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法国不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研制“台风”战机,偏偏自己制造“阵风”战斗机?
台风战机起源于ECF(欧洲联合战机),其实一开始法国的达索公司是有加入的。早在1979年,ECF由英国联合德国梅塞施密特主导方案,西班牙,意大利,加入联合开发,紧随其后达索也加入了该计划,在本国名称为ACX。
但我们都知道,其实台风后来是没法国什么事的,退出ECF的法国自己搞了阵风。那是为啥呢?原来实力较强的达索,出于绝对的高傲和自信,与ECF是的实际领导者英国争夺方案主导权,并提出要使用法国史奈克玛公司自主设计的M88发动机,法国这样的要求有自己的利益考虑,毕竟M88是法国研发的一款先进中推,而当时法国尚无一款战机能够搭载M88,能借着ECF盘活M88那是再好不过。然而英国人认为罗-罗的RB199发动机是优于M88的,因此拒绝使用M88。由此造成了最初的裂痕。
SNECMA的M88发动机
到了1983年,英法德意西又成立了FEFA(欧洲未来战机),在ECF基础上发展具备短距起降和超视距能力的先进战斗机,能力相当于三代半水平。而达索又提出了比如可以改装成舰载机,并且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而这些无疑要给战机项目增加许多成本预算,这对ECF最大股东之一的英国和西德是无法接受的分歧。于是英德意三国退出,开启了新的战机计划,将法国和西班牙排除在外。而法国则根据ACX方案另起炉罩,发展成了后面的阵风战机。
Rafale 阵风战机是由法国的ACX专案发展而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EF2000台风战机,其实是在英德意与法国分道扬镳后,在吸收了英国航太实验机计划(EAP,Experimental Aircraft Programme)的成果后发展而成的,并使用了罗-罗的EJ200发动机。EJ200是一款推重比达到10一级的先进中推,不论是推力还是推重比都是比法国的M88强了不少。也因此可以让台风战机在不开启加力的情况下做到1.4马赫的超音速巡航。
我们现在看到的EF2000是在EAP计划基础上发展而来
EJ200发动机,世界上最先进的中推之一
法国历来是很高傲的国家,尤其在航空领域,为了独立自主,从设计到制造包括最核心的发动机,都选择自己研制。哪怕法国史奈克玛的发动机技术远逊美国和英国,但是法国仍然坚持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这是自戴高乐总统以来就立下的传统。任美国的战斗机有多先进,法国愣是不引进,不购买。比如F-35,当年法国连投资都不投,到如今也是一架也不买。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年法国和英国分道扬镳存在一定必然性。这不,达索的六代机,依然是不和英国美国合作,而是拉着德国这个小兄弟一起搞。没办法,法国的性格就是如此,不主导,毋宁死。
法国今年展出的六代机方案
法国空军的发展理念和欧洲其它国家不同,法国比较侧重于多功能多用途战斗机,甚至还能够成为舰载机!所以由于在战斗机联合研制方面出现意见分歧,比如说联合研制战斗机的发动机使用哪国的发动机这样问题,多国争论不休,最终导致法国开始独立研制自己的战斗机!
法国空军在欧洲国家当中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因为法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都是自主研制了,比如说经典的幻影系列战斗机,还有沉寂十几年后,终于开始大卖的阵风战斗机。目前已经成功出口到了卡塔尔和印度等国,其中卡塔尔进口24架,后来又补充12架阵风订单,印度进口36架阵风!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国拥有独立的完整的战斗机研发能力,欧洲国家之所以选择联合研制战斗机,说到底还是因为成本的问题,欧洲国家虽然都很富有,但是在国防上面的开支却是非常有限,导致欧洲各国研制战斗机费用都捉襟见肘,抱团取暖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而法国的经费不像英国等国家那样紧缺,尤其是法国达索公司还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幻影战斗机,不光积累了研制阵风战斗机的费用,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技术,这些都成为了法国独立研制一款先进战斗机的基础,所以20世纪70年代,法国决定自己研制战斗机!
所以法国有实力来研制一款自己战斗机,另外法国也没有参与到美国的F35联合战斗机的研制计划,这表明法国的航母舰载机,也需要自己来建造,如果法国参与欧洲联合战斗机计划,那么对于其它的参与国家来说,舰载机它们已经几乎都选择了美国的F35B或者F35C这样的先进的五代机,不可能再会为舰载机的研制提供经费的,所以法国最后还得自己研制,还不如直接自己研制呢!
事实证明法国的选择是正确的,1986年7月4日阵风战斗机首飞,2001年服役!阵风战斗机算是第四代战斗机当中,性能最为全面的战斗机了,不管执行什么样子的任务都行,甚至还具有投送核武器的能力!优秀的性能也导致了阵风战斗机的价格非常的贵,甚至说高到离谱,它的单价比美国的F35这样的五代机的价格还要贵。
不过由于阵风战斗机在几场战争当中的优秀表现,尤其是在利比亚战当中的出色表现,让很多国家开始了解阵风战斗机的实力,所以利比亚主要战争结束后,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就陆续收获了多笔订单,比如印度就进口了36架,未来还可能追加订单。
不光是阵风战斗机,法国的第六代战斗机,也是想独立研制,不过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制费用着实太大,所以法国和德国抱团了,因为德国也没有参与美国F35战斗机的研制计划,两国便一起开始了六代机FCAS计划!
先来给网友们呈上图一张,看上一会,也许能琢磨出不少道理。今天美国开始五代机当家,欧洲只有三代的双风和“鹰狮”,“鹰狮”还是依靠美国帮助来完成的。英国在二代“鹞”式以后,即失去独立研发战斗机的能力,联合德意西才打造了一款“台风”。只有高傲的法兰西,具备独立研制和生产三代机的能力。好精神,在准三代“幻影”以后,成功研制出“阵风”,而且一机分为空军和海军两型。虽说也是一款中型三代机,但欧洲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保存完整的航空工业能力,就是法国的胜利。如今联合德国和西班牙,打造六代机,被世人看好,法国有这个能力,而英国也宣称研制六代机,多年不造技术断层不少,并不被人所看好。
英国很头疼
多年不造,开始外购模式,与美国合研F-35,欧洲多国都有参予。拿了钱,等待了多年,技术上根本沾不上边,F-35到货大梦方醒,原来这就是人家圈钱的一款飞机,毛病缠身,20年以内谈不上什么战斗性能,根本无法使用,是以变得着急,终于下定决心,表示要独立研制。只是多年不造,从二代直接跨越到六代,技术难度未免太高。不似法兰西,一直在造。想想以前不免老大后悔,由此也看到了法国的高明之处,谁有也没有自家有好,只是美国的战略设计很深,挖好了一巨大陷阱,想用一型飞机断送掉整个欧洲的军用航空业。应该说美国达到了其目的,现在英国面对一大堆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障,没法不头疼。
与众不同
不只飞机,在军用领域,所有的技术都要实现自主,建立健全了全面的国防工业体系。如今法国,全部装备基本都是自已的东西,不会受制于人。造了“阵风”,不会止步,再次向六代机发力,终得稳固地在欧洲建立了真正的话语权。看不上F-35,更不会为其所迷惑。自已的装备本来不错,法国自有骄傲的本钱,“阵风”之比“台风”,都作为中型机,并不差什么。外销初步打开了市场,仅印度一单,36架就卖了88亿美元。研发不断,技术上建立了厚实基础,航空工业能力与实力得以衍续。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并不复杂。
本来法国是同意一起研发欧洲战机“台风”。
当时参加项目的国家很多,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西德、德国、英国。
显然,法国如果参加至少会分摊研发成本。
但法国倾向设计出约9吨的战机,但其他国家倾向大于10吨以上的设计,法国最后在1985年决定退出,自行研发阵风。
因为法国人有独立研发的技术和能力,更关键是研发已经接近成功。
早在1982年,法国的达索公司已宣布正在研发幻影2000的后继战机阵风。
1985年末,法国展示了阵风A技术展示机原型,1986年7月4日阵风机首次试飞。
这个速度是很快的,而台风反而是1994年才首飞,比阵风迟了8年之久。
当时法国政府认为,这个阵风可以满足法国的需要,也就没有必要参加台风项目。
同时,法国还是传统的军售大国,需要自己的主打战机,用于出口。
实际上,阵风也有不少出口,部分订单为:2015年分别取得来自埃及(24架)、印度(36架)、卡塔尔(36架),还有很多国家试图购买。
客观来说,阵风还是非常先进的战斗机,但价格也贵的离谱。
该战机空军型出售价为每架4700万欧元;海军型出售价为每架4,900万欧元。
这个价格本来就够夸张了,然而实际购买还不止这个价格。
整个法国军方采购项目的总费用为280亿欧元,由出产数量计算,得出平均每架阵风式战机的价格约为9,500万欧元,比下一代隐形战机F35还要昂贵。
基本只有人傻钱多的主,才会购买。
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都曾是三十多年前“欧洲战斗机”项目的竞选型号,只不过在后期的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欧洲各国对于战斗机的定位和需求有所差异,最终法国单独退出了联合研制的阵营,最终发展出具有纯粹法国血统的战斗机,且在时间表上领先台风战斗机率先完成首飞、列装部队。
20世纪70年代,世界正在经历社会、经济和战略层面的剧变,美苏两大强国率先在三代机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美国推出了F-16和F-15组合,苏联也以米格-29和苏-27应对。欧洲各国都在研究自己的新一代主战飞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欧洲搭上一体化进程的快车道,开始涉足到军事领域,1978年法国达索公司和德国MBB公司计划共同打造一款面向未来的欧洲战斗机项目,英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国对此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次年,由英法德意西五国、五家战斗机制造商共同参与到该项目的发展中,当年10月,研发五国初步在主要设计原则上达成一致,确立了双发布局设计,并计划在1992年服役。但就在这时分歧已经展露头角,各项目国在飞机具体性能指标上充满分歧。
英国人想要的是一款重型空优战斗机,法国军方提出要轻型、敏捷性以及作为舰载机使用;德国人则认为战斗机应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在军方需求上,法国与英德两国的军用需求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法国人之所要轻型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国人设计飞机的理念是,飞机的重量决定了飞机的价格,重量越重成本也就越高,这也是达索公司战机设计的一大特色。
分歧面前,各国都无法说服对方,于是各方制造商展开竞争各自为营展开型号研发,意图在后续的竞标中能获胜。在1980年的汉诺威航空展上,法国达索和德国MBB率先推出了各自的设计模型,两年后英德意大利共同出资的帕纳维亚公司在范保罗航展上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并宣称拿出7000万英镑研发一款验证机,此时宣告法国达索公司在此轮竞选中失败。
随后帕纳维亚公司向法国达索和德国MBB公司发出共同研制的邀请函,高傲的法国在权衡之后,最终放弃加入这一计划,法国决定自主推进达索公司的方案,研发出一款具有纯粹法国血统的战斗机。法国推出了自己的验证机,并将其命名为ACX,帕纳维亚公司推出的方案验证机最终被命名为EPA,自此两家展开研制竞赛。
1986年7月4号,法国达索阵风-A验证机成功首飞,并在随后的范保罗航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航展两周后,英德意大利等国联合研制的EPA验证机也实现了首飞,法国人在时间轴上略为领先了EPA项目。1994年法国空军的阵风B01、阵风C01和海军版的阵风M01原型机全部通过测试,相比源于同时期EPA的台风战斗机早了整整三年。
这就是法国阵风战斗机和欧洲台风战斗机之间的历史渊源,两款战机都是源于“欧洲战斗机”项目,只是最后因为涉及定位和需求上的差异,法国退出了该计划,并成为欧洲台风战斗机的主要竞争对手,也算是战机研发过程中的一些饭后谈资吧。
美国要如何利用F35战机来抵御欧洲战斗机工业?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闪电II已经成功地消灭了欧洲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能力,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获得了超过3500架F-35闪电II战斗机的订单,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估计未来会有超过6000架的F-35战斗机的订单。
欧洲具备研制战斗机的国家不是很多,就英国,法国和瑞典具备一些能力。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斗机目前还在生产中,目前已经获得了超过650架订单。
法国特立独行的研制了阵风战斗机,不过这款战斗机只有180架的订单,而且还是天价的成本,印度花费80亿美元购买了36架而已。
而瑞典研制的JAS-39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不少订单,这是在大国战斗的夹缝中生存的典型机型,低成本是其制胜法宝。
从台风,阵风和鹰狮看,欧洲是具备第四代战斗机的能力,不过也陷在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中了,欧洲各国很晚才开始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等这些战斗机开始服役的时候美国的第五代战斗机也开始装备部队了。
美国是先发制人研制第五代战斗机,与欧洲打了个时间差,而欧洲自己不思上进错过了研制的机会,如今欧洲的四代机价格还和五代机一样。
美国的F35性能确实优秀,但是作为商品出售不见得被所有北约国家完全所采购。自从特朗普对北约盟友进行了钢铁铝材增加高关税以后。北约国家就不在为美国买单了。以法国马克龙为代表的欧洲等欧洲国家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自己的欧洲军事独立联盟。这样以来,美国人的F35的销路在欧洲市场上就出现了障碍。法德联合研制的阵风战斗机在进一步进行改版升级。新的战斗机研制也在进行中。这样以来美国的35战斗机就失去了它商品的价值。
如何抵御,根本不需要抵御,只要降价就行了。
飞机代数越高,飞机的制造难度就越高,如果不是财大气粗,根本无力支撑航空工业的发展。
所以一遍是现成的物美价廉的成品;一边是虚无缥缈的愿景,不知道有多少国家会不为所动,尤其是欧洲自身经济就不见气色,动不动就砸锅卖铁,更是很难有这个决心去正向开发。
其实他们不想吗,他们也想自己开发高级飞机,无奈没钱啊,不得已,都已经组团开发了,法国咬牙开发一型飞机,无奈推销不出去,只能自己装备着。
额外说一句,这就对比出日本的狼子野心和中国的伟大。
日本本可以舒舒服服的生产F35,但人家不想舒服,非的开发心神战机,目的就是不落人之后,君不见拿到F16技术自己开发出F2来,而且日本人的精神力也很强,不会只贪图便宜,就是放弃自身研发。
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也想能买到好东西啊,曾经有段时间不就流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点嘛,虽然这句话不对,但中国也想买到好东西啊,无奈买不到啊,苏熊基础掏的差不多了,美国技术人家不买,没办法只能自己刻苦攻关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