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伊朗暂停原子能合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伊朗暂停原子能合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罗斯宣布要继续和伊朗进行核能的合作研究,此举能不能把美国逼回谈判桌?
和美国的谈判毫无意义,谈判是治标不治本,世界各国要想不受到美国的威胁,只有推翻美国的霸权,世界各国才不会遭受美国的军事威胁,才不会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
根据俄罗斯媒体5月4日消息,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对外界表示,美国任何新的制裁威胁都不会阻止俄罗斯与伊朗合法、互利的合作。俄罗斯近年一直受到美国制裁,已对美方这种“非法伎俩”有所适应,伊朗在面对美国制裁方面则更有经验,因此俄方对美方的类似威胁很冷静,不会向美国要挟低头。长里亚布科夫还特别强调,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威胁不会阻止俄罗斯与伊朗在核能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此举是在告诫美国,让美国停止他们的“非法伎俩”,不然俄罗斯会帮助伊朗,加强两国在核能方面的合作,让伊朗拥有核武,伊朗就会选择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退出“伊核协议”,用核武来威胁美国。由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又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导致伊朗民众的不满情绪飙升,现在伊朗民众都在质问伊朗政府,为什么不退出“伊核协议”,就说明伊朗民众已经做好与美国死磕的准备!
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做法,并不是要让美国和伊朗回到谈判桌,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打交道,谈判是没有作用的,有可能今天刚刚签署的协议,明天美国自己就把该协议给推翻了。因此伊朗最高领袖警告伊朗的温和派总统鲁哈尼,和美国的谈判没有任何意义,美国人的签字没有任何作用!
现目前,俄罗斯海军正准备和伊朗伊朗进行军演,而在军演过后,俄罗斯的海军将进入海湾地区,俄罗斯的目的非常明确,美国和法国的航母战斗群对伊朗进行军事威胁,伊朗是俄罗斯的铁杆,俄罗斯就会力挺伊朗,有了俄罗斯做挡箭牌,美国就不敢对伊朗开战!
另外,俄罗斯总统普京非常清楚,美国不可能放过俄罗斯,更不可能放过伊朗,俄罗斯的海军进入海湾地区,就是为了和伊朗海军一起为装运伊朗的油轮保驾护航!根据伊朗5月2日的消息,虽然伊朗面对的压力很大,但是伊朗的海军舰艇已经进入了相关领域,对六个国家的油轮进行贴身保护,让伊朗石油出口顺利进行,而在这六个国家油轮中,包括东方大国和俄罗斯在内!
然而,这只能应一时之急,要想彻底解决伊朗的石油禁令问题,要想不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要想不受到美国的军事威胁和“关税壁垒”、“贸易战”的威胁,只有推翻美国霸权才是长久之计,当美国不具备威胁世界各国的能力和不再掌握话语权之后,美国才不敢再去挑衅他国,而只求自保!
不管俄罗斯和伊朗进不进行核能方面的合作研究,都不可能让美国重新坐回谈判桌,因为美国根本就无意和伊朗和解,否则当初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撕毁《伊核协议》了。
伊朗加深和俄罗斯在核能方面的合作,就是想要打美国忌惮的核武这一张牌,把美国逼回谈判桌。伊朗这么做,虽然暂时可以缓解伊朗尴尬的外部环境,但一旦美国拒绝谈判,伊朗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中东局势和国际变化,单靠伊朗是无法承受重启核计划研究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无法确定的后果。
美国制裁伊朗,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并且撕毁《伊核协议》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维持美元霸权主意。伊朗如果真想彻底解决和美国的争端,只有宣布承认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方式,停止去美元化,并且让出伊朗绝大部分的石油市场,才有可能让美国放慢制裁伊朗的脚步,达到一定程度的和平。
但以伊朗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向美国屈服的,甚至伊朗国防部长曾公开宣布,伊朗必须以“战斗的姿态”迎接美国,伊朗绝不会向美国妥协。这就说明,想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美伊石油争端问题是不可能的。
大家好!美国本来该做世界和平维护者,可是恰恰相反,变成世界麻烦制造者,白宫私自退出撕毁掉中导条约,联合国常任理事曾经说美国行为,违反了国际惯例,但特朗普一意孤行撕掉条约,还拉拢德国要把中国加入中导条约,行为十分恶劣,计划改用轻型核武器实战恐吓他国,激怒了俄罗斯,做为俄罗斯🇷🇺世界第二核大国,决定帮助伊朗核能源建设,强有力反击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回到谈判桌上。谢谢大家!
如何看待伊朗驻原子能机构代表的说法:留给欧洲国家挽救伊核协议的时间只剩几星期?
在美国宣布撕毁核协议后,虽然目前只有美国在对伊朗进行制裁,欧洲国家并没有跟上,同时伊朗正在大力折扣价销售原油,但是SunGlobalInvestment首席执行官MihirKapadia认为,目前为止因为制裁,伊朗此前生产的200万桶石油已经被移出市场。
大量的欧洲和亚洲企业开始退出与伊朗的合作
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曾经对在伊朗开发新石油显露极大的兴趣,但是最终决定终止入股伊朗油田;
仅次于我的伊朗石油第二大买家印度信实工业表示不再进口伊朗原油,虽然伊朗愿意折价销售;
欧洲的几家伊朗最重要的买家西班牙的Repsol和Cepsa、意大利的Saras和ENI、希腊的Hellenic Petroleum均将停止购买伊朗原油;
法国道达尔宣布退出与伊朗合作天然气田的协议;
亚洲的韩国也开始取消与伊朗的工程改造换原油计划。
事实上欧洲国家即使留在伊核协议,欧洲国家也无法做到让企业认真执行伊核协议,这和伊朗给欧盟的压力大小无关。因为臣妾做不到啊!
欧洲的金融企业不可能不和美国交往,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金融企业是最不敢和伊朗打交道的,今后伊朗收支付资金及国际借贷成本都会很高。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管。美国只要管住这点就对欧盟企业就可以实现一剑封喉。
而实体企业由于害怕被制裁,也不愿意自招麻烦。美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已经警告称,美可能对没有严格遵守制裁的公司实施二级制裁。
加上收付款都将是麻烦,所以欧洲和亚洲企业集体服从了美的制裁协议,不管留给欧洲国家挽救伊核协议的时间是只剩几星期,还是几天,欧洲国家对伊朗的要求都是有心无力。
目前压力山大的伊朗
伊朗货币里亚尔今年以来官方汇率已经贬值了41%,在特朗普发出美将退出伊核协议的信息后,就提前作出反应,从4.8万里亚尔兑1美元跌至6.2万,现在是1美元兑6.8万里亚尔。
现在由于伊朗对外汇的严格管制,以及金融的不稳定(房地产暴跌,导致多家银行歇业),需要进口原材料和商品的企业已经完全休克,网购也停止了。
伊朗国内实行严格外汇管制,在伊朗外汇黑市交易与贩毒等同入罪,意味着死刑及没收财产。
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机场外汇兑换处是目前伊朗唯一能兑换外汇的地方,银行被允许向出国的人兑换500欧元和1000欧元两挡标准,一人一年仅仅能兑换一次。
伊朗国内老百姓因为物价通货膨胀,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居然有人在树上悬挂“结束神棍统治”等反动标语,这在一向高压稳定统治的伊朗来说,难以想象!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天下会会天下”!
根据路透社6月6日的报道,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礼萨•纳杰菲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挽救伊核协议)留给欧洲的时间不多了。纳杰菲说:“几个星期就是几个星期,不是几个月”、“不要指望伊朗采取更多自愿措施,伊朗自我克制并非没有限度”。
纳杰菲的表态向西方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伊朗不会向美国的制裁、外国的压力屈服,如果欧盟不能让伊朗“满意”,毫无疑问,伊朗将重启核武计划。
纳杰菲这番话,体现的是伊朗一惯强硬的立场。有意思的是,同时他也强调了一点:现阶段不会重新启动任何违反伊核协议的活动,还“只是一些准备工作”。这就不用多说了,意思很明显:目前我们还在遵守伊核协议。言外之意就是:将来就不一定了,主要取决于欧盟的做法。
那么,该如何看待纳杰菲的说法?
第一,纳杰菲的说法表现了伊朗在伊核协议上的态度没有任何改变。
伊朗自美国撕毁伊核协议后,一反常态,没有与美国对着干,而是选择留在了伊核协议框架内。伊朗这么做是有条件的:其它各国必须支持伊核协议,保证伊朗应得的利益。借用鲁哈尼的话说:如果伊核协议被抛弃,伊朗将立刻重启核武计划——这就是伊朗的态度,纳杰菲再次重申了伊朗的立场。
就伊核协议举行磋商
6月4日,就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欧之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下令:立刻开始提高浓缩铀丰度的准备工作。对此,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6月6日的社交媒体上留言:“我们不会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伊朗知道我们的决心”。对于蓬佩奥的言论,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他始终在“自说自话”。
综合这些信息,你就会发现:伊朗所有的表态、做法,都是一个态度——绝不低头。
第二,纳杰菲此番表态,意在向欧盟继续施加压力。
伊朗就留在伊核协议内,向欧盟开出了三个“条件”:保障伊朗的石油销售免受美国的制裁,继续与伊朗开展相关合作;欧行需采取措施,保障与伊朗的交易;欧盟三巨头——德、法、英,保证不会就“伊朗的弹道导弹计划以及地区活动”寻求谈判。
这些要求尚未得到欧盟的正面回复,纳杰菲是在“提醒”欧盟:时间不多了,早做决断。施加压力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迫使欧盟能够满足伊朗的要求,保障伊朗的利益,同时也是在保障欧盟的利益。
第三,表现伊朗的焦虑之情。
距离美国“最严厉制裁”的期限越来越近,欧盟已有公司迫于美国的压力,开始陆续撤离伊朗。这些公司的撤离,对伊朗的经济无疑会带来打击,这让伊朗很恼火:欧盟就是光说不练,欧盟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损失,伊朗可在乎。
纳杰菲的话就是在告诉欧盟:行与不行,给个痛快话,没那么多时间从长计议了——你们欧盟要说“不行”,别耽误我们伊朗搞核武。一周时间内,两次向欧盟施压,可见伊朗的焦虑之情。
第四,告诉外界伊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核武实属被逼。
伊朗以“核武计划换取经济”,伊朗的经济发展大大提速,军事实力得以迅速提高,在中东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这是伊朗肯留在伊核协议框架内的根本原因——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欧盟维护伊核协议,是为了欧盟的利益;美国撕毁伊核协议,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总之一句话:全都是为了利益。
现在对于伊朗来说,如何促使欧盟支持伊核协议、保障伊朗的利益是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研制核武器。
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发布报告,确认伊朗全面遵守伊核协议。在天野之弥去世后还会这样吗?
作为核查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职责就是如实撰写核查报告,跟其内部官员变动无关,所以他们会否继续发布确认伊朗全面遵守伊核协议的报告,和谁死了没关系,关键在于伊朗会不会继续遵守。
但是也不能说题主的担忧毫无道理。
尽管IAEA是一个国际原子能领域的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组织,基于技术中立原则,理应排除政治干扰,客观公正地得出技术性的结论,但是与此同时,它又被赋予兼管地区原子安全及测量检查的责任。
于是问题一下子就复杂起来了。
但凡涉及到安全问题,就无法与政治脱钩,在天野之弥上任之前,IAEA上一任总干事是大名鼎鼎的巴拉迪,他曾于2005年和IAEA一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们在阻止核能在军事领域内的使用以及在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众所周知,诺贝尔和平奖早就与政治挂钩,常常代表西方国家的意志。
也因此,又西方媒体认为,在巴拉迪领导的12年间,IAEA被视为越来越政治化,逐渐脱离了原先设立的目标。
天野之弥2009年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他已意识到IAEA的一些活动会产生重要政治影响,尤其当涉及伊朗、叙利亚、朝鲜的核问题时。
天野之弥上任的首要目标是让这个威望极高的国际组织回归纯洁,减少政治干预,坚守技术中立。
很显然,他做到了这一点。
天野之弥在职期间,经历过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见证并推动伊朗核问题协议的达成和执行,在他的主导下,IAEA发表了一系列报告,从军事层面阐述了伊朗早期的核活动,从而对伊朗形成了重大压力,推动其参与核协议的谈判工作。
核协议签订后,IAEA又宣布结束对伊朗长达12年的是否秘密开发核武器的调查,为伊方遵守核协议创建友好宽松的国际环境。
天野之弥之所以能够保持客观中立,可能和他来自于日本有关系,日本是唯一遭受核武器袭击的国家,天野之弥或许是真的痛恨核能被用于军事化,而不愿让IAEA成为国际政治的角力场,成为大国讨价还价的工具。
天野之弥逝世后,IAEA能否继续保持中立,能否继续致力于阻止核武器扩散,而不是针对西方敌对国家的打压工具,还有待观察。
IAEA将于9月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理事会,届时将决定下一任总干事的选举日程,而只有当新任总干事诞生并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才能判断IAEA能否继续基于客观中立的原则如实发布伊朗执行核协议的情况报告,还是说像上上任巴拉迪那样,让IAEA愈发成为一件政治工具。
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没那么重要,确认伊朗遵守美国不照样退出协议了嘛。日后即使原子能报告改变性质,美国不敢打还照样不敢打。而且,个人认为天野之弥去世后,至少一年内不会出现对伊朗不利的论调。美国选举定了后,如果特朗普联任,可能会出现对伊朗不利的论调。
(1)国际原子能机构简单介绍
天野之弥7月22日去世,国际原子能机构近年来的“公正”态度有目共睹。特别是“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后造成的世界动荡”中,该机构数次确认伊朗全面遵守核协议的勇敢态度,使之从之前“美国以核为借口讹诈世界”的负面形象逐渐转变。
该机构是根据第九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于1954年12月开始筹备的,到了1956年10月26日共有82个国家参加。1957年10月,正式宣布成立。主要目的就是控制世界原子能不被用于军事。目前共有168个成员国(截止于2019年7月26日),我国于1984年正式成为成员国。
联合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隶属关系,是各自独立的机构,但因为是根据联合国决议组建的机构,所以,每年联合国大会上,该机构要负责汇报工作。
刚刚病逝的天野之弥担任的是总干事,他负责领导秘书处。主要是执行大会、理事会的决议,负责日常监督、规划、科研工作,下有六个副总干事。
总干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由35个理事国组成,22个由127个成员国选举,13个为指定理事国,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天然的指定理事国。其他国家有加拿大、拉美轮流、欧洲轮流(除去英德法俄四国外)、德国、南非、印度、日本。选举理事国每年改选一半,任期两年。理事会每年四次会议。
(2)美国尚不能完全控制该国际机构,但却可以有重大影响,下任总干事人选确实关键
总干事由理事会选举,任期四年,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被美国的“洗衣粉”所蒙骗,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武器为借口进攻伊拉克。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到证据,由此,不仅仅美国威信受到重创,所以组织都未能幸免。
当天野之弥继任埃及人巴拉迪(任两届、八年)出任总干事后(2009年首位亚洲人担任,第三届任期到2021年8月),许多人都觉得美国其实已经控制了该机构。但很显然,天野之弥完成了该机构给予自己的任命,并没有成为“应声虫”,而是敢于对美国“说不”。
巴拉迪(前任总干事,埃及人,1997年12月—2009年12年)
因为美国没有“一票否决权”,没有“会费控制”等因素,美国主要靠“影响力”来施行重大影响。在此情况下,理事会的各项决议、事务等受美国影响就比较小。
天野之弥去世后,热门人选为阿根廷代表和该机构首席协调员、罗马尼亚驻该机构代表科尔内尔费卢塔。北京时间本日六七点钟的结果是科尔内尔费卢塔为代理总干事长。有鉴于该机构一季度一次会议,一两个月后就可以选举出新的总干事。
(3)以美国目前的国际地位看,下任总干事相对看好一些
从目前态势分析:因为美国目前的“美国退”(已经退出了不下十个国际组织)“美国打”(与世界所有重要国家都有贸易纠纷,就连法国、德国也不例外)等形象、名声特别不好。特别是“伊朗核问题”目前第一责任人是美国的情况下,美国很难让自己最满意的人任总干事长。
因此,从国际原子能机构方面破坏伊朗形象的可能性不高。但目前,欧洲国家的英国向美国靠拢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未来是否会连带影响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很难说。但只有这些国家彻底倒向美国之后,才能体现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态度上。
所以,该机构只有“舆论价值”没有实际价值,现实中仍然还是要靠“美伊斗法”取得的结果评价。
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发布报告,确认伊朗全面遵守伊核协议。是两方面促成的结果,首先是伊朗恪守伊核协议的规定,其次才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性的核查过关。
国际原子机构的宗旨是:谋求加速和扩大原子能对全世界和平、健康及繁荣的贡献,确保由其本身、或经其请求、或在其监督或管制下提供的援助不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一个技术性机构而不是一个政治机构”,以体现出国家原子能机构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7月2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任命国际原子能机构协调员,罗马尼亚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科尔内尔.费卢塔,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代理总干事。相信新的国家原子能机构领导人,也会秉持公正客观的科学原则来面对伊核问题中的任何监督核查任务。而对伊核协议最大的考验,既不是国家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突然离世,也不是伊朗,而是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的美国。
由于美国在去年5月初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和加深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导致伊核问题近乎重回原点。作为对美国最严厉的石油禁运制裁的反制措施,伊朗暂停履行伊核协议部分规定,从而导致伊朗储存的浓缩铀规模和丰度都超过了2015版伊核协议规定标准。伊朗方面对此主动承认。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现在对伊朗进行核查,那么结果肯定是“伊朗违反伊核协议”。
但是如果美国和伊朗在以核协议问题上能够达成妥协,美国重返伊核协议并取消对伊朗的单边经济制裁,那么伊朗也会重新规范自己在伊核协议中的职责和义务。而在整个过程中,国际原子能机构既不能说服美国,也不能说服伊朗,这个国际监督机构要做的只是履行自己的科学监督职责。这一核心原则不会因为机构负责人变更而改变。
伊朗的苦难并不是核问题一种,美国人要找伊朗的麻烦千千万,当年伊拉克战争人家萨达姆根本上没有化学武器可小布什照样把伊拉克打个浠巴烂。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团结要有坚强的盾,侵略者就不会妄为。
天野之弥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确算是比较客观公正,尤其对伊朗来说,其发布的调查报告都基本确认伊朗遵守了伊核协议,这对伊朗的国际形象是有利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天野之弥突然去世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何去何从呢?
天野之弥是7月18号去世的,但官方却是在7月23号才发布了正式消息,伊朗据此怀疑天野之弥并非因癌症病死,而是遭到了美国和以色列的黑手暗杀,对伊朗的说法因为没有切实的证据,所以不好妄加评论,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天野之弥的去世对伊朗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
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还没有选出新的总干事,其政策走向自然还不明确,但伊朗的担心并非多余,国际原子能机构做为独立的国际组织,且事关核领域这一国际性敏感问题,自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某些国家的政治影响,而总干事的人选又直接关系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政策走向,天野之弥比其前任巴拉迪就客观公正的多,从这一点来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人选是否还能坚持天野之弥客观公正的立场的确值得期待。
伊朗称将减少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伊朗将减少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是总统鲁哈尼在维也纳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负责人时的声明,与前期哈梅内伊向欧洲国家提出的三条要求寓意相同,无非就是表明态度,以和平为出发点,施压国际原子能机构,达到调解美伊关系矛盾激化现实。
一、旨在高调宣称伊朗是遵守伊核协议的。鲁哈尼的声明,有点发怨气的意思,因为自2015年6+1国签订伊核协议起,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次对伊朗进行核查,在不受干预下,国际原子能机构出具的报告,都说明伊朗是遵守和履行了协议要求的,而美国的单方面退出协议,以及后来的对伊朗经济制裁和要求世界各国断购伊朗石油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没有起到调和和维护伊核协议的积极作用。伊朗也是急病乱投医,国际原子能机构可能命令或是限制美国吗?
二、旨在以核活动引发对美国的敌对和仇视。伊朗减少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要重启核研究了,并且哈梅内伊此前就命令将铀浓缩提高到20%,也就是说伊朗在用核研究企图绑架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组织,不是伊朗不履行伊核协议,是美国在逼迫伊朗不得不重启核活动,占据道德制高点,进一步威逼美国让步妥协。之前美国通告全世界,要求各国断购伊朗石油,虽说不一定会使伊朗石油销售为零,但是对伊朗刚见起色的经济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由此连锁反应引发的抗议活动,已经在伊朗近期频发。
三、旨在说明伊朗还是对伊核协议相当支持。从美国5月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继续酝酿并提出保留伊核协议12项,再到后来的美国经济制裁和近期的世界各国断购伊朗石油问题,伊朗始终在秉承伊核协议规定,虽然伊朗抗议并向欧洲施加三条要求,但后来有迹象表明伊朗基本接受美国12项要求,可以说伊朗还是对伊核协议抱有希望的。包括中间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和俄罗斯的从叙利亚撤军要求,伊朗的立场还是在维护伊核协议的。鲁哈尼的声明释放出的信号很多,最终目的就是寻求帮助,限制美国的肆意妄为,保证伊朗的国家利益。
可以说伊朗面临的当前形势非常严峻,对美国的经济制裁高压深感无奈,同时对于美国的霸权政治突破无门,急于寻求支持与帮助,这才有了伊朗的四处游说以及拿核说事的现实存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伊朗暂停原子能合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伊朗暂停原子能合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