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断崖式降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重庆断崖式降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庆局地降温超10℃!你那里降温没?
重庆确实降温了!8月21日,重庆实况高温37℃,到今天,重庆预报高温仅有28℃,但空气湿度比较高,湿热闷热感还是比较明显。而且,据中国天气网预报,未来五天最高温度仅有31℃,连续四天高温在28℃及以下,8月26日气温更是狂降6℃,直接来个断崖式降温,届时高温22℃,短袖短裤已经不适合了。但是从8月26日开始,气温又再次回升,9月初高温重回37℃,秋老虎的味道依旧很重呀,不过呢,现在重庆是热两天后气温又下降,总体来说没以前热了,这是真的!总体来说,重庆间歇性高温还将存在,而且九月份重庆高温还将维持在30℃左右,从九月中下旬开始,重庆高温将将至30℃以下,真正开始变得凉爽。
重庆经济现在还在领先方阵吗?
只要我说重庆依然还在领先方阵,马上就有人蜂蛹而至,为什么呢?好奇塞!因为今年重庆稳起的哈。
众所周知,重庆经济最快的10年在2005-2015,就如一个坐惯了灰机的人一下子转坐绿皮车——不但重庆自己人不习惯,就连外地关心重庆发展的人士也都无比上心。
只要把时间拉长一点,观察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一目了然。在05年以后,重庆从新迈前6序列,这也是她应有的地位。
按一般人理解,直辖之初,有直辖市的加持,重庆就应该快步前进,然而97年万涪黔合并报表后,为何还在掉头向下?
原因就在于欠账太多,关键问题还在于基础,基础设施不够,谈什么发展?尤其是万涪黔,山地修路架桥本来就比平原成本高的多得多(同时也包括主城)。
有的人光盯烟烟不盯称,光说重庆的不足,那么请问,一座高楼,基础都不牢固,何来大厦之稳固?
这种无聊的话题,在写的时候就在信口开河,不懂可以问,既不问还想逞能就难看了。
最直观的理解,基础设施算不算固定投资?迄今为止,重庆的高铁密度依然赶不上东部沿海。一个三环就修了十多年。这些建设都要前不是,没有大规模的投资,越往后拖,时间、成本直线上升。
还是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没路所有计划都是空中楼阁。那么基础固投何来泡沫一说?
看问题得把时间拉长一点看,好歹重庆今年企稳回正,不然更有人大肆渲染这不是那也不是了。
没有先期固投,重庆会走向正规么?小学生都知道的这个理。不明白的话,就没得办法了。
还好数据不骗人,今年重庆正向发展就是最好的明证。
我们重庆,GDP总量,应该在各省市中排在中间,人均GDP也才一万美金。虽然比直辖前进步许多,但我们重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处于追赶的地位。随着这几年基础设施逐步改进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老的产业的升级换代,新的产业的培育成熟,相信我们重庆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希望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
重庆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与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苏州这些城市同处“新一线城市”行列,经济自然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但我们看待重庆时不能仅局限于一座城市,因为它的体量太大了,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100万,这已经相当于一个中小规模的省份了。重庆发达的主要是都市区部分,论整体发展水平,重庆与其它新一线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GDP达到23605.77亿元,位居全国第五,而且与一线城市的广州差距仅23亿,预计今年就会超过广州。
未来重庆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重庆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受到的政策支持本来就很多,而且重庆体量大,很多地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依靠规模。优势,未来重庆的经济总量有望保持全国前四的位置。
重庆的经济,尤其是它的重工业,在全国还是有一定名气的。但是你要说他的经济在全国是不是处于领先方阵,那毫无疑问不是。在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重庆的GDP大概只能排到第17位。这个规模和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相比,怎么能够称得上是领先方阵呢?
就是在城市中,重庆的GDP在全国排名第5位,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4座城市。但重庆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却远远超过了以上4个城市。因此,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一般,综合竞争力也就不强。就是GDP低于重庆的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经济竞争力也不弱于重庆。
这就好比说,印度的GDP,虽然在全球排名较前,是他的经济竞争力却比不上很多GDP比他小的国家。他的经济竞争力比得上韩国吗?韩国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他还有现代、起亚、三星、LG等全球知名企业。印度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还不及韩国的一个零头,他也没有什么在全球很有竞争力的产业,制造业更是相当脆弱。
所以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强不强,或者说属不属于领先方阵。经济规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却不是全部。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企业强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啊。还是以印度和韩国为例。印度的GDP大概是2.7万亿美元,韩国是1.6万亿美元。印度明显领先,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产业结构上,企业发展上均要落后于韩国。所以在经济竞争力上,印度就被韩国比下去了。
总结下来,重庆的经济在全国来说远远还没达到领先方阵。就是他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来说也不是非常超前的。云南、贵州、江西等省份的GDP增速都要快于重庆。
重庆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太慢,一个红岩村大桥,一个千厮门东水门隧道,一个双碑到磁器口滨江路修了很多年都没建好。大学城复线隧道,土主隧道,井口大桥,重庆西站的地铁环线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建好,大量取代斑马线的人行天桥也未大批量施工,这速度GDP怎能不落后。
安徽,河南,四川,山西……等主要人口流出大省!流出人口都在全国各地从事什么工作?
河南,安徽,四川,山西外出打工的都是干什么?,
河南,安徽,四川都是民工输出地方,山西不是,山西人一般出来都是做生意的。
河南,安徽.四川大部分都是去工地上干活河南人做防水的多,四川做钢筋工,木工的多,安徽的,切墙的,和刷大白的多。河南人 安徽人出来做小生意的也很多,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身影,前几年去广东进厂的多,现在大部分都去,上海,浙江,江苏,长三角地区打工了。
中国的发展,河南人,安徽人,四川人是做了巨大贡献的。现在没有他们,一些城市就没有办法运转了。所以请大家尊重这些劳动人民。
山西人口流出大省????你说的是元末明初大槐树集中站吧?
元末,战乱频繁,各地枭雄纷纷称霸一方,英雄的史诗永远是靠百姓的鲜血作为代价的,当时的中原大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河南、山东、江苏及安徽等地的人口大规模断崖式减少,很多老百姓逃难到了山西南部一带,因为山西地形多山脉,易守难攻,也成了老百姓的避难之所,明朝建国之后,为了填补其他省份的人口空缺,就在山西洪洞地区举行了18次大规模的移民,因此山西洪洞大槐树也成了很多中国人的寻根之所。
至于做什么工作,应该是定居了吧。
比如:像北京的区县村镇好多都是以山西的县名命名。
从青云店镇的石州营村开始,包括长子营镇、采育镇,一直到凤河营镇,细心的人会发现很多以山西地名命名的村庄,几乎小二十个,诸如孝义营、霍州营、解州营、潞城营、黎城营、沁水营等等,不一而足,而不以山西地名命名单以“营”说的村庄,更是不可胜数,当地有两句俗谚,一是说,“五台八庙七十二连营”,另一句是说,“山西多少县,大兴多少营”。
这么多以山西地名命名的村庄。当地人都说,他们都是明朝山西移民的后代,先祖迁徙至此,为解乡思,为志故土,就将所居之地以家乡名字命名。“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民谚在当地也是广为人知,妇孺老幼也能说得出来。长子营镇白庙村80岁老人贾朝恩更言之凿凿,先祖是“永乐癸未年”从山西前来的。
河南、安徽、四川都是人口流出大省。根据数据调查,河南这一次很让人心疼啊,整个河南户籍人口是1.095亿。GDP过万亿,全国排名前五,但是近几年河南流失的人口高达1300万。而除了河南以外人口流失最多的就是安徽了,近900万安徽人在江浙沪发展。四川流失人口大多会选择广东、福建一带。
中国粮仓河南、人口流失第一大省。
河南作为一个拥有上亿人口的大省,但近些年流失人口数达到了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座新一线城市的人口了。那为什么河南有如此多的流失人口呢?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还是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很大,当然牺牲也很多。但河南好的大学、好的岗位却很少。这也导致了很多河南年轻人出去发展。读研时一个室友是河南人,他说我父母培育我辛辛苦苦读书这么多年难道就为了贷款,回去买郑州的房子?是在开玩笑吗?明明外面有更高的工资,更高的生活,追求的不都是这些?
说得也对,每个人追求的不同。人们都会愿意奔向更好的生活,其实也有些河南人认为人口流失多一点也好,这样内卷也轻松点。。所以你们咋看呢?
曾经的江南省,现在的打工仔。
江南省的一刀切砍中了安徽的大动脉。从此安徽沦为江浙沪的劳动力输送地区。就算加入了长三角还是会被笑称是“江浙沪白完”据有关数据统计,在上海、江苏、浙江打工的安徽人占这些地区外来人口的首位。可想而知安徽人是有多爱往江浙沪跑。
其实这主要原因还是,安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离沿海省份太近了。安徽作为中部地区既没有享受沿海发展政策,也没有赶上西部大开发。就一个中部崛起还玩得四分五裂。所以离得又近,隔壁发展得又好。当然人就全跑过去了。安徽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在外省的都市圈范围,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在南京都市圈、宣城和黄山在杭州都市圈、宿州、亳州又跟着徐州都市圈玩。你想想安徽的老大合肥有多尴尬呢。
所以安徽有大量人口转入外省,不过随着加入长三角和合肥近些年的高速发展。安徽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现在也有很多安徽人改变看法愿意回去发展了。
中国到处都是四川人
似乎在中国各个地方都能看到川菜,四川火锅。。。。四川也是人口流出大省,每年都有很多四川人去外省挣钱。东部一般在江浙沪和广东。西部一般在西藏和新疆。
这主要原因有,四川人口众多,好的工作单位有限。四川拿得出手的城市几乎就一个成都。不出省想挣钱的人不是去成都就是去绵阳。
所以感觉中国到处都有四川人呢。
从事什么工作?这确实很难说,也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更何况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年人口流动以亿计,从事的工作必然也涵盖方方面面,也就是什么样的工作,几乎都有外出人员身影,只不过就是人数多少的问题而已。
那么我们不防看看各省份的人口流入流出情况。安徽、河南、四川等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同时又是人口大省,所以人口流出规模总体上也是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以河南最多,流出人口超过1300万;
其次就是贵州,流出人口达到906万,这确实有点意外,毕竟贵州人口规模相对来说也不算大,流失情况却比较严重。当然,虽然贵州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但一时间还改不了相对落后的局面,人口流失大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广西的情况其实也类似,其它省份就不多说了。
那么流入的省份又有哪些?主要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省市,比如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尤其是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人口吸引力实在是强,流入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独一档;其次才是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断崖式降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断崖式降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