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国的马克龙能否代替2021年将退出政坛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担任“欧盟盟主”?
谢谢邀请。谈几点个人看法吧:
第一,现在的欧盟处于英国“脱欧”的关键时期,德国和法国是当之无愧的“欧盟盟主”。所以,马克龙用不着等到默克尔退出政坛,目前已经是“欧盟盟主”。虽说“一山难容二虎”,但马克龙和默克尔实实在在地撑起了欧盟的一片天。
第二,马克龙难以代替默克尔。默克尔已经开启第四个德国总理任期,到2021年将退出国际政坛。马克龙年纪轻轻,刚刚品尝到总统的滋味,在欧盟和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本无法与默克尔相提并论。
第三,默克尔退休之后,德国当然后继有人,不会退出“欧盟盟主”的职位。马克龙如果还能继续当法国总统,必须要与德国新总理齐心协力,共同担任“欧盟盟主”,才能带领欧盟应对各种挑战。如果马克龙单独担任“欧盟盟主”,一是可能能力不济,二是可能难以服众。
第四,马克龙虽然有大国雄心,虽然呼吁建立欧洲军队,但必须看到自己的短板: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国的位置是最容易被挑战的;在欧盟中,马克龙显然太嫩了。“欧盟盟主”不是好当的,必须振兴欧盟经济;欧洲军队不是容易建立和指挥的,必须面对内部和外来的压力。
作为老牌帝国的法国与英国一样难逃日渐没落之运,在时代前进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国计民生、全球经济竞争力滑坡等内外问题压力,迫使法国社会选了一位外表“小清新”的马克龙当“法人代表”来提振法国的“国际魅力”。而马克龙执政魄力与抓经济能力的表现跟他年龄一样“稚嫩”而“浪漫”!对内经济死水一潭没妙招;对外立场摇摆、阳奉阴违无“主见”!它折射出马克龙“团队”是个“打酱油”的队伍,这与他个人能力、魅力、执行力、战斗力低下有很大关系!2023年即使默克尔交出“打狗棍”而让贤,你说像马克龙这样一个“菜鸟”式的“富三代”能做“欧盟盟主”?能的话,他就是“廖化”,欧洲无“大神”,小马将先“疯”!不能的话,说明欧洲还有“希望”走出V谷,重振旗鼓,再次“站”起来!
随着德国女总理、欧洲的女强人退出政治舞台,暂时不清楚德国总理的下一任是谁,马克龙虽然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是他和默克尔的政治影响力相差太远,不太可能有能力领导欧洲。
作为特殊的一极国际关系主导力量,法国的国际地位不可被小视。但是,作为欧洲的一代领秀人物,那可是马克龙自己的雄才大略能力问题。而非仅是,自己国家的"精英文化,国际轴力与领袖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但问题却是马克龙总统还没有这些领袖条件。于是说,他无法取代2021年后的默克尔领袖地位。因为,马克龙总统只是一个"雄才大志"的总统,他的"政治策略太低,战略定位贫乏,雄起政策太少"的欧盟贡献力不足。这让人不免冷眼看他,当枪使他…更为重要的是德国人的"精英文化,国际轴力与领袖资源"远远高于法国的现有水平。虽说,默克尔总统离任后,德国精英层还无一位更强的领袖人物出现。但也会有一个不差于马克龙的总统被选出。而这一结果的形成,多是欧洲无法完成大统的形成。或是说,马克龙的离练过少,领袖力无法在三五年实现超越式提高的结果。除非,马克龙及时学得"先知先觉"之术,并具"先成先至"之能的高品位改变!否则,默克尔的离职,就是马克龙的落选之时。
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当欧盟盟主的野心,更有和中美平起平坐的政治报负。理想是美好的,万一要是实现了呢?但法国致命的短板是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它的政治报负完全不匹配。军事力量上自保尚且困难,非洲法语区有什么动乱,法国人自己是摆不平的,非洲一隅对法国的军事力量都是很大考验,法国还谈什么军事力量的远距离投送。法国更多的是政治抱负。不要说想和中美平起平坐,就是在欧洲内部,想当欧洲盟主,也是不够分量的,它的经济实力和德国差的太远,想作为盟主,不是光喊喊口号就行的,关键是承担责任,有大担当,比如分担欧盟的各种费用比例,法国你不能总在后面,出钱的时候,声音小了,抢盟主的时候,喊起来了,这肯定不行,不能服众。法国人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法国人的政治抱负在戴高乐时代达到顶峰。但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国际地位也不过如此。就是你再有能力,再有野心,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实力跟不上,什么政治军事抱负都是空谈,政治和军事是以经济基础作为保障的。每届法国总统都有大的政治野心,都想领导欧洲,但首先要在法国内部获得法国人的绝对支持率,戴高乐受法国人那么狂热的拥护,也没能领导欧洲,何况现在的马克龙国内的支持率一般,能不能连任都不好说,何谈欧盟盟主。马克龙不是政治家,只是个政客,或者说马克龙是个政治明星,欧洲的政治明星,明星怎能担当政治大任?
法国总理宣布暂停燃油税增加计划,这是否代表着马克龙已经妥协?
还是那句话:“法兰西从来不缺少极权主义,但是法兰西人民也从未怕过当权者!”马克龙力推的燃油税计划,准备对法国柴油和汽油每升分别征收约6欧分和约4欧分的二氧化碳排放税。这一措施将会是燃油价格上涨20%以上(当前巴黎柴油每升约为1.40欧左右,汽油略高于柴油),给那些经常使用车辆的居民增加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每月大约多支出60到80欧元。所以这次上大街抗议示威的主要以运输业和物流行业的人为主体。马克龙虽然想到了会有人起来反对,但是抗议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力。
(马克龙与抗议示威)
只是暂时停止,并不是取消!
事态很严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法国总理宣布的是暂停燃油税计划,而不是取消燃油税计划。暂停将会持续数月,具体期限不定,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平息事态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为研究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弥补燃油税给公众所造成的负担。不过增加燃油税的大方向没有变,这是法国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议》的承诺,并且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增加政府税收,刺激就业等。至于这是否能够平息骚乱,目前来讲还不好说,因为骚乱本身性质已经发生改变。目前来看其已经由抗议燃油税的骚乱转化为抗议马克龙本人的大规模骚乱。其是马克龙近一年多多项具有争议的改革措施的一次集中爆发。
(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
马克龙“皇帝总统”
马克龙因为改革多次触及既得基层群体的利益,这使得其经常被人们扣上“富人总统”、“皇帝总统”的帽子。今年上半年法国基本是在抗议示威中度过的,法国的公营部门、教师、公务员、铁路等群体进行了持续性的罢工,抗议马克龙推动劳工制度改革,砸了他们的铁晚饭。然而马克龙态度十分强硬,直接以“拒绝养懒汉”进行了回应。这次的暴力骚乱规模和激烈程度超过了上半年,并且可以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骚乱相提并论。马克龙态度依然很强硬,其这次给出的回复就是:“这些人今天抗议我加征燃油税,明天又能转过头去抗议空气污染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言外之意这些人总是有理由,他们针对的是马卡龙本身。
(视察情况)
骚乱不简单
马克龙本人的政治立场为中间路线,早年加入的左派社会党,但是政策主张却偏向于企业主。所以这个中间派很不好当。其成了极左翼和极右翼的靶子和标杆,巴黎骚乱之所以由一场抗议活动演变为大规模骚乱,原因就在于活动人群之中混入了极右翼和极左翼的政治团体。在他们的煽动和挑唆之下,局势开始失控,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界限,一些抢劫犯和暴力份子还是趁机进行打砸抢。当前整个欧洲大整治环境就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泛滥。马克龙本身的开放、对话、包容的中间派政治主张不为他们所接受。可以说这是变成了一场带有政治目的的骚乱活动。抗议活动的领导者之一本杰明·柯西的一句话其实很说明问题:“这只是第一步,但我们不满足于面包屑!”
(黄背心抗议示威者)
结语
马克龙当前的支持率只有20%多,这次抗议示威活动的民调显示有将近66%的民众支持这次抗议活动。马克龙能否度过这次政治动荡,就得看他能否在未来想出一个万全的对策。暂停的目的其实也是因为国际油价的走势的原因,因为OPEC大会即将召开在维也纳召开,如果不出意外OPEC将会达成新的减产协议,预计明年将会继续减产100万桶,油价可能会应声上涨。这很显然不利于燃油税的试行。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加大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名字中,虽有两匹马和一条龙,但他却是属蛇的。他倒是想在天上飞,在地上跑,结果,却遭到上帝的惩罚:以肚子行走,终身吃土的厄运。
马克龙年轻,才四十有一。他想出人头地,像拿破仑那样叱咤风云。他想为国家积累财富,采取的方式却是剥夺穷人。他面对四起的烽烟束手无策,最终只能顺应民众的想法。
不可否认,在法国不提出改革之人,当不上总统。而真正进行改革的总统,必会遭到民众的反对。
法国人闹革命具有悠久传统。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从1789年攻打巴士底狱开始,便此起彼伏,惊天动地,断头台上的鲜血,就从未干涸过。
马克龙虽然知道民众对于提高燃油税会闹上一闹,不曾想却是这么个闹法。
起初,他打算以硬对硬,以强抗强,针尖对麦芒的策略,试图坚决打压“黄衫军”背后的”极左“”极右”两方势力的捣乱,结果却捅了蚂蜂窝,激发出更多”打砸抢烧”的行径。
怎么办?马克龙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在他短短的人生中,从未遇到过这种可怕的情形。前进吧,力量在哪?就连防暴警察都在向“黄衫军”脱帽鼓掌。后退吧,则前功尽弃,自己的总统宝座也会岌岌可危。
恐怕这个时候,他会特别钦佩普京处变不惊的英雄气概吧。亦会想到当年拿破仑被民众赶下台的伤心与无奈。他之所以会让总理菲利普出面去平息民众的怒火,只是想留给自己一点可怜的自尊而已。普通百姓的火气好压,但勒庞的极右势力定会趁机大发神威,如果法国的未来真就落到她的手里,不仅是法国的悲哀,欧洲的悲哀,同样也是世界的悲哀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