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雄部队全歼日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英雄部队全歼日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雪豹坚强岁月里哪一集特战队全歼鬼子一个营?
雪豹坚强岁月第33集:小鬼子兵荒马乱,特战队全歼鬼子营地。
该集剧情是刘三埋地雷突袭日军,日军听到地雷的声音意识到基地被人突袭了,八路军利用一种新型的陶瓷地雷逃过了日军的探测,成功地突袭了日军基地。
《雪豹坚强岁月》是由梦舟文化出品,张健执导,张若昀、高洋、毛晓彤和吴承轩等主演的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毕业于黄埔,留学于德国的富家子弟周卫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甘愿放弃名利,忍受各种磨难,穿梭于烽火硝烟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特种部队缔造者的故事。
《亮剑》平安之战,楚云飞5千人打日军3千人,为何不能做到全歼?
晋绥军三五八团团长楚云飞能用5000人击败日军3000人已经是奇迹了,如果再把他们全歼,《亮剑》中的楚云飞是做不到的,恐怕只有演义中的吕奉先可以。
日军3000人的编制相当于一个缩编联队(标准为3800人),其轻重武器配备齐全,士兵训练有素,能追着国军一个师(7000人左右)满地跑。按白崇禧所说,国军和日军的战斗力对比为1:5,也就是说想和3000日军对抗,国军起码得投入15000人,这也仅仅只是勉强能打而已。
例如淞沪会战,国军80万对抗日军20万,最终伤亡30万人还没守住上海。
到了抗战后期,由于日军兵员短缺和国军部分换装美式装备,国军的一个美械师有了和日军联队抗衡的能力,不过也没有全歼日军联队的战例。
而晋绥军只是阎锡山的部队,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其装备和中央军差了许多,战斗力也远远不如,所以晋绥军想吃掉3000日军,投入兵力得在20000人起步。即便是楚云飞这样的精锐之师,想以5000人击败3000人还得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方有一线机会。如果想全歼,不仅这点人根本不够,还得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另外,楚云飞也没有必要全歼日军,他只要守住自己的地盘就可以了,全歼敌军看似好看,但得不偿失。一旦稍有不慎,甚至满盘皆输。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亮剑》也算是抗日神剧,不过神的有道理,观众百看不厌。
在当时,就算整个晋绥军都来了,也没有实力全歼一个满员的日军步兵联队。
首先,部队实力在哪里摆着,楚云飞没有实力打赢。
在抗日战争初期,我军和日军的伤亡比例高达7:1。后来,美式装备的配发,正面战场上的伤亡比例才开始下降。而晋绥军不是中央军,不在配发美式武器的范围以内。按照这个伤亡比例推算,要想歼灭日军3000人的联队,晋绥军军可能要自损21000人。
这么高的伤亡,就算是阎锡山也不愿意,也没能力承担的。阎锡山手里就几万人,没实力打这个仗。而楚云飞手里只有一个358团,5000来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全歼这支日军联队的。
其次,楚云飞只是来给李云龙帮场子的,他可不是来玩命的。
楚云飞在《亮剑》中的表现不俗,绝对是国军的优秀代表。他能照顾到国共双方利益,以民族大义为根本,坚持以抗日为主。所以,他能主动出兵阻击山本特工队;并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时,果断出手帮忙,阻击日本援军。
但是,楚云飞参战也是没有接到作战命令的,只是友情出场。他要是把军队全部押上去打光了,没法向领导交代。而且,国共虽然在统一战线,但是,早晚会有一战。所以,楚云飞部的作战计划就是“梯次配置,分段阻击”;作战目标是以最小的伤亡,阻击日军援军,配合平安县城战役。最后,我觉得如果伤亡过大,楚云飞会随时可能撤出战斗。
吐槽一个神剧。
刚看一个神剧节选,“三分钟全歼日军整个联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双引号中的关键词看看。剧中,少帅的东北军组织了1个机枪连一字排开 ,100挺捷克式一起开枪,只用了三分钟,就将日本关东军第十六联队消灭干净了。
具体哪个电视剧,我没查到。不过,我觉得东北军没有这个战斗力。要有这个战斗力,哪还有九一八?!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全歼日寇一个野战联队,以晋绥军的战斗力,别说楚云飞的一个358团,就算阎锡山把第二战区主力再开来一个军也做不到 。当时的晋绥军被日军、中央军和八路军压迫在晋西一隅,建制部队满打满算已不足5万人,阎锡山也不敢下这个血本。
整个抗日战争进程中,中国军队还没有全歼日军整个师团的记录,“万家岭大捷”薛岳以四个主力军差一点点灭了第106师团,还是让师团司令部和师团长松浦中将溜掉了。全歼日军联队级别的战例也少之又少,1945年初的“湘西会战”中,李天霞指挥刚刚换装美械的第100军确实全歼了日寇116师团的109联队,最后被围困的几百名日军残部全部自杀。
除去战力的悬殊,《亮剑》里关于美械的装备也演绎过头了,当时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美式装备,中央军嫡系部队都不能完全满足分配,蒋介石不得不做稀释处理,部分三个师的军只给二个师的美械,然后各军内部调整,绝轮不到在抗战中期差点跟日本谈和的晋绥军,第358团拿到几杆美械样品还说得过去,大规模列装是没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说,到抗战末期,全歼日军一个联队,中央军精锐一个军有能力做到,晋绥军不成,更别提楚云飞的一个358团了,另外给平安格勒战役“帮帮场子”还可以,玩命的事他不干。
方立功参谋长怎么说来着?八路军只是名义上的“友军”。
日军作战比较难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一部被围,周边各部必拼死来援,很多时候迫使已经包围日寇一部的中国军队不得不因此撤围,万家岭薛岳如此,反攻宜昌陈诚亦如此,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日军全线溃逃,成建制被歼的也只有大队级别。这个差距我们是必须要承认的,否则何来艰苦的八年抗战,冈村宁次在拟定作战计划时,经常以一个加强大队抗衡中国军队一个师计算兵力。
按陈诚经过多次战役总结出来的比例,晋绥军想包围和吃调日军这个吉野联队,至少需要5倍以上的兵力,以乙种师团野战联队的3500人推算,楚云飞至少要调动18000人左右的精锐,就凭他手里的5000人根本做不到;退一步讲,就算楚部能以5000人困住吉野联队,附近日军也不会坐视,什么八路军一个连可以阻击日军联队8小时啦,什么晋绥军可以跟日军进行对等炮战啦,看电视看着提气就好了,别去反证历史事实,相差太远。
我们一直说,把打日本鬼子当成打游戏那么容易,是对抗日牺牲之无数先烈的不敬。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楚云飞5000人全歼日军的3000人,这是不可能做的到的事情。李云龙的平安格勒战役能够成功完成战役目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周边友邻部队阻击援军。这些友军部队为了阻击增援平安县城的日军,自身付出伤亡也不小,当然取得的战果也不小。在抗战中期的时候,丁伟和孔捷的部队已经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尽管这样,他们硬碰硬也不是日军援兵的对手。在阻击日军的过程,部队也是只能依靠有利地形进行层层阻击。
楚云飞的358团确实是晋绥军的头等主力团,不仅兵员优先补充,而且武器装备配置先进。在国府军队中,只有师级作战单位才会配备炮兵营。楚云飞的358团,仅仅是个团级单位就配备炮兵营,可以说很多友军都非常的羡慕了。但是楚云飞面对的日军也不是善茬,而是一个满编的精锐的野战联队。这支日军属于华北日军的机动兵团,属于乙等师团的下辖的联队编制,具体番号就不太清楚了。按照日军正常的编制,联队重火力就拥有20多门火炮。这支日军还是野战部队,至少得到了炮兵中队的加强。在火力方面,日军已经远远超过了楚云飞的358团。
楚云飞的部队在人数上面比起日军还是占据优势的,但是兵员战术素养不够均衡。在将军岭截击山本特工队的时候,布置的重火力居然提前开火。很显然,楚云飞的部队缺乏作战经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部队扩编的太快,质量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反观日军属于野战机动兵团,作战经验丰富,战术素养非常的高。这一点,楚云飞的358团远远比不上日军部队。
在楚云飞和日军正面交战前,独立团的一支连队提前与日军发生激战。八个多小时,独立团几百人的队伍就基本全军覆没。这也从侧面看出日军战斗力非常强悍。楚云飞的部队之所以能够和日军打成平手,第一是日军长途奔波已经疲劳;第二是前期八路军消耗掉日军部分力量;第三是楚云飞部队以逸待劳;依托现有的防御体系和日军作战。如果双方发生的是遭遇战,楚云飞的部队很可能被正面日军包饺子,从而导致全军溃退。
晋绥军装备和实力都很一般
如果楚云飞五千多人就能歼敌三千,那全面抗战根本用不上八年,甚至九一八事变时都给他突突了!
别看亮剑中晋绥军穿着人模狗样的,实际上晋绥军装备很一般,老蒋这个人公私很分得开,即使和阎锡山重归于好,共同抗日,在装备补给上也是优先补给中央军,比如说老蒋在抗战前弄的德械师,地方军阀基本毛都没沾着。
虽然平安县之战已经是抗战中后期,美国已经对中国进行军援,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复杂的情况是,当时美国驻中国的军事代表史迪威掌管缅甸战局,也掌管美国援助的物资,所以,他把大部分的装备都给了新22师新38师,也就是后来的新1军和新6军,但是新1军和新6军基本没参加国内的抗战战场,相反,为了配合史迪威的缅甸战场,在豫湘桂战役之前,反而抽调大批精锐到缅甸作战,这也是豫湘桂大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像七十四军这样老蒋的御林军都是抗战胜利时才装备美式装备,你说你一个晋绥军里面的一个团怎么可能拿到美式装备。即使是到了内战时期,地方军阀整个编制的拿到美式装备的也不多。
尤其是阎锡山的第二战区,老蒋管的更严,为什么,阎锡山的第二战区辖管的不但有晋绥军,还有八路军,如果老蒋把晋绥军武器装备管饱了,阎锡山多多少少还是要分给八路军一些的,所以,索性让晋绥军都不够,看你怎么给八路。
实际结果就是,在抗战中,晋绥军的装备真的没比八路强多少,这一点从《亮剑》中也可以看出来,最起码八路还能缴获点武器,或者“自筹”,而晋绥军则没有这个权限,全靠上面配发。
这也是晋绥军在抗战成绩普遍较差的重要原因,先不要管人员战斗,配合什么的,光是武器上已经输给人好几倍了,还怎么打!
日军三千人在一起是一个什么概念?
日本甲种师团一个标准联队在三千八百人左右,平安县之战是在抗战后期,三千多人的联队应该是抗战中后期日本缩水的联队,是临时编制乙种师团的步兵联队,人员大概在2900人左右,即使如此,这样的步兵联队和甲种师团的步兵联队在火力打击上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所以,后期装备美式装备的国军打这样的部队应该容易一些,但是也绝对不是说可以反攻整个日军,实际上,日本在1944年的时候还对中国进行奋力一搏,企图迫使老蒋投降,说明日本的实力还是有的。
以晋绥军的当时的装备,必须按照白崇禧的说法,中日开战,人员必须五比一才可以,所以,想要歼灭这三千多人,楚云飞得三个团,一万五千人才可以。
在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出动上万主力部队,也未能全歼日本一个大队五百多人,可见,中日双方在武器上不止一星半点的差异啊!
作为国军序列,大的战役必须上级部门批准
显然打算围歼一个联队这么大的行动,必须经过上级部门批准,而平安县战斗是因为李云龙的老婆被人抓了,李云龙才调集独立团来攻打平安县城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日军才开始过来援助,日军据点一动,整个中国军事也开始进行阻击。
所以,楚云飞能动,是因为日军到了他的辖区,他才有资格调集军队。
有人说楚云飞是来帮助李云龙镇场子的,实际上并不可能,从楚云飞的多次表现,以及“个人情感只能让位与政治了!”的话来看,楚云飞不是感情用事的人。
因此,楚云飞职责范围之内的任务就是阻击一下,能打过就打,打不过就请示撤退,这才是国军的一贯风格(在亮剑中,楚云飞曾经用类似的话讽刺过李云龙)!
李云龙全歼日军观摩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六名大佐,为什么不活捉他们?
在《亮剑》中一名少将和六名大佐,如果把他们俘虏是大功一件,李云龙却放弃了俘虏,只因为在这一战中,李云龙率领部队成功歼灭日军华北观摩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和六名大佐,然而可惜的是,李云龙虽然指挥得当,但是一名俘虏没有抓到!
尤其是在虎亭伏击战的最后关头,战士们已经将日军少将和六名大佐包围了,李云龙却来了兴奋,要和日本大佐过过招,正因为李云龙这鲁莽决定,七条大鱼全部伤命。要在最后时刻,李云龙稍微冷静一下,不和他们决战,直接将日军将领全部俘虏,可能最后结果就不是“功过相抵”。
很明显,抓活的要比死的划算的多,更别的是日军将领了,会7个,搞不好还要什官,或者奖几万个大洋,这么好的事,李云龙居然放弃了。
一名少将六名大佐,如果俘虏可是大功一件,可是李云龙为什么放弃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越是日军高官,越会顽抗到底。在很久以前,日本就开始向国民灌输为天皇效忠的理念。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前,不管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少将以上级别的几乎没有,因为通常情况下,日军会盲目的奉行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不是顽抗到底,就是选择自杀。
第二,李云龙不给日军投降机会,从表面上看,独立团的战士们在包围这七名鬼子军官之后,李云龙下令要活的,但实际上,这只是李云龙想出出这些鬼子的洋相,毕竟这次遇到这么多日军高级军官,可不是经常有的,为了鼓舞士气,李云龙还接受了日军提出的一对一决斗的要求,理由很简单,“不能让小鬼子,笑话我们不敢拼刺刀,老子以后还要在这一带混呢!”
除此之外,李云龙还非常仇视日本侵略者。在《亮剑》中,提到过李云龙因为日军3个俘虏兵的事件,受到过处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云龙不会给他们投降的机会。
而李云龙唯一一次希望日军能够投降的战斗,应该是在平安之战时,当时日军俘虏了李云龙妻子,而唯一能救出妻子的办法是日军能够主动投降。然而很可惜的是,山本一木宁玉碎不为瓦全,李云龙只得下令抬出意大利炮!
综上所述,一名少将六名大佐,如果将将其俘虏,可是大功一件,然而李云龙却放弃了这个绝佳立功机会,就是这个原因,主要是以上两点所致!
青岩来答。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围歼日军观摩团,为什么不选择活捉里面的日本高级军官。这其中的原由,就让青岩告诉你吧。
年轻时的小野田宽郎
投降时的小野田宽郎
日本军官都是死硬的军国主义分子,根本不可能投降。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是出了名的不怕死,不论是普通的士兵,还军官都是如此。就拿日本军人引以为豪的“猪突”冲锋来说,一旦命令下达,日本军人就算面对敌人密集的火力,他们也会不要命的发动自杀式冲锋。日本军官更是日本军人中的死硬分子,要让他们投降根本不可能。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少尉小野田宽郎就曾经在菲律宾的卢邦岛,独自一人坚持战斗了三十年,直到接到自己老上司谷口义美少佐亲自下达的投降命令,才放下武器。
驻山西的日军
八路军面对日本观察团,必须速战速决。
自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拥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山西就成了日本防守最严密的地区。日本关东军满蒙军团,下辖立混成第11旅团、混成第15旅团、混成第2旅团、独立混成第1机械化旅团驻守山西。再加上日军有组织的伪军的习惯,驻山西的日军密度非常大。日本军官观摩团为了自身的安全,可定会选择比较安全的路线。可能在战斗爆发的几公里以外,就会有日军的炮楼存在。八路军为了不引来日军大部队,必须速战速决。
日军94式电台
如果在抓俘虏上耽搁时间,日军会用电台,招来大量的援军。
二战中,日本的94式电台虽然性能一般,但在各级军队中都普遍装备。日军观摩团为了通讯的方便,可定会随身携带电台。在战斗爆发的时候,日军的报务员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向驻山西的日军华北派遣军莜冢义男中将发去遇袭的电报。如果在抓俘虏上耽搁太长时间,说不定会被急速赶来的日军,反包围。
日军就和强盗一样
日军与抢来的萝卜合影
八路军也没有余粮
面对冈村宁次的铁棍扫荡,八路军根据地,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日军每到一处村落,都会抢劫粮食,焚烧村落,迁移人口。八路军的军粮还需要老百姓的大力支援,又怎么养得起这些肥头大耳日本军官。所以抓了俘虏,也会成为八路军的累赘。
日本军官观摩团老照片
韩家裕地形老照片
《韩略村伏击战》地形图
李云龙围歼日军观摩团是一场真实的战斗。
亮剑中的勇猛强悍的李云龙原形,就是开国中将“王近山”。而围歼日军观摩团就取材自王近山的成名之战《韩略村伏击战》。1943年10月,日本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调集日军第69、32、37师团和皇协军第1师和第2师一部共3.2万人,对山西发动“铁棍式”大扫荡。日本大本营为了学习冈村宁次的新战法,特地组织了130名优秀军官,前来学习参观。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王近山选定了在地势险要的韩略村,寻机吃掉日军观摩团。10月24日,插着日本“膏药旗”的日军观摩团,由100个日本兵护卫,坐着10辆大卡车直接进入了386旅的伏击圈。本着掐头断尾,再打中间的原则。在道路两侧高坡上,埋伏的八路军首先集中火力,将两头的卡车击毁,将日军大部围困于公路当中。日军面对八路军的进攻企图利用卡车顽抗到底。为了速战速决,八路军依靠地形优势,集中所有的手榴弹,将日军炸了个人仰马翻。眼看敌人已无斗志,王近山果断命令八路军战士全线出击,用刺刀见红的方式,解决了所有的敌人。韩家裕一战,八路军损失30人,全歼了日本观摩团合计230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英雄部队全歼日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英雄部队全歼日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