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每千吨可搭载一架,辽宁舰6万吨,为何却只能搭载二十多架歼15?
航母每千吨搭载一架舰载机的算法和我国50万元每吨的舰船造价一样都是个参考计量,现实当中并没有类似的规律,只能作为宏观上的参考,不能用于实际计算。
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母,改建于前苏联半成品“瓦良格”号,满载排水量6万吨,根据官方披露歼15舰载机编号来看,辽宁舰标配一个舰载机飞行团,此外还有数架直-18反潜直升机和直-9搜救直升机,至于预警直升机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上舰佐证。
首先,辽宁舰是艘训练、科研试验航母;参照国外有关瓦良格号航母原始设计数据,该舰最多载机在36架左右,包括各型舰载机、预警直升机、反潜直升机以及搜救直升机;我国在对其改建过程中拆除了原有重型导弹发射井,进一步扩大了机库面积,应当载机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才符合常理;实际辽宁舰却只搭载了一个舰载机团的歼-15,这和辽宁舰的训练、科研试验定位有很直接关系,毕竟训练舰有别于作战舰艇,其只需要满足训练、科研试验基本需求即可,因此辽宁舰只有24架舰载机也就合情合理了。
其次,如何计算辽宁舰载机数量。舰载机是现代航母作战核心力量,舰载机的数量和性能象征着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航母搭载舰载机数量由甲板停机位和机库容量综合决定,辽宁舰甲板共设置30个停机位,其中有14个临时停机位设置在辽宁舰起降区;辽宁舰机库最多可容纳22架舰载机,以此作为依据的话,辽宁舰理论上可以携带30+22=52架,再剖去舰载直升机搭载,辽宁舰的载机数量也接近现有的一倍;倘若以此种算法计算,辽宁舰在载机数量上基本接近所谓的一千吨一架机的计算方法,那辽宁舰就不再是航母,而是一艘不折不扣地运输船;因为航母作战赖以生存的起飞甲板和降落回收区基本被舰载机占满,飞机起飞不了,飞了也回不来。
最后,最关键的一点,辽宁舰作战体系能支撑多大规模。一般用舰载机的出动能力来衡量航母的实际作战能力,而舰载机的出动能力由返舰时能停放多少架飞机来决定;除了对航母甲板设计提出较大要求之外,还对航母航空部门指挥、调度能力以及后勤维修保障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综合决定航母舰载机战力的发挥。
前不久官方公开辽宁舰航母航空调度中心内部画面,航空调度中心掌控着这座海上机场的运转;经过航空舰桥改装,内部空间有所增加,舷窗明显增加,但相较美国的一体式航空舰桥,辽宁舰航空舰桥无论视野还是调度能力都远逊色于美国航母;此外辽宁舰机库维修保养设施并不完善,这与其前身瓦良格号设计有直接关系,我国改建过程中虽进行了优化,但是很难满足大批次舰载机维修保养工作,这成为限制载机数量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我国歼-15舰载机是目前国际上现役舰载机中尺寸最大的型号(苏-33由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前途不明,不予以对比),这无疑给航母宝贵的甲板空间和机库空间带来诸多限制,搭载数量自然下降;同时辽宁舰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这对舰载机起飞跑道长度有着较高要求,进一步限制了甲板停机位的优化。
综合上述,辽宁舰的载机数量和解放军海军需求息息相关,一艘训练科研舰不能等同于作战舰艇同等眼光去看待;国家斥巨资打造航母,首要目的就是追求航母无可比拟的战斗力,如何依据现有装备发挥最大战力才是重点,辽宁舰受设计理念限制,为了保证战斗力很难满载舰载机,毕竟美国航母也很少以满载状态出现;最主要的还是航空调度中心以及后勤维修保养水平限制,没有金刚钻当然也揽不了瓷器活。
辽宁舰设计之初就没考虑尽量多装舰载机,再加上歼15比较大,所以载机量少。
正常是24架歼15和12架各型直升机,共36架
如果原始设计采用美国思路,并搭载中型机,就可以搭载36架战斗机,总载机量48架
极限状态下再加12架战斗机,总载机量60架
世界各国的航母都有一个通用计算公式。就是多大的吨位可以搭载多少架舰载机。在航母上面,飞机不论种类不论吨位都按1000吨来计算。而这艘航母所能搭载的舰载机的数量就是用航母的吨位除以1000,所得出的结果就是航母舰载机的数量。至于为何要这样计算呢,这是因为加载器如果要在航母上正常运行,不可能只有一架飞机,还需要其他的辅助设备,像导航设备、指挥机构、零部件、武器、起飞的辅助设备、燃料、检修系统、充电系统等等一系列设备的支持。这样将这些设备算下来,平均一架飞机1000吨差不多。当然这里边也会有10吨20吨的误差,但是相对于航母排水量几万吨,十几万吨来说这点误差不算什么。
言归正传我国辽宁舰排水量是6万吨。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出,辽宁舰的舰载机数量为60架。但首先要想到这个公式只是理论上的公式。我国辽宁舰的定位是一艘训练舰,也就是说他不需要承担作战任务。对于非作战任务的航母不需要搭载很多的舰载机,只需要可以满足日常训练的需要就可以。并且根据这个公式算出来的舰载机数量,是这一个航母最大的舰载机数量。各国都不会将航母上的舰载机数量达到这一公式计算出来的数量。这是因为航母上的舰载机需要起飞和降落,而如果甲板上或者机舱里舰载机的数量达到饱和的话,会影响起飞降落的效率。
航母舰载机的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时,航母上可以正常起降舰载机,并且可以达到最大的作战效率。而如果一味追求舰载机的数量,也许会导致舰载机可以升空而无法降落。所以我国辽宁舰舰载机的数量为20架,可以正常满足日常作训需要。并且航母上舰载机的数量越多,所需要的保养费用也就越多。而对一艘训练舰来说,投入这样的能力和财力有点不太合适。毕竟他只是一艘实验型的训练舰。
大家看到美国的航母逞威风是因为他打击的都是一些二流以下的国家,军事实力差距很大。所以航母敢在近海作战。但对于军事强国来说,航母开到对方近海就是自杀,陆基航空兵就是航母最大的威胁。所以在大国之间,航母还只是海上角力的平台。
从美国航母发展来看,舰载机数量增加只是航母升级的一个附属功能。航母变大的主要原因还是综合平台的提升,例如蒸汽弹射、电磁弹射、预警机进入航母等等!只有这些综合作战系统完全整合到航母上,才能更有效的发挥航母的威力。例如先进的弹射平台能提高舰载机出动效率,能让大型空中作战平台实现在航母的起降。同时也可以提高舰载机载弹量和载油量。这样都有利于发挥出武器的最佳性能!
现在美军的航母能起降大型预警机,这样就能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如果不具备这个功能,那航母装再多的舰载机也只是拼刺刀,不具备压倒性优势。
辽宁舰吨位小,目前的配置只能说是为了训练,使各种新的武器能与航母系统实现磨合与匹配,为以后大型航母做铺垫!
个人觉得,这一问没有道理,简单地进行数字相加或递减,对航母载机了解于事无补。媒体上说,辽宁舰最大载机24架,反观之其姊妹舰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最大载机量却高达50架之多,你能弄清其中的缘故吗?我们的辽宁舰是在拆装了导弹发射装备,扩大了机库的,数量却只有这么多吗?航母舰载要分极限条件下使用和一般使用,一般使用,库舰也只有20多架,所以以航母吨位来计算载机数量,没有任何意义。归到底,库级设计之初,终没摆脱载机巡洋舰的概念,而美英的航母,正是始终围绕制空和制海而展开的,所以才会拥有数量较大的载机规模。
国产航母。公开的数字,载机数量要比辽宁舰多出三分之一,如果在极限条件下使用,达到60架也可以。作为滑跃式起飞的航母,数量达到这一规模,应该说还是不小,毕竟满载排水量只有6.7万吨的航母。在出动效率方面是比弹射型航母差一点,但也有维护性高,耐用性强的优点,虽说不比电弹射,但此前的蒸弹占用空间巨大,仅其所需要的净化淡水设备,就极其庞大。维护相当繁杂,需要一支不小的后勤维护人员队伍。凡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只以某方面技术来论定航母优劣。
电弹射一场革命。战后美国航母发展得好,“福特”级正是其登峰登极的产物,现在因使用新技术过多,遭遇了重大技术难题,克服以后,发展起来,正能代表航母发展的未来。10万吨,核动力,电弹射,综合电力系统,极限载机可达到百架,成为世上航母建设的绝对标杆,也是正是发展航母的我国,需要学习的。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用歼6取得了哪些战果?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用歼6取得哪些战果?第三次印巴战争是指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期间,印度、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地区分治问题而引发的战争。该次战争以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成为孟加拉国结束。
1971年12月4日天黑后,印度空军按计划出动70架猎人式战斗机和苏—7歼击轰炸机大规模空袭巴基斯坦机场。拉提夫少尉和赛福兹少尉驾驶歼6,分别击落、击伤1架苏7;卡兹少尉驾驶歼6将印度空军1架猎人战斗机撞毁。
12月7日,巴军歼6双机与印度空军的4架苏—7遭遇。一场激烈的拼杀过后,2架苏—7被击落。
12月8日,印度空军两架苏—7飞机飞越国境线,企图偷袭巴基斯坦境内的李萨勒瓦拉空军基地。就在苏—7还有2分30秒到达李萨勒瓦拉机场上空的时候,巴空军航空飞行员哈斯米中将,迅速驾驶歼6飞机打开加力紧急战斗起飞,只用了45秒钟击落两架苏—7印度飞机。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当面的歼6主要执行战场和要地防空任务,共飞行650架次,击落敌战机7架,自己损失4架。
歼6战斗力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扬威异国天空。我们国产飞机的战斗力还是没得说的,为祖国的军工企业点赞,为国家争了光。我就分享这些,欢迎大家留言,谢谢!
歼20挂弹6枚,那么模拟空战中战损比1:10、1:20是怎么来的?
j-20挂弹六枚,在模拟空战中战损比却是1:10。甚至于f22都打出个1:144的骄人战绩。
那么这个战损比是怎么来的呢?要知道就哪怕每一发导弹消灭两个敌人,导弹都有点不够啊。
但是这个有问题吗?五架歼20迎击。然后干掉了敌方十架战斗机,己方损失一架歼20战损比为1:10。
毕竟这说的又不是一架战斗机,出去一趟能干掉十架战斗机回来。那不是战斗机是星际战舰.....
至于美国的那个1:144,4架,22出去了,干掉了12个f15f18,f16之类的,然后己方无一损失,接着下一轮又干掉12个,继续还干12个就这么进行了12轮以后干掉144个敌机,终于被干掉了一个。
那么战损比就是1:144。
这东西没问题呀
隐身飞机的交换比不是一次空战
而是一次完整的空中战役,你们认为交换比就是歼20发射完6枚导弹空战就结束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既然是打仗肯定是一次完整的战役。
导弹发射完毕是要回去装填的,不是说你一架战机导弹发射完毕这次空战就结束了,而是完整的一次空中战役算出来的交换比它不是说按导弹数量来算交换比的,毕竟你的导弹也不是百分百命中。
一架战斗机只能挂6枚导弹,怎么在演习中做到1:10甚至是1:100?这是因为演习不是实战,实战打完了导弹就得返航,而演习却可以人为制定各种规则。
根据公开报道,我国歼20隐身战斗机曾经在演习中轻松打出1:17的战绩,也就是歼20在演习中击落17架战机后自己才被击落一架,这还不是最多的,美国空军的F22战斗机曾经在演习中面对三代机打出了1:144的战绩!
歼20的内置弹舱挂载数量是6枚导弹,F22虽然多点也只有8枚,导弹打战机不会“一箭双雕”,那么依靠这几枚导弹是如何在演戏中击落几十上百架战机呢?这是由不同的演习规则决定的!
战斗机演习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贴近实战化,这种演习战斗机如果在演习中打完了导弹就必须返航退出演习,因此这种演习即便隐身机能做到百发百中,最多击落的战机数量也不会超过自身导弹的携带数量,而另一种演习的目的则是为了锤炼飞行员或测试战机的性能。
第二种演习战机可以连续参与,比如一架战机在演习中被击落,脱离交战空域后可以立即飞回重新参与演习,F22战斗机1:144的战绩就是在这种演习中打出来的,而且别看F22击落了144架三代机,实际参与演习的三代机可能只有十几架甚至不到10架,这种演习的目的就是锤炼飞行员技艺,因此不考虑弹药消耗。
通过上述可以看到,四代机在演习中的大比分战绩是一个累计数值而不是一次空战的成绩。
空中对抗是讲求条件对等的。
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比如单打独斗还是双机对抗,是否同样有预警机和干扰机等辅助飞机保障,有同样出色的飞行员等等;模拟现实的空战环境,是突然遭遇,还是一方执行拦截,是一方雷达不开机,还是双方雷达开机等。如此通过数次临阵空中搏弈,方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美国空军F-22出世不久,即对阵F-16,在其“红旗”军演中,首次空战的结果,F-22以144:1的大幅领先优势,宣示了隐身空战的到来。然而是次空战,没有描述更多的细节,比如空战条件是否对等,空战环境是否逼真,只是对外公布了结果。
有无故意夸张的成份在其中,也值得怀疑,毕竟当时只有美国一家装备了五代机。以后又经过了数次对抗,基本把F-22对阵三代机,锁定在44:1的最终定论中。
歼-20模拟空战1:10也好,1:20也罢,要看具体对阵的是何种机型,三代与四代当然是不一样的,比如升级到四代的歼-16,已经具备了半隐身的能力。如果歼-20可以1:10的结果胜出,就说明我们的五代机性能还是非常出错的。
要知道,做为三代王的歼-11,升级到四代以后,其性能在四代机中也属佼佼者。
致于1:20的结果,可能是歼-10基本型号,20的交换比对于“猛龙”来说是满意的,从而说明歼-10性能也是十分出色的。
军改后的空军,经常展开自由对抗,其激烈的程度,如飞行员所说,强度并不比实战轻松。并随着我军的开放,也经常与外军展开交流,空战思想与时俱进,对抗经验得到不断积累。在以创新为主导的训练模式下,训练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这样我军面临真实的战场,不管出动四代还是五代,定能战而胜之。因此魂舞大漠相信,我们所模拟的训练结论,是正确的。
首先这种数据只是说明四代机与三代机的差距而已,并不带表其真正的作战性能,谁敢也不敢保证在真正的战斗中就会出现这种数据。
话说回来,J-20挂弹6枚又不是直接一架J-20与20架三代机战斗,这样的话按这种算法最多只能到1:6的战损比。实际上包括美军F-22这些数据只是通过理论数据与空战模拟得出来的。
比如起飞一架J20,另外起飞一到两架三代机,然后在空中进行多个回合的模拟空战,然后通过空战的数据算出战损比。个人感觉四代机同时打的多了可能做不到,因为即便它有隐身性能的优势,但是它的载弹量在这里限制着,不可能同时跟多架三代机缠斗,如果是近距离格斗那其隐身性就基本可以抛开不谈了。
而四代机(国外五代)就是要靠着自身的隐身性能和超视距作战来碾压已经过时的三代机,这也是为什么三代机生产线正在慢慢开始关闭,继而会出现逐渐被四代机所取代的局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