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规划撞击小行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我国规划撞击小行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1年小行星会撞向地球是真的吗?
北京时间3月22日0时零3分,2021年最大的破坏性掠地小行星将以每小时12.4万千米的速度(相当于每秒34.4千米,地球的轨道速度大约为每秒29千米),从距我们大约相当于地月平均距离5.3倍的太空中通过。地月平均距离大约是38.4万千米。也就是说这颗小行星只需3个多小时就能从月球轨道到达地球。
这颗小行星的编号为2001 FO32,也称231937,发现于2001年3月23日。它不但是今年飞行速度最快的掠地小行星,也是个头最大的。其宽度大约是756米,长度大约是1721米。假如撞上地球,那么人类文明的大部分就完蛋了。事实上,这颗小行星比所有有记录小行星中的97%都大。
2001 FO32是一颗所谓的“阿波罗级小行星”,意为其轨道与地球轨道有交叉。2001 FO32的近地点和地球的距离是0个天文单位(AU),表明它能够到达距地球很近的位置,因此被NASA定为近地小行星和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2001 FO32的公转周期是810个地球日。
由于个头大,飞行速度快,离得近,反射率又不低,当2001 FO32从近地点通过时,我们用8英寸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就能实时地感受到它在群星背景上的移动。而在一般情况下,要感受到小行星的移动,我们至少需要等待5分钟以上。
根据NASA的说法,2001 FO32不会对地球构成现实的威胁。但是怎么说呢?如果要撞,现在才想到要做点什么,也已经完全来不及了。因此多说无益,过好每一天吧。
2022年小行星撞击地球能阻止吗?
2o22年小行星撞击地球理论上是能够阻止的,人类是有能力计算小行星靠近地球的速度,时间,撞击的地点,用科技手段让其改变轨道飞向外太空,也可以发射反卫星武器,如发射太空武器将其炸毁,也可以用人造卫星撞击小行星,当然也有小行星是不可预测的。
听国内一航天专家说2029年有一小行星撞地球,真的吗?为什么?
首先,2029年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约等于零,比中彩票的几率还要小,否则全球的航天机构早就发出警告并采取行动了。所以“2029年有一小行星撞地球”这种言论基本可以断定是谣言
在天文学界,凡是直接超过140米的近地天体均被认为具有“潜在威胁”。下面是NASA的数据:直径小于25m的太空石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基本可以燃烧完全,几乎不会对地面设施造成破坏。但如果直径在25-1000米间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将有可能对撞击区域造成局部破坏。而任何超过1000米的物体撞击地球,都有可能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
地球与小行星最后一次发生碰撞的时间是在1908年,即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威力相当于185枚广岛核弹。这次撞击影响面积超过2072平方千米,约有8000万颗的树木被击倒。与此同时,距离6438千米外的英国也感受到冲击波的震动,爆炸产生的火光更是传到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堪称奇迹的是,这次小行星落地处为无人区,没有人受到伤害。
即使未来真的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也不用过于担心。美国NASA目前正在研发一种用于制导击碎小行星的航天器,并计划于2020-2021年发射升空。欧洲航空局也在研发一种原理类似的“无人操作”航天器,以应对外来天体的滋扰。
我国将实施地外天体防御任务,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该任务具有何重大意义?
这是为应对将来必定会发生的来自地外的小行星威胁而进行的实验性操作。用来验证撞击小行星改变轨道的可行性。这是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采访中谈到的。
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数量巨大,它们中大部分沿着固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但也有一部分因为受到莫名的扰动或者撞击导致轨道异常,或本身轨道与地球轨道存在交叉的,这部分小行星就存在与地球碰撞的风险。
小行星有大有小,直径十米以下的小行星如果坠向地球,在大气层中就会被分解燃烧殆尽,可能会有少量的陨石残留,随着直径的增加,小行星对人类的威胁也呈指数倍增长。直径上百米的小行星就能够对整个国家或者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直径上千米的小行星将造成全球性的大灾难。我们一般认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就是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地区造成全球性大灾难而导致的。而且在一个较长的有限的时间尺度内,这种事情确定会再发生!
目前,世界各大国已经针对可能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建立了一套监测系统,通过不断监测计算它们与地球撞击的概率。目前来看短期内还没有对地球有严重威胁的小行星,但这一监测系统并不完善,经常有部分小行星成功躲避监测,只有进入大气层乃至坠落到地球后才被人类发现。为了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威胁,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以应对小行星撞击。
按照吴伟仁设计师所讲,未来十年内,我国将对一颗直径几十米的小行星进行探测,然后在距离地球1000万公里左右的位置进行撞击,以此验证人类撞击对小行星轨道改变的可能性。如果这项验证工作成功,则说明我国已经有初步应对小行星威胁的能力了。
可能有人会想,小小的撞击能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撞击与我们所想的撞击不同,这种撞击并不能直接撞碎小行星或者把小行星撞一个九十度大拐弯,只能简单改变一下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偏移角度甚至都到不了1度!但就是这小小的角度,在经过一千万公里的持续运动中,也足以偏离很远的轨道。所以,应对小行星威胁,发现的越早介入的越早,所需的投入也就越少。
也有人会想,发一个核弹上去,无论多大的小行星都能给炸碎了。这个想法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存在先决条件。首先需要提前对小行星进行探测,确定最有利的安放位置,其次,由于太空没有空气,核武器爆炸几乎全部以热辐射传播,对小行星的作用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如果使用核武器轰击小行星,最好的操作是在小行星表面钻孔,然后在内部引爆。如果是一个巨大的金属小行星,那可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所以,大家应该了解地外天体防御任务的重大意义了。虽然这项工作我们才刚刚开展,但在将来一定会成为守卫人类文明的一道有力屏障!
感谢邀请。美国NASA在2022年9月刚刚完成了DART项目,航天器是2021年年底发射升空的,飞行了十个月撞击了小行星迪莫弗斯,并成功的改变了它的轨道。我国的这一航天计划与DART计划相同,将是全球第二个进行防止小行星撞击演练的国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规划撞击小行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规划撞击小行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