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以色列到历史转折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以色列到历史转折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色列为什么要发动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5月13日,埃及时任总统纳赛尔收到一份苏联情报报告,称以色列正在叙利亚边境集结军队。纳赛尔接连采取了三个步骤,使战争几乎不可避免:他在靠近以色列边界的西奈部署部队,将联合国紧急部队逐出西奈,并于5月22日关闭了提兰海峡,禁止以色列航运。6月5日,以色列掌握主动权,发动了短暂而激烈的战争,最终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在军事上大败。
引发这场导致六日战争的危机的决定性因素是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竞争。认为这场战争更多地归因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它们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这听起来有悖常理,但这种观点得到了事实的支持。
由于激进政权和保守政权之间的冲突和猜疑,阿拉伯世界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一个激进的复兴党政权于1966年2月在叙利亚掌权,并开始鼓动一场解放巴勒斯坦的战争。纳赛尔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停止躲在联合国的裙边,去营救大马士革四面楚歌的政权。纳赛尔怀疑他的叙利亚盟友想把他拖入与以色列的战争中,而他们则怀疑,如果迫不得已,他会让他们独自面对以色列。纳赛尔的第一步行动,即在西奈部署埃及军队,并不是要作为攻击以色列的前奏,而是一种政治策略,旨在威慑以色列人,巩固他在国内和阿拉伯世界的威望。然而,这一举动引发了纳赛尔无法控制的连锁反应。
1967年5月初,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间的老争吵似乎几乎无关紧要。阿拉伯人对彼此的关注多于对以色列的关注,甚至当以色列人第一次出现在现场时,他们也只是作为阿拉伯人的足球,先是被叙利亚的热头踢到球场上,然后又被纳赛尔踢到球场上。然而,以色列人对自己持不同的看法。
超级大国几乎没能阻止战争的滑向。苏联向纳赛尔提供了一份关于以色列军队集中的虚假报告,并支持他在西奈部署埃及军队,以支持大马士革的左翼政权,并希望阻止以色列对这个政权采取行动。他们后来试图抑制纳赛尔,但收效甚微。他们可能希望通过强调自己对阿拉伯人的承诺和美国外交政策的亲以色列方向来取得一些政治上的收获。但他们严重错误地估计了战争的危险,他们陷入了一场迅速发展的危机之中,而这场危机是他们自己促成的。
美国在阿拉伯阴谋论中占据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这些阴谋论旨在解释六月战争的起因和结果。例如,纳赛尔的心腹穆罕默德·海卡尔声称,林登·约翰逊痴迷于纳赛尔,他与以色列合谋将纳赛尔打倒,他们显然是自私自利的,因为他们把战争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美国和以色列,而忽视了阿拉伯国家的挑衅和误判所起的作用。
事实上,美国在危机上升阶段的立场是犹豫不决、软弱和模棱两可的。约翰逊总统最初试图通过限制以色列并向埃及和苏联发出警告来阻止战争。因为这些警告对纳赛尔的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约翰逊的一些顾问玩弄着让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攻击的想法。约翰逊本人坚决反对给以色列开绿灯进攻。他向以色列人发出的信号相当于威廉·昆特所说的“黄灯”,但对于大多数驾车者来说,黄灯相当于绿灯。
第一次中东战争,是由于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所引起的矛盾冲突。从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冲突从1947年11月开始),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它使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战后划分的巴以停火线("绿线")使得以色列领土比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扩大了6200平方公里,这条分界线也逐渐被国际社会乃至阿拉伯世界所认可。
第二次中东战争(Suez Crisis,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半岛)战役、卡代什行动)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战争结果是埃及失败,英法以战胜。但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在美苏的干预下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它发生在以色列国和毗邻的埃及、叙利亚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阵亡900人,伤4500人,3个阿拉伯国家阵亡2万人,伤4万人,被俘6500人。以军损失战机26架、坦克60辆,却击毁了对方400多架飞机、500多辆坦克,以色列占领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成为中东局势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至今无法和平。
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中东战争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之一,也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
这个说法内涵严重的误区,那就是前三次中东战争并不是以色列人率先挑起的,相反率先挑起战争的反倒是阿拉伯世界的联军。就拿最惨烈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举例,当时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位于巴勒斯坦附近画地建国,但这种行为在阿拉伯世界的严重无异于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
要知道此时的犹太人早已不是数千年钱逃离红海的那批人,这批犹太人已在欧洲飘荡了几个世界,除了信仰之外相貌与血统均为西方人种。虽然在犹太人自己的历史中家乡就位于耶路撒冷,但那早已是几千年前它们祖先的事情了。可这时一支外部部族借助外国势力,跑到人家阿拉伯世界的圣地耶路撒冷附近画了一块地建国了,这岂不是赤裸裸的抢夺,再加上宗教信仰的加持,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世界信徒们觉得自己的信仰被玷污了,所以仅在以色列建国很短的时间内,阿拉伯世界组成联军并对以色列宣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差点将以色列打至灭国,但美国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扶持起来的小弟就这么胎死腹中,所以暗中运筹帷幄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就将补充了兵员的以色列军队武装到了牙齿。这些犹太士兵虽然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但却都怀着一个拥有自己祖国的梦想,所以大量参加过二战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犹太老兵,纷纷聚拢到以色列拿着由美国人所资助的武器,开始和阿拉伯联军作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人的残胜为结束,而第二次中东战争则是围绕苏伊士运河所展开的政治争夺。当时的埃及领袖纳赛尔想要将在英国人手中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回,但遭到了英国人激烈的反对,既然问的不行那就来武的。当埃及与英国打起来之后,以色列人秉持着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的原则下场跟埃及军队作战。其实以色列人也有自己的打算,因为一旦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收回,那么以色列未来就很有可能无法再使用苏伊士运河。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最后,由于各方势力的斡旋与英国本土的反战情绪,最终苏伊士运河收回国有,英国人从埃及撤退,埃及保留以色列人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全体。总体来说埃及达到了目的,以色列保证了未来,位于英国人损失了利益。
第三次中东战争被称作著名的六日战争,这次战争可谓是第二次中东战争遗留下来的隐患。虽然第二次中东战争看似埃及达到了目的,但是在战争上埃及是失败者,然而高傲的阿拉伯情绪主义是不允许自己惨败于犹太人的,所以激烈的民族主义迫使纳赛尔尽快向以色列再次发动战争。
当然这次战争的结果是埃及军队打败,可之前纳赛尔曾和盟友们谈过,而阿拉伯同盟们说只有纳赛尔打了胜仗才会出兵,所以此时纳赛尔在打了败仗的前提下框骗阿拉伯同盟们,导致少数阿拉伯同盟国出兵,而以色列为了避免自己的国土再次被战火蹂躏,所以就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空袭行动。仅仅两天时间就利用自家空军消灭了所有阿拉伯世界的空中力量,随后在空军的掩护下地面部队乘胜追击。第三次中东战争最终以以色列攻占下戈兰高地以及西奈半岛的大片领土而宣告结束。
通过前三次的中东战争不难看出,其实每次都不是以色列主动挑起来的。虽然阿拉伯联军有能力挑起战争,但是他们却打不赢战争,在这背后有着各种互相猜忌与不信任,以及偏执宗教的愚钝,所以中东战争是越大以色列越强大。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原为同一血缘的同一民族即闪族,然而,犹太人却特立独行,笃信犹太教,旋即分离出来自成一族。巴勒斯坦这一方土地自古就是犹太民族祖先的祖国,亚路撒冷是其宗教圣地。公元前,强盛的古罗马帝国侵占了中东地区,犹太人就因此灭了国。进入公元后,犹太民族中出了个救苦救难的耶稣,传播新的教义,获得广大苦难底层大众的追随,触怒了犹太教上层,忌恨之下勾结罗马当局杀害了耶稣。物极必反,耶稣的追随者益众,成就了耶稣神化为救世主及新救世教义的发扬。新教义传入意大利,经数百年后,竟然获古罗马皇帝的赞许,被尊为国教,从此,天主教在异域开花结果!约公元五世纪,阿拉伯民族崛起,先知从犹太教教义中获得灵感,创立了伊斯兰教,经典为可兰经。从此,阿拉伯民族不可一世,开始称霸世界。巴勒斯坦成了伊斯兰教的天下,亚路撒冷也成了穆斯林朝拜的圣地。犹太教日渐式微,大批犹太人流落到欧洲各国谋生计。但数世纪来,犹太人不受欢迎,备受歧视,迫害,驱逐,甚至屠杀,尤其二战期间遭纳粹屠杀为甚!战后,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迫切需要有自己的犹太国当家作主,因此,就兴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打回老家去,夺回祖国的大好河山!以色列就此在巴勒斯坦立国,占领大片土地为国土。因而造成数百万阿拉伯现住民,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成了难民。阿拉伯国家同仇敌忾,组成联军,与以色列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由于美国的扶持,以色列又背水一战,奋勇无比,竟然几百万人的犹太人战胜了超过一亿人口的阿拉伯民族,叹为观止!
叙利亚问题能否真正解决?
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可以这么说,中东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叙利亚问题就什么时候解决。
1、美俄斗法的矛盾是最大的外部因素。如果美俄关系缓和向好,叙利亚问题解决指日可待。现在的情况不是向好,而是趋冷。
2、伊以角力的矛盾是中东地区的主要因素。叙利亚是目前伊朗和以色列角力的主战场。伊朗成功地对俘获的美国RQ-170“哨兵”侦查无人机进行了逆向工程开发,日前伊朗的该款仿制无人机被以色列击落,以色列的一架F-16型战机在叙利亚被击落,意味着区域紧张局势升级。以色列声称,伊朗将为此付出代价。如此情形下,叙利亚问题看不到解决的曙光。
3、土耳其政府与库尔德斯坦独立运动的矛盾是一个日趋升温的突出矛盾。美国组建以库尔德人民保护部队为主的边境保护部队,引爆了土政府与库尔德武装的战斗。目前土耳其军队进入叙利亚境内开展的“橄榄枝”行动也呈现扩大态势。叙利亚政府如芒刺在背。
4、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的矛盾是伊斯兰国家根深蒂固的矛盾。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具体体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矛盾。
5、巴以矛盾的激化也不利于叙利亚问题的解决。以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为转折点,巴以矛盾全面升级,引发了以色列对叙利亚所属戈兰高地的军事打击。
叙利亚共和国可谓千疮百孔,涂炭生灵,人民遭殃。那么其国内内部矛盾能够短时间内解决吗?难!现在发生在叙利亚的战争,是一场外部势力主导的代理人战争。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使叙利亚国内对立多方能够达成和解,也难以换来久违的和平。
且不说巴沙尔不会下台,即便巴沙尔下台了,也还有巴沙尔二世。叙利亚国内各方已经通过西方主导的日内瓦谈判和俄罗斯主导的阿斯塔纳谈判、索契会议等平台进行了多轮的谈判,分歧明显,收效甚微。主要集中在巴沙尔下台、停火、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制定新宪法、进行选举,但是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下,分崩离析的叙利亚各方很难达成一致。
在内外矛盾的错综交织中,叙利亚乱局暗无天日,目前不是谈什么时候解决的问题,而是怎样控制事态升级,避免冲突扩大进而演变成地区或者世界战争的问题。联合国和有关各方都要积极斡旋,争取早日实现叙利亚和平。
叙利亚地处中东核心区,世俗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交织,是各方势力交锋的焦点。叙利亚问题真正解决已经不是叙利亚国内政治势力所能决定的,取决于相关各方的博弈和妥协,目前看未来还十分迷茫,叙利亚问题最终很可能将以叙利亚的分裂收场。
叙利亚内战最早是受从突尼斯发端的阿拉伯之春的影响,于2011年爆发的。事情开始的时候,与利比亚内战如出一辙,反对派武装势如破竹,巴沙尔政权风雨飘摇,美、法等西方国家摇旗呐喊,俄、中强烈谴责,眼看巴沙尔政权就要被秒杀的时候,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暴露出来。1.搅屎棍ISIS登场。阿拉伯国家大多数属于逊尼派,而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三国以什叶派为主。萨达姆执政期间,伊拉克是居人口少数的逊尼派掌权。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占伊拉克人口绝大多数是什叶派翻身做了主人。一些激进的逊尼派,在沙特等逊尼派国家金钱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ISIS,并一度占领了伊拉克的广大地区。但是ISIS推进原教旨主义犯下的累累暴行,这些暴行经媒体曝光后,美伊联军加大了对ISIS的清剿力度。ISIS在伊拉克难以立足,就向西到正在处于内战中的叙利亚发展。叙利亚内战一下就具有了反恐战争的属性,ISIS也成为扭转叙利亚内战局势的搅屎棍。
(2017年叙利亚各派势力图,红色为政府军,黄色为库尔德武装,黑点为ISIS)
2.巴沙尔政权没有被秒杀,巴沙尔的什叶派盟友伊朗,就加大了对巴沙尔政权的支持力度。伊朗革命卫队组织了大量志愿者到叙利亚直接参加战斗。伊朗的直接参战,进一步稳住了巴沙尔政权的阵脚。
3.此时俄罗斯受乌克兰局势的影响,受到西方严厉的制裁,急需一个缺口转移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压力。普京展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决断力,果断出击叙利亚,从幕后走向台前。在俄罗斯军队的直接介入下,巴沙尔政权迅速扭转局势,几乎肃清了反对派武装和ISIS。
4.随着叙利亚国内反对派武装的搭配,美国变更了代理人,转而支持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武装。库尔德人谋求独立上百年趁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北部控制了大片盛产石油的地区,经济实力、武装实力都相对较强。近年来,美国深切的感觉到阿拉伯国家难以控制,土耳其作为北约欧洲盟国中陆军规模最大的国家,也不太听话,美国可能希望通过支持库尔德人,在中东地区独立建国,对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造成牵制。
5.库尔德人广泛分布在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朗等国,其中土耳其的库尔德人最多。自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库尔德人的民族独立的愿望非常强烈。随着库尔德武装在叙利亚战争中的壮大,尤其是美国公开的支持,使土耳其倍感紧张。土耳其在代理人不给力的情况下,开始调集空军陆军直接越境打击库尔德人,导致土耳其人与美国关系紧张。
6.随着俄罗斯在叙利亚境内的胜利,普京宣布从叙利亚撤军,伊朗从打击库尔德人和维护巴沙尔政权的角度出发,继续留在叙利亚。美国不愿意伊朗因为叙利亚战争做大,同时受经济压力以及不愿和俄罗斯直接碰面等因素的影响,美国不愿意亲自下场参与叙利亚内战。美国就挑动对伊朗在叙利亚长期驻军更为恐惧的以色列,出兵打击巴沙尔政权和伊朗驻军。
(以色列的军机被叙利亚政府军击落)
上述六方势力在叙利亚有各自的政治目的,他们又相互联合,大致形成了三大利益集团。一是巴沙尔政权和俄罗斯、伊朗。二是库尔德人和美国、以色列,因为ISIS被剿灭,逊尼派的沙特等国也站在美国一方。三是土耳其,自成一派。三个集团之间有冲突也有共同利益,除了土耳其之外,另外两个联盟内部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但是决定叙利亚未来走向的主要还是俄罗斯、美国和土耳其三国。
在目前三国诉求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叙利亚很有可能分裂成若干个小的政治实体。
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探讨。
叙利亚问题真正解决目前看有很大难度,原因如下:
1. 叙利亚各派势力背后都有大国的身影。叙政府军后面是俄罗斯,库尔德派别背后是美国,地区强国土耳其和伊朗的身影也在叙利亚现身。各派势力犬牙交错,暗自较劲,致使叙利亚局势复杂。
2. 美国的意图是推翻叙利亚现政权,建立一个亲美政府。俄罗斯是维护现政权,维持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和势力范围。伊朗和土耳其也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各派要达成妥协有很大的难度。
鉴于以上形势,叙利亚的未来又在何方呢?
1. 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达成和解,这条路虽然崎岖,但也是最可能实现和平的一条途径。当然,其背后的驱动力当然是美俄先达成某种共识,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2. 叙利亚政府或反对派发生突发重大变故,例如领导人被斩首,致使一派一盘散沙,另外一派趁机掌权。
3. 持久战。如果各派均不妥协或无愿望妥协,则停止战乱遥遥无期。
4. 更加混乱。如果域外势力由于某种原因或借口在叙利亚发生冲突,则叙利亚真得要面临“摊牌”。
叙利亚问题当然能够真正解决,不过这个时间较长,我们已知的叙利亚内战已经持续了七年之久,很多人都抱有观望态度,认为叙利亚今天这个局面可能会多年持续下去。但要说叙利亚问题真正解决成什么样的状态就不好说了,目前来看叙利亚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未来的叙利亚可能长时间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但各方势力都处于均衡稳定的鼎足阶段,如同中国古代三国一样。
“大正”认为叙利亚未来可能是各方都打的民穷财尽,外国势力(如美国、伊朗、俄罗斯)也因叙利亚问题投入资源太多,导致无利可图撤出,叙利亚内部各势力会和谈,组成一个相对自治的内部状态,控制政府的阿萨德政权也要同意反对派参与政府组阁以及大选,最后再经过多年恢复发展,裁撤地方武装最后走向统一,而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就看叙利亚人能不能扛住了。即使这样,叙利亚依然面临很多挑战,首先是库尔德问人独立问题,这不仅是叙利亚的问题,而且是伊拉克、土耳其、伊朗的问题,库尔德人是中东一个比较大的民族,生活在这四个国家,但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国家,多年为了自己民族独立而努力,受到打压,今天趁势崛起,注定会成为叙利亚稳定的大隐患,叙利亚经过多年内战,已经无力再镇压库尔德人。其次就是石油资源被大规模的新能源代替,科技的日新月异也会导致叙利亚,这个中东石油天然气枢纽地位减弱,毕竟叙利亚问题解决,时间可能会很久,当石油利益已经不是大国利益争夺主要利益,叙利亚即使局势稳定下来,但恢复发展都成问题,毕竟没有这些利益争夺,就没有国家在愿意对叙利亚进行投资。
当然,如果没有石油利益,也不会让叙利亚招过来如此多的祸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以色列到历史转折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以色列到历史转折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