软件侵害。
6.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了解和培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要以谨慎和警觉的态度面对各种网络欺诈行为,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隐私。如果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并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取证。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被骗局面。
不轻易信任陌生人:不要接受不明来源的好友请求或私信,更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链接或邀请,以免被陌生人骗取个人信息。
多注意信息来源:收到任何疑似诈骗的消息或电话时,一定要先查询信息来源及核实真实性。
不随便点击链接:避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在不信任的网站或分享的文件上输入个人信息。
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把个人信息随便泄露给任何人,特别是不要透露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身份证号等核心信息。
小心诈骗电话:不要轻易相信来自银行、公安、电信等机构的电话,也不要轻易给对方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做好个人信息安全的防范工作,如加强密码管理、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等。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诈骗行为,尽快报警并寻求警方帮助,以便尽早挽回经济损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网警破获AI换脸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网警破获AI换脸案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