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双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双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双簧的来历?
双簧为一种民间艺术,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演员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
对双簧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专权,除了爱看戏,她也爱听曲艺说唱。据说一次传黄辅臣进宫演出,当时黄已经七十多岁不能演唱了,若进宫去唱不了,要问罪,不进宫是抗旨不遵,要杀头。怎么办?他想了个办法。他儿子也能弹能唱,于是就带他儿子进宫,表演时让他儿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着弹弦子,唱时只张嘴学他儿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兴,说:“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还童呀!”黄辅臣一谢恩下跪,慈禧发现他嗓音嘶哑,同时也发现了他的儿子,开始大怒,后得知一唱一表时高兴了,说:“你们这是双黄呀!”双黄本是两个姓黄的意思。后来为和京剧的二黄相区别,将黄字加个竹字头,从此有了双簧之名。所以说是慈禧太后御赐的名字,这种传说是人们公认的。但事实上,不经允许,黄辅臣是不能将他的儿子带进宫的,在太后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这些只能说明,双簧是清末黄辅臣创造的一种曲艺形式。
“双簧”这种表演形式起源于清代,相传光绪年间,有民间艺人黄氏兄弟,哥哥叫黄大笑,弟弟叫黄二笑,两人专门同台表演笑话(相声)。不久,两人被召进皇宫,常为慈禧太后演出。他俩精彩的表演,时常逗得一向面孔严峻的“老佛爷”笑口常开,捧腹不止。
一天,慈禧过生日,点了这个相声节目,谁知上台时黄大笑突然哑了嗓子,发不出声来。他们懂得,今天不比往常,若是误了场就会大祸临头,于是他俩急中生智,靠平时扎实的舞台功底和精湛的演技,想出了应急的办法。弟弟嗓子好藏在椅子后说唱,哥哥在前面进行哑口表演。不料此举却因祸得福,乐得慈禧和大臣们前俯后仰、并受到重赏。
后来,经过黄氏兄弟和后辈艺人的不断探索,这个节目逐渐成为一种表演形式。因为黄氏兄弟所创,故后人称之为“双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双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双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