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五代战机有哪些?怎么样?
按照目前的战斗机划代标准,第五代战斗机必须具备较上一代F-15,SU-27这类战斗机领先一代的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能力和超感知能力,才能被划分为第五代战斗机。而符合这几个标准,且批量服役的中国第五代战斗机,只有歼-20重型隐身战斗机。
歼-20是中国成飞研制,单座双发,采用鸭式布局,DSI进气道,全动式双垂尾,全部弹药内置在机身的侧弹仓和机腹弹仓内。从其在2016年和2018年的珠海航展,2019年的长春空军开放活动的飞行表演,以及几场阅兵的实际表现来看。歼-20是世界上第二种完全达到五代机标准的战斗机,具备和世界最先进的美国F-22隐身战斗机一战的能力。对周边各国的空中力量有压倒性的优势,打破了美国隐身战斗机的单向透明。从这点来说,歼-20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空中力量大跨步发展的象征。
从飞行表演看,歼-20动作行云流水,盘旋、滚转、爬升毫不费力,众多气动面动作复杂但协调,其垂尾差动,副翼和襟翼,以及前翼的各种动作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说明其飞控软件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且歼-20并没有追求F-22那样的全向隐身,在机头方向,机身上方和下方等重点威胁方向具备了非常好的隐身能力,这样有效地降低系统难度,节省造价和研制时间,扬长避短,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样已经会给没有隐身探测能力、没有反隐身战机手段的对手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要说歼-20的缺点,主要还是在发动机上。从外观上看,目前歼-20使用的还是进口发动机,并没有结合矢量推力技术,这样并没有发挥出歼-20气动设计的最佳水平。整个后机身,包括喷口,垂尾和腹鳍并没有对隐身做出最佳优化。这方面期待歼-20能够继续改进和升级。
除了歼-20,沈飞还推出了一型FC-31鹘鹰战斗机,从外观上看具备一定的五代机特征。其采用传统布局,大型外倾式双垂尾,单座双发,机身和机翼都有隐形设计因素,有机腹弹仓。但FC-31整体较歼-20尺寸小,机身后部及尾喷口设计更没有隐身考虑。该项目整体进度较为滞后,除了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进行过一次公开展示后,都只有模型参加展出,外形还不断发生变化,据信离装备服役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歼20,鹘鹰。
歼20
歼20是中航工业611所自主研制的重型隐身战斗机。与F22、苏57一个级别。歼20气动上采用了鸭翼结合边条翼与三角翼的布局,这种设计很强调利用亚音速条件下的涡流效应,特别是鸭翼结合边条翼,在主力战斗机中还是首次见到这种设计。反映出歼20对亚音速机动性的要求是瞄准三代机中的高端水准。
歼20的进气环节使用了DSI进气道,比附面层隔离板更轻一些,正面隐身效果更好。歼20的侧弹舱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在开舱发射格斗弹时兼顾了飞机的气动完整性和隐身要求,比F22处理得好。
歼20的机身修长,明显为了降低超音速飞行的波阻。因此,一旦歼20能换装涡扇15发动机,其超音速空战能力可能要超过美军F22。另外,机身长度大于F22,表明其内油量较大,大概率会超过F22,其隐身状态下的作战半径估计在1500公里级别。
歼20还装备了F22也没有的EODAS,这是占了后发优势。由于F22设计得早,可能机内已经没有足够空间容纳新一代高速数据总线及相关光电传感器了。如果改装,工作量不小,很可能是要机身全都拆开重新敷设,最快也要等到中期升级改造的时候了。
鹘鹰
鹘鹰是中航工业601自主研制的中型隐身战斗机验证机,与F35一个级别。鹘鹰气动上类似于F22与F35的结合:正常式布局,双发,外倾双垂尾,DSI进气道。由于鹘鹰流出的图片很少,对于鹘鹰的机动性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法。鹘鹰的长度比F35更长,超音速飞行的波阻比后者低。可以看出,鹘鹰设计上针对F35,但更突出高空高速性能一些。
中航工业公布的鹘鹰作战半径1200公里,空重12.5吨,最大起飞重量28吨,与F35类似。当然这个作战半径对应的任务剖面很可能是高-高-高拦截作战。
鹘鹰的主要优点是其性能价格比。鹘鹰的体格比歼20小,相同数量下的制造成本要低于歼20。航空电子设备可以利用歼20的成果以降低其生产成本,雷达孔径小,理论上鹘鹰的有源相控阵天线以低于70%的成本有可能达到歼20雷达80%的探测距离。至于在维修上带来的便利将会更多。
歼20和鹘鹰都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斗机,在设计上各有侧重:歼20强调远程、超音速作战,鹘鹰看重成本控制。两者各有千秋,双剑合璧,将会成为中国海空军隐身作战能力的主力机种。
比较认可的是歼-20已经成军,J-31目前还处于服役前期的验证试飞阶段。
世界上公认的五代机标志是超音速巡航、低可探测性、超机动性、短距起飞。
超音速巡航对比:五代机标准是超音速巡航能力是指在不开加力的条件下,可以以1.5马赫以上的速度飞行半小时。歼20据说一分钟战斗巡航52公里,飞行速度力压F22,五代机排名第一。超音速巡航能力使得五代机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起攻击,也使得战机更容易摆脱导弹攻击。
可探测性对比:一个重要指标是雷达散射截面积。F-22战斗机的有效雷达反射面积仅为0.1平方米左右,与2张A4纸的面积大致相当。F22的雷达反射面积相当于‘乒乓球’,F35则相当于‘篮球’;苏-57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4平方米;军事专家称,歼-20前部的雷达反射截面约为0.05平方米,其正面的有效反射面积约为0.2平方米。
美/俄三款五代机前后方雷达反射截面积(Radar Cross-Section,RCS)分布参考值 。
机动性对比:苏-57战机具有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但是苏-57比中国歼-20更易被发现。三款飞机均可完成目前世界顶级飞星表演动作,苏-57更强一点。
起飞距离对比:F-35垂直起飞,F-22要更短一些,大约只需要240米左右;苏-57的最短起飞距离约莫在450米左右,歼-20的最短起飞距离差不多320米左右。
爬高能力:F-22采用二元矢量喷管发动机,其爬升能力最高可达20000米;苏-57搭配矢量发动机,其爬升高度达到了19000米;使用俄制发动机的歼-20爬升高度只有15000米。
最大速度:F-22最大航速可以达到2.3马赫,大约是2800公里/小时;T-50速度可能会达到3马赫,大约在3000公里/小时;根据专家透漏称,歼-20的最大航速度是3马赫,也就是3600公里/小时。
作战半径:F-22是一款综合性能出众的战机,2.25马赫的超音速航巡,最大航程为2400公里,作战半径为750公里; 苏-57是2马赫的超音速航巡,最大作战半径为1200公里;我国的歼-20重型隐形战斗机,拥有2.5马赫的超音速航巡和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
机载雷达探测距离:F-22探测距离高达260公里,对隐形目标探测距离在60-85公里之间,同时还可以跟踪多个目标,并对目标实行打击;苏-57装备3部X波段Sh121雷达系统,N036-1-01型AESA雷达的搜索距离大于450km,可以同时探测数十个目标;歼20所配置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高达300公里左右,以及可靠性方面远超美军现役F22与F35。
另外,美国的F-22战机已经服役多年,技术非常熟练,无论是性能上还是隐身方面F-22战机堪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机,苏-57与歼-20还在不断完善。
中国的五代机目前只有J-20一架,J-31不仅没有获得军方立项而且还只有验证机。
J-20怎么样?一般决定飞机的性能就两个:航电和机动性。而五代机的性能低可探测性在这个基础上也就是加上低可探测性。
除去航电不清楚以外,J-20的性能还是不错的,整体设计特点侧重于超音速性能,就目前来看结果还是不错的,还是卓有成效的。
- 机动性
其实矛盾在机动能力中也是存在的,比如超音速和低/亚音速性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立的。我们单从翼型设计上看的话,强调飞机的低/亚音速性能,那么飞机的翼型一定是展弦比较大,后掠角较小的设计方案。如果飞机强调超音速性能的话,那么飞机一定是展弦比较大,后掠角较小的方案设计。(单指翼型的话)
所以一般情况下,飞机是不能够兼顾优良的低/亚音速能力和超音速能力的,如果限制条件放到气动设计,那么这就是绝对的,除了变后掠翼。
所以一般的战机会因为未来使用用途的侧重,而强调部分性能,J-20就是强调超音速性能的。
J-20的气动外形大致上看就是:远距鸭翼+三角翼,大长细比机身
一般情况下,实现超巡的难点有三个:1. 超音速波阻。2. 超音速配平阻力。 3.发动机。
超音速波阻是飞机在跨音速阶段突增的阻力,是构成飞机超音速升阻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J-20通过三角翼和大长细比机身,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超音速波阻。
超音速配平阻力,配平阻力就是飞机气动装置为了实现俯仰配平进行偏转时所造成的阻力。超音速阶段下,配平阻力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远距鸭翼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平尾更适合超音速配平。
这样来看,J-20的超音速性能应该是比较强的,超巡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J-20的亚音速机动能力应该是比较一般的,甚至可能是较差的(仅仅是我的猜测),因为三角翼的特性就是亚音速下会有较大的诱导阻力,这不利于亚音速升阻比,而升阻比对于飞机的机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 低可探测性
J-20的低可探测性是有些瑕疵的,鸭翼和腹鳍的确会对正向/侧向RCS造成一定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NASA委托波音做的研究。
最后一行已经写的很明显了
国内也有论文指出,鸭翼偏转造成的镜面回波会对正向RCS造成较大影响。
不过J-20的隐身能力虽然有些瑕疵,但比起四代机肯定是要强很多的,而且针对这些瑕疵,设计师应该也有很多解决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我个人认为J-20的性能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讲特色分明,优势突出,对四代机会形成明显的代差优势。
我国的隐形战机——歼20性能怎么样?
歼-20(英文:Chengdu J-20,绰号:威龙,北约命名:Fire Fang,译文:火牙/焰牙)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动机并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第五代战斗机。
歼-20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中国第四代战斗机,于1997年美国第五代战斗机F22猛禽首飞的同年正式立项,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奋发努力和国家的大力支持,首架技术工程验证机于2009年制造成功,并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黄田坝军用机场实现首飞。歼-20采用了单座、双发、全动双垂尾、DSI鼓包进气道、上反鸭翼带尖拱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头部、机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倾斜,起落架舱门为锯齿边设计,机身以高亮银灰色涂装(原型机为深绿墨色)。侧弹舱采用创新结构,可将导弹发射挂架预先封闭于外侧,同时配备专为歼-20量身定做的PL-15和PL-21导弹。2016年11月1日,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双机飞行展示。2017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第五代战斗机歼-20已正式进入空军序列[2]。3月13日,《中国日报》发布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制的歼-20将装配国产发动机。2017年7月30日,歼-20三机编队参加在朱日和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阅兵。2017年9月28日,在中国国防部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介绍歼-20飞机已经列装部队。2017年11月10日上午,空军发言人表示,歼-20 列装部队后,已经开展编队训练。
乘员
1人
长度
20.3米
翼展
12.88米
高度
4.45米
机翼面积
约73平方米(不包括主翼前边条)
空重
17,000千克[36]
最大起飞重量
39,000千克
发动机
WS-15[37]155KN(加力推力)×2
WS-10B[38]140KN(加力推力)×2
最大飞行速度
2.5马赫
最大实用升限
30000米
最大航程
6500千米
作战半径
2000公里
爬升率
未知
翼载荷
未知
推重比
0.85
限制过载
+9G/-3G
远程空对空导弹
霹雳-21
中程空对空导弹
霹雳-12D/霹雳-15
近程空对空格斗导弹
霹雳-10
精确制导滑翔炸弹
雷石-6
机炮
GSh-301单管转膛航空机炮
雷达反射面积
0.01~0.05 平方米
歼-20是一种单座、双发、双垂尾、带边条鸭式气动布局的隐形战斗机。从总体上看,歼-20具有以下五个明显特点。
隐形性能好:隐形能力是第五代战斗机的最重要技术指标,也是歼-20的标志性能力。为此,它采取了诸多措施提高隐形能力。法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达索说过,一架优秀的飞机,它的外型也一定是很优美的,歼-20就证明了这一点。它采用带边条的鸭式布局,飞机在进气道前部设有鸭翼,鸭翼安装位置与主翼处于同一平面,可以提高涡流位置,保证涡流从主翼上翼面掠过。这样,飞机付出的阻力代价小,不仅能提高飞机的速度,而且有利于达到隐身的目的。歼-20的头部、机身呈现菱形,与F-22十分类似,斜侧而简洁,上下表面非常平直,减少了不连续平面带来的雷达反射。机翼、鸭翼前后缘考虑了前后平行的折射因素,而大外倾、面积较小的V垂尾,也是有效的隐身措施。歼-20还采用了DSI进气道技术。这种进气道技术首先在美国F-35战斗机上应用,中国的枭龙战斗机首先使用这种进气道技术。DSI进气道通过进气口前的一个三维鼓包达到消除空气附面层的目的,具有重量轻、适应速度范围广、不会对隐形造成影响的优点。它的进气道设计采用了S形弯曲,可有效阻挡发动机叶片的雷达反射,比苏-57直筒状、仅有很少遮蔽的进气道的隐形效果好得多。加上可变旁通比以及变面积进气道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其热隐形能力同等于F-22。歼-20座舱靠前,机头非常短促、空间有限,其火控雷达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有效躲避对方电子系统的探测,具有低截获率的明显特点。该雷达可以根据工作方式自动控制雷达的发射能量,扫描速度非常快。在歼-20机身不同部件安装有光学窗口,由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对不同部件获得的图像进行融合,这样的好处就是省略了机械转动机构,同时光学器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埋入机身内,再加上对窗口进行锯齿处理,可降低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提高飞机的隐身能力。歼-20表面平滑,毫无赘物。为减少飞机的外形开口,歼-20的维护口盖很少,其起落架舱的开口采用了锯齿形边缘设计,舱盖较大,而且巧妙地将起落架舱和检修窗口合二为一。另外,尽管主弹舱约有美国F-22“猛禽”战斗机的两倍大,但设置在机身腹部,这样也有利于飞机的隐身。最新的歼20采用了和F-35一样的带内置加强筋的一体式座舱盖。
机动性能:歼-20是一种机动性、敏捷性和大仰角能力非常突出的战斗机。该机采用了“鸭翼+边条+前后襟翼+全动尾翼”的综合气动布局来提高飞控能力。大三角翼安装在进气道上边缘。主翼带有下反角,可以增加滚转速度、提高飞机的敏捷性。大舵效的全动垂尾可提供足够的航向操纵力矩,进而提供较大的滚转速率。其气动设计采用了“涡升力”技术。在主翼前面,利用边条翼、鸭翼产生强大涡流,可以大幅增加主翼升力,获得更好的机动性能。其内载武器可以消除外挂武器和机体之间的互反射效应,还可以大幅降低飞行阻力。
稳定性能好:歼-20采用了外倾的全动双垂尾设计,配合利用“涡升力”,可降低由于涡流强度的提高对垂直尾翼造成的影响,提高飞机的纵向稳定性。歼-20的腹鳍也可以增加大迎角情况下飞机的纵向稳定性。
格斗强悍:歼-20与F-22一样,采用了整体座舱盖,保证飞行员有一个良好的视野。该型使用了综合射频管理系统,搭载的相控阵雷达还具有电子对抗、数据链等多种用途,加之先进、完善的大屏幕液晶信息显示系统,可以向飞行员提供近实时的战场态势感知,并提供空战战术的辅助决策。再配合头盔上的显示系统,智能化操作程度更高,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近距格斗能力。另外,同苏-57和F-22相比,歼-20机长与机身横截面的比值增加了20%,这种设计可在速度不太高的超音速飞行时提高空气动力利用率,并加强飞机的载弹能力和燃料携带量。飞机的较大内置弹仓可携带多种空对空导弹、空舰导弹和空地导弹,使得它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和全方位打击能力。
这款飞机对美国与其盟友在亚太的布局还是具有威胁性的。这个威胁完全可以与大陆的航空母舰还有一系列的弹道导弹相提并论。第五代战斗机歼-20一旦大规模量产并服役,其意义与解放军现有的苏-30与苏-35系列战斗机绝对不可相提并论。对于美国而言,歼-20的出现至少将增加美军在台湾海峡与钓鱼岛冲突时可能面对的挑战[46]。歼-20是眼下亚洲区域最先进的战机,这让中国空军在面对日本、韩国与印度等国家的空军时占有显著优势。外媒文章将歼-20与其他国家战机进行了对比。俄罗斯苏霍伊T-50战斗机由于研制进度几度推迟,尚未正式交付入役;美国F-35战斗机也多次出现飞机供氧不足的问题,大面积停飞,出口受阻;韩国KF-X隐形战机先是被爆出因掌握不了关键技术而被迫降成四代半战机的情况,后又传出了合作方印尼打算撤资并已告知韩国的消息,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一来,中国歼-20战机很可能会成为亚太区域领跑的新生主力军。此外,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对歼-20作出如此评价,“歼-20的隐形性与机动性都获得了极大提高,它有潜力完成中国空军以前无法完成的空战任务,整体提升中国空军实力。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逐一解答:首先是隐身能力,这点毋庸置疑。理由:中国目前拥有能够发现F22/35的雷达技术也即意味对隐身的各个环节都有深刻的研究。其次机动性,这点应该没有太多的反对声,在现代超算技术水平下,结合相关理论,绝对能够设计出拥有良好机动性水平的战机。再次:发动机水平,这个真不能用老眼光看看啦。国产发动机目前已经能够支持20的超巡了,而且速度比22还要快。第四,鸭翼在改善操控和机动能力的同时,并未对电磁隐身产生影响,这恐怕让很多喷子失望了。第五,机身强有力的优化和复合材料的运用,在减重同时,还有多多好处。20的性能到底如何??用央视采访战机飞行员的一句话总结:亚音速不吃亏,超音速是20的天下。
就rcs图而言,不考虑涂料,j20rcd值略小于f22。目前没有直接证据对比腹鳍+鸭翼与机身的连接处和巨大的尾翼+进气道与飞机夹缝之间的rcs值差,综合而言,保守估计是能和f22不相上下的。而毛子家的那个,他们说他们“自有办法”
歼-20战斗机的隐身性能是被严格保密的,外界不可能知道。该机总设计师杨伟曾在讲座中表示三代机是没有办法升级到四代机的,因为那是从铆钉的使用开始设计的。隐身涂料效果不大,关键在座舱、雷达、进气口三个大因素,后面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外形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外形决定了一种战斗机的隐身性能。
就目前歼-20的隐身外形看,应该是优于苏-57,稍差于F-22和F-35的。根据隐身飞机设计边缘对齐和尽量减少翼面数量的设计原则,歼-20存在三个隐身瑕疵。
首先是该机的鸭翼具有上反角,这是为了让鸭翼涡流流过主翼上表面,但这个上反角导致鸭翼与主翼不在一个平面上,这会略微增加迎头RCS。
其次,鸭翼后缘与机身其他边缘不对齐,增加了两个方向上的回波。
最后,歼-20尾部具有一对腹鳍,是该机成为隐身战斗机中仅有的具有腹鳍的飞机,这或多或少会增加一点RCS。
此外,歼-20虽然正在测试锯齿尾喷管,但相对于就有加力燃烧室雷达屏障的F119和F135发动机来说,其后向RCS还是偏大,能被雷达直视高速旋转的发动机涡轮组件。
当然,这些瑕疵不会对歼-20的隐身性能特别是迎头RCS造成多大影响,并不会使该机在于F-22和F-35的交锋中处于不利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战机高清大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