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穆斯林无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穆斯林无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被俘印度飞行员的胡子在印度火了,你怎么看?
被俘印度飞行员胡子阿比纳旦,以狼狈形象被巴基斯坦军方押送释放出境。
这本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至少这位胡子兵在承受看屈辱的军崖经历。羞耻原不该过于张扬,可三哥却认为:阿比纳旦成就了“英雄”的形象,不免使我想起二战时的麦克阿瑟将军在菲律宾战役中失败,回国时受到美国民众的热捧,表示欢迎“英雄”归来。
阿比纳旦回到印度后自拍了一张照片,发在网络上,尽管说这张照片并不显露出英雄的气概,相反显的很是痿锁,可印度人却不是这么看的。
印度人特别是女人,都觉得阿比纳旦是英雄?自古美女爱英雄,难不成印度女人也同我国美女的思路如同一撤么?
因此有媒体曝料有印度美女手捧鲜花以表示爱?
美国也好,印度也好,战败或被释放,一句话还是耻辱!那么印度人甚或莫迪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以正面形象去鼓吹呢?这就应该谈到政治角度的高度来分析。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反常做法,仅仅是维护起国家的形象,通俗些说:就是要面子!难道莫迪不是这样考虑的么?
自从印度空军中校阿比纳丹被巴基斯坦俘虏之后,在印度政府和众多印度媒体的狂热宣传之下,阿比纳丹在印度掀起了一股爱国风潮,几乎所有的印度人民一度对外。作为爱国代表的阿比纳丹很快就成为印度的全民英雄,成为了致力于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印度国民偶像。可以说在印度,人人都爱他、人人都敬仰他。
@ 印度媒体对英雄的狂热报道
在他刚刚被俘虏的时候,就有很多印度民众关心他的身体健康,担心他会不会吃不好、睡不好,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尽快康复。众多的印度人民在各大印度网站、以及像推特这样的软件上不停地为英雄阿比纳丹祈福,期盼他的身体和心情都可以越来越好,期盼这位爱国英雄可以早日回到伟大的印度。
在阿比纳丹回国前后,印度人民更是快乐的欢聚在大街小巷,人民举着阿比纳丹的照片在印度街头游行,甚至跳起快乐的印度传统舞蹈,表达对英雄的心意。
除了勇于为国牺牲之外,阿比纳丹还在印度人民面前展示了自己高尚的品德
阿比纳丹回国之后,面对媒体赋予他的各种虚名,他不仅没有沉迷其中、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反而大声斥责印度媒体,斥责媒体对他的过度炒作。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军人该做的事情,不应该得到如此“过分”的虚名。
在印度人民心中,阿比纳丹不仅是用于牺牲的爱国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道德楷模。人们因模仿阿比纳丹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在这样的风潮下,很多理发店也被感染、打折为人民修剪阿比纳丹同款发型和胡子。慢慢的,阿比纳丹的发型和胡子就在印度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阿比纳丹”现象。
仔细分析,阿比纳丹在印度的流行,肯定受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的推动。比如,为大选做准备的印度领导人莫迪,比如,为了吸引眼球狂热报道的印度媒体。但归根到底,还是基于印度人民的爱国心,基于阿比纳丹身为军人、坚决履行责任的爱国精神。
虽然阿比纳丹失败了、被俘虏了,但是他的行为也应该得到人民和国家的认可。因此,虽然印度的行为非常过火、过度炒作,但是总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毕竟,阿比纳丹为印度流过血。
在此,老编也深深地感谢所有为国家和人民流血的中国军人、警察、消防队员等国家和人民的英雄。
阿比纳丹是印度空军的飞行员,即便座机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落,成了对手的俘虏,且被对手录制了对外宣传说了不利印方的言论,反而替对手说了不少好话,被对手释放回国以后,却依然受到了国民英雄般的欢迎。
东亚,某些国度却信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受武士道精神蛊惑,鼓励战败的官兵切腹自杀,真的毫无人性的光辉;以为军人就得战死沙场,被俘了是国家是家庭是个人的奇耻大辱。
但在南亚,却完全颠覆了作为军迷的个人对英雄的印象,原来被俘人员,也能成为一个英雄,如此大度、民风淳朴,不禁对印度刮目相看。
阿比纳丹,这个留着大胡子的飞行员,竟然神奇般地成了印度举国上下的英雄,其座机被对手击落,国家不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在政治上、外交上也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在空战中技不如人,事实上阿比纳丹成了俘虏,不但个人蒙羞,也令国家蒙羞,因此,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英雄之处,其座机被击落以后,在对手的国土上足足待了58个小时。
3月1日,阿比纳丹从边境的瓦加口岸回到印度,虽然一度因故延迟数小时,依然有少印度民众在边境挥舞国旗、敲锣打鼓地等待阿比纳丹回国,不少印度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称赞阿比纳丹,包括印度总理莫迪。
最有意思的是,在空战中被击落飞行员的成为了全印度眼下最炙手可热英雄,被印度人奉为“保卫了印度人民的国家英雄”,而其最具标志性的大胡子,竟然成了印度男性争相模仿学习的对象。
有印度民众在推特上表示,有哪位印度男性不渴望能够拥有与阿比纳丹中校一样性感的胡子呢?被印度媒体称为“阿比纳丹潮流”的风潮已席卷了印度全国,许多印度男人纷纷以剃留阿比纳丹胡子为荣。
现在,在印度某些酒吧也开始了跟风,宣布拥有阿比纳丹中校同款胡须或发型的人,到酒吧消费都可以获得折扣。
综上,一个国家被俘的飞行员竟然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南亚国土上发生的事,在东亚国土上一般没有土壤,因此阿比纳丹应该庆幸生长在印度。
但将阿比纳丹塑造成了英雄,显然也有印度国家机器开足马力的宣传,背后有本届政府选举之需要,即便西方国家由于信仰不一样,也同样善待被俘的军人,但绝对不会有印度这般的待遇。
阿比纳丹中校的胡子之所以在印度火了,根源出于国民对英雄的崇拜,英雄的出现又是三大原因造成的。
其一,政治需要。印度冒然对巴基斯坦用兵,造成了两架战机被击落,一名飞行员死亡,一名被俘的严重后果。大选在即,战争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大量的选票流失,为了选战需要,莫迪政府必须引导舆论,夸大战果,树立典型,激发民族自豪感,掩盖在军事上的失败,为接下来的选举造势。
其二,民族矛盾。印巴双方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虽然互有胜负,民族矛盾从来就没有和解过。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势不两立,彼此水火不容,任何打击对方的行为都能在民众心中树立起伟大的形象。阿比纳丹中校虽然成了战俘,但其在被俘期间并未丧失气节,在外交斡旋下很快回国,官方将其视为英雄,也是对浴血沙场将士的奖赏和鼓励,这一点比所谓的“杀身成仁”要强得多,也更值得肯定。
其三,良好外形。阿比纳丹中校有着良好的外形,得体的举止以及显赫的身世。其在被俘回国后,谦虚谨慎的言论,让国民看到了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始终能冷静对待,不居功自傲的个人品德,都为其迅速走红加分。
因此,政治需要、民族矛盾和良好外形三者叠加,成就了阿比纳丹的英雄形象,在民众中引起疯狂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个人浅见,欢迎留言讨论,谢谢您的点赞!
啊比纳丹被俘。在印度火了。我只粗略的看了一遍,因我不关心印度新闻。1本身一个俘虏又被送还,印度应感到莫大呲虏,是巴,羞虏印度,不以为呲,还以此为荣。可見这民簇的劣质性有多严重,在他们的眼理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英雄。更没有英雄的含童实属无知。在中国小孩都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2,至所以被印视为英雄因他们的概念就摸湖有一部分人起哄,后面无脑的也跟潮流滚越滚人越多造一股人潮,造成芒目崇拜,,,。就象当年电视上海滩一样年轻人一样返捧许某,。都戴礼冒穿风衣,,。3也有一种可能印大选,政治家别有用心的炒作,意在他的指挥下打了大胜仗,为政客涂脂抹粉,争得民心,。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百性受蒙敝的。一般,看问题角度,看问题广度,看问题的深度,不同产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结果就不一样了。4,至于,效仿胡子,上面我列举电视局效代礼帽一样的就是社会一个笑话。我只粗略的看了一以文章只能浅谈这么多,是否有一定的道理,望,网友批评指证,谢谢!大家的抬举。
有人说儒家的‘’忠‘’是对国家和民族,而不是忠于皇帝本人和地主阶级,这如何理解?
儒家的忠首先是忠于天道、良知。忠是中正之心,克己复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的心中正了,应于外物才有忠于国家、民族、君王、朋友等,所以,忠之为徳不只是臣民的,也是君王要讲究和遵守的,故《忠经》一书有君王讲究忠德之一章,要求君王忠于天地社稷。说儒家忠的就是皇帝和他代表的阶层,那不是无知就是污蔑。
儒家学说里面自然应该包含“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的成份。受到这样的思想所薰陶出来的儒家弟子,当然会具有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起码行为准则。
然而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儒家子弟们在经过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习之后,首先就会奔向仕途,俗称“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由此可知“效忠于帝王”才是能够令这些儒家子弟飞黄腾达的本源。
作为封建统治制度的“卫道士”,步入了仕途的儒家子弟们,自然会将忠于帝王以及维护本阶级的地位置于首要位置。
帝王是整个封建王朝的总代表,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帝王即国家,国家即帝王。忠于帝王即是忠于国家与民族。舍此之外,别无它途。
即便是那些著作等身的封建大儒,也必须要依照这个规则处世,而不可能另辟谣蹊径。这就是尽管历史上有些昏瞆的帝王胡作非为,而那些以“忠谏”而闻名的忠臣只能釆取冒死进谏的原因之所在。
因此在封建时代里,儒家官僚在“忠君”还是“爱国”这个问题上是没法进行分割的,可以把这两点视为一体。
这里我流年先说一句话啊,就是儒家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人是什么,大了指的就是国家,民族,因为国家民族的组成元素是人,皇帝,地主是人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人",这是基本的思想。
其次儒家讲究的是中庸,提前说一下,下面是我自己的理解,仅供参考,皇帝的权力,地主的势力明显是破坏中庸思想了,这个应该也是楼主问的那个为什么说儒家的忠,不是指的皇帝和地主的原因。
但是为什么儒家会发展的这么好呢?因为儒家讲究礼,对上有上礼,对下有下礼貌,这就是统治者需要的,所以古代的统治者才会不停的宣扬儒家。
儒家怎么谈论“忠”呢?
孔子是鲁国人,按道理他应该忠诚于鲁国君主吧!然而当时鲁国执政的是三桓,鲁君没权不说,动不动就受三桓的气,一不留神还会被废,性命都不保。
孔子不但不大力奔走保卫鲁君,相反还经常和三桓眉来眼去,三桓就有弟子是孔子的学生,孔子也和三桓做过同事。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跑到外国找工作,不知道这是不是“判”国?
孟子是邹国人,但一直在外国跑,跑到了齐国,跑到了魏国,跟这些国家的君王打的火热,这是“忠”?
还有当时是周朝,天下的老大是周天子,孔子、孟子应该“忠诚”于周王啊!可是孔子去了洛阳拜见了老子,也没听说他拜见周王。
无错,孔子的儒家学说早期时提出的“忠”,是对国家和国民的,他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不只是规限黎民百姓的,就算是君王亦要尊守的,而且还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是否明君。早期儒家学说中对国家的概念也不是诸侯国,而是大周天下,所以才会周游列国传道。儒家学说另一个大儒孟子更明确地说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定位,可见当时的儒家学说国、民、君的定位了,孔子、孟子的早期儒家学说的观点就是希望国君、国民都能恢复周礼(周朝早期的教化和制度)并加以尊守。因为当时处在春秋时期,战乱纷纷,民不聊生,周朝的礼法名存实亡,而儒家学说就创立在这个时候的了。而后来演变成一个教派,一个治国理念学说,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儒家学说了,他已经是经历过历代所谓大儒以君王为中心不断修改,增加尊君定义的学说理论的了,更加适合君王用来统治百姓的了。至于儒家学说对今天有没有作用呢?有,但是不大,毕竟是二千多年前的理论,与今天的社会状况格格不入,但它的一些内容、精华可以用来作借镜、参考。
特朗普计划到访英国,伦敦市长说他不配上红地毯,为什么?
作为一个穆斯林和政治观念类似于美国民主党的人士,不待见特朗普不是很正常的吗?
现任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是巴基斯坦移民后裔,信仰伊斯兰教。父亲是公交司机,母亲是裁缝,萨迪克汗是典型的英国底层人士出生,在1994年大学毕业后,就从事于为底层和少数族裔平权的工作。
在2016年5月,萨迪克汗成为伦敦有史以来的首位穆斯林市长,其政治谱系主要是侧重于少数族裔平权等,和美国民主党的政治诉求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而且伦敦有近百万的穆斯林,萨迪尔汗也必须要为选票考虑。
至于特朗普,不受穆斯林待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2016年竞选中,就打出美国人优先的口号,对于包括穆斯林在内的非法移民进行抨击。在上任一个月内,签署发令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等7个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公民入境美国。
在外交上,特朗普更是屡屡伤害中东国家民众的感情。将美国大使馆迁移至耶路撒冷,直接违背联合国决定支持以色列,承认以色列对于戈兰高地的主权,近期又对伊朗进行严厉制裁,美国大兵兵临波斯湾。而6月份即将出台的中东世纪协定,预计又将会引发中东国家的普遍反对。
在这些差异下,萨迪克汗和特朗普可以说是积怨已久。在2017年6月,特朗普点名批评萨迪克汗淡化恐怖袭击的危害,2018年7月特朗普访问英国时,萨迪克汗批准了放飞“巨婴特朗普”的6米高巨型气球,穿着尿不湿的的形象着实让特朗普添了恶心。
故特朗普在内政外交上,和萨迪尔汗的政治观念差距比较大,在文化属性上,特朗普甚至可以说是萨迪克汗的敌对势力,被嘲讽为不配走红地毯已经是轻的,想想特朗普在国内的处境,说明萨迪克汗还是比较客气的,毕竟没有红地毯走,女王马车那总得有吧。
另外,萨迪克汗作为英国工党人士,在脱欧问题上,整体上是倾向于留欧的。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是乐意看到英国脱欧大,并用跨大西洋贸易协定来引诱美国。从这个角度,萨迪克汗的言论也存在表达对美国在脱欧问题上不满的可能。
特朗普计划于6月3日至5日对英国进行访问,在上一次访问时,英国民众创造性的制造出“愤怒的特朗普”气球,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而这次特朗普人还未至,伦敦市长就表示特朗普不配上红毯,也显示英国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特朗普破坏国际秩序深感不满。
特朗普上台后的所作所为确实很难让以绅士自居的英国人认可和尊重。虽然到目前为止,特朗普贸易冲突的大棒还没有打向英国,但是特朗普也不再像此前奥巴马政府承诺的那样,准备在英国脱欧后,给英国提供一份上好的英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也让己经脱欧的英国骑虎难下。客观上也导致英国在脱欧具体程序的抉择上更加迷茫,决策更加困难。英国国内有不少留欧派和软脱欧派,认为英国面临的脱欧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与特朗普的嬗变直接相关。
特朗普单方面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边组织和协定的做法还是让主张多边主义的英国人深感不满。英国精英阶层认为特朗普的行为破坏了多边主义的基础,企图通过单边主义强化美国的全球的霸权地位,这与英国追求多极化,并希望在多极世界中发挥更大影响力的愿望背道而驰,当然会激起部分英国民众的反感。
虽然包括伦敦市长在内的部分政治精英和英国民众对特朗普非常不满,但是绝大多数英国政客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现在的英国离不开美国,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是英国的当今全球政坛发挥更大影响力的根本。虽然英国人时常抱怨一下特朗普,但是绝对不敢跟美国翻脸的。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
西方政客通常想说啥就说啥,不满意了就直接表态。他们对自己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怎么顾忌,何况对外国政要。另外,作为伦敦市长,萨迪克-汗这样说,也是有着相当的民意基础的,即不仅仅是代表了他个人的看法,且是英国人相当普遍地不尿这位美国总统。
英国民众已经不是第一次反特朗普了,2018年7月,特朗普去英国访问时,就遭遇了伦敦市民的反特嘉年华。当时,“特朗普宝宝”大出风头地漂浮在市中心上空,民众在示威过程中振臂呼喊着“特朗普不受欢迎”、“为你感到耻辱”等,还制造各种噪音。而时任伦敦市长就已经是萨迪克-汗,就是他批准了民众放飞“特朗普宝宝”。
英国人的不满其实和其他美国盟国百姓的反感并无二致,就是集中在诸如特朗普在移民、气候及武器等各方面的政策。相信老头子应该是看到了“特朗普宝宝”的,但作何感想不得而知,应该是没啥感觉,因为他的行为方式后来一点也没变,反而是越来越不按常理出牌,越来越只顾美国自身的利益。
还有就是萨迪克-汗属于工党政治家,跟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不是一个政党,也就更加不会顾忌女首相的颜面。相反,梅首相也完全不能左右一个反对党的伦敦市长如何在政治观点上的表态。
1970年生人的萨迪克-汗是巴基斯坦裔英国人,律师出身。2016年5月,他当选为伦敦市长,任期4年,当然他还可以继续竞选连任。萨迪克-汗是主要西方国家首都群里第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市长。笔者认为,他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个特朗普快成了“万人烦”了,据CNN报道,应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6月3日至5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但此消息一出,就遭来了英国朝野的猛烈吐槽,据英国《卫报》报道,4月26日,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表示,他不同意首相特蕾莎•梅向特朗普发出邀请,并证实自己不会出席任何国宴。
在10日,伦敦市长萨迪克汉也站出来发声,称特朗普访问英国并不配走红地毯,更不应该为他举行国宴,大家都知道,美国和英国应该是亲密的“父子”关系,那么“儿子”回家“省亲”,“父亲”为什么这样烦呢?这是因为,自从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他的一系列退群,让英国很是难堪,而由他提出的“美国优先”的政策,以及他关于女性和种族不当的言论,都令英国民众非常反感,所以,在去年特朗普访问英国时,就有数万英国民众,为他特制了一个6米高的“特朗普宝宝”,以讽刺他做事偏执幼稚。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会于6月3日至5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就意味着其规格要远高于去年7月的“工作访问”,届时将会有白金汉宫红毯仪仗式,还将会有国宴招待。特朗普也将实现他的心愿,坐上女王的黄金马车。然而特朗普这次访问注定不会是一趟愉快之旅。英国市长已经对他发出了“警告”。
5月8日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在接受LBC电视台专访时表示,特朗普与他的前任小布什和奥巴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他补充道:“当然我们应该与美国总统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在此次国事访问期间,不应该为特朗普提供红毯和国宴等礼遇。”
萨迪克·汗在去年特朗普访英前,批准了英国市民团体在特朗普访问期间放飞“愤怒的特朗普宝宝”气球请求。在去年特朗普访问期间,引发伦敦和周边地区超过26万人抗议示威活动。相比之下为阻止那次特朗普访问的情愿人数更是多大180万人。英国议会下议院议长约翰·伯考更是明确表示,不欢迎特朗普到英国下议院进行演讲。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在英国为何会如此不受待见?
萨迪克·汗在采访中其实已经给出了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他对特朗普对待女性的态度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对女性的歧视性和侮辱性的表态可能会为“其他人的不良行为开绿灯”。然后萨迪克·汗引用了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参加电视节目“访问好莱坞”留出的部分泄露内容。特朗普当时吹嘘说,由于他的名人地位,他可以摸索女性,有时他会“开始亲吻他们”。
其次,萨迪克·汗本人就是一名穆斯林移民后裔,而英国社会本身也是一个包容性的多元社会。任何针对少数族裔和宗教的歧视行为都不为英国主流社会所容忍。萨迪克·汗批评特朗普以反恐为由所推出的“禁穆令”。事实上特朗普受其自身的格局认知(保守的草根右翼),以及支持群体的限制,使得其在移民和种族宗教问题上的政策偏向于保守,也因此备受争议。
结语
特朗普由一名没有从政经验的商人通过选举成为美国总统。这使得其在内政外交方面的政策趋向于极端化。这种极端化的政策缺少传统建制派政策的那种平衡性,所以导致出现了两极化趋势,支持的人非常坚定,而反对的人坚定反对。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关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趋同。所以他们对于特朗普的看法和态度也就与美国国内比较接近。特朗普说了些什么争议性的言论或者干了什么出格的事情,他们不用翻译和介绍就可以理解。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穆斯林无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穆斯林无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