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接下印度的1000亿元高铁订单,目前这条高铁建设得怎么样了?
进展比较缓慢,消息混乱且莫衷一是。
去年10月17日彭博社曾用“龟速”形容这条全长508公里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速铁路进程。
作为印度第一条真正的高铁,莫迪政府是2014年竞选期间正式提出的,艾哈迈达巴德是古吉拉特邦首府,该邦既是莫迪老家,也是他政治上起家的大本营,意义非同小可。日本总结印尼雅万高铁竞标失败的教训,认为只有加大补贴力度才能和中国竞争,遂以提供占总预算80%的海外开发援助ODA(121亿美元,总预算149亿美元),且利率从原本的年利1%降至0.1%,还款期从30年延长至50年的条件,在2015年12月13日和印度签署共计6条高铁线的建造合同,并以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为第一个项目。
该项目拖延两年后才在2017年9月14日于艾哈迈达巴德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但“真正动工”据说直到2018年才姗姗来迟地开始。这年9月,印尼《雅加达邮报》幸灾乐祸地发布“独家消息”,称高铁工程量仅完成总量的7.6%,而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则显示,截止2018年9月的季度,已完成价值7540亿卢比的工程量(预算为2万亿卢比)——不过很快有知情者指出,预算“有很大概率”大幅度超标。
彭博社2018年10月17日称,该高铁需要征地1400公顷,实际却仅完成征地0.9公顷,因此“不可能按期完工”。不过3天后印度国营高铁公司却特意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由负责人出面表示,项目“已完成全部工程的15-20%”,可以按时交付使用。
原本按照2014年的协议,交工时间是2023年8月15日,但2017年9月,印度政府却单方面宣布,因为2022年8月15日是印度独立75周年纪念日,该高铁将作为“献礼工程”在这一天交工,也就是说交工期提前了整整一年——问题是开工却晚了近两年。正因如此,大多数国外观察家都认为“哪怕2023年的旧期限也很难如期完工交付使用”,只有印度国营高铁公司仍然嘴硬。
如今又差不多一年过去,随着印度大选尘埃落定,方方面面似乎刻意不再多提这条暂时已失去“助选”意义的高铁,有内部人士称,过去一年来工程进展缓慢,主要卡在三个关键问题上:日本对工程进展和贷款使用不满;征地继续步履维艰;人才培训进展缓慢(2014年规定当年培训350名“种子人才”,但直到如今也只有60+30人,即60人“已毕业”,30人“在培养”)。
据知情者称,目前开工区间仅142公里,全部在古吉拉特邦境内——这还不到全部508公里铁路线总厂的1/3。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日印确定这条线路选用日本新干线模式。也就是那个时候,日本抢走了印度近1000亿元的高铁大单,不过据说目前印度铁路建设遇到征地困难,印度不少民众和印日高铁公司产生矛盾,在印度政客的帮助下,当地居民开始通过抗议等活动维护自身权益,有消息称参加抗议活动的印度人高达5万之多,甚至有激进者称,日本应滚出印度,但遭到印度警察的驱散。
不过根据印度政府的的发言表示,印度已经完成了原计划铁路铺设的15%~20%,并且表示预计在2022年能够全面建成印度第一条高铁线路。印度政府为何如此自信呢?其实不难理解,印度政府对外一直都很自信,比如当年印度花了30年时间修建大坝即萨尔达尔萨罗瓦尔大坝,印度方面宣称这是世界第二大坝,据说不过竣工后不到4秒就决口了。
印度首条高速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已完成全部工程的15%至20%,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这条高速铁路原计划2023年通车的,但是印度为庆祝建国75周年,将计划提前了一年。而且印度铁路公司的官员表示2022年高速铁路开通后,首批将开通10列高铁,在2033年前预计可增至16列,可以看出印度的铁路计划还是非常有“计划”的。
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印度首条高铁,日本方面提供了近乎“赔本赚吆喝”的超低息贷款,主要目的是抢先进入、长远布局,使印度方面对日本技术和标准产生用户粘性,继而扩大日本在印度市场未来的盈利面。
不管怎么样,印度也在一直做着超越它邻居的梦,也在为这个梦付出巨大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的,毕竟世界上像印度这么执着的国家不多了,按印度的发展速度,说不定能成为超级大国呢。
印度和日本的高铁项目指的是修建一条从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速铁路,全长505.8公里,总投资约1万亿卢比(折合人民币1000亿元),工程由日本承建,工期5年。其中日本向印度提供1万亿日元(折合6656亿卢比)的超低息贷款。
这一项目早在2015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时就敲定,确定于2017年动工兴建,2022年也就是印度建国75周年时完建成通车。
然而两年过去了,这条高铁线路工程已经停滞了下来。
原因无他,铁路沿线的广大民众,准确的说是各个土邦不答应,也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未能达成一致。
高铁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特别是工业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是必须的大动脉。印度中央政府当然也十分清楚,特别是对于自己领土庞大的国家来说,修建高铁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修建高铁需要向沿途人民征集土地,按照工程计划,需要征地1400公顷。但是对于印度这个至今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土地改革甚至是还处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层面的国家来说,征地比登天还难。
印度的国土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但是真正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的土地只有13%左右,剩下的都分布在全国28个邦手里。再往下,多数土地就都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而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印度的地方豪强实质上就是独霸一方的诸侯,中央政府权力极为有限。强干弱枝的政治形态,严重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之一的土地,却大量的集中在地方豪强手里,政府无论是建厂、修路、开矿,都是寸步难行。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的权威也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
修高铁所需的1400公顷土地,印度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征了不到1公顷,中央执行力,不得不令人唏嘘。
鉴于印度政府的无能,日本人已经停止向印度放贷,高铁项目也就停滞了下来。
日本的高铁技术很发达也很成熟,不过日本公司的高铁建设成本却也很高,印度政府一方面是资金有限,另一方面高铁建设征地在印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它几乎让印度高铁建设计划举步维艰,所以即便日本已经拿到了印度的高铁大单,但是它至今也没有开工建设印度高铁。
印度是一个领土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超过13亿的大国,印度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还要高,而高密度的人口是高铁建设的一个有利条件,所以印度确实是一个适合建设高铁的国家。不过我们都知道高铁的建设成本是很高的,而且印度政府当初在招标的时候执意要把自己的高铁订单交给日本,我们的企业则基本拿不到印度的高铁订单,即便中国的高铁建设成本比日本低将近三分之一也不管用。选择造价很高的日本高铁,这无疑会增加印度高铁的建设难度。
(安倍向莫迪介绍高铁)
根据印度政府的计划,日本接手的印度高铁连接印度最大城市孟买和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线路全长505.8公里,设12站,预计总投资1.8万亿日元(约1050亿元人民币),其中的1万亿日元(580亿元)由日本提供超低息贷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5年12月访问印度的时候双方就敲定了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线路将采用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印度官员甚至还希望这条高铁线路能够在2022年印度建国75周年的时候开通运营。 印度政府的理想是很丰满的,但是当日本准备动工修建高铁的时候却遭遇了无法逾越的困难。
印度一直自诩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而在印度这样的民主国家征地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高铁的建设不可能一马平川全部通过公共土地,要修建高铁就必须向印度民众征地,而印度农民向来是把自己的土地看得比命都重要,同时印度政府又不能强征,所以日本根本就没有办法动工修建高铁。根据外媒的报道,印度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建设需要征地1400公顷,但是目前印度政府只征到了0.90公顷土地,鉴于这样的情况日本银行已经停止向印度发放新一轮的贷款。
(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线路图)
从印度的国情来看,由于政府无法向民众强征土地,而印度老百姓又把土地看得非常重要,在高铁修建的过程中哪怕只有一户人家不同意征地,这都有可能让印度高铁陷入困境。500多公里的高铁线路会让300个村庄和5000户家庭受到影响,印度政府连十分之一的村民都很难说服,更不要说让它跟所有的村民达成征地协议,所以印度要修建高铁必然困难重重。目前印度的高铁计划几乎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至于到底什么时候能够重新开工,这谁也不知道,或许印度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修建高铁。
莫迪上台以后,印度有了一个宏伟的梦想,那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建造一万公里高铁。消息传出,国际震动。一时间内,各高铁大国云集印度,想要分享印度高铁大单的一杯羹。
2015年,在经过多轮厮杀以后,日本拿下了印度第一条高铁的订单,即印度的孟艾高铁。这是日本拿下的第一个外国订单,是日本新干线走出国门的标志。
孟艾高铁衔接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和莫迪的家乡艾哈迈达巴德,全长约500公里,共投入约150亿美元。日本拿下这条高铁,和日本在其他地方抢夺订单一样,是通过给予印度巨额贷款为交换而达到的。虽然有些胜之不武,但是日本却非常满意,印度也非常满意。
日本和印度的协议签订以后,原本承诺交付印度使用的时间是2023年,不过在印度的压力下,最终将开通时间提前了一年。只不过,尴尬的是,时至今日,这条高铁却毫无进展。具体线路、土地使用等前期准备全部都无法推进。日本为此焦头烂额,而印度却不以为意。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日本建造的这条高铁,何时真正启动完全没有时间表。至于建造完工,更是无法预料。
印度高铁迟迟没有进展,其实怪不了日本。相反,日本被印度狠狠地捉弄了一把。从种种迹象来看,印度的目的根本不是高铁,而是高铁背后的利益。其一,莫迪的高铁计划,只是用于笼络支持率的一个手段;其二,印度通过这个项目的诱惑,得到了日本的大笔贷款,成功钓到了日本。而至于到底建不建,对莫迪并不重要。
因此,印度其实给日本甩了一个大锅。催日本加快进度的是印度,百般阻扰、变相拖延建造的,也是印度。而日本,反倒是落得一个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日本承建的这个印度高铁,很有可能这样被印度拖废,沦为泡影。并且最终埋单的,还是日本。
日媒:日本口头上吹捧印度,而实际上重视中国。是何原因?
亚洲,谁是一哥,东部临居心知肚明。无论唐明,还是今朝。没有美国人的支撑,不敢相像日本人的膝盖是跪向向西北还向西南。在日本人眼中,印度存在着就好,无论强弱。在意的是态度。不管如何南向思维,一定时期内必须有个二傻子,说的是印度。
口头重视阿三,是想在军事上拉印度进入围阻中国的,美,日,澳,印四国联盟。但是在经济,贸易方面己经离不开中国。这种吃爹,喝爹,还拉人坑爹的日本人,即胶滑还可恶。是我们永远不能原谅的仇敌。
其实最不愿意中国崛起的就是倭寇,至于原因中国人民都心知肚明,同时趴在中国家门口的这只倭寇饿狼一直都在等待机会,只要倭寇觉得有机可乘随时都可以扑过来咬住我们的咽喉,倭寇几次侵华都将中国咬的遍体鳞伤,尤其是二战时期残暴的倭寇几乎将中国咬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内惩国贼,外御强敌是我们的当今要务!
日本人从骨子里佩服强者,尽管礼节上对弱者很尊重,但心里的藐视还是不难发现的。
日本与中国的渊源远比与印度要深太多,不管是文字、习俗、文化都深深烙有华夏文明的印迹。日本与中国又同处于东亚,经济体量位列世界前列,军事、科技实力也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日本人还是非常重视中国的,何况还有领土的纷争,利益的竞争以及话语权的竞争等等。
这种重视其实还含有遏制的意思。日本人很害怕中国的实力增长后对他们威胁巨大,恰恰印度可以为其所用,联合起来给中国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与印度一唱一和的,不仅吹捧印度,而且试图一起破坏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
吹捧印度的另一种原因是印度对日本构不成威胁,虽然同处亚洲,一个太平洋,一个印度洋,没有海域的纷争,搞好了还可以相互呼应。同时,又都有入常的诉求,相互支持,互增声势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印度还有很多基础建设,还有很大的市场,日本可以从中获利,当然也曾被印度坑得不轻。
可以说,日本与印度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日本与中国则是竞争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本质不同,也导致了日本对两国的态度绝然不同。
这很正常啊,印度不会形成对日本的威胁,当然不会重视。
印度只是日本的原材料来源国,也是日本工业品的销售地,印度具有威胁到日本的能力。
中国就不同了,中国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始终是巨人般的存在,这个东方邻居如果一但强大起来,必然对日本形成威胁。
像日本这种原材料依赖进口和销售靠海外,两头在外的狭长岛国,对日惭强大起来的中国,是又离不开,又担心得做恶梦,感受非常矛盾。
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对日本人的吸引力,只有越来越强。
而中日在历史上的旧账,中国人耿耿于怀,是因为日本人至今都没有坦诚认罪。
而小日本在心底,还是担心中日关系处理不当,一但引发战争,中国人会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将日本岛横扫而过,刀刃小日本,祭拜众冤魂。
所以,自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小日本后,就直奔美利坚而去,把日本人越甩越远。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军事力量也大幅度的增强,这已经使日本人感到无形的压力。
就是现在强大起来的韩国,也事事对着日本干,不再惧怕日本人的自卫队。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日本人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才有安培几次跑到美国去,拉特朗普建立统一的抗中国际战线,对抗中国的崛起。
中日关系的主动权,早已掌握在中国手上,不再把这个曾经疯狂过的岛国小民,放在眼里了。
也该是轮到,他们夜夜失眠的日子了。
不过,中国不会主动修理日本,除非他不懂事,在台湾问题上惹事中国,那就可能新仇旧恨一起算,痛打小日本!
美国,韩国,印度,日本演员片酬高吗?
全世界也没有向中国这么高的片酬,这几个国家的文化产业都是在世界前十名之内的,而我们却是100名开外,中国老百姓并不是很富裕,演员和片酬平什么那么高?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日本和印度有多远?
两个国家隔海相望,相距一百海里左右!
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印度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