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60万年薪事业编刷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60万年薪事业编刷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东方辞退6万员工!60岁俞敏洪“年终总结”刷屏,发生了什么?
无非就是资本野蛮生长,一个本不需要的领域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故事。
本来,大家都在学校好好读书,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公平,拼的就是智商与努力。国家也大力扶植,力求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的享受教育资源。
突然,有一个人开了一家课外补习机构,用高薪把学校里的优秀老师挖出来,参加了这个班,就比别人更容易提高成绩,代价就是你要付钱。而且是高昂的钱。
有钱的父母毫不犹豫,用钱就可以使孩子先人一步,为什么不?
没钱的父母一辈子无非是为了孩子,怎么能忍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起跑线?于是省吃俭用。
就这样,课外补习机构成了必需品。不上意味着你落后于人,贫穷家庭雪上加霜。
可是,人人都上,等于人人都没上不是么?
每个人还是一样的条件。只不过从之前只上学校读书变成了学校读书加补习班读书。
这个过程中,孩子负担更高,家长付出金钱,学校被挖走优秀老师。
只有机构在赚钱。
当然也有差别,以前有钱人的孩子也要上一样的学校,拥有一样的教育资源。
现在不同了,可以花钱买最好的,毕竟这对他们九牛一毛。而穷苦人家花了自己完全负担不起的成本,上了相对差很多的机构。
拼死拼活,孩子教育条件差距更大了。
这种无奈,怎么能继续下去?社会主义人人平等不是么?
于是要为人民服务,于是壮士断腕。不该存在的东西,刮骨疗毒,为时未晚。
只是六万从业人员是无奈的,希望有好的未来吧。
一夜60份预亏公告刷屏,商誉引爆业绩雷,多公司已收到交易所问询函,您怎么看?
趁年份不好,赶紧财务洗大澡。
很多雷都是3年多前埋下的。这些公司也不是基本面有变化,都是想抢在新规生效之前减值,总比以后每年摊销好。
商誉本身不计提不摊销,直接与相应股权投资形成的资产组结合,是企业出高价购买资产形成的,所以商誉减值就是直接损失,未来无法弥补。商誉减值不可以恢复、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后不可以转回,而且计提商誉减值的依据就是未来股权投资无法取得收购时预计的收益,如果能改善就不会提减值。
而如果未来淅淅沥沥的慢慢提,那么长达几年的亏损下,有可能让上市公司st,甚至退市,动静太大了,所以要一次性在1年内洗大澡。倒是这次集中处理过一批后,如果还有公司的商誉还是那么大,倒是更要警惕了。
2018年的年报披露很不正常,大量的企业宣布商誉减值引爆业绩炸雷,导致股票市场恐慌性杀跌四起,每日跌停股都在扩张,昨日70多只跌停股,今日跌停股更高达120只。
虽然上交所、深交所已经对多家上市公司发出问询函,但是这并不管用,只是一个形式吧,问询了,上市公司也不过循例回复下,总之问询这种事,总是下有对策的。纵观目前的格局,造成这种局面的背后明显是大量的上市公司本着2018年业绩反正已经差,或者看到别的上市公司在计提大额减值尤其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纷纷趁机来一次”财务大洗澡“,把未来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统统集中到2018年财报中计提。
但是如此行为,虽然是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交出的财务数据的长期发展,但是在短期却是一个炸雷,对二级市场股价造成重创,是以损害当前持股者利益为大背景的。这种因为商誉减值、资产减值的导致年报巨亏的行为必须出手限制了!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我怀疑好多公司借着此消息,故意做假账砸盘子,在过段时间再增持,这样做即挣到钱了,又显得这家公司有担当,是个负责任的上市公司,里子面子都有了,可又苦了投资者了。投资者永远只有被涮的份,别无选择😂😂😂
加强监察,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关,不能让上市公司到股市捞钱而不必负责任,关键是加强查处,决不放松,做到对投资者负责。对股市健康发展而拒绝质劣公司上市捞钱,从严把关,杜绝乱市行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60万年薪事业编刷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60万年薪事业编刷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