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非礼勿视什么意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非礼勿视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非礼勿视意思?
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
出自孔子《论语·颜渊》。
原文节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注释:
①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②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③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④事:从事,照着去做。
赏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非礼勿视也?
释义:含义为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
读音:fēi lǐ wù shì
出处:《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造句:倒是殷子希边上的王皓,此刻却是有些脸热,连忙将脑袋转过了另一边,就差没有念叨两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必也正名
释义:意思是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读音:bì yě zhèng míng
出处:《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译文: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执政,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孔子说:“一定是纠正名分呀!”
造句:中国有个传统,就是凡事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是痛苦的来源之一。
子曰:非礼勿视也,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说,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
【原文】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晋,为仁由己,们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也,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请教什么是 仁”。孔子说: “克服自己的私欲,所作所为符合社会公德就是仁。哪一天人人都能做到克己复礼,那么天下会成为仁的世界。这些所作所为都在自己,难道还要依靠别人来监督吗? ”颜渊说: “请问具体的准则。 孔子说: 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克: 约束,抑制。己:自己,此处指由自己的私欲而产生的思想和所作所为。 目:条目,细目。颜渊说: “我即使不才,也要按照这些话去做。”
“非礼勿视”是什么意思?
“礼”通“理”,“理”是“礼”的根基,“礼”是“理”的表象。理,即道理,它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普遍原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传”,意思为:不合理的(不合客观实际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害己害人以及危害整个社会的)东西或事情,不要去听,不要去看,不要乱说,也不要乱传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非礼勿视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非礼勿视什么意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