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国荣非抑郁症自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国荣非抑郁症自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金钟铉,张国荣都因抑郁而自杀,抑郁症为何成为众多明星的头号杀手?
不只是明星,普通人还不是如此?想想生的百般无奈,想想死的干净利落一了百了,人活百岁终有一死,若死在灿若春花的时候,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那里,永远这般美丽,何尝不是最好的选择呢?
你说呢?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得抑郁症,就像我们每个人感冒一样。只不过这是精神感冒了。因为明星是公众人物,压力大,容易患上此疾病,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不知道该病有多么痛苦,特别是重度患者。并不是抑郁症患者想死,而是实在精神上承受不起了。感觉活着比死还难受,所以选择走自杀这条路哎!
电影《霸王别姬》里,为什么张国荣会自杀?
程蝶衣这辈子唯一念想 就是跟段小楼唱一辈子戏 他只是在梦里不愿意醒 而那把剑就是现实 经历批斗打压菊仙也不在了 唱一辈子 在一起一辈子成他唯一的念想 当初段小楼喜欢那把剑 蝶衣就去为他求来那把剑 程蝶衣跟虞姬一样 没有退路 只剩霸王一个人 他是活在梦里的 活在跟跟他师哥唱一辈子戏的梦里
当再一次唱我本是男儿郎 又不是女娇娥 突然意识到 我是男儿郎 怎么可能跟师哥在一起一辈子 所以万念俱灰 说他拔剑自刎 不如说 现实扼住了他的脖子 要了他的命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堪称经典,如同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为何电影结尾程蝶衣选择拔剑自刎?我也想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真虞姬遇到假霸王
想当年,程蝶衣还是小豆子,段小楼还是小石头。刚来到戏班的小豆子,被师傅打,被师哥们嘲笑,只有小石头暗暗对他好,为他受罚,两个人相互依赖,相互照顾,直到成为京城名角依然最是要好。
从小程蝶衣演的是虞姬,段小楼演的是霸王。程蝶衣把生活过成了戏,从戏里走不出来,戏里,他是虞姬,他的满腔情意才能在戏的掩盖下无所顾忌的倾泻而出。而段小楼演的只是戏,他的戏和生活是分开的,台上是霸王,下了台还是一样娶妻生子,过着凡夫俗子的日子。真虞姬遇到了假霸王,对程蝶衣来说是痛苦的,而后来的段小楼和别的虞姬唱了戏更是让程蝶衣绝望。
说好的唱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程蝶衣拔剑自刎,做到了和虞姬一样的从一而终。
二、没有霸王也就没有虞姬
时代在发展,京戏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盛世繁华,经历了当年的揭发与羞辱,菊仙的自杀,他和师哥已经不能再合体霸王虞姬了。而这也说明没有了戏,他们在生活中再也不会有太深的交集了,他只是小豆子,他也只是小石头。他再也不能以虞姬的身份站在霸王的身边了,即是如此,何必苟且偷生呢?当初师哥的检举和揭发,也让程蝶衣看清了,虞姬是真的虞姬,霸王却并不是真的霸王,这也是压死虞姬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看程蝶衣的一生,幼年离开母亲,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师哥身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情感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只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他的情感一直得不到回应,一直活在压抑中,戏外有菊仙陪着师哥,他只能通过戏来宣泄,最后连戏也不能演了,没有了霸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只能像虞姬一样,做到从一而终吧。
程蝶衣这个角色首相我觉得与其把他定性为同性恋,不如称之为,性别认知障碍。
小孩子建立性别意识的关键年龄是3-5岁,那这个阶段的小豆子在做什么呢?他跟他妈妈一起住在妓院里,男孩子在一个全然女性的环境下成长起来,这样的例子,文艺作品里不少。最方便联想到的是《鹿鼎记》,同样作为妓院里长大的孩子,韦小宝的性格特质就是油滑、机灵、讲义气,对女性有天然的追逐,也有玩弄成分,他吸取的是“江湖”的生存规则,模仿的,实质是妓院里的嫖客。
但小豆子不太一样。他潜意识里,是把自己跟那些妓女等同化了。这里没什么不敬的意思。虽然李碧华在原著里反复强调“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但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戏子”,段小楼在面对很多抉择的时候,态度跟程蝶衣是不一样的。
在结尾文革那一场戏里,段小楼揭发他,是为了自保,想苟且求生,但程蝶衣揭发菊仙的“历史”又是为何呢?他纯粹就是报复,非常孩子气的野蛮的报复,属于被背叛以后的应激性反应。在他心里,师哥一直是庇护他的存在,那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呢,他下意识地,归过于菊仙,讲道理,把一个男人的错迁怒于另一个女人,这本身,也是非常女性化的做法。
在这段揭发里,他说了句非常有意思话,他吼道:“我早就不是东西了,可你楚霸王也跪下来求饶了”。
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程蝶衣作为一个男戏子,确实遭遇过不少男性的猥亵,直接点的是大太监张某,婉转点的是袁世卿。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法不感觉尊严受辱的。而从电影看,段小楼从来没有性取向上的疑惑,没有受到过男性的猥亵,甚至是以挑衅的姿态面对强权,所以程蝶衣对他的彻底投降感到震惊。第二,是这句话非常有“虞姬”心态,什么叫“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就是我本来也不尊贵,我的价值是因你而存在的,那你突然都跪倒了,我就不知道我还算什么。
从电影的设置看,程蝶衣唱得应该比段小楼好,但始终是他求着段小楼合演。这就是虞姬呀。
在霸王眼里,虞姬和乌骓马一样,不过是上等玩物,有也可以,舍也无所谓,甚至你都说不清,他对虞姬的保护,是出于爱还是男性自尊作祟。但虞姬对霸王,就是非常简单的追随。
虽然程蝶衣死在十一年后,但其实段小楼揭发他的那一刻,他就死了。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京剧被拿来改成了四不像,最重要的人又亲手舍弃了他,他看到的,是四面八方的神像坍塌。
你怎么还能要求他,有血有肉地活着呢?
电影《霸王别姬》同名于梅派名剧。
京剧《霸王别姬》演绎的是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在九里江十面埋伏,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不出,心情烦闷,与虞姬在帐内饮酒消愁,闻四面楚歌,疑楚军皆降,知已兵败,与虞姬话别,虞姬自刎。
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全身心的投入演绎虞姬这个人物,终成一代名角。但也因此自始至终没能走出角色,“不疯魔不成活”,把程蝶衣生生活成了虞姬。
因此电影结尾,程蝶衣以虞姬扮相自刎于舞台上,也呼应了虞姬的结局!
《霸王别姬》中的角色细说起来都是被演绎的入木三分,张丰毅的段小楼,巩俐的菊仙,葛优的袁世卿,还有虽然惊鸿一瞥,却惊艳满屏的豆子娘蒋雯丽等等。
但我最爱的还是张国荣的程蝶衣。柔弱的表像,强大的内心。
程蝶衣把自己活成虞姬,张国荣又未尝不是把自己活成程蝶衣呢?
原因有三:
一、程蝶衣的同性诉求的失败,以及爱而不得的自我内心的挣扎,被世俗所不容的骄傲,还有他骄傲背后的一身落寞,和他与世俗伦理以及时代洪流的顽强抗争,并最后选择自戕的悲剧结局,虽败犹荣。
二、人性的复杂本身就是酿成一场悲剧的因素。有的人在迫害中依然保持内外的品格,而有的人却早已倒戈扭曲了自我,甚至是阉割了自我的真诚和纯粹。在《霸王别姬》中,菊仙和蝶衣虽然都不是完整的,但是他们的内在却是一样的将爱奉为圭臬,并为心中的所爱而死。这样的冲击让我们潸然泪下,并深深地感到惋惜。
三、哥哥(张国荣)自身所带有的悲剧色彩使这部戏超越了它本身的内容,加深了它的意境。他的一生就像一场短暂的电影,内容十分精彩,但却透着悲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国荣非抑郁症自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国荣非抑郁症自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