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印度的军事国防工业如何?
印度军事是这样的,说起印度军事不得不说说,印度这个国家。印度的武器是五花八门,有前苏联的,北约的,印度总体来说人员还不错,但是军队战斗力是很一般的,第一,没有战斗经验。第二,武器太杂,一旦开战,啥型号的飞机挂啥导弹都会闹不清楚。第三没有能力维修。总之在我眼里,印度就是个二流国家,当然军事也就一般了。
这次“不黑不吹”,实事求是的讲一下的印度国防工业水平,想必各位已经看惯了网上脑补“黑”文,想了解点真实的印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讲,虽然印度的工业有着不少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其国防工业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主要是比错了对象,当然比不上美欧等老牌强国,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里,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仅次于中国而已,谁让全世界也就中国这样一个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建立最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存在呢)。
早期印度国防工业
在印度独立之初,其继承的国防工业不过时英国人留下的烂摊子,只是在二战中为英国“伪军”(英印殖民军)生产普通枪支弹药的十几个小军工厂。到了1960年以后,印度开始大规模扩充军备规模,在美、英、德、日等国的帮助和援助下,建设了一批较为现代化的兵工厂,并且将老军工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改造,军工企业总数增加到三十多个。此后印度又经历了两场印巴战争,军事规模开始进一步增长,此时苏联也开始转而支持印度,为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先进军事装备,印度人在购买先进武器的同时,向苏联提出了许可证生产和技术转让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再次扩大和提高军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说,像印度这样同时被东西方争相拉拢,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的外部环境下,印度发展国防工业的条件还真是得天独厚。当然,也可能是太容易得来的东西就越不珍惜,此后印度就陷入了“引进-研制-失败-引进-研制-失败”的怪圈,给人的印象是,似乎印度无论如何都难以真正独立自主的研发一款武器。
苏联解体后的印度国防工业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苏联轰然倒塌,可能印度人突然意识到“再强大的后台,也有玩完的时候”,在继续引进武器装备的同时,更加注重武器来源多样化和武器装备自给自足。在1994年,印度政府就推出了《1995-2005自主防卫10年规划》,确定以“引进-改造-自主研制”相结合的道路,逐步提高自主研制武器的能力,全面加速印度三军国产现代化武器水平的发展目标。根据当时印度政府的承诺,将在2005年时将武器装备国产化率提高的70%,然而时至今日,印度依然由超过70%的武器需要依赖进口,可以说这个印度的十年“独立自主”计划早已失败了。
印度国防工业的现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印度目前已经形成由8个大型国有国防公司、39个兵工厂和几百个私营防务承包商组成的庞大国防工业体系,涵盖航空、航天、坦克、装甲车辆、枪支弹药、导弹、造船、核武器等全部的国防门类,然而实际上却是“看起来什么都能造,什么都离不开进口”,每年花在进口武器上的钱都高达近百亿美金。
总体而言,印度国防工业现在的状况是规模足够大、质量偏低、效率低下,绝大多数印度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项目都没有办法按期完成,延期超期是家常便饭,预算超支和指标不达标也是常态,这就造成印度自研武器基本上都是还未服役就已经落后,比如说其维克兰特号航母、歼敌者号核潜艇、阿琼主战坦克、LCA战斗机等。
但是在我们看到这一系列印度国防的”缺点“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一切表象下隐藏的”勃勃雄心"。要不然许多印度自研武器又耗时、又费力、成本超高、指标低下,印度为什么还在“咬牙”坚持?明明印度可以轻松购买美俄的主战坦克,为何在一边买的同时,还在苦苦坚持着“谁都看不上的”阿琼坦克?明明可以继续买阵风、米格-29、F-16,为何还在LCA战斗机上花钱下功夫?其他印度版航母、核潜艇等重要装备的技术性能都不强,而且还需要买万国货来拼凑,为什么印度仍然在投入资金?
这是因为印度早就意识到,依赖引进武器不靠谱,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只有把良好的武器进口环境和外国装备当做垫脚石,继续推动武器装备自主研制,才是“大国根本”。所以,在阿琼坦克、LCA战斗机、航母等项目上遭遇再大的挫折,印度仍然在坚持;即使引进技术,国内生产法国“鲉鱼”级潜艇付出的代价、成本和时间更昂贵,闹出的笑话很多,印度仍然坚持获取技术,就可见一斑。
所以在我们没事“嘲讽”印度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现状不重要”,而其“独立自主”的决心一旦觉醒,就将是挺“可怕”的事。毕竟很多问题,都可以留待时间去解决,但是一个“资源、国土、人口”规模如此庞大的国家,决心走自研道路的潜力。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现在的状况可以用“困顿”这个词来形容。虽然印度在很多武器技术领域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进步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对于这一点,其他亚洲国家不可以小看印度的实力,如果印度长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军事购买和研究,未来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有真实力的军事强国。再结合印度庞大的人口和有限的资源。会成为亚洲一个不太稳定的危险因素。
印度在1947年独立建国后,就开始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当时印度全国只有16个兵工厂,外加一个军用服装厂,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糟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度高层制定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发展常用的陆军武器,比方说野战火炮,运输汽车,轻型坦克。第二步就是发展战斗机,轰炸机,先进导弹和电子设备。到了1953年,印度陆军已经大规模用上了自己制作的枪炮,至少是自己组装的,主要零部件和材料其实还是买的。这总比直接买成品强了。
到了60-80年代,受到军事技术经费有限的影响,印度的武器产业发展缓慢,让原本就落后的印度更加赶不上国际形势的发展。为此印度开始购买西方国家的装备,同时争取引进技术。但在71年,印巴战争第三次爆发,西方国家出于政治考虑,暂停了向印度出售武器的计划。印度只好跟苏联合作,走上了购买苏式武器的道路。还从苏联那里拿到了T72和米格21等装备的生产许可。但钱都花到了生产上,想快速成军,以应对有可能爆发的新战争。科研这块基本就停了,一停就是20年,国内技术没有任何突破。
进入21世纪后,印度人发现自己落后的很严重了,慌了。开始每年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军事,一方面购买国外的,另一方面也研究自己的。现在印度军工委员会旗下有40多家军工企业,职业员工超过15万人。除此之外还设立了数量庞大的军工研究所,从业人员也有几万人。差距正在努力地缩小,如果印度长期这样拼命追赶,总有一天会逐步的抹平差距。印度军工领域现在的情况还很一般,大部分主力装备基本都靠买,至少十年内,这个情况难有改变。
印度的国防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帮助,但直至如今仍然十分薄弱。在印度独立之后,因为其原本是英国殖民地的缘故,本土国防工业极度薄弱,全国上下只有十多家能生产枪支弹药的兵工厂,就俩生产火炮都困难十足,为了减轻在国防上对原宗主国英国的依赖,印度拟定了一个分为两步来发展国防工业的战略,第一步是计划生产一些如轻型火炮、轻型坦克以及运输车等简单装备的初期计划,第二步则是在拥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后发展如战斗机、雷达、重炮等复杂产品的长期计划。
在这个计划的指导和英国的帮助下,印度初期的国防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到1953年,印度军中已有80%的轻型装备是由印度自己生产的,甚至还生产了百余架教练机。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只是有限提升了各兵工厂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并没有增加兵工厂数量,对于技术水平更高的装备也是无可奈何。总的来说印度此时的国防工业仍然十分落后,还是需要大量的进口应发等国的装备,而且在部分本土生产的武器上还使用着进口部件。
在六十年代以后,大幅提升了军费的印度名义上更加注重国防工业,可实际上更多的钱还是拿去向苏联购买武器装备,和国外联合研发的装备也是成果寥寥,直到冷战结束后其国防工业水平仍然偏低。之后印度再度提出了全面发展国防工业的目标,以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和本土生产为核心,发展出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烈火”弹道导弹、“歼敌者”核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这一阶段发展至如今,虽然印度已经有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但技术水平低,装备仍然相当依赖国外,尤其是其空军,主力机型全部来自国外,国产的“光辉”战斗机一直处于难产之中。
印度发展国防工业的时间并不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能得到助力,相比于艰难发展的中国军工,可以说环境优越了不少,但是印度为了追求所谓“技术优势”,一直将对外军购作为头等大事,严重挤压了本土军工的生存空间,所以至今印度的国防工业还是不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的国防部长和印度的国防部长相比,权力有哪些不同?
美国的国防部长是美国国防部的最高领导人,现任美国国防部长是詹姆斯·马蒂斯,他于2017年成为美国第26任国防部部长。
美国国防部长主要负责处理与军事有关的诸多事务。同时,国防部长也是总统的国防政策顾问,并负责规划国防政策。国防部长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后才可上任,属于内阁阁员。根据美国国家安全法案,国防部长必须是最近七年都没有加入现役武装的平民,国防部长在总统继任顺序中排序第六。
美国国家指挥当局由总统和国防部长共同组成,该局具有发动战略性核武的特权,即发射核武器必须获得国防部长和总统的同意,这既是有名的“两人规则”。
美国的国防部长拥有“国防部长室”,该部门由副部长和五位次长组成,他们负责为国防部长提供协助。
美国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国务卿、财政部长通常被认为是内阁中最重要的四个官员。
印度的国防部长负责部队的指挥、协调和管理。印度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是最高的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只是负责部队的协调管理。印度各大军种司令部负责制定并实施作战计划,以及指挥作战行动。印度现役兵力共计127万,其中陆军110万,海军5万,空军12万,另外还有100多万准军事部队以及50多万预备役军人。2017至2018财年,印度的国防预算高达2.62万亿卢比。
印度现任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她是自英迪拉•甘地担任这一重要职位以来第二位女性。
美国国防部长和印度国防部长权利基本相似,都是本国的最高行政长官,都由文职人员担任。但是各自的权力还稍微有所区别。
美国国防部长权力较大,掌握了作战指挥权,在财会、科研、后勤等方面均有实权,建立了以国防部长为首的作战指挥和行政管理两大系统。国防部长是军队的最高行政长官,各军兵种的主官,如陆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空军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司令都要服从国防部长的命令。
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是为政府制定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处理有关国家安全事务提供咨询,内阁总理任该委员会主席,成员包括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接向内阁总理负责。
美国和印度国防部长达成协议要加大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军事合作,美印的目的是什么?
美印强化防务合作并非始于特朗普,而是由来已久,但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却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的目的是拉拢印度,将印度当作美国维护其在印太地区霸权的帮手。众所周知,早在冷战期间,美国就曾多番努力对印度实施拉拢,目的便是要在亚洲对抗共产主义。冷战后,特别是从小布什时期开始,美国明显加大了对印度的拉拢力度,主要手段便是加强与印度的防务合作,通过提供军事技术,出口先进武器,加强联合军演,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等提升两国的军事合作水平。2006年,两国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2016年,两国签署了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如今,在此次美印首次外长加防长的 “2+2”战略对话期间,两国又达成了多项军事合作协议或意向,其中最重要的显然是<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以及决定加强两国在印太地区的防务合作。可以说,时至今日,美国对印度的战略拉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对印度而言,印度长期以大国自居,坚持战略自主,对美国干涉印度从伊朗购买石油,从俄罗斯购买S-400防空系统非常不满。然而,印度并不想惹恼美国,更不想因此走到美国的对立面。因为在印度看来,保持并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加强与美国的防务合作,符合印度的战略利益,包括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加快本国国防工业发展速度,提升本国军事实力,弱化巴基斯坦的实力和影响等。因此,印度对美国虽有不满,但内心其实非常想加深与美国的防务合作。
可以说,此次美印 “2+2”战略对话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果,主要原因还是美印各取所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