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与印度谁的综合国力更强?
木叔去印度的时候是真切体会到了印度蓬勃向上的发展动力和年轻人积极乐观的态度与精神。在日本的时候则看到的是更多的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比如餐馆里几乎都是40岁以上的服务员在服务,远一些地区中午驾车行驶在村子里,几分钟都看不到一个人影。所以从这点上能看到印度在不久的将来,比日本更有发展前途是一定的。
木叔看到一个统计,2028年全球GDP数字,印度会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目前印度的GDP在全球排名第7左右。而10年前印度还进不了前十。
目前印度是正是由互联网经济和人口红利推动的发展进步的状态,而日本则是有点暮气沉沉有点老态龙钟的感觉。因此现在谈印度与日本综合国力的比较,肯定日本占优势,但也就是几年的事情,可能局面就会改变。别忘了我们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也是很快的,那还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如今的互联网科技全球化时代,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科技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条件比1979年我们开放发展之际要好,所以发展的步子也会更快。
给印度20年时间,无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甚至军事领域都会有让日本刮目相看的地方。这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木叔用几个图表和数字来展示一下日本和印度的比较,挺有意思的,从中能看出日本和印度每个国家在不同层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大家全面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如果你生活在日本而不是印度,支付35.5%的最高边际税。 在日本最高边际税率是56%。印度的平均寿命是68岁,日本则是85岁。但印度的年轻人很多,每1000人里有接近20个,而日本这一数字才是不到8个。但印度婴儿死亡率也高,1000人有40个,日本只有2个。印度的失业率是8%左右,日本是3%。
另外在生活成本方面,日本要高很多。
比如在印度一般餐馆有饮料和主食的一顿饭大约2美元,日本要7.4美元。一瓶可乐,印度要0.41美元,日本要1.17美元。
一条面包,印度0.42美元,日本要1.73美元。西红柿印度要0.21美元,日本要2.72美元。
但是一加仑汽油双方价格差不多,印度要4.01美元,日本要4.40美元。每月的公共交通支出,印度便宜多了,只要7美元左右,日本是他们的1000多倍,要95美元。
住房印度也便宜,在市中心住一居室,115美元左右,日本则要738美元。
印度幼儿园一个月80美元,日本要360美元。电影票印度不到3美元,日本要16美元左右。
日本综合国力肯定还是比印度强大的。
说起综合国力,主要看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日本除了军事不如印度外,其余领域都占优势。比如说经济,日本的GDP大约是4.5万亿美元,印度的GDP大约是2.8万亿美元,差距1万多亿美元,几乎差了一个俄罗斯出来。而且日本在世界上的知名制造业企业很多,比如丰田 、本田、日立、松下、索尼等等,而印度只有从英国收购的路虎,其余企业在行业中都没有什么地位。
图为日本海自4艘直升机航母合影,目前出云和加贺号已经改造为轻型航母。
而且从金融来看,日本的东京堪称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日经指数也是世界关注,而且日本的日元也进入了国际货币一揽子计划,属于和美元、欧元等并列的国际货币之一,在各国外汇储备中也都有少量持有。印度在这些方面差距更大,金融上几乎没有什么地位。由此可见,印度GDP再高,也是作为国际代工厂的低端产业,无法对全球经济产生质的影响。
图为日本海自秋月级通用驱逐舰。
从科技上看,日本的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技术,是印度远不能比的。比如,日本航天上的H-2重型运载火箭,“隼鸟”深空探测器等,日本在深空探测领域,也一直都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小行星探测,比中美俄这样的航天大国都不差。日本的电子产品,曾经领先世界,现在虽然衰落了,但是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还算是电子科技大国之一,仍然有索尼、松下等大企业。机械制造上,日本的精工技术堪称是世界一绝了。
图为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是真正的正规航母。
相比来看,印度在航天上以“防烟花”著称,卫星都没有打几颗,重型火箭更是没有。电子技术上,印度虽然有一定的办公软件制作能力,但是元器件研发制造差得很远,虽然能叫“世界办公室”,但是不能称为电子科技大国,手机、家电这些更是依赖进口。印度的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凡印度机械制品,都是以故障率高著称。
图为印度海军够自俄罗斯的61型驱逐舰。
要说印度比日本强在哪,恐怕也就是军事了,有人对这一条是有异议的,也正常,毕竟日本曾经是一个军力强大的国家,凭印象看,日本军力比印度强似乎是板上钉钉。但是实际来说 ,印度作为一个有航母(还是2艘)、有核潜艇、有弹道导弹、有巡航导弹、有核武器的国家,就军事实力来看,肯定还是在日本之上的,毕竟核潜艇+导弹核武器(歼敌者号核潜艇、K-15、K-3潜射弹道导弹),这套组合足够将日本主要军事基地从地图上抹去。
图为印度海军德里级驱逐舰。
另外,印度空军拥有271架苏-30MKI战斗机、36架阵风战斗机、70多架米格-29战斗机、20多架幻影-2000战斗机,总共400架左右第四代以上战机,日本仅有200架F-15J、DJ战斗机和40多架F-2战斗机,完全不能和印度空军抗衡。至于陆军方面,印度有2700辆T-72B、800多辆T-90S坦克,也比日本陆军规模大得多,总而言之,印度军力是胜过日本的。
图为印度陆军T-90S主战坦克。
最后,其实印度在人口、领土面积上也比日本大,但是日本的人口也不少,1亿人,素质还挺高,印度人口虽多,但是素质要差一些。日本领土面积虽小,但是胜在位于西太、东亚这个关键位置上,也比印度孤悬南亚强一点。总之,日本依靠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优势,还是能在综合国力上胜过印度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谈到综合国力的比较,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综合国力的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几项是该国的政治影响力、经济体量和质量、军事力量、科技水平、人口数量等等。相对于印度,日本可以被分到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自从二战后,日本以奇迹般的经济增速完成了从战败国到国际强国的蜕变。在国际政治影响力上,日本与印度都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是印度因在经济上的实力增加了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重话语权。而印度目前只能称之为在亚洲具有较大影响力。但是印度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次是经济。目前日本的GDP在世界排名第三,印度排名第六,在排位上看起来相差不大,但是在具体数字上差别较大,差值达到17347亿美元。虽然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速较快,但是追赶日本还需要一定时间。况且,印度的经济质量与日本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印度自主核心技术较少,无论是软件行业还是医药行业都在这方面可以体现。印度若想在经济体量与质量上赶上日本,需要的时间更久。其次再看军事方面,这个比较起来不好比较。日本是无核武器国家,而印度有核武器。日本无航母和核潜艇,而印度有。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很难在军事上做直接的比较。还有其他的一些坦克、战斗机、护卫舰等。如果单从纸面数据来比较,印度是强于日本的。科技水平上,这个不用强调过多,印度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自主核心技术不多,科技水平不高,与日本相比有较大差距。最后一个是人口资源,在这方面,印度有较大的优势。而印度目前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也是享受着人口红利。年轻劳动力的富足使得印度在养老上负担小,在各行各业中有较种充足的劳动力,可以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综合来看,目前日本的综合国力强于印度。
那印度肯定是要甘拜下风,印度现在的GDP不足3万亿美元,只有日本的一半。更加直接就是从工业基础、科技含量、和发展的潜力来说,印度经济根本无办法跟日本相比,光是科技含量一项远不如日本。日本近代是以军事立国的,虽说是日本的军队总人数没有印度多,但是无论是海军装备还是空军、陆军,日本军事装备都比印度先进很多。在国家团结上,日本是单一民族,而且自古以来日本的忧患意识非常浓厚,使得日本人异常地团结。反观印度民族四分五裂,民族予盾异常地尖锐,这样会耗费了印度的国力。使印度负重前行!
综上所述,印度表面看起来强大,实际是一只“纸老虎”。与日本相比略逊一筹。日本与印度综合国力相比,日本更强大并且完胜!最后用印度一句谚语作结束语:失败不会从天而降!
曾经的日本综合国力,碾压印度,两国根本没有可比性,
但最近20年,日本没啥进步,印度却进步不少,
这就给了印度超过日本的可能性,
综合国力由以下多个指标一起构成,
1,国土面积,人口,
这两个指标,印度超过日本,
二战的时候,德国凭借闪电战入侵苏联,后来败在苏联的纵深太长,人口太多,
最终德国耗不过苏联,
印度的国土面积大,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出口
日本的粮食依赖进口。
印度超级富豪很多,主要是印度贫富差距很大,
其中有一个超级富豪是大慈善家,在印度国内捐建了大量希望小学,
帮助印度贫困学生求学。
印度这个国家,印度人,两个概念的差别很大,
因为很多优秀的印度人去美国,英国,欧洲,非洲工作,生活,
印度人在美国混得比华人好很多,
微软老总,谷歌老总,百事可乐的老总都是印度人,
美国五百强企业里面有大量老总都是印度人,
同时印度人在海外非常团结,印度高管的比例远超华人。
好比温州市,温州人,这两个概念,
温州市已经衰落很久了,城市建设破败不堪,被其他城市的城建远远甩在后面,
但温州人,遍及全球各地,欧洲有大量温州人经商,
国内的各大城市,温州人买入了大量豪宅,商铺,
所以温州人还是我国十大富裕人群之一,
但温州市综合实力已经跌到全国第30 了。中间差了20名。
同样的,现在印度人在全球开始大放异彩,但印度这个国家不行。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时期都是统一,造就了强大的历史文化,
而印度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是分裂的,他们的国家认同感没有我国民众强烈,
加上印度人在欧美国家,事业生活上如鱼得水,
功成名就的印度人选择回印度发展得不多。
2,经济实力,日本胜,日本GDP是32.63万亿人民币,
印度的GDP是20.53万亿人民币,
日本比印度2021年多出12.1万亿人民币,
3,科技实力,日本胜,日本诺贝尔奖得主远超印度,
这说明日本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很高,
日本的高端设备,精密仪器,高铁,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印度在科技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哪个领域可以拿得出手。
4,军事实力,也是日本强于印度,日本有自主研发军事装备的能力,
而印度主要靠向俄罗斯,美国,法国采购。
综合来看,日本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还要继续领先印度这个国家,
但全球14亿印度人的未来发展潜力,超过日本人。
日媒:日本口头上吹捧印度,而实际上重视中国。是何原因?
日本在寻找机会,反以捧印度是为了在印度寻找机会,一有机会就会放弃中国转换阿三?重视中国这有点过了,只是不想放弃中国市场,一但在印度寻找到市场,就会马上放弃中国市场。所以说发展自己的科技和自己力量,才是我们要走的,目前就是品牌力量,打赢了品牌力量我们就能赢的世界。
口头重视阿三,是想在军事上拉印度进入围阻中国的,美,日,澳,印四国联盟。但是在经济,贸易方面己经离不开中国。这种吃爹,喝爹,还拉人坑爹的日本人,即胶滑还可恶。是我们永远不能原谅的仇敌。
这很正常啊,印度不会形成对日本的威胁,当然不会重视。
印度只是日本的原材料来源国,也是日本工业品的销售地,印度具有威胁到日本的能力。
中国就不同了,中国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始终是巨人般的存在,这个东方邻居如果一但强大起来,必然对日本形成威胁。
像日本这种原材料依赖进口和销售靠海外,两头在外的狭长岛国,对日惭强大起来的中国,是又离不开,又担心得做恶梦,感受非常矛盾。
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对日本人的吸引力,只有越来越强。
而中日在历史上的旧账,中国人耿耿于怀,是因为日本人至今都没有坦诚认罪。
而小日本在心底,还是担心中日关系处理不当,一但引发战争,中国人会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将日本岛横扫而过,刀刃小日本,祭拜众冤魂。
所以,自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小日本后,就直奔美利坚而去,把日本人越甩越远。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军事力量也大幅度的增强,这已经使日本人感到无形的压力。
就是现在强大起来的韩国,也事事对着日本干,不再惧怕日本人的自卫队。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日本人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才有安培几次跑到美国去,拉特朗普建立统一的抗中国际战线,对抗中国的崛起。
中日关系的主动权,早已掌握在中国手上,不再把这个曾经疯狂过的岛国小民,放在眼里了。
也该是轮到,他们夜夜失眠的日子了。
不过,中国不会主动修理日本,除非他不懂事,在台湾问题上惹事中国,那就可能新仇旧恨一起算,痛打小日本!
日本媒体的这一看法有一定道理,一直以来,日本最擅长的就是见风使舵,寻找时机求发展。日本口头上吹捧印度,而实际上重视中国,都有其背后的原因。
日本为什么要口头上吹捧印度,其实理由很简单。日本和印度都是美股的追随者,相当于是兄弟,兄弟之间如何相处,完全要看美国的态度。而对于美国来讲,为了能够使这两个最随着听话,便必须要让日本和印度和平相处。如果这兄弟二人出现内讧,那美国控制起来便会出现困难。
所以,日本对印度只能采取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度,而印度则不一样,行事风格令人捉摸不定,有点类似于特朗普。日本为例避免印度给自己带来麻烦,便需要通过吹捧的方式哄着印度开心,同时也迎合了美国的意愿。
另一方面,日本吹捧印度的目的,也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与印度联合起来对抗中国。
为什么说日本实际上重视中国呢,个人认为,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方面,日本重视的是中国的快速发展,让日本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因为日本知道自己曾经对中国做了些什么,所以,它不像让中国崛起,或者崛起的太快,担心我们找它后账。另外,一直以来,包括到现在,日本也仍然对我们报着某种野心,只是现在的中国早已令它不敢轻举妄动。从这些角度来讲,这种重视并不是正面的,而是一种防备。
另一方面,中国早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2019年为例,中国的GDP总额为14.343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在大大提升。日本既想在经贸方面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又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比如近些年日本的旅游收入,中国游客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日本重视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国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总的来讲,日本无论是吹捧印度,还是重视中国,都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同时获取更多的利益。
大家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亚洲,谁是一哥,东部临居心知肚明。无论唐明,还是今朝。没有美国人的支撑,不敢相像日本人的膝盖是跪向向西北还向西南。在日本人眼中,印度存在着就好,无论强弱。在意的是态度。不管如何南向思维,一定时期内必须有个二傻子,说的是印度。
日本花血本为印度建的高铁,2年过去了,现在进展如何了?
2017年,莫迪和安倍出席高铁项目奠基仪式,日本从中国手中抢走了高铁订单,日本媒体当时称之为“雪耻一战”。
如果,2年快过去了,高铁怎样了?
印度方面称,高铁项目正在建设中,已完成全部工程的15%至20%,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但是,西方媒体却称,建设铁路所需的1400公顷土地,如今只征得了0.9公顷。由于进度过慢,日方已经停止发放第二阶段的贷款。
就算真如印度方面所言,2022年投入使用,那也要7年时间,为何进展如此缓慢?
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印度征地制度很麻烦
为何西方国家高铁不发达?因为土地私有,征地非常困难。印度同样也是土地私有国家,所以征地到现在都没解决。
第二,高铁建设成本太高,引发反对
虽然日本提供50年低息贷款,但是日本高铁成本要比中国高很多啊。这样一来,成本就非常高了,印度人也承受不了啊。
第三,印度人民还是喜欢低成本的火车,而非高铁
为什么不喜欢高铁却喜欢火车?因为一个重要的原因:穷。
印度人均GDP才2000美元,还跟中国差很多,即使是很慢的火车,现在也因为年久失修,每年因此而死亡上万人。所以,印度人认为当务之急是投资维修老旧铁路系统,而非高铁!之前从博伊萨尔到孟买,乘坐普通火车往返只要50卢比(约5元人民币),高铁修好后票价最高为286元人民币,贵了50多倍!”
当时印度为何不选择中国呢?印度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想引进日本技术,消化吸收后,自己有能力建造高铁,然后再和中国竞争!而印度担心中国肯定不会让印度很快掌握高铁建造技术的,所以最后就选择了日本。
可惜,高铁对印度当前而言,真的有点水土不服。
印度高铁已经造好了,并且投入运行。国际友人郭杰瑞对比过的,不偏不倚,客观评价。印度高铁和中国高铁的对比。中国高铁速度快,运行平稳,印度高铁速度慢,运行抖动,但是印度高铁票价低廉,干净卫生,伙食相当好,含在票价里。中国高铁不要自我满足,要看到人家的长处。详细情况请看@我是郭杰瑞
日本以为抢到印度髙铁胜利了,这上了莫迪的凼,燙手的山芋,由于合同己签,日本只有硬着头皮上,印度是个日大瞎国家,再过50年能否成功都是问号,印度莫迪想高铁技术,要求用印苕货建设,而印度大多数人是文盲,髙铁铁路要求苛刻,能开工就不错了,很可能难产!
两个极端民粹主义精英为了给自己的支持者打鸡血,合作演出了一出相声《建高铁》,演完了,只要他们的支持者兴奋了“高铁”就成功了,现在安倍连任了,莫迪也连任了,两人的座位都稳了,高铁建不建、通不通都无所谓了。
很不幸,进展可以说是为零,因为地都征不下来。
当年中国和日本都在争取印度的高铁订单,尽管中国高铁造价比日本低了三分之一,但印度仍然选择了日本,为何?其实原因大家都知道,印度就是不想肥水流了外人田,本来它就忌惮中国变强,高铁订单给中国岂不是“资敌”?所以,即便日本的新干线技术贵了很多,印度仍然愿意接受这样的高价。
(下图为安倍和印度总理莫迪)
尽管收了高价,日本为了拿到这份订单,也是下了血本,给了非常多的优惠条件,比如:提供1900亿日元的超低息贷款,还将还款周期从30年延长到了50年。
日本给这样的优惠条件也有它自己的小算盘,绝非是出于纯商业的目的——在中国西南方向帮助印度,寻找一个朋友,有助于从西南方向牵制中国。
按照原定计划,这条高铁全长505公里,连接西部最大的城市孟买(相当于中国的上海),和北方的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列车最高时速320公里/小时,2小时7分钟就能跑完全程。(如下图示)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人口计算),独立70多年了,仍是世界最为贫穷的国家之一,至今许多地方没有晚上的交通,电力也无法保障,连清洁的饮用水都无法保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体的力量太强大,让整个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无从谈起,因为征地就无法完成。印度民众极其保守,不愿意改变自己现有的状态。
印度这条高铁就遇到了严重的征地问题。根据规划,这条高铁需要占地1400公顷,约有300个村庄和5000户居民受到影响,但被视土地为生命的印度人给无视了,政府又没法强征,导致高铁举步维艰。(下图为印度村民反对政府征地)
此外,在印度招工也比较麻烦。去过印度旅游的人,都会被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所震撼,比如到某个时点要礼拜了,那突然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彻底安静,大家一起礼拜,仿佛换了个世界。但这样固定的礼拜,是会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高铁是个烧钱但又很难盈利的项目,这么拖拖拉拉,会让项目更加难以落地。
日本丰田公司在印度建厂生产的原因?
这是因为印度汽车行业有超过100%的高额进口关税,这其中就包括了消费税、进口税、注册税等等,采用印度本土生产的形式能够大大降低新车型在印度的售价,并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从中也可看出,丰田汽车的车辆销量虽不及大众,没有突破千万辆,但其市值却远远超过了大众,这与丰田极高的供应链管理及极佳的成本控制能力密不可分。
第一,占领市场。印度作为世界人口数量第二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前景广阔,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丰田集团针对性的瓜分印度这个潜在汽车消费大国的市场份额,就算出现一些产能过剩的情况,其产品也可以辐射到中东以及非洲等地区。
第二,避税。印度政府以较低的税收政策吸引丰田公司入住,而丰田通过在印度建立工厂,招募印度的廉价劳动力(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来实现合理避税,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增加自身产品的利润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