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用上地面空间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用上地面空间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空间站与地面的信号传输是实时的吗?
6月18日,央视播发的我国三名航天员、在400公里外的空间站核心舱内安装WiFi的画面令人振奋,那空间站与地面站信号传输能否做到实时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空间站与地面站的信号传输依赖于中继卫星
中继卫星是通信卫星的一种、属于天基通信设施,简称:TDRSS。它有数据传输量大、传递速率快、实时性好,及覆盖范围广、服务质量好、效费比高等特点。主要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传输和测控服务。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从2008年~2019年分天链一号、天链二号共发射了五颗中继卫星,整个系统互相兼容。
许多关键技术,如:星载闭环自动捕获跟踪精度、高效率大容量数据传输效率、高速数传和多目标遥控通信、通信链路具有的ETRP和G/T值、天线指向的复向控制、舱外机械臂等等,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在中继卫星传输信号的链路中,由于高频电波的直线传播特性和地球曲率的影响,地面站的跟踪轨道弧度和通信时间受到限制。地面测控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控制,轨道覆盖率只能达到15%,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直接通信的实时传输时间有限。
中继卫星的作用即是相当于把地面测控站升高到了静止轨道高度,起到居高测控近地空间内运行的大部分航天器。3颗中继卫星即可实现100%的全球轨道覆盖,並提供实时的空间站-中继卫星-地面站的双向通信链路服务。
二、中继卫星传输信号实时性好,可提供与载人航天器的实时联系
由于中继卫星使用多普勒频移信息实现对卫星轨道的精确跟踪测定,可对全球卫星轨道100%进行信号覆盖,无论是使用Ku/Ka或S的何种频段,均可撇开地理环境和其它自然因素、实时获得中、低轨道航天器的通信数据及图像,並有全方位实时监控航天器的能力。
中继卫星还能为地面测控站、数据接收站提供实时观测空间站外突发的热点事件数据,这在通信卫星中是具备此款功能的唯一系统。
所以,空间站与地面站信号传输是实时的。
中国空间站的地面总重量?
据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我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加上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共90多吨,未来还会加装更多设备,最终会建设成180吨级的空间站,而目前国际空间站大约为423吨,有人就开始质疑中国空间站规模是不是太小了?
为了更好地揭开中国空间站神秘面纱,本文将详细探讨以下四个方面:中国为什么要建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有何不同、中国空间站有哪些新技术、未来是否会向国际开放。
中国空间站的地面总质量是180吨。
中国空间站180吨的规模,其建成规模确实比不上国际空间站500吨,但这180吨的规模却是依据当前中国国情以及发展需要设计出来的,足以满足中国在太空的探索和需求。所以,基于对国情和当前发展的把握,中国空间站的规模更为合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国空间站虽然规模小,但站内的配置可一点也不含糊,比国际空间站有30%闲置舱段来得更有利用效率。
中国空间站在离地面多高?
1、空间站的轨道高度:近地点:319.6 km 远地点:346.9 km。
2、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
3、国际空间站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空间站建在距地面400千米的近地轨道,轨道高度是上海中心大厦高度的600多倍。如此“高空作业”可不容易,大型空间设施建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是建空间站的必备技能。航天员需要多次进行复杂的出舱活动,并具备强大的维护维修升级能力,利用机械臂协同完成载荷的在轨安装、调试、升级等工作。
中国空间站设计了两类机械臂,人机配合完成空间站建造维修。“一名航天员在舱内操作机械臂,一名航天员在舱外太空行走。
中国空间站距地面多少公里?
中国国际空间站距离地球402.5公里到409.5公里之间。也就是近地轨道400公里左右的。我们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的最大的空间站。也是设备组很齐全的空间站。主要是能进行微重力下的实载荷下各种科学研究。也是能够长期载人情况下的进行科学实验的。
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近地点是:319.6公里,远地点:346.9公里,也就是说距离地面是319~346公里,中国空间站位于距地面约400km的近地轨道。因为轨道要经常调整,所以只是一个大约值。
空间站分为单模块空间站和多模块空间站两种。单模块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多模块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各模块送入轨道,在太空中将各模块组装而成。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空间站不具备返回地球的能力。
中国空间站轨道距地面高度约400公里,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大约是90分钟,每天要绕行地球15至16周。除了出现“凌日”这类绝佳时刻,适合观测的时间在傍晚或凌晨,空间站因反射太阳光而得见,就像一颗缓慢划过夜空的星星。
我国空间站距地面近地点319.6km,远地点346.9km。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国际空间站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是在微重力环境下长期研究物理现象的唯一场所。该领域的实验重点研究微重力环境下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空间材料科学,制备在陆地条件下无法获取或难以获取的新物质与材料;地面技术现代化研究;为先进载人空间设施和无人探测器开发关键技术进行技术储备。
为什么地面能看到空间站?
在地面上是可以看到国际空间站的。
只要你在它的闪光区域之内,空间站上的太阳能板和金属部件是可以反射太阳光的,如果它将阳光反射到你的眼里,你就能看见它,但是国际空间站是高轨道卫星,我们在地面上用肉眼看它是很难分辨形状的,所以在晚上可以看到国际空间站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用上地面空间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用上地面空间站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