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印度的国防工业为什么不行?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国防工业,实现独立自主的国防现代化。但多年以来,印度发展国防工业的进展非常缓慢。印度虽然装备着大量的先进武器,但是大多是进口自国外,小到步枪大到飞机坦克,甚至各种武器的弹药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印度军力的纸面实力排名在世界前十位,但考虑到印度薄弱的国防工业能力,其实际的军力水平与纸面实力相去甚远。那么为什么印度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却依旧发展不起来呢?
(印度的武器装备大多依赖进口)
对于印度来说,其国防工业的发展与其工业化进程是密切相关的。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上与中国同时开始,而且印度的基础与所处的国际环境还要好于中国。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早已成为了工业国家,而印度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还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也导致了印度国防工业长期得不到发展,只得依赖进口提升印度的国防实力。这所以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印度目前依旧是个农业大国)
首先,印度缺乏国防工业建设的大量人才。由于印度在历史上长期被英国殖民,英国对印度的定位是作为原料产地进行统治的。为了防止印度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禁止印度发展工业和理工科教育。这就导致印度当时虽然有些铁路和加工厂等工业设施,但大部分都掌握在英国人手中,而印度的教育更偏重文学艺术和宗教领域,理工类教育非常薄弱。由此导致了印度在独立后虽然工业基础要强于当时的中国,但印度理工类教育和工业建设人才比较缺乏。印度政府随后在全国建立了多所理工类综合大学,但考虑到印度众多的人口,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数量还是非常少的。而印度发展工业所需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短缺,使得印度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创建于1951年的印度理工学院,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
其次,就是印度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印度在独立后全盘继承了殖民时代的统治体系,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因此印度的土地大量掌握在私人地主手中。由于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廉价的土地进行基础建设,这使得印度必须从地主那里赎买土地,而地主阶级对于发展工业化毫无兴趣。再加上印度经济实力不佳,国家能投入的资金有限,这就使得印度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缓慢。
(印度工业建设所需的土地必须要从地主手中赎买)
此外,印度的国际环境使得印度可以轻易获得外国的先进技术,再加上印度好高骛远贪图先进技术,因此在发展国防工业时很容易由于基础薄弱而遇到技术问题,遇到技术问题后寻求引进国外技术和装备,导致国防工业发展缓慢。而国防工业实力薄弱,在自主发展武器装备时再次遇到困难,然后又再次引进国外技术,如此往复循环,导致印度自研的武器装备耗时非常长,而且基本上属于引进外国零件自己组装的技术状态,就这样还存在各种问题。如印度的LCA战斗机,在设计上采用西方的设计,机体材料、航电系统、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都是外国进口的,即便如此研制了30年依旧没有成熟。而印度自建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印度从特种钢材、发动机、武器系统和舰载机都是外国进口的,经历了10多年前后几次下水,现在还是个空壳子。还有阅兵专用的阿琼坦克,被印军差评如潮的英萨斯步枪,以及经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维护的战机极易坠毁等等,都反映出印度国防工业实力的薄弱。
(印度LCA战斗机至今没有完全成熟)
综合来看,印度发展国防工业的决心不小,但受限于印度目前的现状,印度要想发展起强大的国防工业,恐怕还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对于一直以来雄心勃勃的印度,其国防工业实力恐怕很难支撑起印度的野心。
首先就是印度被西方国家给“惯”坏了,养“懒”了,既然可以花钱无条件,无限制地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我又为何要研发,再就印度周围没有任何在军事上对他产生军事危险的国家,印度从国家层面就不会去发展高精尖武器,等到印度意识到这一点时候已经晚了,因为高精尖武器的研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有就是国防工业是一个国家总体工业的体现,而印度的工业基础并不发达,所以造就印度的国防工业的欠缺。
印度自独立伊始,国防工业只有16家兵工厂。但到目前为止,印度在引进和仿制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现在,印度国防工业是印度第二大工业部门,拥有8家大型国防企业、39家国营兵工厂、51家科研机构和数百个私营企业,能独立研制和生产飞机、坦克、电子设备等主要武器系统,还能生产包括卫星、导弹、航天火箭以及核武器的各类高精尖武器装备。印度建立了以国防部为主,原子能部、航天部、电子部等配合、职责明确的军事工业管理体制。仅对印度而言,这份家当也所算可以了。
应该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完全具有海陆空三军和空天一体的武器研发设备的国家屈指可数吗,也是就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法国。而印度也就比这几国家差一些,当然他对比英,德,意也是有所差距的,要知道,印度可是具有核武器的国家,印度也是能够自行研制海陆空三军和空天一体的武器国家。但武器的性能和质量却不敢恭维。对于印度来说,他的问题在于基本功不好。没有利用起英国给他留下的完备的基础设施。从而导致重工业“贫血”。并且“造血”机制缺乏。从国家体制来说,国防工业必须实施举国体制(对于任何和国家都一样)。而印度中央政府权力弱小,地方邦实力强大,国防工业的发展对地方邦没有任何益处。地方实力派把持地方权力,采取遏制国家工业化。印度的国防工业自然不能和大国相比。
印度的教育体系不完备,实施精英教育,这些人更愿意去做有钱,有发展的工作,不愿意从事国防工业这样的工作,印度缺乏这样的 人才。加上种姓制度,阶级固化严重。加上印度人性格比较慵懒,也就造成了印度有心无力的态势。就国防工业而言,印度的研发水平基本就是在图纸上,动手能力太差。即便是最普通的枪械和弹药,这是最基础的保障,要保证士兵们每日训练用的枪弹供应是,然而印度的国防工业连这个都难以保障。虽然美国的枪械子弹80%来自中国进口,并不是美国不能造,不过是为了节约成本,而印度是真的产能不足,质量不过关的严重问题,只能求助以色列,向起购买民用版本的子弹以满足日常训练之用。
国防工业是一整条产业链需求,而且还是高端中的高端,就印度而言,即便是把最先进武器给他,印度也无法仿制出来,而对中国而言那就是看一眼就“怀孕”,这个本事也不是谁都可以的。中国的这一切最初是是在苏联的帮助下成批次,成配套的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我们自己吃得了苦,用心学。而而印度呢?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手把手去教印度的。没办法建立完全独立自主生产研发体系,基础设施,整体工业实力,人员素质等的落后。再加上印度人又十分的懒散。也就只能依靠买买买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印度的国防工业还是可以的,说“不行”那是对它要求太高啦!放眼全球,印度的国防工业水平还是比较靠前的。
目前印度的国防工业由8家大型国防企业、39家国营兵工厂和51家科研机构为主构成,还有数百家军工私企作为补充。这些企业既可以生产飞机、坦克、电子设备等一般的武器装备,也可以生产卫星、导弹、航母以及核武器等高精尖的武器系统。
所以,印度的国防工业无论是规模、门类,还是研发水平都还是可以的。之所以我们有“不行”的观感,是因为印度的很多军工产品都存在“难产”的状况,但问题是它毕竟能造啊!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根本就无法自研装备,更何况印度军工产品种类还比较齐全。
在评议印度的时候,我们常常以自身为标杆,可今时今日的我们放眼世界又有几个可相提并论的!就像体育比赛首轮就被最后的冠军淘汰,你能说他的水平就一定是最低的吗?
印度的国防工业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反正美国和俄罗斯都会给他卖,他为什么要自己花心思搞国防工业体系?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防工业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都要建立在自己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工业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国防工业。工业体系强,国防工业不一定强,但工业体系不强,国防工业一定不会强。即便是有比较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如果工业体系无法支撑,也会很快衰败。
比如乌克兰的国防工业体系,因为在苏联分家的时候,乌克兰继承了相当一部分苏联国防工业,所以在分家之初是比较强的,不仅有核武器,而且有完整的军工体系,尤其是重型装备,无论是大型舰艇,还是大飞机,乌克兰都有。但因为乌克兰被西方忽悠瘸了,工业体系迅速衰败,所以国防工业也不断衰败,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了。
又比如一些欧洲小国,因为欧洲的工业化比较早,所以即便是中东欧的小国,也在20世纪初期就具备了一定的工业水平。比如捷克造的枪械,在整个民国时期,都是国内各个军队比较喜欢的。但在苏东巨变之后,捷克进入欧洲市场体系,捷克自身原有的工业体系迅速衰退,现在捷克已经没有什么工业了。斯柯达虽然是捷克品牌,但已经被大众收购了。
德国的国防工业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期,都是全球顶尖水平。而且,德国的整个工业体系,实际上都是以军工为核心的。即便是在一战之后德国成了战败国,受到许多限制,但德国仍然能够通过与其它国家进行合作,维持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运转,保留自己的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开始扩军,德国国防工业迅速恢复了。
相比之下,苏联的国防工业体系走了另外一条路。在苏联成立之前,俄罗斯的工业发展水平在欧洲是属于比较低的,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苏联成立之后,迅速发挥了自身的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起了一个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这也是苏联能够在一战之后的废墟上迅速恢复和崛起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情况与苏联类似。在建国之初,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但中国同样发挥自身的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尤其是在当时国际环境比较险恶的背景下,优先发展国防工业和重工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打好基础,然后再开始发展轻工业。所以,中国现在也是全世界稍有的具备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由此反观印度,我们就不难理解,印度为什么没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了。虽然印度也可以自己生产甚至研发一些武器装备,但因为他们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也就没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所以整个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是东拼西凑的,不成体系,相互不配套,也不兼容,甚至相互排斥。所以,虽然印度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钱去采购武器,但印度军队的战斗力面对小国还能用用,面对大国的时候就没什么用了。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印度始终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印度也有自己的工业,但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而印度又是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政府没有能力集中资源来扶持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因为对任何后发工业化国家来说,国家主导建立一个完整的重工业和装备工业体系,才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印度恰恰不具备这个能力。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印度虽然看上去体积庞大,而且有许多先进武器,但越是先进的武器装备,维护和维修的成本越高,对零配件的要求也越高。所以,印度不仅要采购武器装备,而且要采购维修的零配件,本国也没有能力生产替代品,一旦消耗完了,如果又采购不到,那么这些武器装备就报废了,只能买新的。
国防工业涉及到多学科多门类的最后集成。这其中包括冶金,化工,电子,机械设计和加工,空气动力等等种类繁多的工业门类。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强国才能制造岀象样的武器装备,这里却不包括印度。
也就是说印度的工业制造水平不行,他们连各种枪用子弹都生产不了就可想而知印度的工业有多差劲。
(印度30年研发出来的光辉战机)
虽然印度也生产过光辉战机,直升机,阿琼坦克等但是在性能方面都不理想,应该说这些武器装备都是由进口部件组装而成的,性能不达标经常出事故,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印度生产的这些武器装备基本都被印军弃之不用。
(印度和外国公司研制的阿琼坦克)
今天印度军队按着武器装备来算排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之后,然而印军中的武器装备却是在全世界买买买来装备的,是真正的万国造。这样装备岀来的军队一但发生战争对于供给是很麻烦事。
越南积极发展经济与国防力量,会成为日本,还是印度?
很显然,越南成不了日本,也不至于变成印度。越南可能会成为类似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样子。
首先,越南是肯定和日本没有可比性的,根本原因不是其他,就在于越南没有开局就发展重工业,这导致越南将来的发展上限会被锁死在某个不高的天花板下。
日本明治维新大家都知道,这是19世纪后期日本开始奋发图强建设国力的阶段。但是日本的起步其实非常晚,1870年日本开始向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量派出留学生,同年成立工部省,专门管理造船、炼钢、铁路等重工业。
日本的工业化起步,可以说就是英国人大力支持下搞出来的。英国资本投资、英国技术支持,日本搞出了长崎、兵库、赤羽三大造船厂。日本海军主力舰队都是英国朴茨茅斯造船厂生产的。英国的扶持,直接为日本重工业打下了基础,让日本具备了实现工业化的能力。日本后来能够生产坦克大炮、飞机航母,都是建立在拥有成熟的重工业的基础上的,否则造船需要那么多钢铁,全靠进口怎么行呢!
现在很多文章都解释了,为什么重工业对于一个工业化国家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只有重工业的基础打好了,一个国家才有能力自己生产“造机器的机器”。能够把造机器的机器生产出来,这个国家才能持续地升级改良自家的机器设备,用于生产更好的终端产品。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能力生产“造机器的机器”,那么很显然,这个国家的工业就必须持续依赖进口先进机器设备来维持终端产品的生产加工。这个国家就必须持续不断地靠出口低技术含量、低价值产品来换取宝贵的外汇,进而高价进口先进机器设备。长期这样搞,一个国家怎么能够富裕呢!
因此,越南自从打赢越战实现统一之后,由于自我膨胀、没有安心发展工业和经济,从而丧失了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时期。直到今天,越南都没有自主的重工业基础。这就导致了今天越南的经济结果:以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产业为主。无论是越南生产鞋帽,还是生产三星手机,原材料都是要依靠进口的,不像我们这样能够全部本土化生产。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富士康组装苹果手机,一部只能赚几美元的利润,而苹果公司卖一部手机却能赚几百美元的纯利润。这个道理体现在越南身上就再恰当不过了:越南人均GDP只有两千多美元,就是由于越南无法自主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只能赚一点辛苦钱。
即使服装这种大家觉得不算高科技的产业,越南都不得不从广州进口布料、五金配饰等产品,回去只能干点缝缝补补的加工活儿。这是因为,哪怕不起眼的五金配饰,都必须从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等基础重工业开始生产原料,再加工成衣服上的那些纽扣、配饰、皮带扣等。
如今,越南再想从头开始发展重工业,是基本上没太多可能了。一方面,重工业投资大、周期长,越南很难有这个资本和意愿来投入。考虑到越南对我们的态度,他们要是往重工业、军工产业过分发展,对我们的威胁太大,我们是可以通过成本竞争来挤垮他们的重工业产业的。另一方面,重工业难免污染大,在当代社会还是存在相当民意阻力的,这一点越南也要扛得住才行。
因此,越南吃亏在没有重工业基础,发展上限肯定达不到日本的水平。但是变成印度也不至于。印度大量底层民众属于直接躺倒型,感觉好像根本就不参与现代社会建设了。越南人毕竟是东亚文化圈的,干起活儿来肯定比印度人更加吃苦。当然,像印度在核武、火箭卫星等方面的发展,越南也很难做到。毕竟印度有这个体量在,能够动员的资源远多于越南,多少还有一点点资源投入这些尖端领域。
所以说,越南就是一个以外来投资、外来技术为支撑的经济体,从这种模式上看,发展到泰国、马来西亚这个水平已经差不多了。泰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马来西亚大约1.1万美元。这也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
其实这世界上哪有中等收入陷阱啊,应该叫“中等产出陷阱”:一个国家无法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去国际市场上争夺高利润,才会导致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上不去。东南亚这些发展中群体,不就是没有自主技术,光靠日本、韩国和欧美的产业投资赚点辛苦钱嘛!
(全文完。欢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印度公布国防计划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