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川航挂7700紧急备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川航挂7700紧急备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川航迫降,从中我们能思考到什么?
从这次川航迫降中,让我深深感到优秀机组团队的配合是多么重要,机长的老练,技术的熟悉,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机组其他人员的紧密配合等都是该航班能最终平安落地的关键。在各种媒体报道和宣传中,一般都认为飞机是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旅行方式,但飞机又不同于其他交通工具,一旦在空中遇到故障,发生事故将是毁灭和灾难性的,要自救是非常困难的,所谓的机上各类救生设备多数都是徒劳的。真正能派上用场的设备微乎其微。所以我们要防范于未然,各类航空公司对飞行前安全检查要精益求精,安全一定要严防死守,严格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层层监督,不能有任何疏忽,坚决不让一架带病飞机飞上天。
这周一早上7时左右,很多人还在睡梦中而途经成都上空的川航8633航空驾驶舱右侧玻璃破碎,副驾驶已经半个身子飞出。在9000多米高空和-30度外部温度的恶劣条件下,拥有高超驾驶技术和意志的驾驶员最后将飞机平稳地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而经过几天的川航刷屏,大家开始对飞机事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所以下面黑莓酱就和大家普及空难的误区和真相~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约80%的飞机事故是在起飞和降落中发生的,因为相较于与高空的平流层,对流层的气候环境更为复杂。而这次川航事故发生在平流层事实上已经是极为罕见的一种情况,这在民航史上也就是第二起。此外很多人觉得拥有降落伞会提高生存几率,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首先大家看到开头的描述大概就能明白在那个高度,机舱一旦打开会面临什么情况,在那种状况下有多少人能够理智的打开降落伞而且又有谁能保证降落点是绝对安全的呢?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鸟类和昆虫也是飞机的“克星”。如果飞鸟击中飞机发动机就很有可能导致发动机停机乃至起火,这对飞机动力系统的破坏是极为致命的,很有可能导致飞机失速坠落。除此之外还有飞机本身的金属疲劳、电弧、突遇雷暴天气等等都是影响飞机安全的因素。但是即便有这么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飞机还是交通出行中最安全的工具。因为为了保障大家安全出行,飞机每一次起飞前都经过严格的检查,机场的员工也在实时监控各种情况确保飞机起飞和降落都处于安全的状态。
非常感谢楼主的邀请
这次安全事故虽然成功处置,但还是有几点原因需要反思
1:大型载客运机器的出厂安全检查,日常保养方法,器件存在一点点安全隐患,是否能够及时更换,这些都关乎于人民生命安全
2:定岗定位负责人是否能够胜任此项任务,心理是否存在心理疾病
3:应对各种险情的训练是否能够覆盖所有参与人员
4:一次隐患的发生,是由于上千个疏漏产生的,是否能够多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中国的空难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英雄机长,就像萨利机长这样的?
既然能够力挽狂澜,就不能称之为空难,应该是中国处置航空事故史上的英雄机长,那么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备降事件的主角刘传健机长是最像萨利机长的。当然还有一名机长不能忘——1998年9月10日,处置中国东方航空586号航班的机长倪介祥。
毫无疑问,萨利机长之所以能否“封神”成为英雄,主要是他能够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挽救危局,将一架刚起飞不久的空客A320型客机平安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道中。而刘传健机长当时的境遇也好不哪去。当时执飞的一架空客A319型客机,在巡航高度飞行时,突然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爆裂脱落,这直接导致飞机客舱失压,并将副驾驶吸出舱外,当时的气温只有零下40多度,驾驶舱的仪表台也被扯开。刘传健硬是凭借着过硬的驾驶技巧和心理素质,将客机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
美国人涌现出萨利机长这样的英雄机长,我国民航界也一样曾经涌现出这样的机长,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挽救飞机和机上所有乘客、机组成员,并且成功将飞机平安着陆。
这些英雄机长包括如下:
1、1998年9月10日东方航空MU586航班迫降——英雄机长倪介祥
MU586航班是东方航空执飞的上海--北京--洛杉矶的国际航线,机上有120名乘客和17名机组成员。当天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之后不久机长就发现前起落架无法收回,经过地面塔台人员的望远镜观察,前起落架属于半折叠状态,并且卡住了。针对这一情况,机长指挥机组成员进行了三次空中应急处置,第一次进行大角度俯冲然后拉起,希望用过载系数将前起落架拉出去,但是失败;第二次,让随行机械师通过头等舱盖板下到货舱,然后慢慢的爬到前起落架舱,用榔头敲打,也是不成功;第三次机长操作飞机进行主起落架着陆,希望用冲击载荷将前起落架抛出,也是不成功。
最后机长进行迫降操作,一方面盘旋耗油,另一方面让机场方面开始进行了应急待命,最后关键时刻,机长操作飞机成功以两个主起落架将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跑道上,机体完整,无断裂破损,也没有起火。停稳之后,机长命令乘务员打开应急滑梯,组织乘客分批紧急撤离疏散。
整个迫降过程中,所有机组成员和乘客全部幸存,无一人遇难,只有9名乘客因为逃生滑梯漏气而导致跌伤,但无大碍。
多说一句,迫降成功之后,这架MD-11客机不再作为客机服役,而是经过改造之后,作为货机继续在东方航空中服役,并于2013年彻底退役。
2、2014年11月10日CZ-3739南航单发停车迫降——英雄机长贺中平
CZ3739航班是南方航空11月10日20点24分由珠海金湾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上搭载250名乘客和13名机组成员,机长是贺中平,机型为A330。飞机起飞后半小时,左侧发动机发生异响,并且冒出火花,机体随之也开始抖动,舱内空调系统弥漫出烧焦的味道。
在这种情况下,机长第一时间开始应急操作,首先将左翼发动机油门关闭,同时启动防火系统向发动机注入防火剂。但是飞机机体抖动依然没有消失,并且这种抖动不是短暂的、间歇的,而是持续性的。正是这种持续性抖动让飞机上的乘客和乘务员都很害怕。
在这种情况下,机长向航路管制中心发出了“Pan-Pan”呼叫(比Mayday情况稍好一点的紧急呼叫),请求返航备降广州白云机场。获得批准之后,机长操作飞机掉头朝向白云机场飞去,同时命令乘务长做好乘客应急疏散准备。
在单发迫降准备前,机长贺中平破天荒的进行了一次机长广播——“本人经过严格的训练,有能力控制好状况,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地面。”之后的迫降过程相当顺利,飞机安全的降落在白云机场,飞机上所有人员无一受伤,全部生还。
3、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前档破裂迫降——英雄机长刘传健
3U8633是四川航空执飞的重庆江北机场--拉萨贡嘎机场航班,机型为空客A319,但是飞机上搭载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飞机在飞到成都附近空域时,副驾驶前部挡风玻璃发生破裂和脱落,导致飞机驾驶舱瞬间失压,客舱也随之失压,应急呼吸面罩都自动弹开。副驾驶也被强大的气流吸力控制,有被拉出机舱的风险。
在这种情形之下,机长刘传健独立操作飞机,一方面呼叫空管请求紧急迫降,另一方面控制飞机开始向成都机场进行进近,进行紧急迫降。由于飞机机上燃油过重,也来不及进行空中放油处理,在这种不利局面之下,机长人工操作飞机以超小角度安全降落在成都机场跑道上,飞机机体结构无受损,只是起落架轮胎发生了爆胎,但是不严重。机上所有乘客无一受伤,副驾驶也随机送往医院救治,并无大碍。
就例举这三个国内英雄机长的案例吧,其实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国内民航业界还有很多为了乘客安全和飞机安全作出英雄举动的机组成员,有兴趣的话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之前写的一些文章。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无疑就是中国机长“刘传健”
刘传健出生于1972年11月,1991年当兵入伍,2006年从空军某部退役,退役后经过面试、试飞、考试合格后加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5月14日6点27分,英雄机长驾驶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7点08分,正在青藏高原上空飞行,高度9800米,突然,驾驶舱挡玻璃突然出现裂纹。刘传健发现后立即向地面管制部门发出求救、紧急备降信号,同时第一时间让副驾驶发出遇险信号“7700”,此时,整块玻璃已经裂开,驾驶舱门自动打开,舱内失压,自动驾驶设备故障,飞机开始剧烈抖动,旅客开始躁动,情况万分危急。此时,刘传健忍受着极端低温、缺氧、强风和巨大噪音的恶劣条件,实施手动操作。他左手紧握操纵杆,尽力控制飞机状态,右手费力去打开左侧的氧气面罩,并且迅速左转向成都双流机场飞去,打算紧急下降。由于飞机整个设备损坏,他不知道飞行数据,也没有办法与地面联系,但是他拼着自己的精湛飞行技术和在部队飞行多年的经验,仅凭双手和双眼与困难博弈,7点46分,他驾驶这架飞机完美降落,降落地点:程度双流机场。34分钟的生死考验,与死神擦肩而过,挽救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他,创造了奇迹,是航空史上的经典空难生还。最后,他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在中国的空难史上,有许多英勇的机长和机组人员为挽救乘客的生命而作出了不懈努力。
这里列举几个例子:
- 柯震东:柯震东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英雄机长”称号的飞行员。他在1999年的一次空难中,带领机组人员将着陆失败的飞机顺利迫降在机场跑道上,挽救了全部乘客的生命。
- 徐海军:徐海军是在2012年中国西南航空公司遭遇鸟击事故后,成功迫降飞机的机长。他在事故发生后,带领机组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将飞机迫降在机场跑道上,挽救了乘客的生命。
- 孙震:孙震是在2018年海南航空公司遭遇燃油耗尽的空难中,成功迫降飞机的机长。他在事故发生后,带领机组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将飞机迫降在机场跑道上,挽救了乘客的生命。
这些机长和机组人员在遇到空难时,都展现出了非常高超的技术能力和勇敢的精神,为挽救乘客的生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何看待川航航班风挡玻璃破裂紧急备降成都?
我发现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驾驶舱挡风玻璃破碎后,机组面临的是多危险的环境。
成都的气象探空数据显示,川航飞机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破碎时高度大约是9800米,而当时9520米高度的气温是-35.9度,气压为300百帕,10760米高度的温度是-43.1度,气压为250百帕。根据航空飞行器的一般情况,巡航时飞机内气压大概850百帕,气温在26-28度之间。也就是说,当时的川航飞行员,面临1秒之内降压500百帕、1秒之内降温近70度、1秒之内由静风到140米/秒的情况。地球上能做到风速暴增到这个程度、气压下降到这个程度的天气系统,只有最高级别(高等级EF-5级)的龙卷风,任何超强台风都做不到。况且,龙卷风只是降压增风,龙卷风还不能降温。一秒降温近70度,恐怕地球表面都没出现过。
用大白话讲把,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穿着短袖,突然被卷进了一个最高级别的、特强的EF-5级龙卷中心,两脚离地,身体很难受自己指挥;而且与此同时还“速冻”,一秒钟之内给你从28度降到-40度。没有受过训练的、哪怕身体素质还不错的人,首先身体就会受不了,这么大的降压,会让人有强烈的窒息感觉;这么大的风速,让人基本上无法呼吸,无法看清前方;这么大的降温,这么低的温度,会让人立即冻伤,更不用说狂风+低温造成的风寒指数。其次,身体受不了的同时,心理上也会方寸大乱,心理崩溃都很有可能。
因此,在这次事故中,川航机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惊慌失措,还能想到去驾驶飞机,最后还能驾驶好了,安全返航,确实是史诗级壮举,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过硬程度,一般人是难以比拟的,用英雄称呼名副其实。当然,飞机驾驶舱挡风玻璃破碎脱落,是非常偶然也是非常大的事故,事后也应该启动追查和责任追究程序。
说句特不应景地话,我认为我们现在不应忙着歌颂英雄,更应当追查责任。好好的挡风玻璃怎么就突然爆裂脱落了?是意外事件还是安全事故?是否有人要为这起空中惊魂买单?
虽然机长和机组人员表现堪称完美,他们配称国家英雄,但它改变不了这起事件首先是一场灾难的事实,而后才是英雄般的拯救。但比起英雄力挽狂澜,我们更希望没有灾难。而对于该航班上的乘客来说,他们的感受更多的应该是倒霉而不是庆幸。因若能重新再过,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登机。
舆论,理应全面客观,我们不能两眼只盯着救火英雄,而忘却了放火的罪魁祸首。因为,即便是再神奇的英雄,也不能保证每次救火成功。防火才是根本。我们从来没有理由将一起空难定格为飞行英雄的圣典!
综合后续消息,这次机组的反应是一流的,甚至是伟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迫降成功,也算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了。
这样的事故非常罕见,此前世界航空史上还没有过挡风玻璃自然爆裂碎掉的事情,只有被鸟撞击出现裂痕的记录。对成熟的飞行员来说,开飞机是非常安全的事情,只有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才容易出现事故,大多时候都很安全。尤其是飞机到这种高度,就可以切换成自动航行模式,但是这时玻璃突然碎掉,对机长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川航这次航班的机长是空军专业的飞行员,以前在空军飞行学员做教官,有这样好的人做教官,中国空军飞行员的技术也是顶瓜瓜的。
这都是好的一面,作为一个乘客,还有一个很大的担忧:挡风玻璃破裂脱落,其实是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责任到底在哪里呢?是飞机组装(空客在天津组装)的问题,还是玻璃质量本身的问题?在例行检查中为什么没被发现?
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这种玻璃事故,如果是和玻璃的质量有关,那所有行洪的空客319是不是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飞机在天上飞着,如果有安全隐患的话,确实让人担忧。因为对飞机安全来说,一次失败,就是两三百条人命。
这次机长是个英雄,真的该感谢他,奖励500万都不过分,但是更重要的是抓紧时间调查,弄清楚事故的原因,如果是这家飞机单独的问题,那就是万幸,如果同一机型普遍存在玻璃安全隐患,就应该停飞检查。
个人观点 1,这本来就是两位机长的本职工作。除了每次航班的正常飞行,处理飞行途中的危机也是两位机长的本职工作。就像是超市的收银员,每天收钱/找零,偶尔还得面对假币或者收银机故障的问题。所以看到网络上把他们称之为盖世英雄,超人,救世主之类的,我不是很赞同。但是作为本职工作而言,他们确实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所以适度褒奖就可以,没必要过度消费英雄光环。2,网上说他们牺牲自我,拯救他人,救了几百人的性命。事实确实是因为他们的操作,避免了坠机,几百人得以生还。但是,救了别人的同时,他们也救了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求生欲是每个人的本能,就算是他们两个人开着私人飞机,飞机上没有其他人,碰到这种情况他们也会尽最大努力让飞机安全着陆。3,他们确实非常的厉害,在如此凶险的突发情况下,他们沉着冷静果敢的处理好了这次危机,足见他们的心理素质,操作技术和飞行经验都很出色,值得夸奖和学习。4,危机背后的事情更值得关注和反思。出现了这样的危机,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我们以后该注意什么?加强反思和改进,防患于未然。5,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过好现在。
其实驾驶飞机来说的话,并不危险,飞机是当今世界上相比较而言,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因为这一次的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没有调查清楚。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的话,是由于副驾驶前方的风挡玻璃出现了爆裂,然后导致了机舱内的释压,紧急下降。
在这个过程当中,对飞行员生命有威胁的就是高空低温低气压环境。在正常情况下,飞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是处于增加状态,还有空调,在这种情况下,氧气浓度和温度都比较适合人类的生存。但是如果出现这次的情况,飞机出现的释压,那么机舱内的空气马上就和外界的空气密度差不多一样的稀薄,在这种情况下,缺氧是第一大杀手。再者就是低温伤害,在正常情况下,海拔高度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那么在这次事件当中,在前风挡玻璃破裂的时候以后整个驾驶舱的温度会跟外界气温差不多,在零下四五十度,可能甚至更低,这样就会使得机组人员受到冻伤。缺氧和冻伤都会使得机组人员的判断,还有决策可能出现异常。
另外就是由于风挡玻璃破碎,在飞行的时候,速度是非常快的,就会使得整个驾驶舱充满了巨大的噪音,噪音会对机组的听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就是气压的急剧变化,也会使得机组的耳膜或者身体的一些器官受到伤害。
总的来说飞行是比较安全的一种出行方式,那么出现这种不安全事件的几率其实很低很低,在这次事件当中,机组都能把大家平安带回地面,安全落地,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乘坐飞机的安全问题。
看代号后面的数字怎么知道是什么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看前面的代码就知道是什么航空公司,前面的2个代码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ATA(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给每个航空公司的,全世界唯一的。如:CA--国航,MU--东航,CZ--南航,另有六大地方航空公司:3U--川航,ZH--深航,FM--上航,MF--厦航,HU--海航,SC--山航。 航班号的后面四位数字,第一位代表的是承运人总部所在地区的代码,1--华北地区,2--西北,3--中南,4--西南,5--华东,6--东北,7--海南,8--福建,9--新疆;第二位数字代表的是目的地所在地区代码:第三位数字代表序号,没有具体含义;第四位数字单数表示去程航班,双数表示回程航班。 以CA1503为例,这个航班号的承运人两字代码是CA,代表这个航班是有国航承运的,第一位数字是1,国航的总部位于北京,北京属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地区代码是1,第二位数字是5,代表这趟航班的目的地是华东地区,第三位数字是0,是一个序列号,没有实际意义,第四位数字是3,是一个单数,代表这是一个去程航班。所以,这个航班号可以翻译为:由国航承运的从北京飞往上海的去程航班。 但随着现在飞机的增多,并不是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则来进行编排的,而是给出一段航班号让航空公司自己安排,海航:7000--7999,深航:9550--9999,上航:9050--9549,厦航:8000--8599,川航:8600--8999.其中,7500,7600,7700不作为航班号的编号,是陆空通话的代号。加班飞行的航班第一二位数字同正常的航班,第三四位数字只允许使用“91---00”十个数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川航挂7700紧急备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川航挂7700紧急备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