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研制欧洲台风战斗机时法国曾因什么而退出,之后法国又研制了什么机型?
的确当年法国参加了欧洲战斗机的联合研制,不过中途退出了。欧洲其实有过多次联合研制战斗机的经历,包括之前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战斗机,还有德国,英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狂风战斗机。欧洲航空工业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欧洲联合研制战斗机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原因就是各国都有自己的想法,而在发动机的选择上分歧最为明显。法国在国防装备研制上坚持独立自主,这个对联合研制过程中的分歧有一部分影响。而英国航空工业辉煌更多,也放不下架子听从法国。
法国提出了采用法国在研制中的M88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而英国坚持使用EJ200涡扇发动机。其实两者性能差异不大,最后法国争不过英国就直接退出了联合研制的计划了。
欧洲联合研制的战斗机继续进行,最后参加研制的国家变成了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而当时的EF2000战斗机也被最终命名为了台风战斗机。
法国退出欧洲战斗机的联合研制之后并没有停止,达索公司全力研制了一款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如今阵风战斗机也有了一部分外销市场,包括埃及和印度。
在上世纪研制开发的欧洲联合战斗机方案中,起初是由老牌航空大国英国发起的,而后德国提出的该型战机的概念设计,法国作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面对这样的联合战机计划自然不甘落后他人。
随后在其1979年加入该项目,并还带来他们自己的设计的方案,但在进入各国确定到底使用哪国原型机型进入测试时,由于高傲的法国达索坚持领导所有的设计,而英国执意用Turbo-Union RB199发动机取代法国SNECMA M88发动机,导致其吵的不可开交,也由于时间进度不等人,英法最终还是没有在其战机设计与发动机选型方面达成共识,一蹦而散,留欧洲几国自行设计,也就是日后的台风战斗机。
独立离开的法国人,当然也有自己高傲的资本,其法国的达索公司,在上世纪很快就用其在欧洲联合战机项目谈崩的机型,并进行了一定的升级与修改,成功设计出了自己的先进战斗机阵风战机,并且还将其发展了系列化,其机型还拥有可在航母起降的M型,而且该机型也是欧洲少数可以执行空基战术核打击的战斗机,该款战机的出现也大大增强了其法国三位一体核打击的能力。
思路不同,欧洲想单纯的鼓捣个战斗机,结果法国那个事逼非要加一堆要求,结果就黄了。
法国要EF2000能上航母,这就莫名多了一堆陆基飞机用不上的东西,法国还要这玩意能挂载核弹,又得改。
后来大家受不了了,用途差的太大,根本没法一起弄,于是就散伙了
为什么法国不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研制“台风”战机,偏偏自己制造“阵风”战斗机?
法国独特的舰载型需求,以及在项目中技术、生产份额的主导要求,导致法国与其他国家分道扬镳。
上个世纪70-80年代,随着美、苏F15、F16以及苏27、米格29等三代机横空出世,欧洲各国也迫切需要研发自己的三代机。由于三代机研制技术难度高、耗资巨大,因此欧洲国家选择联合研制,这就是欧洲联合战斗机项目(ECF),该项目最初由法、英、德、西、意五国联合发起。
但是本来强强联合的好事,最后却发展为“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也说明跨国联合项目的复杂。之后法国退出该项目,单独研制出阵风。而其他四国继续推进ECF项目,最终成果就是台风。
法国退出ECF项目、单独研制阵风,并不仅仅是法国人在战机研发上的高傲,而是有着一系列现实的考虑,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与其他合作方相比,法国要求新机要有舰载型,以适配法国装备的小型航母,这就要求新机是一款体型较小的中型战机,而且具备优良的低空低速性能以满足舰载起降要求。而其它各国倾向于研发一款更大、更重的战机,突出高空高速的截击性能,以满足拦截苏联庞大的轰炸机群为第一要务。
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要求新机必须要有舰载型,而且法国当时运营的航母是2艘3万吨级的“克莱蒙梭”级常规起降型航母。因此,法国的诉求是研制一款9吨级的战机,而且要有优秀的舰载起降性能,因此阵风选择了低速性能更好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固定式进气道,牺牲了高速性能。
而英、德等国空军头号作战任务是在大西洋、中欧拦截苏联庞大的轰炸机群,因此要求新型战机必须是大航程的大型机,而且高空高速的截击性能是第一位的,因此与法国的要求截然不同。台风后来发展成空重11吨的大型机,而且采用远距耦合鸭式布局+可调式进气道来获得更强悍的高速性能。
2、法国在联合战机项目要求技术主导权,而且要求比出资比例更高的生产份额,因此与英国矛盾深刻,最终分道扬镳。
在最初欧洲战机项目中,主要是法国、英国这两个航空大国在争主导权,德、意、西就是打酱油的角色。法国自恃具备更强的航空技术,坚决要求由法国主导该机型研发,打造一款9吨级、采用法国斯奈克玛M88发动机的中型发动机。
这是法国方面最早的方案,与后来的阵风大差不差。
而英国当然不能忍受当法国的小弟,联合其他国家坚决研发高空高速性能优异的大型机,而且使用罗罗主导研制的性能更强的发动机,也就是后来的EJ200。
这是英国最初的方案,跟后来的台风大相径庭。
除了项目主导权,法国方面还要求超过出资比例的制造份额,以及新机外销的主导权。这个要求听起来确实比较过分,但是法国有自己的理由:我的技术最好,我的贡献最大,当然要多拿点好处。这样过分的要求当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分道扬镳是必然的结果。
分道扬镳后双方各自推进自己的项目,最终也都修成正果。很多军迷对着两款同样是双发、鸭式布局的战机性能孰强孰弱颇感兴趣。瑞士空军当年的一份评估报告可以给大家做个参考。
瑞士空军当年对阵风、台风、鹰狮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评估,在防空、对地、制空、侦察四个方面阵风全部获得第一,全方面压制台风,考虑到阵风比台风更小的体型和吨位,法国的航空技术真是不容小觑,看来当年法国要求技术主导权也不全是非分要求。
但是在销量、尤其是外销方面,台风却比阵风更亮眼,除了研制四国外,台风还获得沙特、阿曼、卡塔尔、奥地利等国订单,总产量超过600架。而阵风质优价高,一段时间内无人问津,直到2016年印度发出126架天价大单(后来减为36架)后才获得国际销路,近年来又出口至埃及、卡塔尔,但是订单数量与台风相差较大。毕竟在战机贸易方面,国家政治、外交影响更重要,台风背后有4个欧洲大国撑腰呢。
如今在下一代战机研发上,欧洲又走了阵风、台风的老路,法国及英国分别主导研发下一代新机,只不过这次法国有了德国这个伙伴,不至于单打独斗了。
台风战机起源于ECF(欧洲联合战机),其实一开始法国的达索公司是有加入的。早在1979年,ECF由英国联合德国梅塞施密特主导方案,西班牙,意大利,加入联合开发,紧随其后达索也加入了该计划,在本国名称为ACX。
但我们都知道,其实台风后来是没法国什么事的,退出ECF的法国自己搞了阵风。那是为啥呢?原来实力较强的达索,出于绝对的高傲和自信,与ECF是的实际领导者英国争夺方案主导权,并提出要使用法国史奈克玛公司自主设计的M88发动机,法国这样的要求有自己的利益考虑,毕竟M88是法国研发的一款先进中推,而当时法国尚无一款战机能够搭载M88,能借着ECF盘活M88那是再好不过。然而英国人认为罗-罗的RB199发动机是优于M88的,因此拒绝使用M88。由此造成了最初的裂痕。
SNECMA的M88发动机
到了1983年,英法德意西又成立了FEFA(欧洲未来战机),在ECF基础上发展具备短距起降和超视距能力的先进战斗机,能力相当于三代半水平。而达索又提出了比如可以改装成舰载机,并且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而这些无疑要给战机项目增加许多成本预算,这对ECF最大股东之一的英国和西德是无法接受的分歧。于是英德意三国退出,开启了新的战机计划,将法国和西班牙排除在外。而法国则根据ACX方案另起炉罩,发展成了后面的阵风战机。
Rafale 阵风战机是由法国的ACX专案发展而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EF2000台风战机,其实是在英德意与法国分道扬镳后,在吸收了英国航太实验机计划(EAP,Experimental Aircraft Programme)的成果后发展而成的,并使用了罗-罗的EJ200发动机。EJ200是一款推重比达到10一级的先进中推,不论是推力还是推重比都是比法国的M88强了不少。也因此可以让台风战机在不开启加力的情况下做到1.4马赫的超音速巡航。
我们现在看到的EF2000是在EAP计划基础上发展而来
EJ200发动机,世界上最先进的中推之一
法国历来是很高傲的国家,尤其在航空领域,为了独立自主,从设计到制造包括最核心的发动机,都选择自己研制。哪怕法国史奈克玛的发动机技术远逊美国和英国,但是法国仍然坚持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这是自戴高乐总统以来就立下的传统。任美国的战斗机有多先进,法国愣是不引进,不购买。比如F-35,当年法国连投资都不投,到如今也是一架也不买。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年法国和英国分道扬镳存在一定必然性。这不,达索的六代机,依然是不和英国美国合作,而是拉着德国这个小兄弟一起搞。没办法,法国的性格就是如此,不主导,毋宁死。
法国今年展出的六代机方案
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都曾是三十多年前“欧洲战斗机”项目的竞选型号,只不过在后期的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欧洲各国对于战斗机的定位和需求有所差异,最终法国单独退出了联合研制的阵营,最终发展出具有纯粹法国血统的战斗机,且在时间表上领先台风战斗机率先完成首飞、列装部队。
20世纪70年代,世界正在经历社会、经济和战略层面的剧变,美苏两大强国率先在三代机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美国推出了F-16和F-15组合,苏联也以米格-29和苏-27应对。欧洲各国都在研究自己的新一代主战飞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欧洲搭上一体化进程的快车道,开始涉足到军事领域,1978年法国达索公司和德国MBB公司计划共同打造一款面向未来的欧洲战斗机项目,英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国对此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次年,由英法德意西五国、五家战斗机制造商共同参与到该项目的发展中,当年10月,研发五国初步在主要设计原则上达成一致,确立了双发布局设计,并计划在1992年服役。但就在这时分歧已经展露头角,各项目国在飞机具体性能指标上充满分歧。
英国人想要的是一款重型空优战斗机,法国军方提出要轻型、敏捷性以及作为舰载机使用;德国人则认为战斗机应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在军方需求上,法国与英德两国的军用需求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法国人之所要轻型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国人设计飞机的理念是,飞机的重量决定了飞机的价格,重量越重成本也就越高,这也是达索公司战机设计的一大特色。
分歧面前,各国都无法说服对方,于是各方制造商展开竞争各自为营展开型号研发,意图在后续的竞标中能获胜。在1980年的汉诺威航空展上,法国达索和德国MBB率先推出了各自的设计模型,两年后英德意大利共同出资的帕纳维亚公司在范保罗航展上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并宣称拿出7000万英镑研发一款验证机,此时宣告法国达索公司在此轮竞选中失败。
随后帕纳维亚公司向法国达索和德国MBB公司发出共同研制的邀请函,高傲的法国在权衡之后,最终放弃加入这一计划,法国决定自主推进达索公司的方案,研发出一款具有纯粹法国血统的战斗机。法国推出了自己的验证机,并将其命名为ACX,帕纳维亚公司推出的方案验证机最终被命名为EPA,自此两家展开研制竞赛。
1986年7月4号,法国达索阵风-A验证机成功首飞,并在随后的范保罗航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航展两周后,英德意大利等国联合研制的EPA验证机也实现了首飞,法国人在时间轴上略为领先了EPA项目。1994年法国空军的阵风B01、阵风C01和海军版的阵风M01原型机全部通过测试,相比源于同时期EPA的台风战斗机早了整整三年。
这就是法国阵风战斗机和欧洲台风战斗机之间的历史渊源,两款战机都是源于“欧洲战斗机”项目,只是最后因为涉及定位和需求上的差异,法国退出了该计划,并成为欧洲台风战斗机的主要竞争对手,也算是战机研发过程中的一些饭后谈资吧。
法国空军的发展理念和欧洲其它国家不同,法国比较侧重于多功能多用途战斗机,甚至还能够成为舰载机!所以由于在战斗机联合研制方面出现意见分歧,比如说联合研制战斗机的发动机使用哪国的发动机这样问题,多国争论不休,最终导致法国开始独立研制自己的战斗机!
法国空军在欧洲国家当中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因为法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都是自主研制了,比如说经典的幻影系列战斗机,还有沉寂十几年后,终于开始大卖的阵风战斗机。目前已经成功出口到了卡塔尔和印度等国,其中卡塔尔进口24架,后来又补充12架阵风订单,印度进口36架阵风!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国拥有独立的完整的战斗机研发能力,欧洲国家之所以选择联合研制战斗机,说到底还是因为成本的问题,欧洲国家虽然都很富有,但是在国防上面的开支却是非常有限,导致欧洲各国研制战斗机费用都捉襟见肘,抱团取暖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而法国的经费不像英国等国家那样紧缺,尤其是法国达索公司还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幻影战斗机,不光积累了研制阵风战斗机的费用,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技术,这些都成为了法国独立研制一款先进战斗机的基础,所以20世纪70年代,法国决定自己研制战斗机!
所以法国有实力来研制一款自己战斗机,另外法国也没有参与到美国的F35联合战斗机的研制计划,这表明法国的航母舰载机,也需要自己来建造,如果法国参与欧洲联合战斗机计划,那么对于其它的参与国家来说,舰载机它们已经几乎都选择了美国的F35B或者F35C这样的先进的五代机,不可能再会为舰载机的研制提供经费的,所以法国最后还得自己研制,还不如直接自己研制呢!
事实证明法国的选择是正确的,1986年7月4日阵风战斗机首飞,2001年服役!阵风战斗机算是第四代战斗机当中,性能最为全面的战斗机了,不管执行什么样子的任务都行,甚至还具有投送核武器的能力!优秀的性能也导致了阵风战斗机的价格非常的贵,甚至说高到离谱,它的单价比美国的F35这样的五代机的价格还要贵。
不过由于阵风战斗机在几场战争当中的优秀表现,尤其是在利比亚战当中的出色表现,让很多国家开始了解阵风战斗机的实力,所以利比亚主要战争结束后,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就陆续收获了多笔订单,比如印度就进口了36架,未来还可能追加订单。
不光是阵风战斗机,法国的第六代战斗机,也是想独立研制,不过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制费用着实太大,所以法国和德国抱团了,因为德国也没有参与美国F35战斗机的研制计划,两国便一起开始了六代机FCAS计划!
先来给网友们呈上图一张,看上一会,也许能琢磨出不少道理。今天美国开始五代机当家,欧洲只有三代的双风和“鹰狮”,“鹰狮”还是依靠美国帮助来完成的。英国在二代“鹞”式以后,即失去独立研发战斗机的能力,联合德意西才打造了一款“台风”。只有高傲的法兰西,具备独立研制和生产三代机的能力。好精神,在准三代“幻影”以后,成功研制出“阵风”,而且一机分为空军和海军两型。虽说也是一款中型三代机,但欧洲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保存完整的航空工业能力,就是法国的胜利。如今联合德国和西班牙,打造六代机,被世人看好,法国有这个能力,而英国也宣称研制六代机,多年不造技术断层不少,并不被人所看好。
英国很头疼
多年不造,开始外购模式,与美国合研F-35,欧洲多国都有参予。拿了钱,等待了多年,技术上根本沾不上边,F-35到货大梦方醒,原来这就是人家圈钱的一款飞机,毛病缠身,20年以内谈不上什么战斗性能,根本无法使用,是以变得着急,终于下定决心,表示要独立研制。只是多年不造,从二代直接跨越到六代,技术难度未免太高。不似法兰西,一直在造。想想以前不免老大后悔,由此也看到了法国的高明之处,谁有也没有自家有好,只是美国的战略设计很深,挖好了一巨大陷阱,想用一型飞机断送掉整个欧洲的军用航空业。应该说美国达到了其目的,现在英国面对一大堆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障,没法不头疼。
与众不同
不只飞机,在军用领域,所有的技术都要实现自主,建立健全了全面的国防工业体系。如今法国,全部装备基本都是自已的东西,不会受制于人。造了“阵风”,不会止步,再次向六代机发力,终得稳固地在欧洲建立了真正的话语权。看不上F-35,更不会为其所迷惑。自已的装备本来不错,法国自有骄傲的本钱,“阵风”之比“台风”,都作为中型机,并不差什么。外销初步打开了市场,仅印度一单,36架就卖了88亿美元。研发不断,技术上建立了厚实基础,航空工业能力与实力得以衍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