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警围岛的形状亮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海警围岛的形状亮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沙当中最适合造岛的五个岛礁是哪五个?
南沙群岛中有好的礁盘,水越浅,造岛成本越低,造岛才是最适合的。南沙群岛里符合这样条件非常多,都可以造出岛屿来,不仅仅只有五个。
从2013年起,我国在南沙群岛吹填了7个岛屿,把原来的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华阳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等七个岛礁变成了岛屿,其中美济岛是南沙群岛中的第一大岛,陆地面积也仅仅只有6平方公里。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吹沙填充的7个岛屿距离陆基较远,大约在1500多公里左右,历史上我们对这一带难以施控,无暇顾及,这里管理非常不到位,致使周边国家在这里盗采石油。这次吹沙填岛之后,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那种自由状态,加强了管理。这七个岛屿互相支撑,互成犄角之势,矗立在南海的主航道上,西侧是我国、日本、南韩、我国台湾等石油运输航线,10万吨以上油轮从这些鸟屿西侧通过,这将有力地控制了东亚地区的石油运输生命线,也使我国的石油运输线路变得更为安全,同时也能保护这里的资源不被盗采。
除南沙七岛外,群岛中还有很多岛屿适合造岛,通过前期吹填了七岛可以看出,这些岛屿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有礁盘,它是珊瑚虫死后堆积起来的,这些礁盘越长越高,直至露出水面。对于造岛来说这些礁盘堆积的面积越大,礁盘高度越高,越能满足造岛条件,成本越低,造岛的成功率也就越高。南海群岛中,这样的岛屿还有很多,但也有的连礁盘都没有,水面下是沙滩,这就不适合造岛了。如下图
上图是马欢岛附近的一片浅滩,这片面积非常大,有近2万多平方公里,从等深线上可以读出,这里有很多30米和50米等深线,一般来说我们天鲲号船吃水深度38米,也就是说水下38米之内就可以利用它吹填造陆,但这片浅滩造岛困难重重。
吹填造岛成本非常高,水越深 ,成本越高,另外这片浅滩珊瑚礁盘发育的不好,原因是这里水深,不适合珊瑚虫发育及生长,其次即使有礁盘发育,水这么深要长出水面也得需要时间,所以水的深浅决定着珊瑚礁盘的发育程度,也制约着我们造岛。
通过我们前期吹填的岛屿来看,利用礁盘造岛才具备一定的抗压力,南海地区的母岩有石灰岩,还有火山喷发的火成岩,这些都是坚硬的岩石,礁盘就是在岩石上发育的,所以我们在岛上建飞机跑道才能抗住冲击力,而没有礁盘的浅滩或礁盘发育比较差的,就不适合造岛,为此南海中很多的沙滩或沙洲都不太适合造岛。
好在南海有礁盘的岛屿非常多,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对这些浅滩目前还没有利用方向。
很遗憾,我们在南沙群岛中还找不到火山岛,火山岛才是最好的地质条件,在岛上修建飞机场和其它军用设施非常适宜,可是这里几乎全是珊瑚岛,给我们造岛带来了很大困难,以至于我们把这些小小的珊瑚岛连接起来,变成面积较大的岛屿还不能实现,只是因为这些珊瑚岛之间水太深,靠人力还难以做到。所以大规模移民,目前来看来岛上生产和生活还不是很适宜,只适合驻军。人口太多,淡水供应不足,岛上农业生产发展不起来,生活成本太高。
总结一下,南海适合吹沙造岛的不少,但成本太高,如果结合成本考虑,天鲲号船极限水深38米,20米水深还能承受,越浅越好,并且还要有礁盘,才能满足造岛条件,符合这些条件的岛屿还才是最适合造岛的。
南沙群岛幅员辽阔,海域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但是陆地面积却十分有限,即使加上人工岛屿面积也不足17平方公里,仅为海域面积的五万分之一。想要有效管理辽阔的南沙群岛就需要所有岛礁各司其职,明确定位,将岛礁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老七礁中天生拥有主流中心光环的渚碧岛,将在南沙群岛乃至整个南海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渚碧礁面积在老七礁中排名第三,属于单体中型环礁。岛礁呈不规则多边形,最长约6公里,最宽约3.7公里,礁盘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约9平方公里,和面积是其三倍的美济礁相当,所以渚碧礁比美济礁拥有更好的填海条件。礁坪宽度在350-1200米,西部北部礁坪较宽在500-800米之间,东部礁坪较窄,在300米左右。在岛礁的西南部有一个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区域,具有良好的填岛条件。
渚碧礁填海条件要超过美济岛!
岛礁中部有瀉湖发育,面积约7平方公里,水深在10-22米。瀉湖发育完整,没有礁门发育,船舶无法进入。渚碧礁面积不大也不小,水域深度也十分适合大型船舶停靠,只要挖开航道即可成为一个优良港湾。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渚碧礁是南沙群岛西北部最好的岛礁!虽然这里岛礁众多,有南沙第一第二大自然岛太平岛、中业岛,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岛礁。但是这些岛礁所在礁盘都非常小,大多在5平方公里以下。只有大现礁和安达礁面积超过了渚碧礁,但是这两个岛礁均没有发育完好的瀉湖,无法建设大型港口设施。而渚碧礁不仅有较好的填海造岛基础,而且不算小的瀉湖可以发展成大型航海中转基地,在南沙西北部拥有其他岛屿不具备的优势。
南沙群岛西北海域岛礁众多,但面积都较小
2015年我国在渚碧礁进行大规模填海作业,形成4.3平方公里的永陆面积。在岛屿的西部建有3000米级大型机场跑道,在岛屿的北部建有1.2公里的港口设施,一个兼顾航空海运的大型海上物流中转基地在南南海横空出世。渚碧岛的建成,其在南沙群岛乃至整个南海的定位也就逐步清晰了。
想要清晰的认识渚碧岛的定位,就必须将该岛放在整个南海海域来考虑。渚碧岛几乎位于整个南海的中心,北距海南三亚市950公里,南距曾母暗沙800公里,东西分别距越南和菲律宾500公里左右,分别距离台湾岛和马六甲海峡约1500公里。而且渚碧岛位于繁忙的南海国际航道的东部边缘,拥有大型机场跑道和完善港口设施,同时位于南海航线中部的渚碧岛很容易发展成为重要物流中转停靠基地。
渚碧岛几乎位于南海中心位置
同时渚碧岛是链接南沙群岛和大陆之间的主要节点,南沙群岛距离大陆在1000公里以上,即使从三沙市首府永兴岛出发,抵达南沙群岛也需要航行超过600公里。这样位于南沙群岛北部的渚碧岛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从渚碧岛抵达南沙群岛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还有近800公里的路程。不管是大陆来的渔船还是军舰,在航行1000公里的海路后,都需要一个停靠点进行修整和补给。同时从南沙南部海域捕鱼归来的渔船,同样需要在进入南海中央海盆时,也需要补给一下。在渚碧岛基础设置完善之后,其南海支点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渚碧岛机场
如果我们把视线范围再缩小一下,会发现渚碧岛对管控南海中部海域意义重大。渚碧礁北部就是幽深的南海中央海盆,西北距西沙群岛浪花礁600公里,东北距中沙群岛黄岩岛也是600公里,在渚碧岛、浪花礁和黄岩岛所围成的辽阔海域没有一个岛屿。这意味着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之间的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没有有效管理节点,想要有效的管理这片海域,必须借助周边的岛礁。而渚碧岛就是其边缘的重要岛屿,在浪花礁和黄岩岛没有有效开发之前,拥有完备设施的渚碧岛就显得格外重要。
南海中央海盆内没有岛屿,对其管理需要周边岛屿支持
我们再把目光拉回到南沙群岛,渚碧岛位于南沙群岛的西北部,在这个区域有我国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菲律宾非法占领的中业岛、北子岛、西月岛等,越南非法占领的南子岛、郭谦沙洲等。渚碧岛所在的海域态势十分复杂,想要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就必须赋予渚碧岛强大的能力。这或许也是渚碧岛这个不大的岛礁上,建有大型机场和大型港口设施的原因之一。以渚碧岛为基地,以海警船和海上巡逻机为手段,以海军为后盾,实现对南沙西北海域乃至南海中部海域形成有效巡逻管理,或许是渚碧岛的另一个重要职责。
南沙群岛西北海域态势复杂
渚碧岛正式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其担负起南海物流枢纽和南海中部海域管理的主要职责。在南海风起云涌时,这里是重要的基地用于震慑周边势力;当南海风平浪静时,这里起着连接大陆,联通南沙的重要作用,为南沙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渚碧岛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
谢邀!南沙群岛的美丽岛屿和滩礁非常多,分部的范围也很大,面积有近89万平方公里,归我国三沙市管辖。
南沙群岛一千二百多年前就纳入我国版图,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之前平静的南海,在1970年代后,九段线内的多个岛屿被邻近国家非法占领,有的是将快要报废的船只,故意搁浅在沙滩上,就赖着不走了。
即使这样,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克制,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理性思路,却不能阻止他人的觊觎和贪婪。
视频加载中...前些年开始重视岛礁建设,岛上还设置了灯塔,方便过往船只安全通行
为了保护固有领海和岛礁,需要在岛上部署一些必要的军事设施,以维护区域的安全稳定,要不然那些不讲理的小人就会得寸进尺,继续蚕食岛礁。
题主问:南海最适合造岛的五个岛礁是哪些?个人认为,从经济和技术实力来看,东方大国再造五个六个是没有问题的,但造岛是要根据安全防卫的需要,现在谈具体要造哪几个岛礁还为时过早。
也就是说,造不造,是要根据周边的安全形势来决定。在自己的领海,在自己的岛礁造岛,只要自己认为需要,就可以在准备好工具后就开工建造。
目前,把已经造好的岛礁建设好、巩固好,就能有效地保护好自身的权益。
现代潜艇有对空雷达吗?
部分潜艇有!但是只能在潜艇上浮到水面以后才能使用,而且探测距离也比较一般,另外,现在的潜艇中也只有少数的几个型号装备了潜艇用防空导弹系统,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德国212A级常规潜艇。
装备对空雷达的德国212A级常规潜艇(T装物)
潜艇安装对空搜索雷达在二战后就有过尝试,但是由于潜艇的机动性相对于飞机来说差距太大,而且防空手段也比较有限,总的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大多数潜艇不在装备对空雷达和防空装备。
装备对空雷达的苏联W级潜艇(形象夸张)
作为现代常规潜艇的杰出代表德国212A级潜艇,不仅装备了对空搜索雷达,还装备了由是德国、挪威两国联合开发的潜空导弹武器系统IDAS。IDAS是一种由潜艇水下发射、光纤制导的防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打击反潜直升机和反潜飞机,也可攻击小型舰艇。 IDAS的导弹质量118千克、弹长2.45米、弹径0.l8米,采用光纤制导,导弹射程15千米,速度大于200米/秒,战斗部重13千克,装药7千克,潜艇导弹发射装置装载4枚导弹,导弹发射装置可装入标准的鱼雷发射筒。
IDAS潜空导弹(上)及其在发射管中的布置(下)
作为德国212A级常规潜艇的“特别定制”版,以色列的“海豚级”潜艇也装备了类似的对空探测雷达和防空系统。
以色列“海豚级”常规潜艇
现代潜艇作战,主要是发挥其隐蔽性和突然性,对于对空搜索和防空作战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而且现代对空探测和反制的手段也比较多,因此,个人认为潜艇装备防空系统也只是“鸡肋”的装备罢了。
以上为个人的理解,欢迎关注“威呐解析”、讨论交流。
以前的潜艇每隔一两天就要浮到水面上充下电,这时潜艇是最脆弱的,空中的飞机对其威胁很大,所以通常上面会装对空雷达和火力。而现代潜艇由于技术改进,尤其是AIP技术的发展,潜艇已经可以保持在水下数天不上浮,也就没有必要安装对空雷达了。
现代潜艇长期在水下航行,追求的是高速度,所以艇体外壳要造的尽可能光滑来减少阻力,同时还要注意噪声,可能暴露潜艇。而在艇体上安装一部对空雷达,毫无疑问会影响潜艇航行,不但会产生阻力,也容易生成噪声。而且潜艇空间非常有限,安装一门对空雷达占据空间。虽然潜艇不装对空雷达,但导航雷达还是会装的。
而且潜艇在水下时,对空雷达是以电磁波探测目标的,而在水下电磁波就无法穿过了,也就是说潜艇在水下时对空雷达是无法工作的,而现代潜艇长期潜伏在水下,自然就没必要安装这种鸡肋的设备了。
现代潜艇中,只有少数安装了对空搜索雷达,潜艇主要使用的还是声呐,但是雷达也一度是标配装备。甚至出现过,雷达警戒潜艇,也就是以潜艇为平台的雷达站,但是它的应用只是一闪而过,没有留下什么印记。
现代潜艇没法安装什么对空搜索雷达主要是雷达只能在水面状态下开机,这时雷达不能下潜,也就意味着潜艇必须要放弃自身隐蔽性,这是弊大于利的。同时,潜艇上的空间有限,雷达天线尺寸受到了限制,这就严重限制了性能,所以潜艇之上,一般仅安装了一部小型的对海搜索雷达,实质上属于多功能的雷达,具备一定的对空预警能力,但是它的使用相当有限,往往只是短暂使用一下就关机了,毕竟雷达一旦开机,很容易曝露自已,各类雷达监测设备就等着你开机了。
只有极少数潜艇可能会安装专用的对空雷达,其实对潜艇来说,安不安雷达的技术不大,既便安,也是对海雷达,只是配合潜射反舰导弹使用。真正要安装的东西其实为雷达告警接收机。安装伸缩式桅杆上,在潜艇浮出海面之前,先探出去,侦察一下。主要是看一下,周边有没有敌人反潜机什么的,因为反潜机在搜潜时,主要使用机载雷达。再有就是安装的被动探测设备了。
对现代潜艇来说, 没有雷达无所谓了,因为潜艇主要在水下活动,避免水上活动的,只能在水面上使用的雷达,自然处于很低的地位了。
现代潜艇有对空雷达吗?
谢谢邀请,切确的讲,现代潜艇上不安装专用的对空搜索雷达的。
(现代潜艇还会安装专业的对空搜索雷达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不过潜艇上安装对空搜索雷达这种做法,确实是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流行过。
这种衍生被称为雷达警戒潜艇,也就是给潜艇安装了大型对空搜索雷达以便其在舰队外围担任对空早期警戒任务,其中典型的是以SSR-272 红鳍鱼号、SSR-274 石鱼号这类由常规潜艇改装而来例子。而雷达警戒潜艇诞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海军的舰艇对空搜索雷达的探测距离有限,又缺少先进的舰载预警机,只能依靠舰队外围的驱逐舰和潜艇来负责警戒,以便提早发现敌方来袭的目标。
(常规潜艇改装来的SSR-272 红鳍鱼号雷达警戒潜艇,可见其巨大的对空搜索雷达天线。)
不过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适合潜艇,因为在警戒状态的下的雷达警戒潜艇不能下潜到低于潜望镜或者通气管的深度,否则雷达天线无法伸出水面。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潜艇必须要放弃自身隐蔽性,这对潜艇来讲明显是得不偿失的。而且这些大型雷达天线要对潜艇水下机动性和平衡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待到舰载雷达与预警机都有了巨大进步的情况下,本身作为一款应急与过渡产物的雷达警戒潜艇作为很快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E-1这类专业的舰载预警机的出现,让雷达警戒潜艇的价值大大降低。)
而对于现代潜艇而言,是不安装专用的对空搜索雷达的,除了这类雷达天线在寸土寸金的潜艇及其指挥塔内不好容纳安装外。另一个主要原因这类大型雷达因为其信号比较容易被敌方反潜飞机或水面舰艇的雷达告警接收机所截获,从而使潜艇暴露自己位置的风险大大上升。
(潜艇指挥塔上密布的各类设备,其中不少可用于对空警戒预警。)
不过,可能会有朋友有疑问,如果没有对空搜索雷达,那么潜艇是如何做到对空的警戒或者说如何确定附近有没有反潜飞机的存在呢?
必须要指出的是,潜艇虽然没有专用的对空搜索雷达,但是为了保证水面航行状态下的航行安全性以及作为声纳这种探测手段的补充,一般都会在潜艇指挥塔内安装一部伸缩式对海搜索雷达,如美国海军核潜艇所装备的BPS-15对海搜索雷达,我国海军早期装备在091型核潜艇上的353型潜艇攻击雷达等,这类雷达除了可用于水面导航、对海搜索外,还能为潜艇携带的鱼雷与反舰导弹提供火控参数。同时这类对海搜索雷达都有一定的对低空搜索能力,虽然其功率作用范围并不大,但是这样也确保了这类雷达在工作时也不不容易被敌方的雷达告警接收机所截获。
(美国海军核潜艇上装备的BPS-15对海搜索雷达,采用了伸缩式设计,可收入潜艇指挥塔中。)
此外,除了这类雷达手段,对于潜艇而言,为了保证其隐蔽性与安全性,一般在执行上浮任务前,都会先通过让雷达告警接收机的桅杆浮出海面的方式先“探一下虚实”。我们知道,反潜巡逻机或反潜直升机的搜潜任务中,都会使用机载对海搜索雷达来对海面进行扫描,以求发现敌方上浮状态的潜艇或者处于半潜状态潜艇的通气管,以此来确定敌方潜艇的位置。
(对海搜索雷达是反潜巡逻机主要的搜潜手段,图为P-3C所装备的LSRS对海搜索雷达。)
而潜艇上的雷达告警接收机桅杆主要针对的就是反潜机或水面舰艇的对海搜索雷达,一旦潜艇在上浮前其雷达告警接收机接收到了这类雷达信号,这就说明这个海域目前正在被对海搜索雷达重点扫描,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上浮很明显就是主动“送人头”的行为了。如果雷达告警接收机没有接收到这类雷达信号,就说明这片海域暂时没有敌方的雷达在扫描,如此才能继续执行上浮任务,如果在上浮水面航行时就触发了告警,则说明已经有敌方对海搜索雷达在对这块海域进行扫描,潜艇必须迅速下潜以保证不会被发现。
(雷达告警接收机是潜艇对空预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看出,虽然现代潜艇已经不装备专用的对空搜索雷达了,但是通过小型对海雷达以及雷达告警接收机甚至光电探测手段的结合,依旧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对空预警,不求专门的对空搜索雷达的效果,但是如果单纯用于自卫警戒显然是没问题的。
明朝中期倭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倭寇兴起是因为明朝嘉靖年间,明朝政府突然中断了海外的贸易,导致那些在海上有大量商船的海盗,其实就是海上走私分子和明朝发生的一场将近二十年的战争。说白了,那些海盗也是明朝人,倭寇嘛,就是真正的日本人其实不多,大概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几吧!主体的海坡那些海盗,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嘛,可以说是明朝内部的争斗。
朱元璋时期,明朝发布禁海令,任何船不能出海,这让那些到明朝贸易的国家怎么贸易嘛,再者沿海地区可是靠海吃海啊,这样还怎么生活嘛!好在明朝为了处理藩国进贡问题,在广州,泉州,宁波设立市舶司,明面是处理进贡的问题,其实暗地里是搞着海外贸易啊!到了嘉靖二年,日本的两个诸侯因为进贡的问题在宁波互相仇杀了起来,这让明朝政府很没面子,所以明朝取消了市舶司。取消了没关系,海上的走私活动就发展起来了,海上的那些有商船的海盗和明朝的官员勾结起来,进行走私贸易!
到了嘉靖二十六年,由于以前的内阁大臣谢迁后人和海盗走私分子发生贸易矛盾,海盗把他们给杀了,这就搞大发了。明朝政府立刻派人处理,这个人就是李纨,李纨是个狠人,他把那些海盗在海上的走私基地全推了,这下子就结下了仇恨了,海盗走私分子就在沿海地区抢掠一翻报复,大家就开始了战争!
这样子搞法对大家都没好处啊,因此海盗有个总头目叫汪直,他就想和明朝谈判,大家讲和不就很好嘛。明朝答应谈判,只是在后来不守信义把汪直杀了,海盗没了头目管着就乱了,既然谈不下去,海盗也要吃饭啊,所以海盗们就上岸抢掠物资,把得到的物资和外国进行贸易赚钱!这场倭寇之乱打了将近二十年了,其中的倭寇是日本的武士和浪人,占的比例不大,相当一个打手,主体的还是明朝的海盗,其实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只是为了舆论的需要就谎报都是“倭寇”嘛!
“倭寇”之乱打了将近二十年,由于戚继光的努力倭寇之乱基本平息了,到了隆庆皇帝上位,就是嘉靖的儿子,他重新在月港设立港口海外贸易,从此这个倭寇之乱就消失了!
海洋权利是很重要的,现在的中国海外贸易越来越繁华,保证海外贸易的正常运行对我们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权兴,则国家兴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警围岛的形状亮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警围岛的形状亮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