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艾滋疫苗获进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我国艾滋疫苗获进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冠病毒疫苗是否会像艾滋疫苗此题无解?
如果无解,会有我国的今天?
当然,我们付出代价也不小,痛失那些英雄和被病毒夺走生命的那些无辜的人,对他们的逝去,我们心情沉痛,为他们哀悼,为他们降半旗,愿他们一路走好!
被治愈的病人,陆续出院,走向正常的生活,他们治病不花钱,由祖国为他们买单,全国人民都在关心他们,放眼望去,还有哪个国家能做到?
直到前几天武汉全城开放,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我们就能够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次疫情让很多年轻人的观念和想法有所改变,不再是那样的无知而盲目的追星,寻求刺激和安逸的生活,特别是那些有崇洋媚外心里的人,像美国,是怎么对待公民的,染病只能死在家里,感染自家人。
海外华侨,海外留学生不断的回国,寻求庇护,数据庞大,可以去查查。如果祖国不够强大,不够安全,他们是不会那么积极回国,甚至永远不回国。
这场疫情不是无解,而是时间的问题,只要国家领导人关心,拿出决定,全国人民团结,迟早会研制出疫苗,那就像个感冒,没有像艾滋病那么可怕,祖国加油,祖国加油,为我们加油!
新冠疫情自暴发以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经突破400万大关,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传染病历史上罕见的疾病大流行之一。而对于目前来说,对于新冠疫情的控制,仍旧是采用传染病控制的三大法宝,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思路。
前两个思路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并且感同身受,因为在疫情暴发之处的两个多月里,大家都被限制待在家里,不要到处走动,这其实就是通过减少人员流动而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而建立方舱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则是将已经感染的患者集中起来,控制新冠传播的源头。
通过这两大措施,我们现在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小,目前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等,均是得益于前两个防治法宝,而第三个法宝保护易感人群,其实也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号召外出戴口罩、老人小孩尽量不要接触外来人员等;而研发疫苗抗击新冠病毒,则是最最最紧迫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如艾滋病疫苗此题无解?
新冠疫苗的研制就是为了提高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避免病毒卷土重来,所以现在公众才对疫苗的迫切研发,充满了无尽的期待。因为有了新冠疫苗之后,人类才有可能真正的战胜新冠病毒。
而新冠疫苗能否成功研制?会不会像艾滋病疫苗那样无疾而终?这也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一个大大的问号?
漫话君认为新冠疫苗一定会研制成功,并且最快在明年的初的时候就可能被普通民众开始接种,到那个时候新冠病毒将会彻底被人类战胜,之所以能够断定新冠疫苗不会像艾滋病疫苗那样成为此题无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新冠病毒是冠状病毒,与人类目前所知晓的冠状病毒结构很相近,因此,我国科学家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完全测定其基因序列,并将信息共享全世界,这为全球新冠疫苗的饱和式研发奠定了基础,因为搞清楚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就能够弄清是什么机制导致人发病,从而可以控制住其发病的具体机制,达到阻断病毒传播的目的。因此,全球的科学家均在加班加点的研发新冠疫苗。
其次,目前人类掌握关于疫苗制作的技术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与基于mRNA和DNA的核酸疫苗,而目前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路线是五种方法均是齐头并进,饱和时的研发路线能够将增加疫苗研发成功的可能性;其中有两者研发路线在国外没有见到相关报道,分别是灭活疫苗与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应对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征进行疫苗研发时,已经开展了类似的研究,有一定的经验,故本次研究是五种研发路线均在进行之中。值得庆贺的是,近日(5月6日),我国科学家在国外知名杂志《科学》发表了新冠疫苗研发的进展,表示已经成功完成了动物实验,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首个关于新冠疫苗研发成功的国家,这也是目前来说新冠疫苗成功研发的最新消息,接下来就是完成临床实验,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研发新冠疫苗是曙光就在前面,只要继续攻关,肯定能够研发成功的,并且应用于人体的新冠肺炎疫苗。
相比于艾滋病疫苗,新冠疫苗的研发路线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在新冠肺炎暴发之前,人类对于冠状病毒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不必再花大量时间去从头开始,能够将其他冠状病毒研发疫苗的经验借鉴或者直接照搬到新冠疫苗研发的动物实验上;但是,艾滋病疫苗却不是这样。实际上,艾滋病疫苗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经历了体液免疫疫苗(以激发体液免疫的抗体产生为主要目标)、细胞免疫疫苗(以激发T细胞免疫反应为主要目标)以及联合免疫疫苗(以激发T细胞免疫反应为主要目标),三种疫苗研发之路前两种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人体机体免疫力难以控制HIV病毒,艾滋病是属于B类疫苗针对的病原体,即相比于A类疫苗,不能够直接诱导机体产生抗体,这无疑是增大了艾滋病疫苗研发的难度,实际上,人类目前还没有成功研制出B类疫苗,因此研发艾滋病疫苗相对于其他病毒疫苗,难度是最大的,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尽管投入了极大的物力人力,还没有见到艾滋病疫苗问世的消息。
总结:
随着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新冠疫苗肯定是能够被研制成功的,不排除为了应急需要,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就开始给需要应急的医务人员接种,有专家也预测最迟明年肯定会成功研制出疫苗并给普通人进行接种;而艾滋病疫苗则是由于病毒过于狡猾,疫苗研发迟迟不能成功。
为什么做不出艾滋病疫苗?你怎么看?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经历了逐渐改进与完善的过程,最初的疫苗以单一的灭活病毒、减活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Gp120或Gp160)为主,以诱导抗体预防病毒感染为目标,之后则更加注重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均衡,发展DNA疫苗、活载体疫苗、多价蛋白疫苗、各类疫苗联合免疫。
虽然科学家绞尽脑汁都想把攻克艾滋病,研制出成功的艾滋病疫苗,但是数十年来,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仍然鲜有突破,为何艾滋病疫苗如此“难产”?
首先,从HIV作用机制层面讲,
HIV对人体的侵害,矛头直指细胞表面带有CD4分子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HIV感染免疫细胞时,是将其基因嵌合在被感染的免疫细胞的DNA中。换句话说,就像丧尸片中的丧尸一样,所到之处,本来应该是“斗争者”的免疫细胞也被同化成了“丧尸”。
其次,从病毒特性方面讲,
1. HIV多样性、变异快
HIV为逆转录病毒,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为HIV变异频率非常高,每一轮复制都会引入大量的碱基错误。高变异频率导致世界不用地区甚至同一感染个体不同时期HIV基因结构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即便是研发出疫苗,也会很快“不对症”。
2. HIV动作快,潜伏期长
HIV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进入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然后潜伏数年,养精蓄锐,最后出来摧毁免疫系统。因此真正有效的疫苗,必须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染色体潜伏之前就抓住它。
最后,从疫苗研发过程讲,
1. 抗原天然构象缺失,疫苗难以有效
国际临床试验中艾滋病疫苗免疫原的制备,基本上取用的是病毒的部分成分,虽然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但是正是由于这一技术的应用,对疫苗免疫原进行了人为的选择和切割,难以保证免疫原的分子量、蛋白质序列等不缺失走样,导致中和抗体免疫原性低下。
2. 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依赖临床试验
艾滋病疫苗在猴子试验中取得非常明显的免疫保护效果,即它不仅能防止猴子不被感染,而且即使被感染,疫苗也能降低猴子体内的病毒水平。但是一旦用于人类临床试验,效果便不是那么好了。
提醒各位一件事情:艾滋病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艾滋病又名HIV病毒,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防患于未然,你必须做到: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艾滋病到目前为止没有疫苗,那是因为没有研制出来!为什么还没研究出来,因为艾滋病的病理比较复杂,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攻克这个难题。就跟癌症一样!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一定会有预防的办法。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学在不断地进步,以前谈之色变的麻疯病,现在也不是可以预防了吗?
长话短说,不过说来话长,艾滋病没有疫苗的原因很简单——没有研究出来,没有研究出来的原因是不好研究。为什么不好研究呢?因为真的太难了,这个问题要说得很详尽,必须是要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个级别的人物来回答。我现在的水平是只会写艾滋病这几个字,和科学家比还差点。不过我正在努力。
各位好,今天是我有幸成为悟空问答签约作者的第一天。说实话,心里有点小忐忑——这个世界上的问题太多了,而我又何德何能来为各位做解答呢?
好在我担任《北京日报》科技版、万物版责任编辑近十年了,科学界、知识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为我们版面写了很多很好的文章,我也有机会采访了很多专家学者,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我愿意结合今天的时事,把这些知识多一个渠道向读者们传播。当然,我会说明这些知识的来源。套一句广告词来说吧,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是知识的搬运工。
那么,从哪个问题说起呢?正好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我们北京日报科技版曾多次讨论过艾滋病疫苗的话题。那么就从这里说起吧——
艾滋病疫苗研制为啥这么难?
北京学者张田勘先生多次在我们北京日报科技版上发表文章,探讨过这个问题,简而言之一句话:
艾滋病病毒太善变了!
艾滋病病毒在世界范围有237种亚型。而且,研究人员估计,由于艾滋病病毒有天生的易变性,因此未来艾滋病病毒的亚型还会不断增多,艾滋病病毒这个大家族还会“扩军”壮大,变得“毒丁兴旺”。
艾滋病病毒分为HIV-1和HIV-2两大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艾滋病主要由HIV-1引起。HIV-2引发的艾滋病主要在西非流行,其致病力低于HIV-1,传播速度也比HIV-1慢。
HIV-1和HIV-2在基因序列上差异很大,即便HIV-1内也有很多亚型,因此它们的包膜蛋白抗原成分有很多差异,很难找到最大的公约数抗原来刺激机体产生广谱抗体,即便有些抗体能产生出来,也应付不了如此多的艾滋病病毒亚型,所以研制疫苗迟迟得不到突破。
较为成功的一次疫苗试验是2009年在泰国完成的RV144。疫苗的3年半临床试验证实,能够对31.2%的人提供保护,这是迄今第一种能为部分人提供保护效果的艾滋病疫苗。但实际上,这不能算是成功的疫苗,因为能保护的人比例太小。
现在艾滋病疫苗研制的一个主要思路叫做“马赛克疫苗”或称“镶嵌疫苗”。简单地说,就是采用HIV的多种抗原,即选用来自多个不同HIV亚型病毒株的基因,这些HIV抗原通过病毒载体生成,组成了含多种HIV抗原的疫苗。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尽可能地扩大艾滋病疫苗保护的范围。
听得出来,这是一个“笨办法”。因为它要不断追在善变的艾滋病病毒屁股后面跑。即便是这样的“笨办法”,到目前也还没有拿出能够见到成效的产品。美国强生公司研制的一款针对艾滋病的“马赛克疫苗”,在恒河猴身上进行的动物实验中,“单次暴露中减少94%感染风险、6次暴露中减少66%感染率”。但这款疫苗能否在人体中有成功的运用还不得而知,目前的努力还在路上。
也许——就像很多科学领域中曾经发生的那样——某一天某个不经意的行为,带来了艾滋病疫苗研制全新的思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谁知道呢?
艾滋病疫苗3期实验,成功了吗?
并没有研制 成功!近日,一篇发自华盛顿的消息称: 实验性HIV疫苗方案在早期试验中引发免疫反应。随后,国内一些媒体迅速以“ 艾滋病疫苗研制 成功;强生集团宣布志愿者100%产生抗体”之类的标题进行了轰炸式的报道。似乎困扰人类几十年的医学难题就此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的艾滋病疫苗测试结果如何?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隶属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周一宣布了一些令人失望的消息,该机构证实在发现为预防艾滋病毒而创建的实验性疫苗方案无效后,已经结束了该方案的测试。随着这些试验的结束,NIAID将寻求目前正在出现的其他潜在的HIV预防剂。
NIAID表示,这些测试是名为HVTN 702或Uhambo的2b / 3期研究的一部分。HVTN 702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南非生产。该方案遵循泰国发生的RV144临床试验,尽管该疫苗方案“适用于HVTN 702的非洲南部最常见的HIV亚型Clade C”。
在试验过程中,对5407名18至35岁且具有性活跃能力的HIV阴性志愿者进行了疫苗接种(包括18个月内的六种疫苗)或安慰剂治疗。在2020年1月23日的中期分析中,一个独立的数据和安全监控委员会(DSMB)发现:“在疫苗接种者中发生129例HIV感染,而在安慰剂接受者中发生123例HIV感染。”
不幸的是,这意味着该疫苗方案在预防新的HIV感染方面无效。DSMB和NIAID都同意不应再接种疫苗,尽管研究还没有结束,因为参与者将继续接受随访。
“南非民众通过回答这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创造了历史。不幸的是,我们希望答案是不同的。” HVTN 702协议主席GlenPa Gray表示。“我们将继续在南非和世界范围内探索通过其他疫苗和工具预防艾滋病毒的有前途的途径。”
好消息是,DSMB“并未对参与者的安全表示任何担忧”,因此,即使试验以令人失望的结果结束,这无疑也是一个亮点。您可以在该研究所的网站上阅读有关HVTN 702和NIAID正在探索的其他HIV预防剂的更多信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艾滋疫苗获进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艾滋疫苗获进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