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口臭查出胃癌前病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口臭查出胃癌前病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口臭口苦是胃癌吗?
口臭口苦是胃癌吗
口臭口苦不一定是胃癌。
1.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又名出气臭、口气秽恶、口气臭、臭息等。中医学认为口臭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情志不舒、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其中尤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某些口腔、鼻咽疾病和呼吸、消化系统等疾病均可引起。
2.口苦指患者自觉口中有苦味,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湿热之证。
3.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症状为腹痛,但早期常无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于“胃痛”“胃反”“积聚”等的范畴。胃癌的病因病机包括: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凝气阻血瘀而发本病;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聚湿生痰,或郁怒伤肝,气机郁结,气滞血瘀,则痰瘀互结而发本病;素体亏虚,正气亏虚,痰瘀互结而致本病。总之,胃癌的发生与胃、脾、肝、肾均有关系,初期为痰瘀互结为主,久则邪气伤正。胃癌患者脾胃功能失调是关键,脾胃受损可出现口臭。胃癌患者可能是由肝气不疏、肝郁气滞导致肝胃不和,肝气不疏,情志失调,聚湿生痰,肝胆湿热,可导致胆汁排泄异常,而出现口苦。
因此,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苦口臭,但是若要确诊,需要请专业医师结合其他指标进行诊断。
本内容由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邢庆昌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吹口气”就能查胃癌吗?
明确地说,吹口气不能查胃癌。胃癌的确诊检查手段就是胃镜检查,同时取活检组织,明确病理性质才可以确诊胃癌。
什么是“吹口气”检查,干什么用的呢?
就是临床常用来检查胃内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呼气试验,又名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Hp诊断方法,其准确率达95%以上,被推荐为诊断Hp的金标准,在临床应用广泛。
首先看C14呼气试验的原理:
由于C14很稳定,经常作为标记物出现。在幽门螺杆菌C14呼气试验中,患者口服尿素C14胶囊后,假如受检者胃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能迅速将尿素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内而呼出体外,将排除的14CO2气体(带有标记物)收集后,在专门的仪器上测量,便可判断胃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再看C13呼气试验原理:
因为HP细菌内含有尿素酶,在胃内遇到服下的13C-尿素,便将其分解成13CO2,13CO2经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循环到达肺后随呼气排出。医生只要收集呼出的气体,并且测定其中的13C标记的13CO2,就可准确地知道受检者有没有感染HP。正常人没有感染HP,13C-尿素不被分解,13C-尿素经尿液排出,呼出的气体中就没有13CO2。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体内有幽门螺杆菌,能够将13C-尿素分解,因此呼出的气体中就有13CO2。
幽门螺杆菌,一种很常见的病菌,189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人群感染率高,人群中几乎一半终身感染,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这种病菌,可导致多种胃部疾病。有研究证实,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数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这部分患者在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胃炎及溃疡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除了。
再看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在胃癌高发的地区,人群HP感染率就高。幽门螺杆菌在胃里会释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多种毒素,能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炎,进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直至诱发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心理因素等综合因素导致的,其过程是多步骤、逐渐发生的。人群中HP 感染率很高,但是胃癌的发病率远低于Hp感染率。就说明感染了Hp,未必会有胃癌。因此,即使检查发现感染了Hp,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正规的抗Hp治疗后,一般都没有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口臭查出胃癌前病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口臭查出胃癌前病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