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接下印度的1000亿元高铁订单,目前这条高铁建设得怎么样了?
目前印度由日本承建的高铁还没有开始动工,至于完工更是遥不可及。我下面就具体讲讲这条高铁的前世今生以及迟迟不能动工的原因。
日本用低息贷款获得印度高铁项目
印度看着周边国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高铁,自己国内也不断出现修建高铁的呼声。于是在2015年,印度政府选择在国内的大城市孟买和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之间修一条长度为505公里的高铁。
日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主动提议为印度提供修建高铁的低息贷款,作为交换这条高铁采用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双方通过几次协商之后,在2015年底确定由日本修建这条高铁。
通过前期的估算,这条高铁全部投资约合人民币1052亿元。日本负责提供600亿人民币的低息贷款。
高铁修建遇到重重阻碍
2015年双方签高铁修建协议的时候,约定工期6年左右,在2022年8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但是遗憾的是,这条高铁到现在还没有开始建设。
影响印度高铁建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征地问题。因为高铁建设需要整整1400公顷的土地,但印度的这些土地大都掌握在地主手中,他们根本不认可政府给出的价格,哪怕这个价格比土地市价上浮了20%。
连土地都无法获得,高铁修建自然就是镜花水月。印度国内的官僚主义也导致他们对征地并不上心,他们也无所谓能不能及时修建高铁。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吖! 不方便的话,也谢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进展比较缓慢,消息混乱且莫衷一是。
去年10月17日彭博社曾用“龟速”形容这条全长508公里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速铁路进程。
作为印度第一条真正的高铁,莫迪政府是2014年竞选期间正式提出的,艾哈迈达巴德是古吉拉特邦首府,该邦既是莫迪老家,也是他政治上起家的大本营,意义非同小可。日本总结印尼雅万高铁竞标失败的教训,认为只有加大补贴力度才能和中国竞争,遂以提供占总预算80%的海外开发援助ODA(121亿美元,总预算149亿美元),且利率从原本的年利1%降至0.1%,还款期从30年延长至50年的条件,在2015年12月13日和印度签署共计6条高铁线的建造合同,并以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为第一个项目。
该项目拖延两年后才在2017年9月14日于艾哈迈达巴德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但“真正动工”据说直到2018年才姗姗来迟地开始。这年9月,印尼《雅加达邮报》幸灾乐祸地发布“独家消息”,称高铁工程量仅完成总量的7.6%,而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则显示,截止2018年9月的季度,已完成价值7540亿卢比的工程量(预算为2万亿卢比)——不过很快有知情者指出,预算“有很大概率”大幅度超标。
彭博社2018年10月17日称,该高铁需要征地1400公顷,实际却仅完成征地0.9公顷,因此“不可能按期完工”。不过3天后印度国营高铁公司却特意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由负责人出面表示,项目“已完成全部工程的15-20%”,可以按时交付使用。
原本按照2014年的协议,交工时间是2023年8月15日,但2017年9月,印度政府却单方面宣布,因为2022年8月15日是印度独立75周年纪念日,该高铁将作为“献礼工程”在这一天交工,也就是说交工期提前了整整一年——问题是开工却晚了近两年。正因如此,大多数国外观察家都认为“哪怕2023年的旧期限也很难如期完工交付使用”,只有印度国营高铁公司仍然嘴硬。
如今又差不多一年过去,随着印度大选尘埃落定,方方面面似乎刻意不再多提这条暂时已失去“助选”意义的高铁,有内部人士称,过去一年来工程进展缓慢,主要卡在三个关键问题上:日本对工程进展和贷款使用不满;征地继续步履维艰;人才培训进展缓慢(2014年规定当年培训350名“种子人才”,但直到如今也只有60+30人,即60人“已毕业”,30人“在培养”)。
据知情者称,目前开工区间仅142公里,全部在古吉拉特邦境内——这还不到全部508公里铁路线总厂的1/3。
莫迪上台以后,印度有了一个宏伟的梦想,那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建造一万公里高铁。消息传出,国际震动。一时间内,各高铁大国云集印度,想要分享印度高铁大单的一杯羹。
2015年,在经过多轮厮杀以后,日本拿下了印度第一条高铁的订单,即印度的孟艾高铁。这是日本拿下的第一个外国订单,是日本新干线走出国门的标志。
孟艾高铁衔接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和莫迪的家乡艾哈迈达巴德,全长约500公里,共投入约150亿美元。日本拿下这条高铁,和日本在其他地方抢夺订单一样,是通过给予印度巨额贷款为交换而达到的。虽然有些胜之不武,但是日本却非常满意,印度也非常满意。
日本和印度的协议签订以后,原本承诺交付印度使用的时间是2023年,不过在印度的压力下,最终将开通时间提前了一年。只不过,尴尬的是,时至今日,这条高铁却毫无进展。具体线路、土地使用等前期准备全部都无法推进。日本为此焦头烂额,而印度却不以为意。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日本建造的这条高铁,何时真正启动完全没有时间表。至于建造完工,更是无法预料。
印度高铁迟迟没有进展,其实怪不了日本。相反,日本被印度狠狠地捉弄了一把。从种种迹象来看,印度的目的根本不是高铁,而是高铁背后的利益。其一,莫迪的高铁计划,只是用于笼络支持率的一个手段;其二,印度通过这个项目的诱惑,得到了日本的大笔贷款,成功钓到了日本。而至于到底建不建,对莫迪并不重要。
因此,印度其实给日本甩了一个大锅。催日本加快进度的是印度,百般阻扰、变相拖延建造的,也是印度。而日本,反倒是落得一个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日本承建的这个印度高铁,很有可能这样被印度拖废,沦为泡影。并且最终埋单的,还是日本。
近年来世界各国兴起了高铁建设的热潮,2015年我国拿下印尼高铁项目的同时,日本也承接了印度的高铁建设项目。根据规划,日本为印度建设从最大城市孟买到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之间的高铁,其总长505公里时速250公里,总投资约1052亿元。
数年过去,我国承建的时速300公里的印尼雅万高铁建设顺利,预计明年就可以通车。而尴尬的是,当初日本承诺在6年内完工,在2022年印度75周年大庆时通车的印度高铁,却直到今天都没有破土动工,连最基本的土地征集都没有完成,日本也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印度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人口位居全球第二,从1853年英殖民者给印度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开始,印度就建设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铁路网之一。1929年印度的铁路里程已经超过6.6万公里,而这个水平我们在1997年才达到。在很长时间内,印度的铁路网规模都位居全球第四。
铁路也是印度人日常最重要的出行交通方式之一,每天印度有超过2000万人会乘坐火车,可以说铁路对印度人生活与经济发展都相当重要。然而多年来,印度的铁路也是情况不断,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大多数的印度铁路损坏严重事故频发,每年被铁路夺走生命的印度人就超过1.5万人。
我国近年来铁路建设迅猛发展,在国际上都相当出名,而高铁也为我们的生活与整体发展带来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印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些年印度铁路状况不断的同时,而且因为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本的铁路建设早就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印度也非常希望建设自己的高铁网络,彻底改变印度铁路交通现状。
选来选去印度最终选中了日本,印度莫迪与日本安倍私交甚厚,而印度选了日本更加因为当初日本的各项优惠。比如竞标时,日本答应向印度提供为期50年的超长期超低息贷款。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竞标越南高铁项目的时候,也提供了同样的优惠条件。
然而日本实在太天真,拿下印度高铁项目后各种困难就出现了,比如最基本的土地征集。印度土地私有,而高铁项目完全由日本负责印度做了甩手掌柜,如此情况下印度不做事,日本做不了事,高铁建设所需要的1400公顷土地直到如今才征集了可怜巴巴的0.5公顷。也因为这样,日本承建方至今都开不了工。
古印度是佛教之源,如今的印度人大多已不信佛,可做事却佛系得惊人。对于日本承建的高铁难以开工,必然无法按时通车,印度丝毫不关心,无奈之下日本都已经停止了第二期的贷款。原本以为印度高铁项目会成为日本高铁出口世界的一个突破与跳板,如今看来很可能会变成一个跳不出来的巨坑。
印度曾宣称要建成1万公里的高铁网,然而如今第一条高铁的建设就如此尴尬。印度的“高铁雄心”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的同时,也给日本高铁出口着实泼了一盆开水。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日印确定这条线路选用日本新干线模式。也就是那个时候,日本抢走了印度近1000亿元的高铁大单,不过据说目前印度铁路建设遇到征地困难,印度不少民众和印日高铁公司产生矛盾,在印度政客的帮助下,当地居民开始通过抗议等活动维护自身权益,有消息称参加抗议活动的印度人高达5万之多,甚至有激进者称,日本应滚出印度,但遭到印度警察的驱散。
不过根据印度政府的的发言表示,印度已经完成了原计划铁路铺设的15%~20%,并且表示预计在2022年能够全面建成印度第一条高铁线路。印度政府为何如此自信呢?其实不难理解,印度政府对外一直都很自信,比如当年印度花了30年时间修建大坝即萨尔达尔萨罗瓦尔大坝,印度方面宣称这是世界第二大坝,据说不过竣工后不到4秒就决口了。
印度首条高速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已完成全部工程的15%至20%,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这条高速铁路原计划2023年通车的,但是印度为庆祝建国75周年,将计划提前了一年。而且印度铁路公司的官员表示2022年高速铁路开通后,首批将开通10列高铁,在2033年前预计可增至16列,可以看出印度的铁路计划还是非常有“计划”的。
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印度首条高铁,日本方面提供了近乎“赔本赚吆喝”的超低息贷款,主要目的是抢先进入、长远布局,使印度方面对日本技术和标准产生用户粘性,继而扩大日本在印度市场未来的盈利面。
不管怎么样,印度也在一直做着超越它邻居的梦,也在为这个梦付出巨大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的,毕竟世界上像印度这么执着的国家不多了,按印度的发展速度,说不定能成为超级大国呢。
日本与印度谁的综合国力更强?
曾经的日本综合国力,碾压印度,两国根本没有可比性,
但最近20年,日本没啥进步,印度却进步不少,
这就给了印度超过日本的可能性,
综合国力由以下多个指标一起构成,
1,国土面积,人口,
这两个指标,印度超过日本,
二战的时候,德国凭借闪电战入侵苏联,后来败在苏联的纵深太长,人口太多,
最终德国耗不过苏联,
印度的国土面积大,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出口
日本的粮食依赖进口。
印度超级富豪很多,主要是印度贫富差距很大,
其中有一个超级富豪是大慈善家,在印度国内捐建了大量希望小学,
帮助印度贫困学生求学。
印度这个国家,印度人,两个概念的差别很大,
因为很多优秀的印度人去美国,英国,欧洲,非洲工作,生活,
印度人在美国混得比华人好很多,
微软老总,谷歌老总,百事可乐的老总都是印度人,
美国五百强企业里面有大量老总都是印度人,
同时印度人在海外非常团结,印度高管的比例远超华人。
好比温州市,温州人,这两个概念,
温州市已经衰落很久了,城市建设破败不堪,被其他城市的城建远远甩在后面,
但温州人,遍及全球各地,欧洲有大量温州人经商,
国内的各大城市,温州人买入了大量豪宅,商铺,
所以温州人还是我国十大富裕人群之一,
但温州市综合实力已经跌到全国第30 了。中间差了20名。
同样的,现在印度人在全球开始大放异彩,但印度这个国家不行。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时期都是统一,造就了强大的历史文化,
而印度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是分裂的,他们的国家认同感没有我国民众强烈,
加上印度人在欧美国家,事业生活上如鱼得水,
功成名就的印度人选择回印度发展得不多。
2,经济实力,日本胜,日本GDP是32.63万亿人民币,
印度的GDP是20.53万亿人民币,
日本比印度2021年多出12.1万亿人民币,
3,科技实力,日本胜,日本诺贝尔奖得主远超印度,
这说明日本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很高,
日本的高端设备,精密仪器,高铁,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印度在科技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哪个领域可以拿得出手。
4,军事实力,也是日本强于印度,日本有自主研发军事装备的能力,
而印度主要靠向俄罗斯,美国,法国采购。
综合来看,日本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还要继续领先印度这个国家,
但全球14亿印度人的未来发展潜力,超过日本人。
目前来看,日本当然更强。
先看大家最爱比较的GDP。2017日本GDP总量为4.34万亿美元,日本人口是1.2亿,人均是38438美元。印度是2.61万亿美元,人口是13.39亿人,人均GDP是1906美元。
可以说,日本从整个GDP,到人均GDP,全面领先于印度。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印度人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日本人,生活质量与工作质量都不高。
另外,从外汇角度上来说,日本截至2017年7月持有外汇1.27万亿美元,而印度截至2017年10月拥有外汇3995亿美元,外汇的持有量越大,意味着国家的贸易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强,反之越弱。显然,在对抗风险能力上,日本占据绝对优势。
另外,从政治上来说,日本与印度虽然都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日本凭借经济实力,在国际政治上紧靠欧美,在民间上通过长达数十年的各种海外援助,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一股被和平主义包裹着的影响力。但印度,虽然地方大,人口多,经济增速也快,在南亚次大陆当之无愧是霸主地位,但放眼世界,影响力存在局限性,这种影响力还不是实心锤,更多还是饼。
再另外,从国家好感度上来说,日本的国家形象在国际上长期排名前列,日本海外观光者整体好感度在世界上常年排名前三,甚至第一。反观印度,人们多认为这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女性安全得不到尊重与保障,卫生条件差,受教育程度层次不齐、国内阶层对立分明的国家,虽然庞大,但仅此而已。这一点上,印度也输给日本。
整体而言,若论综合国力,一定是包含了经济、政治、国际影响力、以及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四大方面,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社会有助于人的梦想的实现能力,显然日本更加完善,社会环境对人的保护,培养,与辅助,日本都优于印度。但是若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印度则在市场与社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上,占据了较大优势。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在悟空上面,比较两个国家的问题已经答了不少,比较综合国力的问题也答了不少,第一次看见把日本和印度来比较的。我主要从体育和日本人的精神面貌来谈一下吧。因为去过日本5次了,还没有去过印度。
先从最近结束的雅加达巨港2018亚洲运动会来说吧。日本位列奖牌榜第二,而印度则位于奖牌榜第8位,但印度的人口是日本的差不多13倍。所以,从体育方面就能看出来两国的一个综合实力对比。
日本人在摆弄自己之前首先考虑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他们不相信做任何不完整或不完美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对完成工作的奉献精神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传奇色彩和知名度。也就是我们说的“工匠精神”.而印度好像除了宝莱坞和板球,其他行业还是没有出来这样的精神。
日本最大的优势是其技术和制造业。但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日本人一直鼓励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日本社会纯粹是集体的,专注于国家的发展,信仰,文化,并通过技术创新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从而协调所有这些。如果一个日本学生提出了极好的创新,他的学校,学院,大学,办公室等将鼓励他或她给予他们全面的支持,无论是金钱还是道德上的。他们奖励个人的意愿要高得多,因此鼓励人们更多地进行创新,为国家,社会和科学做更多的思考,并取得可靠的成果。
所以,其他的硬件条件就更不用多说了,包括厕所,基础设施,印度还是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木叔去印度的时候是真切体会到了印度蓬勃向上的发展动力和年轻人积极乐观的态度与精神。在日本的时候则看到的是更多的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比如餐馆里几乎都是40岁以上的服务员在服务,远一些地区中午驾车行驶在村子里,几分钟都看不到一个人影。所以从这点上能看到印度在不久的将来,比日本更有发展前途是一定的。
木叔看到一个统计,2028年全球GDP数字,印度会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目前印度的GDP在全球排名第7左右。而10年前印度还进不了前十。
目前印度是正是由互联网经济和人口红利推动的发展进步的状态,而日本则是有点暮气沉沉有点老态龙钟的感觉。因此现在谈印度与日本综合国力的比较,肯定日本占优势,但也就是几年的事情,可能局面就会改变。别忘了我们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也是很快的,那还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如今的互联网科技全球化时代,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科技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条件比1979年我们开放发展之际要好,所以发展的步子也会更快。
给印度20年时间,无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甚至军事领域都会有让日本刮目相看的地方。这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木叔用几个图表和数字来展示一下日本和印度的比较,挺有意思的,从中能看出日本和印度每个国家在不同层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大家全面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如果你生活在日本而不是印度,支付35.5%的最高边际税。 在日本最高边际税率是56%。印度的平均寿命是68岁,日本则是85岁。但印度的年轻人很多,每1000人里有接近20个,而日本这一数字才是不到8个。但印度婴儿死亡率也高,1000人有40个,日本只有2个。印度的失业率是8%左右,日本是3%。
另外在生活成本方面,日本要高很多。
比如在印度一般餐馆有饮料和主食的一顿饭大约2美元,日本要7.4美元。一瓶可乐,印度要0.41美元,日本要1.17美元。
一条面包,印度0.42美元,日本要1.73美元。西红柿印度要0.21美元,日本要2.72美元。
但是一加仑汽油双方价格差不多,印度要4.01美元,日本要4.40美元。每月的公共交通支出,印度便宜多了,只要7美元左右,日本是他们的1000多倍,要95美元。
住房印度也便宜,在市中心住一居室,115美元左右,日本则要738美元。
印度幼儿园一个月80美元,日本要360美元。电影票印度不到3美元,日本要16美元左右。
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看它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从这一点看,日本🇯🇵要强于印度🇮🇳,但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印度的潜力要强于日本,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以及国家基础条件等四个纬度分析日印实力对比。
经济和科技方面,日本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5.15万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3.97万美元,分别位居世界第3位和第17位,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另外日本科研能力位居全球前列,电子、生物和新材料是三大科技支柱产业,作为工业发达国家,日本的电子、家用电器、机械制造、汽车以及化工医药在国际有很强竞争力,三菱、索尼、松下、佳能、丰田和本田等知名品牌享誉全球,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和工业机器人生产大国。
印度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2.9万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2104美元,分别位居世界第6位和第140位,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有近四分之一人口无法解决温饱,国内产业方面,近三分之二人口以农业为生,但纺织、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和航空航天发展较为迅速,已具备健全的工业体系,是全球软件最大出口国和咨讯服务生产国,但贫富差距悬殊,种姓矛盾尖锐。
军事方面,日本自卫队总兵力接近25万人,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无法组建国防军队,在规模上无法与世界主要大国相比,所以在实践中日本依靠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基础,按照“质重于量”的原则走科技尖兵路线,目前日本已具备核武器、精确制导导弹、水面舰艇以及轰炸机等较强研发生产能力,尤其是海军方面,日本有4艘宙斯盾级准航母,可以说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国,日本有能力击败任何国家,如果抛却核武器,英法也不一定有实力战胜日本。
印度总兵力127万,位居全球第四位,有规模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有一定军事技术研发能力和核武器数量,能够自行生产各类坦克、弹道导弹和水面舰艇,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军购国家,从西方和俄罗斯引进各类技术装备,目前印度是南亚第一军事强国,放眼全球亦属中上。
国际影响力方面,日本是G20与G7成员,始终以美日同盟为轴心,以亚太为战略依托,凭借地缘优势深耕东南亚多年,在东南亚有较强号召力,同时与印度保持准同盟关系,在南亚保持一定影响,属于地区性大国。
印度是G20成员,金砖四国之一,立足南亚,有称霸印度洋的野心,对除巴基斯坦以外的南亚国家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同时作为英国殖民地,印度长期与西方国家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也是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
在国家基础条件方面,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作为一个岛国气候温和,境内多山地,耕地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大部分农业和原材料依靠进口,另外日本是世界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率趋于负增长,国家发展前景堪忧。
印度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全球位居第7位,人口接近13亿,位居全球第2位,印度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面积为平原,占有世界10%的耕地,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且年龄结构以年轻人为主。
综上前三方面日本强于印度,综合国力日本完胜,最后方面印度强于日本,印度拥有更大潜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