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克龙任命法新总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马克龙任命法新总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龙会因为“黄马甲运动”而下台吗?
绝对不会。
凡是说会,或者“有可能会”的,都是对西方政治的不了解。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说不对啊,西方世界动不动不就是有首相辞职的么,你怎么敢那么百分百的保证马克龙不会下台?
那是因为你对西方政治制度不了解。没错,确确实实西方领导人经常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下台,比如说卡梅伦就是因为脱欧问题直接辞职不干了, 日本首相当年换的可勤快了,可是为什么马克龙为什么不一样呢?
因为总统制和议会制是不同的。
很多中国人误以为所有的西方领导人都是选民直选的,这个说法就不对,不是的。
在西方制度有两种:一种是直选的,例如法国,美国,谁当总统就是总统,议会可能是民主党掌握,但是总统可能是共和党。
一种是议会多数党的首领自动成为首相,比如说英国日本,它并不是民选的,民众选举的是党派,而不是某个人。也就是说谁是首相,那是党派内部的事
两种截然不同的产生方式,使得总统制的国家的总统拥有更高的合法权利,毕竟是直选的,别说巴黎闹翻天了,就算整个法国都闹翻天了,马克龙不想辞职,哪怕他的政策一塌糊涂,只要他不触犯弹劾,谁都拿他没辙。
议会制的首相就不一样了,压根就不是民选的,所以随时走人。
纯属是无稽之谈,一个黄马甲就能让马克龙下台的话,法国的脸往那搁?那么法国以后的总统当政就没法推行自己的政令了.一个国家的总统因为游行示威就下台了,有一必然有二,此类事件是需要杜绝的
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作为这么年轻帅气的总统,马克龙的政治抱负正能量满满,虽然支持率有所下降,但是并不能影响他为法国和欧盟的发展而努力.
马克龙上台后,主张对法国和欧盟进行改革,还要建立欧洲军.马克龙想要解决欧盟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危机,对欧盟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发展问题上,在移民问题上,在防务安全和经济一体化上的改革,有重塑欧盟,建立强大欧洲的远大抱负.
种种的政策和迹象表明,马克龙的政策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欧盟好.愿景虽好,但是他没有预料到的是,美国的干预来得如此之快,美国是不允许任何人在自己的家旁边另起炉灶的,一个强大的欧洲会让美国人夜不能寐的,随时担心自己的邻居半夜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黄马甲这个小插曲,也许马克龙早就该想到,只是有些大意了.此次黄马甲事情虽然影响很大,但是绝对不会影响马克龙的执政,法国内部也应该明白,黄马甲事件并不是马克龙的政策有误,而是被敌人利用舆论的压力来制衡法国的发展和欧盟的崛起.既然对法国是好的政策,法国的聪明人和当局肯定会维护马克龙的地位和政策,继续树立马克龙的政治形象.
相信马克龙经过此事情后,执政会更加成熟,面对自己的敌人,也不会再轻敌.一个为国为民的执政者,是不会轻易被赶下台的.
执政者以天下为己任,顺天时应民意。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马克龙面临的困境,不全是马克龙执政期间形成的,很多都是是历经历届总统累积的结果,根本上是社会制度所造成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不会获得应有报酬。优厚的社会福利只会滋生社会懒惰和低效率。再加上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美国传统盟友都承受着贸易的不公平,贸易失衡。内部、外部的因素导致法国黄马甲运动。如果真的导致马克龙下台,也只能是他不走运,也是他没有智慧化解这些矛盾的结果。
马克龙因为“黄马甲运动”而下台吗?
马克龙因为黄马甲运动而下台吗!绝对没有这个可能性。
法国是一个民主选举制,议会制度国家,国家的发展,改革,都是由会议参政共同讨论通过决定的,又不是总统一人策划制定的。
这次出现的黄马甲抗议政府出台燃烧增长税新制度,并不是说总统马克龙为自己着想,而是为国家国库问题着想。马克龙政府的这个新规划,也是为国家长远发展而规划的战略决策,也是为国民长远福利而考虑的。然而并没有在施行前,一些国民因涉及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对政府决策产生抗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为过极,而政府总理,总统马克龙为了国家的安定,为平民意,发表电视讲话,也及时向民回复,政府承认做错了,解除不合民意政策的燃油上涨税。燃油改革将以后采取合理方案措施,国民还是会支持改革的。
法国黄马甲运动,此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承认错误后,逐步减弱,甚至逐渐退出示威活动。这说明法民还是尊守国家法案,支持拥护政府,马克龙总统执政能力的。
马克龙总统怎能在这种情况下下台呢,下台能解决民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吗?民众抗议政府对燃烧上涨税的目的,为的是解决对民众生活不利因素政策,而不是为推翻总统马克龙政府。
伊核协议,马克龙给特朗普上了两课,会上第三课吗,会说什么呢?
(独家)伊核协议,马克龙给特朗普上了2课,会上第3课吗?会说什么呢?
法国总统府13日发布公报说,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伊核问题进行电话交谈。马克龙重申保留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重要性,并强调各方有必要遵守在伊核协议中做出的承诺。(1月14日新华网)
伊核协议是2015年7月,由伊朗与伊核问题6国达成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将解除对伊制裁。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督查伊朗履行协议情况,已多次出台报告确认伊朗履行了该协议。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伊朗没有履行伊核协议。39岁马克龙重申相关各方应遵守伊核协议相关承诺,给了71岁特朗普响亮耳光。
目前,伊朗与伊核问题6国中,谁没有遵守伊核协议,有且只有美国。美国凌驾于国际原子能机构之上,偏要说伊朗没有履行伊核协议,而且扬言如果没有达成美国期待的协议,美国将“立即退出协议”。伊朗方面以牙还牙,声称如果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伊朗也将退出伊核协议。也就是说,如果美国遵守伊核协议相关承诺,伊朗也会遵守伊核协议相关承诺。
7个国家达成伊核协议来之不易,每个国家都应该自觉遵守。而美国处处要求“美国优先”,事事都要占到便宜,占不到便宜就要“反悔”“退出”,哪有这等好事?1月11日,马克龙已经与特朗普通电话,重申美国应坚决执行伊核协议,并就伊朗导弹计划及伊朗地区政策与伊朗加强对话,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中东地区稳定。这是马克龙给特朗普上的第一课。
然而,1月12日,特朗普发表声明说,将最后一次延长针对伊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说明特朗普并没有把马克龙的话听进去。于是,1月13日,马克龙再次与美国的盟友以色列、特朗普的好友内塔尼亚胡通电话,强调遵守伊核协议的重要性。这是马克龙给特朗普上的第二课。
俗话说,事不过三。如果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不排除马克龙给特朗普上第3课。71岁的特朗普与39岁的马克龙斗,至少在年龄上就输了一大半。如果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伊朗也退出伊核协议,这必定是最糟糕的结果。那么,马克龙给特朗普上第3课会说什么呢?或许只能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毛开云 聂强)
依据2018年元月14日新华网报道:
法国总统府13日发布公报说,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伊核问题进行电话交谈。
马克龙重申保留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重要性,并强调各方有必要遵守在伊核协议中做出的承诺。
伊核协议不是双边协议,涉及7个国家。有美国、伊朗、沙特、法国、英国、俄罗斯、中国。任何单方面的退出或者撕毁,都是对国际正义的践踏。
去年,特朗普总统宣布认为伊朗没有履行义务,存在欺诈行为。前不久在议会又公开指责伊朗。国际社会舆论哗然。
因为伊核义务核查,按照协议规定,必须由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文件都是宣布的伊朗履行义务了,按照协议办事了!所以特朗普总统的言行,不仅受到美国正义之士的强烈反对,也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
第一次法国总统马克龙给特朗普就此事打电话,阐释了退出伊核协议的危害。此乃第一课。
今有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给澳大利亚总理打电话,意思是让特恩布尔给美国总统传话,不可退出伊核协议。此乃第二课。
我估计特朗普还会继续努力,因为伊核问题社会中东局势,涉及国际社会,涉及美国的国际形象,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那么法国总统马克龙必须要尽力劝说,陈述利害。至于说以怎么样的方式,是直接面对面还是间接传话,是借用什么机会,很难说清楚。
马克龙周一晚间发表了“乞和”讲话,黄背心运动能不能退去了?
马克龙“乞和”了吗?堂堂一个政治小鲜肉,怎么可能如此不堪一击?不就是与几个工会的人喝喝茶,叙叙旧,那是公关装样子而已。
再者,谁承认工会组织,就是黄背心运动的背后总指挥?
又有哪位参与者,还会把暂停征收燃油税当成抗议的最后标的?
还有谁会在装甲车的胁迫下,向政府低头认错?
更有谁不盼着有更大更精彩的圣诞彩蛋,砸中自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国和乌克兰已经举报有俄罗斯参与其中,法国就更不会轻易地让这场“风波”平息。必须抓到幕后黑手,方可解心头之恨。
既然不能承认社会制度上有问题,不能承认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不能重新开征富人税来平复贫富差距,不能切实认清国内存在的实际问题,那么黄背心参与者就不会满意的离去。
既然找不到替罪羊,找不到更好的借口,那么说有外国势力插手,也不失为好主意。但法国一向与英国作对,既然英国说是俄罗斯,那么马克龙一定不会立即承认是对的,至少也得再拉一个垫背的?
那会是谁呢?
其实,法国外长在发言反驳特朗普挑衅时,已经透露了谜底:黄背心运动是法国人的抗议行为,说的是法语。那么言外之意就是,参与行动的人中,还有不说法语的,那会是谁?
法国小鲜肉马克龙能从陷入组阁困境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手中夺权,当上欧盟老大吗?
谢谢邀请!
欧盟的老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基本上势均力敌。差也差不到哪里,这样的组合有助于欧盟的稳定。欧盟整个社会体制都比较完善,所以出现在德国的组阁困境,短期不会对德国的影响力产生问题。
对于法国来说,马克龙的上台,展开了其经济改革,高福利要削减,同样法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一点不比德国少;而德国的社会问题是难民问题带来的,法国是自身就存在问题。在德国同法国的经济比较来看,明显德国的经济要比法国要强大。
2016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印度的GDP已经接近法国了,而2017年的预测是印度会超过法国,同样印度会在一两年内超过英国,不出十年会超过德国同日本。
德国的政治组阁是政党之间的斗争,但是这种斗争不会牵扯到经济层面,也就是说对于德国既定的经济发展不会带来影响。而德国组阁的困难之处在与对待难民的问题上,是继续收留难民,还是停止这样做,或者是在难民问题上减少预算。
难民问题是德国出现了一个变化,就是沉寂了70多年的右翼政党入住联邦议会,虽然只有百分之13.5的选票,但是这种变化也是德国国内对现状不满的一种态度。德国以及西方的这种偏激式的思维模式,通常情况都在极端上摇摆,要不变成魔鬼,要么就是天使。而现在德国就是天使的行为,而其过去就是魔鬼的做派。
但是目前德国的经济依旧强大,其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受到冲击,所以德国的情况要好于法国。相比较而言,法国天天罢工倒是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影响。但是法国的情况可能比德国更加的糟糕,虽然其政府比较稳定,但是这丝毫不能够对法国的经济产生任何帮助。
从里一个角度来看,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由领导者的欧洲,可以由大国和法国一起领导,但是决不会让其中一个强大到另一个国家对其没有制衡的作用。这也是斯诺登事件曝光后,美国中情局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电话的原因,美国也要放着盟友内部出现变化,看有冒头的就要进行打压。所以说欧盟只会存在两个领导,一个就是德国,一个就是法国。不存在在欧盟内部只有一个的领导情况,这是就目前的国际局势来分析的。
在一个组织里有没有发言权,不是自己主观愿望,而是客观实力决定的。多年来欧盟的双驾马车驱动(德国法国),早就成为德国政府拍板,法国政府附和。如果法国反对,也是极其有限,最终整个欧盟还要看德国角色行事。
从英国脱欧可以看出,欧盟成员国中德国不仅经济实力第一,比第二名法国至少多出0.6万亿美元的GDP(2016年,法国的GDP2.86万亿美元,德国GDP3.4万亿美元,德国世纪第四,法国第六)。而且德国的科学技术方面与日本并列,居于世界第二层级。如果第一层级是美国,第二层级就是日本和德国。目前法国英国技术不出错,但是也许就是与中国并列属于第三等级。
欧洲的安全人们依靠的是北约集团。北约集团主导者是美国。所以在欧洲做老大,很少看军事力量,主要看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特别是德国提出工业4.0以后,德国经济技术的强势发展,为德国政府在欧盟发言权确立为欧盟政策走向定调成为常态。
默克尔总理四次连任,本身说明了默克尔总理执政能力强大,人格魅力闪光,影响力超群。但是凡是都是有“度”,执政的顺利也许可以化解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化解一切问题。有时候会平添一些棘手问题。德国之所以组阁困难,主要是难民问题德国政府出力很大,导致了民众诟病,执政党形象受损。这可能是问题的症结。
但是默克尔不要说组阁困难,就是默克尔总理下台了,德国经济和科技欧盟无人能比,德国的影响力没有国家可比。所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想法只是法国看到默克尔总理的困境,但是没有看到德国的实力。说句不客气的话,德国人缜密严谨的作风、一丝不苟研究精神世界瞩目。法国国民的浪漫情怀在生活领域里可以增加调料,在生产方面就显得有点轻浮了!
此处的欧盟来源于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的《罗马协议》而建立,总部设立巴黎,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三部分,又称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是一个超国家组织,这个组织除了德国和意大利外都是二次大战的战胜国,法国是二战期间成立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欧共体负起主导权,欧洲煤钢共同体由法国提出,是二战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举措,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则是六个国家的新能源机构,六国约定原子能的联营和分销政策,同意满足六国使用后可向共同市场外销售,欧洲经济共同体在上两个共同体成熟后为了协调六国经济政策,促进和谐均衡发展,不断的均衡扩展,在农业,贸易,关税,运输方面采取一致政策产生的第三个共同体。
一九六七年,欧共体以《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为标志产生。随后逐渐扩大…
一九七三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一九八一年希腊加入欧共体,一九八六年葡萄牙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一九九三年,根据内外发展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从欧洲煤钢共同体中,法国就是欧共体的主导国,至今发展为欧盟也没有变化,原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后经济实力增强了,但德国並没有动摇法国的主导地位,如果真要分出德国和法国的不同作用,那就是:法国是欧盟的政治主导国,德国是欧盟的头号经济大国。法国总统不存在向德国夺权的那么一回事。
谢邀。答:单从小鲜肉个人影响力上升的势头看,马克龙从默克尔手中夺权是有可能的。但法国与德国经济实力实在没有办法相比,法国总统想以法国领导人的身份当欧盟老大似乎不可能;同时,欧盟存在崩盘或停摆的危险,这个“老大”可能还是德国领导人。
欧共体本来由法国主导,经济实力换成了德国主导。09年希腊债务危机凸显欧盟体制问题严重,13年英国就想脱欧,16年总算如愿。英国要员还预言英国不是最后一个脱欧的国家(这一点英国做得很不地道,当年也是自己死皮赖脸要加入欧盟的)。
欧洲不止是债务问题这样简单,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才刚刚开始,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将会粉墨登场。而这些让欧盟停摆似乎没有多少悬念,小鲜肉能挑起“欧盟老大”这副担子吗?
老妇人挑担子——累,可以生活。
法国小鲜肉马克龙目前不能从陷入组阁困境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手中夺去欧盟老大的权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1、法国和德国一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互之间都发起个世界大战(弟一次世界大战是拿破仑领导法国发起并侵略了德国。弟2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领导德国灭了法国),相互大开杀界,但是这两国之间又有很多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但一般都是德国主导多,在欧盟中更有担当精神,更有威望
2、德国的国力综合实力比法国强更有话语权如军事上、经济实力、制造业等,都比法国强。如法国的民用汽车制造是远远高于法国。
3、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国际社会的政治经验还是菜鸟,还是在学习阶段,而德国总统默克尔在国际社会舞台上是老手,在国际社会政治经验已经是炉火纯青,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姜还是老的辣”。
采用古人总结的一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目前德国整个综合实力强于法图 ,所以法国总统取待不了德国欧盟的主导地位,法国登上欧盟霸主地位还任重道远。
马克龙为什么突然提出要组建欧洲军队,如果建成,谁是输家谁是赢家?
其实欧洲要组建自己的军队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只不过是最近马克龙重提以后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当然,如果欧洲能够建立自己的安全部队,那么这无疑是欧洲走向独立自主的重要一步。针对这个问题,铭苏先生谈两点看法:
一、欧洲建立自己的军队很有必要。
欧洲现在虽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体化,建立了欧盟,实现了部分地区货币统一和市场统一,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欧洲在安全防务上依赖美国主导的北约,战后美国通过建立北约军事组织,并利用这一组织控制了欧洲国家的军事力量,使欧洲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但是欧洲随着与美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和利益竞争越来越大,尤其是现在美国贯彻美国优先政策的前提下,美国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惜损害欧洲盟友的利益,这令欧洲国家很受伤,欧洲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建立欧洲安全部队值得理解。
比如,美国对欧洲国家发起的贸易战,令欧洲国家很无语。欧洲和美国在伊核协议上存在严重分歧,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为此欧洲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得不与伊朗另建贸易支付通道等。在当前背景下,欧洲与美国的分歧会越来越多,欧洲为了不受制于美国,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建立欧洲独立的安全防务。
二、欧洲建军面临重重困难。
如果欧洲能够建立自己的军队,这无疑有利于摆脱美国通过北约对欧洲军事力量的控制,实现欧洲的防务独立。那么,从此以后,欧洲国家就不需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为了顾及美国利益而牺牲欧洲国家的利益。所以,欧洲安全部队的建立对欧洲国家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是美国不希望欧洲强大,也不希望欧洲走向统一,分化瓦解欧洲一直是美国的对欧政策。因为只有欧洲出于分裂状态,那么美国才好控制欧洲,使欧洲国家跟随美国的脚步,为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和利益服务。比如,通过北约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如果没有欧洲的北约成员国参与,单靠美国自己,不但要出动更多的兵力,而且需要承担巨额的军费。如果欧洲国家成为美国的跟班,那就由他们提供一部分兵力,并承担部分军费。
所以,欧洲军队的建立,最大的阻力自然来自美国。美国可能会向欧洲各个国家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放弃参与组建欧洲安全部队,那么单靠法国一国之力肯定不行,没有欧洲其他国家的响应,欧洲建军只不过是一场戏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克龙任命法新总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克龙任命法新总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