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媒:中东火药桶临近引爆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德媒:中东火药桶临近引爆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中导条约草案被联大否决,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看看中导条约里面的中程导弹是什么
中程导弹一般射程比短程导弹远,比远程导弹要近。各大国都配备的有中程导弹,各国对于中程的定义不太一样,美国的定义是射程1000公里到3000公里。
目前中国配备的中程导弹是东风2,东风3,东风21,东风25,其中射程最远的是东风3和东风25,分别是3500公里和3200公里。
问题一:中程导弹到底是什么弹头?
一般来说中程导弹都是配备核弹头,为什么不配备常规弹头?原因非常简单,配备常规弹头是不符合作战需求的。
中程导弹是很贵的导弹,如果不配备核弹头,那么打出去结果其实和丢几枚炸弹的效果差不多,说不定还不如炸到效果,现在激光制导炸弹的命中率其实相当惊人。
问题二:中导条约是谁获利?
是中国。
当年签署中导条约的两个国家是苏联和美国,中国并不受中导条约的限制,是因为彼时的中国力量还不够强大,后来中国一系列导弹研发完毕,美国感受到了威胁,觉得中导条约自缚手脚,要把这个条约拆掉。
问题三:废除中导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没有影响。
随便表面上看,美国通过废除中导条约可以自行研发中程导弹,但是在实际上对于中国并没有影响,还是那句话,中程导弹只有配备核武器才是有用的。
中导条约限制的是路基中程导弹,而没有限制海基或者空基,这就意味着美国可以把绝大部分核武器配备在海基或者空基上,而实际上美国人也就是这么做的。
目前美国在猎鹰HTV-2服役后,可能会取代现有的弹道导弹。
举个例子三叉戟II型导弹
就是这种,这种导弹俄亥俄级潜艇,一次就能携带24枚,而美国一共有14艘这种潜艇可以直接发射这种导弹,一次就能发射336枚,潜艇不受条约限制,可近可远,携带量大,发射隐蔽,这是路基中程导弹完全不具备的。
也就是说,传统的路基中程导弹其实已经不是现在最大的威胁了,这个条约签或者不签,废还是不废,其实都无所谓了。
政治影响
虽然军事影响不大,但是政治影响很大。
政治影响主要就在于美国企图以退出这个条约来干涉欧盟。
所谓的新中导条约,不管美国人如何巧舌如簧,中国都不会加入的。
而俄罗斯担忧的是美国会继续把核武部署到欧洲,会影响俄罗斯进一步和欧盟的合作,俄罗斯和德法的关系其实不错,比较麻烦和棘手的其实是波兰。
这个事情其实是被媒体放大了,实际效果并没有很大。
谢邀!联大否决俄《中导条约》草案,这是意味着特朗普又一次胜利,又给老特手拿美国优先大旗面向世界吼声呐喊創造出了有利的空间。所以,只要美国存在一天,世界和平就会得不到安宁的一天。全世界团结起来,联手彻底消灭霸强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忠实走狗…
欧洲大祸临头从联合国否决俄罗斯保留《中导条约》提案开始,以前我曾经说过,大国的终极对抗是拳头,任何国家想要占领制高点,没有战争是不行的,军事强才叫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在我看来没什么大不了,无论谁当总统,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美国对俄罗斯施压能力有限,美国剩下最后的手段---军事。目前,美国和俄罗斯还没有直接军事战争的可能性,对美国来说,军事竞争,军事对抗是拖垮俄罗斯最有力的方式,衰落的美国在战略武器上不完全占有优势,要想奋力对抗,还需要中远程导弹的发展和准备。其实,美国在军事上已经世界第一,美国此举真正目的是绑架小国和欧盟,希望以此给俄罗斯最后一击,干败俄罗斯后,实现美元和军事永远的绝对优势。这些才是美国最后的真正目的。在我看来,美国在赌博,此举一定有副作用,这样的结果会使美国要么飞,要么坠落。退约后,俄罗斯一定作最后的最坏的打算,美国和俄罗斯都心理明白,如果俄罗斯背水一战,美国不一定占到便宜,但是欧洲一定是最大的受害者。群龙无首的欧洲一味的追随美国,不久的将来可能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对俄罗斯来说,现在国际形势不同了,如果军事不再提前一点,恐怕难以应对美国退导的世界格局。欧洲以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会把导弹部署在欧洲,欧洲就安全了,在我看来,欧洲的噩梦,由此开始,20年后,欧洲人会为今天错误的决定付出代价的。我们静观其变。
联大在本月21日对俄罗斯提出的关于保留《中导条约》的决议案(编号L.70)进行了表决。最终以43票赞成,46票反对,78票弃权的结果未能获得通过。这个结果让俄罗斯很失望,也出乎很多国家的预料。原则上讲俄罗斯所提交的这个决议本身是积极的,并且符合多数国家的利益,但是这个决议很显然并不是简单的支持保留《中导条约》那么简单。这其中“美俄对抗”因素是导致决议被驳回的根本原因。
俄罗斯驻联合国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安斯基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他指出美国在今年10月打算退出条约,并且对条约的存在构成了威胁。美国对莫斯科方面提出毫无根据的指控,还向俄罗斯设定了60天的最后期限,要求其改变自身的行为。这其中所谓改变行为主要是指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的“9M729”导弹。俄罗斯认为这种导弹符合《中导条约》的规定。然而美国方面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国代表称:“俄罗斯违反了条约,并且提出这么一项决议案是不诚实的。美国曾经多次与俄罗斯接触,希望能够确保恢复到可核查的遵守状态,但是莫斯科否认任何违犯的行为,并且发布毫无根据的指控的同时,假装不知道我方在谈论那种导弹(9M729)。”
关于9M729导弹的问题,美国和俄罗斯各执一词,不过就导弹本身而言,很显然俄罗斯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俄罗斯在东欧部署9M729导弹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美国部署在波兰、捷克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果导弹不超过500公里根本无法够得到,也就无法进行饱和式打击。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要拒绝美国提出的“可核查状态”的根本原因。《中导条约》本身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美国借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为由,其实就是为了向俄罗斯进行战略施压,利用军备竞赛拖垮俄罗斯。美国一旦退出《中导条约》那么就会加剧欧洲的安全局势的紧张,使得欧洲不得不在安全上上依赖美国的保护,提高军费占比的同时购置美国装备。这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本身并不具有约束性,提交决议只能算是进行影响力博弈和测试国际舆情的一个途径。这次博弈很显然,俄罗斯又输了。《中导条约》本身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当时背景情况与现在已经有很大不同。由于诸如:伊朗、印度等个别秩序挑战国并不受条约的束缚,正在肆无忌惮的研发中程导弹,所以这对于美国和俄罗斯而言并不公平,其希望借此来破旧立新,达成一个广泛参与的新条约。这样有助于保持国际秩序的平稳的同时,有利于节省维护霸权的成本。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俄罗斯的《中导条约》决议草案内容是什么?没见到相关的内容,但是在联大被否决,本人认为是在情理之中,而且是好得很,不是糟得很!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中导条约》是前苏联和美国签署的,现在的俄罗斯和美国仍然遵守该条约的约束,本条约马上到期,美国不愿继续遵守提议了一些条件(将俄罗斯的军),60天后就正式退出了,俄罗斯为了挽救(真真假假),提出了决议草案,让世界各国表决,实际上也是想利用国际舆论逼美国回到《中导条约》上来,俄罗斯希望落空。为什么呢?
一,这次表决结果,是一件好事。以前的中导条约约束的是美国和俄罗斯。而研发中远程导弹的国家又何止俄罗斯和美国两家呢?既然大家都认为条约很重要,那么是否可以重新搞一个新的条约,将大家都圈进去?
二,以前的中导条约,约束了美国、俄罗斯,同时也约束的其他国家的发展,这次毁了此条约,大家没有了管束,放开步子,迈步走,来他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象印度、伊朗、英国、法国、德国都可以自己发展,什么中程的,远程的、巡航的五花八门都可以任意开发,谁不说谁。
三,以前的《中导条约》名存实亡,存在没有什么意义。当前的军事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打击能力也是日新月异。普京在记者会上曾说过,没有中导条约,俄罗斯有能力发展各种导弹,实际上普京还要求俄罗斯提高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陆基打击用中远程,用远程轰炸机投掷呢?用潜艇凑近水下发射呢?陆基发射对方有“导弹防御系统”拦截,空中、水下就有些防不胜防,《中导条约》管不住。
本次投票,美国及其盟友投票反对,无可厚非,重要的在那些投了“弃权票”的国家,这些占了大多数,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本人猜,他们认为以前的条约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国家,是催生出台新条约的中坚力量!
表决失败,俄罗斯成功甩锅。
本来俄罗斯希望能够利用伊朗石油禁令大赚一笔,却遭到欧洲国家的禁止购买呢?
在事关美国根本利益的时候,欧洲国家是的一定站在美国这一边的!
这就是抱团取暖;
这一次美国用最严厉的制裁针对伊朗,号称不让伊朗卖出一滴油!如此严厉的制裁背后,毕竟有一个重大的目标!
那就是遏制伊朗开始的去美元化!
2018年2月,伊朗把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由美元换成欧元,人民币;伊朗是第一个实质性开启去美元化的国家!
嘴巴上要去美元的萨达姆,卡扎菲都已经别美国送到安拉那里去了,可想而知,如果不是伊朗是最难啃的骨头,美国早就把已经开启实质性去美元化的伊朗大卸八块了!
所以特朗普很快在5月8日撕毁伊核协议,
一则是逼伊朗重新签订特朗普满意的新协议,比如永久放弃核武器开发,导弹研制,并要求伊朗在反恐问题上配合美国(只要伊朗签署了,什么问题不听美国的,就是不配合反恐!那伊朗就成了美国的仆从国!)
二则以此为由头,重启对伊朗的制裁!
如果伊朗的去美元化美国没有遏制住,那其余的产油国群起而效之,美元霸权就直接坍塌了!没有了美元霸权,美国的军事霸权就没有了经济基础,只能苟延残喘!
如果没有美国军事霸权,欧洲的安全基础就少了一大半!毕竟靠英法那点核武器,保卫不了欧洲!
面对强大的俄罗斯,只能瑟瑟发抖的份儿!
所以,为了自身安全考虑,在事关美国根本利益的时候,欧洲国家必须站在美国这一边,配合美国制裁伊朗,否则最后自己要跟着一起倒霉!
另外,还有直接原因,那就是美国在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的条款中,有一条落地条款,不管转手多少次,只要谁最后拿到伊朗石油,就制裁谁!
这是防止俄罗斯转手倒卖伊朗而设计的条款,欧洲自然不敢违抗老大哥的旨意!否则制裁起来,欧洲只有肉疼的份儿!
你对此有何意见?期待你的留言:
老金看世界,揭秘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期待你的关注,点赞!
在去年5月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就开始对伊朗实施史上最严厉的制裁,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制裁伊朗石油,伊朗为了规避美国的制裁,在去年7月,同俄罗斯签订了500亿美元的石油大单,俄罗斯购买伊朗石油,是为了增加出口,賺取差价,而伊朗正好急需物资,所以,两国一拍即合。
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但唯独不敢制裁俄罗斯的石油,所以,这几年,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石油合作基本正常,并没有欧洲惧怕美国,而不敢进口俄罗斯石油一说,美国也不敢命令欧洲国家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德鲁日巴输油管线,向欧洲提供石油,所以,美国很难分辨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是伊朗,或者俄罗斯的石油,退一步说,即使知道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的是伊朗石油,美国也无权向俄罗斯指手画脚,至于说欧洲已禁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一说,其实是另有原因,据路透社4月25日报道,德国,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已暂停进口俄罗斯石油,原因是近期俄罗斯供应的石油质量极具下降,有机氯含量严重超标,这会损坏这四国炼油厂的设备,日期,俄罗斯称正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俄罗斯通过石油换商品计划,帮助伊朗出口石油,完全是双赢之举。伊朗政府的经济来源不会被切断,俄罗斯也能够赚取数额不菲的手续费。在解除对伊朗制裁问题上,俄罗斯与欧盟诸国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根本不存在俄罗斯帮助伊朗,而欧洲国家禁止购买的问题。
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前后,包括欧盟、俄罗斯在内的多数国家,都对美国的单方面行动表示坚决反对。俄罗斯推出了石油换商品计划,而法德等欧盟国家也推出了特殊支付渠道企图帮助伊朗逃避美国的制裁。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俄罗斯既说又做,而欧盟光说不练。
虽然欧盟受制于多种原因不能够直接帮助伊朗,但是他们也不会对俄罗斯帮助伊朗的行动横加阻挠。美国全面制裁伊朗的目的就是要彻底颠覆伊朗政权,如果美国成功,其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将更加严密,国际原油价格今后也会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下,随心所欲的涨跌,这并不符合欧盟的利益。而伊朗的原油如果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原油市场,还是能平抑油价,对于需要进口大量原油的欧盟诸国而言还是有利的。
接下来,欧盟更有可能选择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看俄罗斯带领伊朗如何与美国斗法。如果美国胜利,欧盟肯定会凑上去,跟美国一起分赃;如果伊朗成功,此前退出伊朗市场的欧洲资本,还会重返伊朗,攻城略地。这基本上就是二战之后,欧洲国家对待国际政治问题的基本策略。
谢谢邀请,我在网上搜索一下,消息是昨天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国内石油减产,用来支持伊朗。所以欧洲国家的禁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消息没看到。
美国要制裁伊朗不让伊朗出口一滴油,同时要求其他产油国增加产量,以应付伊朗石油被禁的油价上涨的后果,美国早就打好算盘了。现在俄罗斯要求减产和美国的要求背道而驰,可以看做是对美国的打击,更是对伊朗的帮助。减产的一部分可以用伊朗的石油顶替,既能减少成本,还能支持伊朗。如果在伊朗无法出口石油的情况下,全球石油产量不升反降的话,那么将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动荡,而这也将美国推向众矢之的的不利位置,使美国的石油禁令沦为废纸。这就是俄罗斯的算盘,高手!!
伊朗现在急需世界各国的帮助,也希望各国不听美国的话。但这事需要实力作保证。全世界被美国的私利激怒了,大多数国家都支持抛弃美元,也需要有带头人。俄罗斯的出头无疑是对美国的强力阻击,中国的帮助则是把美国进一步推向深渊。只有美国不再为所欲为才是世界的福音。
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令影响一大批的国家,但是我要说一点,尽管美国要求不再禁止进口伊朗石油,但是却做不到的,除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帮助以外,其他国家的石油和伊朗的石油是有区别的。
伊朗的石油是较重质原油,适合用于加工航空煤油等利润较高的油品,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伊朗和拉丁美洲才是供应者,伊朗还是最大头,拉丁美洲份额较少,还有安哥拉也是较重质原油生产国,却遇到了困难。也就是说只有伊朗才可以满足全世界的要求。
美国的页岩油没有较重质原油的特点,很多国家要求进口伊朗石油而不是美国的石油,这是有区别的,如果真的把伊朗的出口变成0,那上哪去找较重质原油,很显然没有替代者或者替代者提供不了需要的产量,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的愿望落空的重大原因。
伊朗可以同石油代替货币进口武器,粮食等军事、生活必须品,这就可以打破美国的封锁,再加上不可替代性,还有中国的原油期货,俄罗斯的大幅度减产,都可以击碎美国的禁令。
石油这东西不是想禁就能禁得了的,伊朗这样艰难的情况都禁不了,俄罗斯的石油怎么能禁得了呢?何况俄罗斯是主动减低产量,是为了保证石油价格处于高位,凸显石油禁令的荒谬。
美国让伊朗石油出口归零,让伊朗石油一滴也卖不出,的确是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最高境界。今天就五一了,明天全世界是不是如美国所愿,我可以肯定地说,未必。但是美国的强力打压,伊朗石油出口锐减,目前已经由过去的每天出口300万桶减少到200万桶,到目前的100万桶原油。真的让伊朗经济萎缩低迷。
作为世界石油出口国,伊朗被伊朗石油出口归零(尽管目标没有达到),委内瑞拉石油出口受阻,国际石油大国就是开足马力生产石油,也难以解决这些国家石油产量不足来带的国际范围内供不应求,所以石油涨价肯定的。因而美国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必然会造成石油涨价,作为石油出口大国的俄罗斯肯定也迎来了发财的机会,题目描述的大赚一笔,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俄罗斯与伊朗石油出口是有合同的。俄罗斯以40美元一桶从伊朗收购,然后在卖出去,赚钱部分差价,也可以缓解伊朗石油出口的出口问题。尽管国际社会可以听从美国安排不再购买伊朗原油,但是由于美国无法制裁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就是西方不够买俄罗斯的原油(西方不够买俄罗斯的原油是不可能的。在面临伊朗石油出口停止的情况下,不进口俄罗斯原油。几乎就不能保证本国的石油需求。),还有东方大国源源不断地从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购买俄罗斯的原油。
我们知道西方不是来讨好俄罗斯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而是为了保障自身石油安全,不得不购买俄罗斯原油。因此题目的后半部分,有点随心所欲的味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媒:中东火药桶临近引爆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媒:中东火药桶临近引爆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