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交部支持缅甸和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外交部支持缅甸和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缅甸电视行业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指新闻媒体电视宣传还是家用电器的宣传!
缅甸电视媒体归缅甸缅甸宣传部管辖,外资要投资的话需要获得缅甸宣传部的批准。
目前,缅甸广播电视台(MRTV)的广播类节目,主要从新首都内比都发布,而电视节目,依然主要从位于仰光市甘马育区的广播中心播送。
电视节目方面,目前,缅甸广播电视台(MRTV)主要运行MRTV(新闻频道),MRTV-3(国际频道)以及MRTV-4(生活娱乐频道)三个频道。 MRTV(新闻频道)节目制作包括新闻节目制作、演播室节目制作、外拍节目和其他节目制作等。每日早间、午后、晚间在多个时段播出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
缅甸广播电视台(MRTV)的工作团队,以提供信息、教育人民、娱乐大众为宗旨,在"甜美怡人的声音,清晰愉悦的图像,真实,准确,MRTV永远呈现精彩"口号的指引下,正全身心投入到缅甸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之中。
缅甸经过多年的战乱,目前国内各方势力基本达成和解,国家经济也在逐步发现当中!以后相信会有很大发展的!
目前,缅甸共有5家电视台,它们分别是缅甸电视台、妙瓦底电视台、缅甸电视三台、缅甸电视四台和缅甸电视五台。接下来,小编将和您具体来了解一下这几个电视台的发展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名字最为霸气的缅甸电视台。从名称上不难看出,它属于国家电视台。小编了解到,缅甸电视台于1980年6月3日正式开播。而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开播于1958年9月2日,相比而言,缅甸电视台的开播时间更晚一些。
缅甸电视台下设策划处、制作处、新闻处、传播处,地址位于仰光市卑谬路汉礁瓦底环岛附近。刚建成时,由于设施不到位,电视节目只能覆盖以仰光为中心的50英里的范围。1988年起,缅甸实施“扩大电视收视范围十年计划”,国家投入6.88亿缅币,在各个省邦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109个电视转播站,有效收视覆盖率为82.1%。目前,缅甸电视台已经搬至首都内比都。
缅甸电视台每天播出10个小时,周末或者重大节日播出时间延长至14小时。节目种类分为新闻、娱乐、教育和广告等。新闻类节目分为国内和国际新闻两种。国内新闻包括国内重大的新闻事件以及经审查的经济类、服务类、体育类新闻;国际新闻通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日本放送协会、法国电视国际频道、韩国阿里郎电视台合作取得。除了固定播出的节目外,每逢重大节日,缅甸电视台还进行现场直播。
说到这里,大家对于缅甸电视台应该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在今后的文章当中,小编将继续为您介绍妙瓦底电视台、缅甸电视三台、缅甸电视四台、缅甸电视五台的相关发展情况,敬请期待。
缅北富裕吗?
缅北不富裕。
缅北内乱不断,各党派和地方武装争权不休,导致政局异常动荡。频发爆发的内战和冲突,将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打击得破碎不堪,很多民众都吃不饱饭。时至今日,缅甸北部依然有大量民族武装未与政府和解,严重阻碍着缅甸的社会治安及和平发展。
缅北是很富裕的地方。缅甸北部也称“上缅甸”,主要由马圭、曼德勒、实皆等省和钦邦、克耶邦、掸邦、克钦邦等组成。掸邦既是历史上从云南迁徙的华人移民主要的移民地,又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地区,主要由于近年来华人新移民大量涌入。掸邦的主要民族掸族与中国境内傣族、泰国泰族同族,与缅族之间长期存有矛盾。
掸邦南部有主张独立的武装力量存在,西部与泰、老交界地带即有名的金三角地区,北部与中国接壤,既是历史上缅甸共产党的根据地,又是缅甸境内果敢族(汉族)主要的聚居地。
你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果敢应该如何实现从历史到未来的转变?
谢谢提问:
果敢的历史已众所周知:
土地属于中国人管辖、使用至今。
缅北也属中国同宗同民族同血缘居多。
历史以来是中国特别行政区嘛。
当年,我父亲在中国远征军还组织修公路。
下面这张现状地图更清楚,
果敢隶属云南省的一条山谷下游段。
果敢若是想要一个美好的未来,只有民族和解一条道路。可是民族和解的主动权并不在果敢人手中,而是在缅甸政府手中。
首先来看一下果敢的历史。历史上果敢和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果敢人是明朝人的后裔。以前这里便是中国的一部分。道光年间的时候,当地的杨氏土司正式受到朝廷的册封,从而得到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果敢地区的独立性由此开始。
近代以后,英国通过条约使得果敢地区成为了英属缅甸殖民地的一部分。1947年,缅甸独立以后,杨氏土司加入了缅甸,果敢成为了缅甸的一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到,果敢地区加入缅甸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很难形成强烈的认同感。
缅甸政府主体是缅族为主,总体而言政府都是削弱少数民族。比如吴努时期便开始削减少数民族的发展经费、强行推行缅族文化;奈温时期,甚至不惜以法律的形势剥夺少数民族的自治单位。加上少数民族很多都有自己的独立武装,特别是缅北一带,有克钦独立军、德昂民族解放军、佤邦联合军等,这些武装时常和缅甸政府发生冲突。
比如2016年11月20日,缅北的克钦独立军、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军、果敢同盟军四支部队联合起来和缅甸政府军作战。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缅甸政府也开始发生变化。比如昂山素季2016年执政以来,就推进过民族和解。为此还特意召开了21世纪的彬龙会议,不过收效甚微。目前来说最为关键的还是缅甸军方的态度,这才是真正决定缅甸和解的成败。
因为缅北的少数民族武装实力都是相当有限的,果敢同盟军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和缅甸政府对抗,根本原因还是军方一直想要消灭这些人。正因为军方多年来的态度,经过几十年的内乱和斗争,双方是完全缺乏信任的,所以谈判是很难进行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果敢说中文吗?
果敢、佤邦都是缅甸的一个省,并且都是明清时期我国的失地。唯一的区别是佤邦现已独立。
佤邦是缅甸境内的一个自治区域,行政中心位于邦康。其正式名称原为掸邦第二特区,1989年脱离缅甸独立,但未受国际社会的承认。2010年8月20日,佤邦与缅甸政府达成和解,依据协议,佤邦加入缅甸并改名为佤邦自治区,不过缅甸政府无法实效统治该地。
常用语言:
汉语、西南官话、云南话、佤语。
果敢,正式名称为果敢自治区,是缅甸掸邦下辖的一个自治区,首府老街。
2011年3月30日前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在籍人口约14万,以汉族占绝大多数,世居缅北的汉人在缅甸国内被定义为果敢族,具有缅甸官方法定少数民族的地位。
果敢在明、清两朝属于镇康州之地,杨国华在1840年被清廷册封领有果敢县,领原镇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户地。1897年因《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的签订而划归英国,二战之后殖民地独立,果敢土司被迫签署彬龙协议而成为缅甸联邦下的一个邦。民国文人视果敢为清末少人知悉的滇西失地。
通用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云南方言)
果敢小镇:
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 “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称叫“Kokang ”,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 “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元代先属镇康路、后分属孟定路与木连路, 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艮府,均为傣族世袭土官封地。
清中期,阿佤山部分地区脱离原傣族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
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 State)这一名称。历史上的“佤邦”与现阶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区别。
“佤邦”这一称呼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有资料证明,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人称茫弄以北、缅甸一侧靠近阿佤山区的地方为“佤邦” ,其中 “邦”是指防御工事良好、以土司为单位管辖的山寨。
罗兴亚人为什么不被缅甸承认?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假如说缅甸承认了罗兴亚人,那么也就承认了当时英国殖民地侵略者的帮手们的合法身份了。
罗西亚人原本生活在印度的孟加拉邦附近。随着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东扩。很多罗兴亚人作为雇佣兵参与了英国人对于缅甸的征服战争。打死打伤了很多缅甸老百姓。
后来罗兴亚人又占据了缅甸人的村庄和土地。长期和缅甸土著老百姓不和。为争夺各种资源而大打出手。
作为一个入侵的异族,罗西亚人与缅甸的土著老百姓,无论是从人种上还是从语言上、宗教上来看都毫无共同点。因为缅甸本地人信仰的是佛教。
如果要承认一个异教徒以及过去的侵略者合法的地位的话,显然在缅甸当地的老百姓心中还没有做好任何方面的准备。作者为#教师##国民策划# 。#缅甸##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我要上头条##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8月财经新势力#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缅甸的罗兴亚人,罗兴亚人有很多跑到了孟加拉国去,而缅甸为了防止这些人再跑回来,竟然在缅甸边境布置了大量的地雷,防止他们回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视频加载中...
罗兴亚人的产生是英国殖民时期英人从当时的大印度地区(即现孟加拉)移民开发缅甸(当时同属英殖民地区)西北部的产物,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孟加拉国和缅甸独立后,这段历史没有得到承认。孟加拉人认为这是大印度时代的产物,与己无关。缅甸也如此,但不认可其为少数民族更多的是其民族政策的狭隘性所致,一则罗兴亚人信奉的宗教信仰与其不同,二则缅方执行的大缅政策对少数民族权益的遏制与排斥,这可从几十年来缅甸与东北方少数民族武力冲突的事实得到证明。民族和解实际上是到目前为止全国都在努力而难以实现的目标。缅甸应承认罗兴亚人存在的历史既成事实,给与其少数民族的国民地位和相应的权益,让其有归属感,从而实现民族和解。
1.缅甸政府认为罗兴亚人是非法移民。
公元8世纪,一些阿拉伯人、摩尔人和波斯人商人来到阿拉干(缅甸若干邦旧称),并且在那里繁衍生息。15世纪初,他们在阿拉干建立自己的王国。一直到1785年,当时缅甸的贡榜王朝派军队征服了阿拉干,这样阿拉干才成为了今天缅甸的一部分。这些人便是我们今天的罗兴亚人。
不过,缅甸政府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罗兴亚人并不是缅甸的土著民族,而是来自孟加拉的移民。最重要的证据便是1931年英国殖民地的人口普查中没有没有罗兴亚人。这些移民为了自己的权力,因而人为的造出了罗兴亚人。至于他们所说的阿拉干王国,主要信仰是佛教,因为到现在那里还有大量的佛教文化遗迹。所以阿拉干王国自然不可能是罗兴亚人所建立的。
2.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罗兴亚人帮助英国殖民者镇压缅甸民族独立运动。历史仇恨是罗兴亚人不被缅甸承认的重要原因。
1824到1885年的三次英缅战争中,英国人利用缅甸的罗兴亚人来“以夷制夷”。比如1869年,英国当局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吸引了大批来自孟加拉的移民到达了若干地区。这些人可以说是今天罗兴亚人的重要部分。当然,这些仇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英国人分而治之做导致的。
特别是二战时期,罗兴亚人帮助英国进行殖民统治,而缅甸国内民族则反抗英国的统治。比如罗兴亚人组成的武装部队在英国的示意下残杀超过10万名的若干地区佛教徒。二战结束以后,阿拉干的罗兴亚人一直想独立,为此多次对缅甸政府进行攻击,甚至袭击一些佛教村庄。
3.宗教信仰的差异。
罗兴亚人的信仰和缅甸主体宗教佛教是不一样的。客观来说,民族宗教冲突一直是长期困扰缅甸的问题。缅甸政府也一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由于宗教信仰差异导致的分离运动,这是缅甸政府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比如孟加拉的成立就曾经引起了阿拉干地区罗兴亚人的叛乱。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由于罗兴亚人本身存在的分离运动是双方多次爆发冲突的直接原因。
4.缅甸政府的政策问题。
前面说过,缅甸政府一直找不到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办法。从1948年到现在,缅甸政府对罗兴亚人的政策可谓是截然不同。
从1948年到1962年,吴努政府时期是承认罗兴亚人是缅甸的土著民族,并且还给予了选举权。不过由于缅甸当时罗兴亚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不认识字,所以他们没办法充分的利用法律。这让罗兴亚人失去了在缅甸登记入籍的机会。
1962年到现在,缅甸政府一直采取排斥和否认的政策。他们主要是用两种办法,一是立法来加以排斥,二是围剿并驱逐。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交部支持缅甸和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交部支持缅甸和解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