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20首飞珍贵画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歼-20首飞珍贵画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1年试飞的歼-20战机,单价是多少?
外媒分析,歼-20的单价在1亿美元左右。
以同属“第五代”重型隐身战斗机的F-22为参考,该机的单价总成本大约在3.6亿美元左右,这其中包含了研发、试验、测试等综合费用。但如F-22战机继续进行批量生产,其单价约可保持在1.5亿美元左右。
由于歼-20是我国研发的首款重型隐身战机,其中有许多新技术是需要进行大量前期试验的,如将这一部分成本也计入歼-20的话,以目前低于20架的总数量来说,那歼-20的单架成本将变得非常高。
歼-20只在座舱部分从原型机到定型的改变就颇多
歼-20自2011年首飞,到正式列装部队,可以看出其机体的细节改变还是很多的,目前正在部队进行的试验飞行,预计还会对歼-20提出进一步的修改建议,但大幅改动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且未来2~3年间或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成本应该能得到大幅下降。
这里可以以F-35战机作为参考,今年9月美国五角大楼再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拨款6000万美元“专项”经费,用于“可承受性降价项目”(Blueprint for Affordability)的第二阶段,简单来说就是花钱帮助洛马公司优化F-35战机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据F-35战机联合项目办公室(JPO)表示,在已经完成的“可承受性降价项目”第一阶段中,从F-35战机生产线上省下了40亿美元,第二阶段将会对F-35战机生产线进行更深度优化。目标是到2020年,将F-35A型战机的单价从1亿美元降至8000万美元。
从F-35战机的生产成本变化中也能看到,一型战斗机的成本是受到多方因素影响的,即使是经验丰富、成熟的美国也是需要对其生产成本不断优化的,这对于仍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而言,同样是需要学习借鉴的。客观来看,歼-20项目中的很多的花费其实是可以算作“学费”或是“补课费”,这也是在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如将这些都算入歼-20战机成本的话,也是不太客观及相对片面的。
我不知道单价多少,但是绝对不便宜。
至于什么“外媒分析,J-20单价一亿美元跟F-35一样!”,“J-20预计装备数量超过2000架”这种说法,洗洗睡吧。
美国人也在使劲的压低F-22的单价,然而仍是居高不下。美国人从F-117服役开始玩隐身飞机到现在已经玩了35年了。而现在J-20仅仅是小批量服役。
美国人难道是傻子吗?还玩不过初出茅庐的歼-20?
很多人都会用我们的军工结构说事,意思是说:同样的东西,我们都会做成白菜价。
我不反对这种说法,薄利多销堪称几千年来的商业箴言。但是白菜价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成熟的技术。无用是民用的大疆还是军用的彩虹都是这样。但是到了先进的VT-4,单价已经超过500万美元了,这还白菜价?
歼-20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从子系统的角度看,该机可以说是将各方面最先进技术整合在一起的东西。这玩意成本下的来才有鬼了。
我不知道J-20单价一亿美元的数据哪来的,军方没说话,新闻不开腔。美国这么牛逼,F-22的单价也大大超过1亿美元,低配的F-35使用的几乎全部都是高度成熟的技术,在依托2400架以上的庞大产量也才勉强在未来有望压到略低于1亿美元的价格。
是的,J-20的单价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啊,不管怎样,客观规律不可违背。
关于J-20装备数量,2000架重型机,这差不多已经比美国空军未来F-35+F-22的总数都多了不少了,在如今中国战略环境稳定,周边局势和平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投入数千亿美元的资金装备大量的五代机,而是应该把经费投入到下一代战斗机的各个子系统,技术研究上。
穷兵黩武不可取。
3.5-4亿人民币,这东西不能按汇率算。也不能按市场价看。采购价不包括研制费。如果按美国的采购标准,价格要提高1.5倍,大约10亿人民币,国际市场价格1.6-1.8亿美元。
最新图片显示,当年中国在计划研发歼20战机的时候,曾对这一四代机项目的研发费用进行了估算,认为研发歼20战机总研制费用371亿元,包括研制的8架用来试飞的歼20的试飞型号以及6架预生产型。机体研制费用预算为200亿元,发动机研制费60亿元,机载电子设备研发费用75亿元,折合下来单机造价为4.5-5亿元,这与中国研发歼10战机的成本差不多,比当初中国引进苏27战机的成本3500万美元稍微贵一些,不过考虑到三代机和四代机的差距,这一差价完全值得。考虑到当时的汇率以及货币价值方面的因素,可以折合算出歼20战机的大概造价在1.1亿美元左右,这比美国的四代机F35(1.3-1.5亿美元)和F22(2.9亿美元)的成本更加低廉。
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完工,歼20首飞前夕设计师为何大改架构?
近日,在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中,歼20副总设计师王海峰透露,在歼20首飞前夕曾经历了一次系统构架大改。当时成飞集团已经立下军令状,要保证歼20顺利完成首飞。在这样的背景下,首飞前大改系统架构无疑冒了很大的风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歼20总设计师下决心要冒险大改系统构架呢?
(参加央视《对话》节目的歼20副总设计师王海峰(右2))
(歼20战斗机)
通常来说,一型飞机完成了首飞,就标志着这款飞机的最基本系统已经完成了从起飞到降落的过程,基本通过了初步考核。而在首飞前夕进行大规模改进,其后果很可能会导致飞机首飞日期的延迟,一旦飞机在改进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必然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歼20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款隐形战斗机,是中国跨入世界一流战斗机行列的重要标志。如果首飞不能按时进行,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而且自歼20立项以来,众多科研人员已经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不眠不休努力奋斗了多年,一旦有了差池,其后果将非常严重。
(歼20首飞成功)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歼20总师们依旧坚持进行大改,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当时的歼20系统构架比较封闭,不符合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趋势。原来以前的战斗机大多采用的是封闭式系统构架,而这种构架的航电系统属于封闭型,所以一旦日后要进行升级改造,就必须进行整体更换。随着科技的发展,开放式架构渐渐成为主流,因为这种架构更容易对战斗机的航电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降低硬件的升级更新难度和费用。受时代发展的限制,歼20在设计之初也采用了封闭式系统构架,但是这种设计显然已不再符合战斗机的发展趋势。
(F35采用了开放式航电系统架构)
(F22采用的是封闭式系统架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即便是非常先进的电子设备,恐怕一两年后也会变得落伍。就像手机一样,年年都有新款推出,性能每次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几乎每两三年就会发展一代,对于战斗机来说,道理也一样。如果歼20采用开放式系统构架,航电系统的升级更新就会变得非常方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战机升级效率,还可以降低升级所需的费用,将有助于提高歼20的战斗力。
(F35的航电系统和信息作战能力比起F22有了很大的提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歼20首飞前夕总设计才会决定对战机系统构架进行大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设计团队虽然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通过不懈努力,依然顺利完成了首飞任务。正是因为歼20设计团队瞄准了世界一流设计理念,顶住了压力,才有了歼20的成功。如今,歼20已经进入部队服役,性能先进的歼20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空中作战的中坚力量。
歼-20研发有多难?总师《对话》央视,我们《逐梦苍穹》,开启了自己的五代机之路。关于它的水平如何,研制情况,大多是雾里看花而已,总师披露了一段实在的。
美国前防长盖茨判断,中国十年也造不出来五代机,说话的当年来访之时即被打脸。那年是公元2011年,“威龙”试翼,军迷网友称为“黑丝带”、“银河战舰”,总师说,两个名字都很喜欢。他交给空军的是一款放心的五代机,可以与时俱进的五代机,进步空间巨大。
别的不说,就它那一对小鸭翼,包括鸭翼在内,可以拉出七个涡,先进的气动设计是实现引领了的。致于它的隐身,F-22自奉可以达到0.001平米,洛马看一眼歼-20即说,在0.01左右,要比F-22大?大与小,我们且不去再做无谓的争论,估计只是估计。就说歼-20试飞前的一次大改吧。
试飞时间节点是早就定下来的,话说马上要试飞了,总师说必须要改。听到他命令的一刻,无不感到震惊,怎么会是这样?全厂上下没日没夜奋战了三年多,怎么可以说改就改呢?
当时不解,不解也要执行,于是临试飞就剩下几个月,不得不全新投入白加黑工作模式。这一改就对了,极大地方便了以后技术升级。当代电子科技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的主力制空战斗机,不能很方便地完成技术升级,就会处于落后状态,而无法改变。
随着国际战斗机更强调信息融合优势,五代机歼-20当然也要与时俱进。总师就是这么考虑的,要使空军装备放满意的战斗机,决不能容忍我们的飞机装备没几年就落后,于是拿出来拼命三郎的干劲,把包括航电架构在内的系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进,使我们的飞机在入役的岁月能方便地进行升级,此之谓大国工匠精神,精神烛照,开启未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20首飞珍贵画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20首飞珍贵画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