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风来袭十要十不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台风来袭十要十不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今年第9号台风“马鞍”来袭,对肇庆有何影响?
按气象台台风路径的预测,台风‘’马鞍‘’对肇庆肯定有影响,至于程度係大或细,咁就要睇下到时台风登陆后先至知咯。台风作为一种破坏力极其之强嘅自然灾害,佢嘅到来,除咗会吹倒城市嘅建筑棚架、户外广告牌等设施同绿化树木外,仲会产生大到暴雨过程,引起城市内涝,其危害性亦要特别重视。当然,係农村乡下,対农业生产同样会产生灾难性嘅破坏。所以。对即将到嚟嘅台风‘’马鞍‘’。我哋各位肇庆兄弟姊妹,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做好防台风措施啦。
台风“白鹿”来袭,湘西、湘南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你怎么看?
管什么台风,也该下雨了,不降降温,让我们农民更恼火,
下雨是必须的,任何人无法阻挡,随其自然,发现自然,
湘西州,也该下雨了,不然种的菜都干旱死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四季分明的湘西州必须的,台风对湘西州,影响力不大,安心等侍秋雨的到来!
“山竹”台风来袭,深圳有些高楼风雨飘摇,大楼中的阻尼器有哪些作用?
简单来说,摩天大楼中的阻尼器就一个作用,就是缓冲外来的能量,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一般来说,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除了自身承重外,还有考到到风压、地震等的影响,这时不仅要有冗余设计,尤其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这时就要有一些针对性的设计,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高大的建筑物既要刚性,也要有一定的韧性,让其受到外力作用时带来的摇摆晃动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时的建筑物就能有效卸能,同时又要及时复原,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
台北的101大楼,就有一颗大钢球,这个球就是一个球状阻尼器,重达600多吨,四周用钢索吊着,下面用了8组小的液体阻尼器,相当于在楼顶挂了一个大重锤,大风或地震袭来时就可以让整栋楼的晃动减少很多。
高达近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也有两个500吨的阻尼器,这是目前国内吨位最大的阻尼器,这种双阻尼器的设计可以说让平安大厦遇到超强台风山竹也一样能稳如泰山。
高层大楼在台风中,因为风力的作用大楼会摆动,可能对楼内的居民产生危险,阻尼器就是能减轻摆动幅度的构件。
当风力作用于大楼的一面时,因为大楼的面积一般较大,不同高度的风力大小还不一样,可以为摩天大楼高层挡风的建筑基本不存在,受到风力作用大楼会向风的反方向弯曲,当风力减小的时候,大楼会反弹,因此而摆动。而利用阻尼器却可以减轻这种现象。
阻尼器的构成并不复杂,是靠重物的重量和惯性来降低大楼摇晃幅度。阻尼器的重物通过吊索等被放置在大楼较高的楼层,当风出来时,大楼摆动,阻尼器重物由于惯性的关系,相对于大楼是向反方向摆动,当大楼反弹回来的时候,重物还是向反方向摆动。或者也有加上自动的牵引装置的,总之就是让重物向大楼摆动的反方向运动。
这就像骑车子的时候,右拐的时候,人和车子会向右倾斜,而人不自觉的将身子往左挺,避免车子倾斜过度,侧滑摔倒。
依靠这种方式来减轻大楼的摆动幅度。现代的阻尼器还能根据风力预测、传感器感受到的风力强度,调配重物的重量,保证大楼的安全,减小摆动幅度,提升人们居住的舒适感。
之前看过一个节目中有介绍过,一般高楼大厦都避免不了强风吹过产生晃动,楼层底没什么感觉,楼层高的就会感觉的到,阻尼器的作用就是产生使楼体运动相反的力来抵消晃动,使大楼更稳固,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好一点。阻尼器就是整栋大楼的“定海神针”。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今天在网上流传的,大楼在台风中摆动的视频了。
想想真是恐怖,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米处,如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米/秒。若高达300-400米,风力将达到30米/秒以上。
这样恐怖的风速,人早就吹没影了,体积这么大的摩天大楼,为啥吹不倒呢?像台北的101大楼,广州的“小蛮腰”,是凭什么抵抗超强台风的呢?
首先,混凝土结构的承压能力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很多,理论值上,一根截面1平米的水泥方柱子,就能承受 2500 吨的压力,而摩天大楼中,这样的柱子数量可想而知。
实际上摩天大楼就像一根金箍棒,插进了几百米的底下,想折断它,几乎没有可能。
当然了,风大的时候,高楼就难免会摇晃起来,甚至百度摆渡幅度达到2米。
可以想象,人在楼里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为了减少高楼的晃动不适感,一个比较奇葩的发明诞生了!
那就是风阻尼器。
风阻尼器的示意图。
它的主体由一个大大的球和悬挂这个钢球的钢索组成,这个大球一般会悬挂在90层(395米)处。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就像你站在晃动的船上,你会根据船的下一次晃动方向,提前摆动身体以适应。风阻尼器的原理也是如此。当风吹来,由电脑控制的它会向来风的方向适度的倾斜,以中和风的推力。
这样,楼里的人就感觉舒服多了!
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风阻尼器位于上海中心大厦,它重达1000顿,由12根长25米的钢索吊住,位于第125层。如下图:
而台北的风阻尼器则重达680吨,就是下面这个金色的大球。
台北101在89楼观景台旁可看见的风阻尼器。
用心写回答!让难懂的科学变有趣,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欢迎关注“科学重口味”!
“黑格比”来袭,台风又来袭,为何当地人不换个地方重新生活呢?
这问题问的有点……,我作为东南沿海的福建人,说说我的看法。
其一,台风没那么可怕
祖辈生活在这里,我也从小经历台风,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可怕。现在的媒体,为了阅读量经常是危言耸。
台风一般是夏季,刮风下雨,一般情况历时一天,或雨大风大,或雨少风大。
由于每年夏季都会有那么三五次的台风,对于东南沿海的人已司空见惯,在生活和生产上都会做各种防范,甚至防范的尺度也都了然于胸。
至于出现的灾害,那也是个人出于冒险或麻痹大意。比如,我知道夏季会来台风,但是我不想投入成本去防控,或者投入做一些经不住风灾的产业,冒险今年没有大的台风。万一来个大的,这家冒险的遭灾就被媒体争相报道。
其二,我们也需要台风
每年夏季福建这边多长时间的无雨干旱,对农作物生长不利,气候也特别炎热。今年夏季大部分地区水灾闹成那样,我们却暴晒了两个月。
说实话有时候我们还真是盼望台风能来,至少能解决农作物的干旱,我们也能清凉两天。
总之,台风不是没有害处,但是完全能够做到防范。影响较大的是海上养殖。
和内陆的洪水,北方的雷暴雨,西北的沙尘暴比,我觉得台风也没什么不好,我为什么要换地方生活。
说到台风,今年2020年可以说很不平凡的一年。本来回家过年的我是抱着2020有一个好的开始,好的结束,但现在看来不一定,可还是需要继续努力奋斗。
今年的事情:
1回家刚开始发生疫情
2疫情结束后,南方发生洪涝,水灾
3沿海地区发生台风来袭
4唐山有过一次地震,不过很小。不大。
2020年刚刚才过去一半,希望以后的生活会更好,但具体会怎么样不好说。
顺其自然吧。
题主说的为何人不换个地方生活,其实没那么容易的,今天我同事还问了我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这么分析的:
其一原因:水分
什么地方会有台风?
只有靠海,沿海地区的人才会有遇到台风,在大陆里面怎么也不会遇到台风,除非是沙尘暴。
但这总情况少之又少。
住在沿海地区的人会遇到有台风,记得前2年,还有个叫山竹的台风来袭。
这都好几年过去了,台风又来袭,人为什么不换地方生活?还是老地方生活?
最主要的原因:
生活的沿海地区的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
比如说:
在沿海地区的农民是种植水稻的,到了内地怎么办?不一定就种植水稻了,地理位置和风俗不习惯,且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在中国,南北方的差异还是有点大的。所以有些人是不愿意搬离的。
其二原因:人际关系
每个人是一个地方生活,从小长到大的地方。
住在这不说可以搬走,人机关系可以搬走吗?
工作可以搬走吗?
想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基本上也不会有可能发生的。
有些人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工作,重感情的人不会轻易离开。
除了这个以外,就是人机关系,积累了这么长时间的人际关系,也不能说没有就没有的。
到一个新地方生活,就意味着需要重新生活,重新找工作,重新交朋友,相当于一切重新开始,并不是换一个地方,换一个房子住就可以的。
其三原因:落叶归根
中国人最讲究的的跟,也就是生在哪里,住在哪里,这是大多数的人的想法,是很难改变的。
有些人在外地死了,还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家。
这就是讲究的落叶归根。所以基本上台风来再多次,还是会回到自己原来的住处,除非是这个地方真的就没有地方可以住了。
(这是大多数的人想法,也不排除有个别的人会离开这个地方,走向其他的地方,当然这样的人也有)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如何生活的最好,我想只有他自己清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好好的,2020加油!
(完)
期待你关注我,喜欢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台风“白鹿”来袭,湘西、湘南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你怎么看?
台风登陆时,地面凹凸不平,摩擦力增大,速度减慢,台风会把大量的能量释放到登陆地点,其表现为狂风暴雨,本身能量也会消耗,强度进一步减弱,之后如果没有二次登陆机会的话,台风就会一直在陆地前行,最后直至消失,目前11号台风“白鹿”正在往内陆纵深发展。而在前行的路上,湘南、湘西有可能受地形或其它因素影响,会有大暴雨产生。
台风在陆地上运行,主要还是两种灾害:大风和强降水。对于风灾来说,除登陆点风力比较大外,随着向内陆发展,风力会越来越小,对于11号台风“白鹿”来说,强度不大,登陆时最大风速是十级风,比利奇马小多了,风灾减弱很多。但白鹿的云系却非常大,含着大量水汽,水灾不可避免。
台风在陆地上哪里降水大呢,多发生在台风速度减慢或停滞不前的地方,那么有高山阻挡或台风大转弯的地方就会有引发强降水的可能。
湘南地区和广东北部地区,五岭逶迤,山峦起伏,海拔在1000米左右,郴州、韶关、柳州等地是迟滞台风的第一道屏障,有可能出现大暴雨。
湘西地区有巫山、雪峰山,南北走向,海拔在1000米以上,这里可能是台风最后消失的地方,减弱为热低压,台风最后水汽凝结成降水,全部泼洒这些地区。
天气变化错综复杂,我们很难预测,台风有时候会出现大转弯,一般来讲,遇到北方强冷空气南下时或西南风突然转强时,转弯就出现了,因转弯时大气冷暖性质发生变化,出现停滞,产生强降水,例如,历史上1975年3号台风“尼娜”在向北走到河南驻马店时,遇冷空气南下而转弯,产生了我们内陆上最大降水量1163mm。引发了64座水库决堤,洪峰量达到三峡水库级别。
11号台风“白鹿”也称之为水台风,沿途经过的省份格外注意,有时台风停编了,人们放松警惕了,就会出现大的水灾,今年利奇马台风停编后在东北地区还带来200mm降水量,非常可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风来袭十要十不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风来袭十要十不要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