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中几乎横扫欧洲的德国战机,为什么在伦敦大轰炸的时候遭遇重大损失?
这有很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英国战时女子服务队”,她们是二战爆发后被国防部招募的,要求对德语很熟悉(包括粗话、俚语),主要任务是负责无线电监听(监听德国机场导航塔的命令,在天上德国飞行员的对话等),破译后(需要的话)提供给军方高层以及德机要轰炸的目标城市负责人作为早期预警。(见其队长写的回忆录)
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欧洲的空战环境跟太平洋上空完全不一样,欧洲国家面积不大,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航程要求不大,因此,在战前的重建过程中,德国空军的战斗机航程比较短,轰炸机部队也没有装备重型轰炸机,而是以中型轰炸机和提高对地攻击精度的俯冲轰炸机为主。
在占领波兰和法国等国家的西欧战役中,德国空军与陆军的闪电战战术,加上其拥有更好的飞机,在很多缺陷暴露出来之前,德国就已经获胜,而暴露出来的某些缺陷,诸如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自卫能力弱,在进入俯冲后难以机动,成为被攻击的靶子,这些弱点都被辉煌的胜利掩盖了。
不列颠之战中,鉴于德国海军力量弱小,德国空军成为主力,这场战役已经过去了70多年,胜利者们自然可以说德国空军在不列颠之战中失败,但客观的看,皇家空军和德国空军,在不列颠之战中说不上谁胜谁败,最中肯的说法,应该是随着巴巴罗萨战役的开始,德国空军的主力调到了东线,不列颠战役结束,德国空军没有消灭皇家空军,皇家空军也没有给德国空军毁灭性伤害。
在整个不列颠战役中,虽然德国空军一线人员努力奋战,可以看到,很多的德国空军王牌都在不列颠战役中获得了击落战绩,但总体上看,德国空军高层和纳粹高层的瞎指挥,外行指挥内行,让德国空军失去了胜利的机会。战役中,德国空军没有坚持轰炸英国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导致皇家空军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补充,而轰炸伦敦等大城市,虽然造成人员伤亡,城市到处是废墟,但对英国的战争能力几乎没造成有效的伤害。
当然,德国空军处于外线作战,战斗机航程短导致其无法对轰炸机全程护航,英国在雷达预警系统的帮助下,能更有效的截击德军轰炸机编队都有不少作用,但总的来看,这些技术上的原因,难以掩盖战略上德国空军的失误,实际上,一战的王牌飞行员戈林,在担任德国空军元帅后,只不过是纳粹元老,在二战中,不管是其经验还是能力,都远远不足以升任这一位置,一个废物毁了一支空军。
1,德军没有远程护航战斗机,到达英国境内后滞空时间短,英军对应设计战术,在德军返航时升空拦截
2,德军没有重型战略轰炸机,中型轰炸机只有DO17和HE111,载弹量有限,无法造成彻底伤害,所以出航次数必定增加,数量大了,被击落的几率就更大,而德国空军是不允许战斗人员转教官的,换句话说,就是飞到死。所以有经验的战斗人员就这么被不停的耗死了。
3,德空军对英国空军损失估计不足,实际一直以来英国空军都保有相当数量的战斗机,空袭并没有造成致命的损失,英国空军还有一定数量的保底战斗机只允许在德军登陆的时候使用。
4,英国雷达的投入使拦截作战更有效,损失更小。
5,美国空军志愿者和自由法国空军志愿者对英国的帮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总结的一句话就是,德军战线太多,网撒的太大,德国的工业能力难以支撑,导致伦敦空战时,德国轰炸机缺乏护航战斗机损失过多!同时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布设了大量防空预警雷达,使得英国战斗力能及调整部署拦截,以逸待劳,导致大量德军轰炸机损失!
当年欧洲各国研制欧洲战斗机,法国为什么不参与?
法国退出欧洲战斗机计划有多个方面的原因。本质上来讲,法国航空工业实力雄厚,达索集团在军机制造领域也是享负盛名。虽然法国和欧洲国家也有不少成功合作的典范,比如英法协和式客机,当然该机最后遭遇了商业上的挫败权且不提;再比如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共同创立空客,总部也是位于法国。可在军机制造上,法国宁愿自主研制,比如幻影2000、阵风等战斗机。1983年英法意德西开始“未来欧洲战斗机”计划(FEFA),拟定飞机具有短场起降和超视距空战能力。由于自身底蕴深厚,法国打算占据项目主导权,即便和欧洲其他国家合作也是希望本国航空工业占据更多的份额,这就招致其他欧洲国家的不满;
另一个就是需要上的矛盾。法国想要欧洲战斗机包含舰载机版本,80年代福熙号(2000年11月卖给巴西海军)尚在服役,戴高乐号1989年开造。既然包含舰载机版本,在起飞重量、尺寸等方面就有所限制,而英国和西班牙海军都操作着海鹞垂直起降飞机,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要求欧洲战斗机是一款制空战斗机,而且如果开发舰载机版本的话势必会导致重量降低、成本超支和进度拖延等问题,这是欧洲国家不能接受的。于是乎,英意德西和法国一拍两散。1994年台风首飞,9年后正式服役;1986年阵风首飞,2000年服役。阵风M舰载机在超军旗退役后成为法国海军唯一的战斗机。
台风战机、阵风战机和鹰狮战机,为何被称为欧洲“三雄”?
欧洲在航空工业上曾经是百花齐放,不过到了八十年代开始逐渐萎缩,特别是在军用飞机的研制上,由于现代战斗机的研制难度逐步增加,单个国家就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在欧洲出现了联合研制的风潮,之前就有英国和法国共同研制的美洲狮战斗机,至今这款战斗机还在印度空军服役。
后来欧洲又有了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狂风战斗机,这三款机型目前还在多个国家服役,包括沙特阿拉伯。在狂风战斗机取得成功之后,欧洲各国开始研制欧洲台风战斗机,之前这款战斗机被称为欧洲EF2000战斗机,包括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参与其中。实际上当时法国也是参与者之一,后来因为在发动机的选用上和英国格格不入,因为法国坚持使用M88发动机,而英国坚持使用EJ200发动机,最后法国退出了欧洲战斗机的研制计划。
法国达索公司退出欧洲战斗机的研制之后独立开发了使用M88发动机的阵风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体现了法国在航空工业上的成就,外形美观,做工精良而且性能优异,但是有个缺点就是贵。达索公司出售给印度的36架阵风战斗机价值超过80亿美元。实际上除了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能够研制战斗机之外还与一个小国也是具备这个能力的。
瑞典是除了法国之外具备独立研制战斗机能力的国家,瑞典萨博公司研制的JAS-39鹰狮战斗机除了装备本国之外也被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包括南美的巴西和东南亚的泰国都购买了这款战斗机。如今欧洲仅有的三款在生产的机型就是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斗机,法国独立开发的阵风战斗机,另外就是瑞典萨博公司使用国外发动机的鹰狮战斗机,所以也被称为欧洲三雄了,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欧洲就没有其他在生产的战斗机了。
台风是英德等西欧国家合作的产物,阵风是法国生产的,英法德其实挺奇怪的,完全就可以研究生产台风即可,不过法国为了标新立异,自己捣鼓出阵风了,性能差不多。而鹰狮却是瑞典自己独立研制的,性能也列三代机中的前茅,瑞典这国家研究飞机还是挺厉害的。三款飞机性能差不多,都是三代机中的翘楚!
因为这是欧洲国家在80年代以后,为了针对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而开发的新一代战机,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典型的三代半。
设计上,三款机型都采用了鸭式布局,放宽静稳定度,和多余度电传操纵以及先进的中推等一系列类似的技术。
作战使命类似,外形相近,又都是在几乎同时推出来的同一代战机,而且很有可能是欧洲自行研发主力战斗机的绝唱,称他们为欧洲三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将这三款战斗机放在同一个级别讨论是不公平的,台风战斗机是欧洲多国联合研发、联合制造和多国装备的战斗机,该飞机性能优良!
而台风的表兄弟阵风战斗机则是法国独立研发的,实际上法国这只高卢雄鸡一直很傲娇,始终不愿意在核心装备上受制于人,在欧洲各国联合研发台风战斗机时,法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但最后却因为发动机等一些系列问题而退出了该项目,真正的原因还是法国不愿意受制于人!
因此法国凭借着自己在战斗机领域的技术积累,最终研发出了本国的阵风战斗机,不过外形与欧洲战斗机台风很像!但阵风战斗机产量太小,单价成本也很高,造成飞机价格非常昂贵!印度与法国36架战斗机的合同价格竟然高达90亿美金,就这法国还计划加价!最终不了了之!
瑞典的鹰师战斗机是一款与这两种欧洲战斗不同的战斗机,其技术应用大多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这也是其价格相对比较有优势原因,但严格意义上这款战机只能算是一种强调短距空优作战的飞机,与如今注重综合作战能力的飞机是无法对比的!
兔哥回答。这三款战斗机同处于欧洲国家的手里,研制时间相近,都是同一时期的同一代战斗机。就连机体布局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如都采用了前鸭翼布局,都是宽大三角机翼。单垂直尾翼,也都没有水平尾翼。这样相同布局的战斗机性能一定一样吗?非也!由于是出自各自生产国之手,受使用思想,技术水平,性价比的影响自然有所差异。这点是无疑问的。但也正是具有以上的共性原因,因此,人们习惯的把“阵风”“台风”“鹰狮”称为“欧洲三雄”或“欧洲三杰”。
那么这“三雄”都是怎样的一种飞机呢?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呢?咱们看看。
“台风”战斗机。双发,台风并非是一个国家的作品,而是由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这四个国家组团打造的一款多用途,高空高速战斗机。其实法国当时也是主要的参与国,不过“高卢人”傲慢与偏见在和英国人“小家子气”性格碰撞后,因各自利益“分赃不均”闹掰了。“高傲自大”的法国人“退群了”。因此“台风”战斗机最后有英,德,意,西四国联合生产,首飞时间是1986年。当时的背景是,“欧洲联盟雏形初现”,为了不再受制于美国,因此各国绝定打造自己的战斗机。“台风”战斗机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于一身,大量采用新材料,因此,具有高空高速超强的机动性能。其缠斗能力不输于美国最先进的“F22”。短距起降能力更是不输于美俄最先进的战斗机,在航电控制,超视剧作战能力上性能突出,超强的机动性能更是有过“干翻”美最先进战机F22的多次记录。
“台风的缺点也明显。隐身能力差,随着“苏35”,“F35”,以及性价比极高的“鹰狮NG”的出现,台风不仅市场地位难保,连性能都将面临被超越的可能。
“阵风”,双发。阵风是法国独家的作品,也可以称为是一款“争气机”。为什么呢?当时在合作“台风”时法国受了委屈,憋了一肚子气,一气之下另起“炉灶”。自己搞出了这个“阵风”战斗机,和“台风”比,“阵风”属于是中型战斗机。应该说法国人成功了。“阵风”属于多用途,而且采用了最先进的设备,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不错的隐身能力,空战,空地,机动,载弹,航程等方面综合性能非常了得,可称为世界“典范”。“阵风”是具有“空地一体”,“陆海一体”,“核常一体”的多面手。能和它有资格对比的只有F/A--18“大黄蜂”,F35隐身飞机。具有“令人咋舍”的9吨的载弹量。
台风和阵风性能熟优熟劣,各说各话。不过在隐身性能,多用途,特别是陆海一体方面以及市场消售方面阵风作的更好。
“鹰狮”,单发。鹰狮是瑞典研制的一款战斗机,是瑞典结合自身国情,便于“悄悄地”利用隐蔽地形快速,短距起飞的“轻型”战斗机,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突出特点是它的快速起降能力,以及多用途。能适应简易机场的起降,“鹰狮”身板虽小,本领并不小,除了多用途,还有,教练,侦察等多型号。正是由于具有先进的多用途和极高的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被受关注。市场业绩不俗。国际上和它同类的机型有中巴的“枭龙”轻型战斗机。
以上就是被誉为“欧洲三雄”的三款战斗机。各位读者,你有什么观点呢?
美国波音公司信誉受到影响F35战机带病受挫?欧洲六代战机亮相美欧暗战谁未来天空?
“美国波音公司信誉受到影响F35战机带病受挫?”波音公司受影响,并没有使F-35战机的性能受到影响。
只要会看新闻的都应该知道,波音出事的民用客机,和军用飞机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其次,F-35的主要生产商是洛克希德,虽然在子系统的研究上,各大军用飞机厂商都有参与,但是主要负责的公司依然是洛克希德,F-35的性能怎么会因为波音的信誉受影响而受影响呢?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事实上,F-35是极为安全的飞机,并没有带病,F-35目前累计生产超过400架,其中F-35A累计飞行时长达到125850小时,F-35B飞行时长达到52140小时,F-35C已经飞行时长达到22630小时,全系列累计飞行时长超过20w小时。其中只有两起坠机事故,一次是2018年美国的F-35B坠毁,一次是今年4月份的日本F-35A机毁人亡。讲道理已经是相当安全的飞机了。
日本F-35A坠毁的原因也已经披露,属于飞行员操作问题,和飞机质量没有关系,当然事故报告中还存在疑点,但并不是某些网友一甘情愿的“日本政府被迫说假话”的操作。
而且F-35也没有受挫,目前F-35已经出口到了多个国家,意大利,英国,以色列,日本,挪威等。而且有更多的国家在考虑F-35,按照这个趋势F-35未来总产量超过3000架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波音的信誉没有影响到F-35的性能,F-35战机也没有带病受挫。
至于“欧洲六代战机亮相美欧暗战谁未来天空?”个人认为,.就两国的工业基础和实力来说,搞六代机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时间上早了许多,目前就一个模型,直接放眼未来,有点看得太远了吧。
前两天巴黎航展,法德六代机模型。
而且法德两国对于六代机的定义还尚且模糊,就要急冲冲的高调宣布,这个所谓的六代机什么时候能出现,个人认为,15年都算是乐观的了。
而且法德两国也代表不了整个欧洲,去除这两个国家,北约基本上都已经放弃自身地航空工业,跟着美国混了,尤其是是英国。其实个人认为这是明智的做法,对于美国的同盟国来说,F-35完完全全够各方面的使用了。
法国可能是不舍得自身已经建立起来的航空工业,至于德国可能是想着跟着法国积累经验,再次成为航空大国。个人认为还是那句话,大树下好乘凉,完全没必要费劲,形势比人强,硬要搞就能搞好吗?这可真是未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