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战机坠毁飞行员遇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战机坠毁飞行员遇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机坠毁飞行员再次弹射逃生成功,为何不选择挽救战机?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人的生命永远是无价的,是第一位的。有很多电影都是宣扬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国家从科学发展观精神提出来以后,以人为本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飞机再贵,也没有人的生命重要。飞机没了可以再造,但是人没了就永远都没有了。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这也是很明智的,因为培养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所需要的钱,并不比一架飞机便宜多少。飞行员是天之骄子,优秀飞行员更是少之又少。如果飞行员处置特情跳伞成功,他的实战经验将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远远超越了飞机的价值。
首先必须要提一点的是,美军飞行员的这一逃生行为,无论从个人安危还是国家利益的角度看,都是极为明智的。
实际上对于当代的空军大国,如美国,俄罗斯等而言,空军真正最宝贵的财富并不是那些凝聚了人类最尖端科技成果的先进战机,而是飞行员。单从一个飞行员的培养成本看,有时甚至比战机还要昂贵。
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空军对飞行员的培养为例 ,根据有关部门在1986年的统计,培养一名合格的具有基础作战能力的歼-8飞行员需要278万人民币,而轰-6飞行员则需要465万人民币。结合比较当时歼八的500万美元,轰六5000万美元的价格,飞行员的培养成本可谓相当可观。
(空军飞行员的培养是极其复杂的,极其昂贵的)
还需注意一点的是,飞行员的是具有无限未来可能的“潜力股”,而战机装备,无论其多么先进,是注定要被落后淘汰的。试想一下,一位八十年代起开始服役至今的,具有丰富飞行和作战经验的老飞行员,和一架从八十年代服役至今的歼-8,谁更值钱。更不用谈这位飞行员晋升后,对单位系统发展所做出的“不可见”贡献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歼-8的落伍将加剧,最终不再具备实际的作战价值)
我国人民空军发展至今,曾出现多为在飞机失控的危难关头,为保存战机而拒绝逃生,以致壮烈牺牲的英烈。他们的精神是无畏的,他们的动机是高尚的——尽全力保护人民,国家的珍贵财产,但也是无奈的——上世纪祖国国防工业的落后,导致每一架战机都弥足珍贵。
(2018年1月29日的空军军机失事导致多名飞行员牺牲,是巨大的损失)
到了今天在祖国国防工业较为强大,空军战机制造量可以保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倡这种危机处置办法,更好地珍惜保护祖国的雄鹰们!
(事后人民群众的反应令人感动,说明这种“以人为本”的思考已经开始为大众所接受)
军情君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希望亲们点波关注,以方便给大家普及更多军武知识!谢谢!
能不能挽救战机,不是飞行员力所能及的事,很多时候不是不为,实在是不能为,跳伞逃生实属无奈之举。
对于外行人来讲,以为飞机发生事故,不跳伞就能保全战机。从全世界的战机事故来看,大多数都是一等或二等事故,事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设法保全战机,飞行员都会努力去做,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徒劳的,因为飞机已经失控,或者是机械故障,或者是鸟撞,或者是飞行员错觉,等等。
在战机发生故障后,飞行员都会和指挥员汇报交流解决办法,弃机跳伞逃生一般都是经过汇报后,指挥员下达的指令。没有飞行员不想保全战机,控制不了怎么保全,不弃机跳伞逃生,就是机毁人亡,这种白白牺牲自己生命却又毫无意义的事,谁会干呢?
美国一直以人为根本,尤其是在美军的空军中,一直以来灌输的思想就是人比战机重要,要求所有飞行员必须在安全条件下弹射逃生。飞行员与战机没有可比性。
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国家也都是如此规定的。首先来说,培养一名飞行员的花费要比战机的价格高的多,保飞行员才是最重要的。有人才有一切。而战机只不过是一堆机械而已,没了可以再造。以美国强大的航空制造业来说,造一架战机用不了一个月。
大家可以在美国大片里看到,几乎所有的飞行员都会选择弹射,而不是拼了命的要保住战机。可见其保飞行员的思想根深蒂固。
而我国其实也是这么要求的,飞行员比战机重要。之所以我们空军的飞行员在发生空情的时候选择保战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穷!中国的战机都是宝贝。尤其是之前的十年二十年间,那时,空军的战机主力全部是进口的,都是宝贝般的存在,摔一下少一架,空中遇险时,飞行员舍不得弹射。多年以来,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会有那么多飞行员冒着生命的危险选择保住战机。
经常能看见军用飞机坠毁的消息,战斗机由于执行的是复杂的作战任务,高强度的使用难免会使得飞机产生机械故障,飞机产生故障的结果就没有汽车那么简单了,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各国在训练中都有发生坠机,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印度了,在过去几十年里,印度摔了几千架飞机,是飞机著名的寡妇制造者。
美国也不例外,著名的f22战机也曾多次发生坠机,发生坠机前,飞行员都可以选择弹射逃生,许多人会疑问,例如这次美国的飞机事故,为什么飞行员不选择挽救战机,而选择弹射逃生,要知道,现代飞机的造价都动辄几千万美元,挽救飞机就是为挽救国家了巨额财产,其实对于国家而言,比飞机更加重要的是人,也就是飞行员,培养一个成熟的飞行员需要的费用比飞机更加昂贵,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战机是工业化产品,可以短时间内进行工业制造,没有好的飞行员,再好飞机也是没用的,铁打的飞行员加上木质的飞机,也能胜过木质的飞行员加上铁打的飞机,所以各国都以保住飞行员为第一要务。
前些年有些报道说我们国家的飞行员必须挽救飞机,不允许弹射逃生,这纯属无稽之谈,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肯定是飞行员更重要,确实各国对飞机事故跳伞逃生有一些要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让飞行员逃生,在美国,因为他们更加尊重人权,崇尚个人自由,所以可能导致的是在飞行事故处理上更加宽松,飞机发生事故他们可以直接选择跳伞逃生,再加上美国军人的死亡赔偿费非常昂贵,而且麻烦,也加剧了飞行员减少对飞机的事故的处理,所以经常看见飞行员跳伞逃生。
其实这个问题在世界上都是普遍存在的。
战机故障即将坠落居民区,飞行员该不该保命跳伞?
这问题问的也是有道理!例如我是飞行员,那肯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甩开居民区了,但是,我相信咱中国的飞行员也是这样的表现,甚至会采取更好的降落方式,尽可能减少更小的损失,造成不必要的费用以及对居民的安全…
你好,我是迷彩派。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你。
别的国家飞行员不了解,但是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飞行员来说,如果说这种情况出现,那么飞行员哪怕不跳伞,也会千方百计的阻止飞行撞向居民区。对于这种情况,在解放军中是有这种这种真实情况发生的。
2010年5月6日晚上8点时分,济南军区空军某师正在组织夜间跨昼夜飞行训练。此时飞行员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驾驶着一架歼10战机正在进行连续起飞训练。21时30分,他们俩驾驶着战斗机进行第二次飞行。当飞机飞到距离地面50米的高度时,突然飞机发动机在空中停车。此时位于后舱的张德山急促的向地面报告情况。接到报告的地面指挥员果断向他俩发出跳伞指令。
但是飞起前下方不远处,正是济南市的一大片居民区和夜市,如果飞机坠入其中,那么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冯思广和张德山也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跳伞,而是不约而同的向前推动驾驶杆,将驾驶杆向前推动了44毫米,使飞机的姿态由原来的仰角12.3度迅速转为俯角9.8度。而战斗机因为改变了飞行轨迹所以没有冲向居民区,而是坠落在一片没有人的地区。也正因如此,避免了人民群众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然而,就因为这44毫米的距离,使得他们错过了最佳跳伞时间。按照飞机座椅的弹射顺序,后舱先于前舱。后舱弹射的张德山由于弹射时距离地面高度较低,因此摔成重伤。而后弹射的前舱飞行员冯思广,比张德山晚了整整1.1秒(按照飞机坐椅弹射程序,后舱先于前舱弹射,间隔为1.1秒。)而正是这1.1秒,致使冯思广跳伞时高度仅为32米,且有16度俯角。这远远低于弹射安全包线高度,因此,这导致冯思广在弹射后降落伞没有打开就坠落到地面,壮烈牺牲。那一年,这位年轻的飞行员只有28岁。
看过这个故事所以我敢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飞行员,在遇到这种情况哪怕牺牲自己,也会千方百计的阻止这件事情发生。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人民的部队。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最后,向英雄致敬!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
因为总有人认为飞行员作为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飞行员不应该跳伞。还有一些人认为飞行员身价极高,是祖国的花重金培养的,是天之骄子,所以应该跳伞,本人认为这些说法都很片面。
跳伞,地面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不跳,地面人员可以确保平安无事,但飞行员会因此牺牲,那么到底该怎样选择?
第一.战机发生故障,基本上都是机械故障,对于屡经训练的飞行员来说,人为故障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而发生机械故障是飞行员无法控制的,仅能依靠飞机滑翔,所以如果飞行员不跳伞,损失的不光是老百姓的生命财产,还有飞行员的生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应该跳伞,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在战机发生故障时,飞行员肯定会选择控制战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选择人烟较为稀少的地方进行迫降,也就是在战机确保不会伤及广大群众的生命时,飞行员就可以跳伞。
但话虽是这样说,但实际上飞行员们在飞行训练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都没有跳伞,而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战机滑翔到人烟稀少的地方降落,避免战机坠毁在居民区,所以他们往往错过了最佳跳伞时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而且在战机发生故障时,飞行员们往往为了保住昂贵的战机,给国家节约财产,也会选择尽量将战机保存下来。
要知道,飞行员比战机本身还要宝贵,战机没了还可以再造,但飞行员没了就真的没了,据统计,培养一名优秀的战机飞行员要花费与飞行员等重量的黄金,所以战机飞行员的生命极其宝贵,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财产!
但我们的飞行员是军人,他们一般不会让群众失去生命而自己活下来,所以飞行员们一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和去挽救飞机,乃至错过最佳跳伞时机,这种新闻屡见不鲜,实在是令我们心痛!
希望我们的飞行员在训练中能平安无事,顺利降落!
我觉得生命同样珍贵,不管是飞行员还是老百姓,不过战机坠落居民区有平时训练和战时两种情况。
现代战争如果是战时,早就有防空警报通知居民去了防空洞躲避轰炸,如果是平时训练,战机一般远离居民区。也就不会落到居民区。所以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
再个看国情分析,在我们国家战士都是人民子弟兵,飞行员都是千里挑一的人物。如果训练时飞机故障即将坠落居民区,虽然飞行员可以弹射先自己保命,但实际情况大都飞行员都会尽量控制飞机飞离居民区,避免出现更多伤亡和损失。
觉得飞行员确实可以先保自己,特别是在战时,可能一个飞行员一架战机就能扭转一个局面。和平年代的平时训练出事故还是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为好。
战时保自己,平时训练尽量把损失降最低。
关注我。 欢迎评论 点赞 后续更多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
一般战斗机出现故障,保飞机还是保飞行员是各国空军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难题,飞机和飞行员同样都有着巨大的经济与军事价值,
二战时期的日本选择了保护战斗机,能坚持把飞机开回机场一定不能弃机,如果实在开不回机场那么就一头撞死在美国的军舰上面,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日本王牌飞行员越来越少,基本都在战争中死光了,而美国选择保护飞行员,则飞行员越打越多,从而真正的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正是日本这种本末倒置的理念使得本身不弱的海军被美国消灭干净,一手好牌被硬生生地打烂了。
飞机总有出现事故的时候,无论维护状态多么好都会有那天,这基本是无法避免的,各国空军在训练时候都会遇到许多的空难,空难最多的自然是印度空军了,如果飞机在居民区上空失事,飞行员们是选择尽全力离开居民区还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直接弹射呢?其实这基本是个良心活,毕竟自己不尽这些努力,会使得地面的居民百姓遭到很大的损失,特别是满载航空炸弹与燃油的战斗机,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直接轰炸了居民区,所以大部分飞行员都会拼命将飞机迫降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尽量减少居民的损失,而飞行员真的无法操控飞机,在居民区上空弹射也不会受到惩罚,但是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应该也不好受。
巴基斯坦媒体宣布击落印度战斗机,大家对此怎么看?
印巴交火了,不但发生了空战,还有地面的互相炮击,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但是昨天据说空战中JF-17枭龙战机击落了2架印度战机,最先印度的媒体还否认,还宣称印度2架战机因为故障自己掉下来了(印度今年故障坠机已经7架了),但是当米格21的残骸,还有飞行员被俘虏的画面被公布后,就不得不承认了!
交火最初由印度发起,印度在26日凌晨,12架幻影2000战机在预警机和加油机的支撑下越过克什米尔控制线进入巴方控制区,并由其中10架幻影2000战机投下了20枚1000公斤炸弹,进行了外科手术般的打击,并宣称打击对象是反恐,并非针对巴基斯坦!
而巴方虽然派出了战机拦截,但是一无所获,虽然巴方随后宣布印度仓皇逃窜,并无巴方军民伤亡,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次印度较大规模的空袭是成功的,巴方吃了一个哑巴亏!
随即在26日白天,巴方采取了报复行动,不但在控制线的炮兵开始炮击印度哨所,而且3架JF-17枭龙战机同样越过双方控制线进入印方展开了空袭,而印度的炮兵随后还击,双方互有死伤,但是直到现在巴方同样是吃亏的一方!
不过紧随着冲突神逆转,印度对越过控制线的JF-17枭龙战机采取了拦截,但是不成功,于是追击甚至越过了控制线,在双方的空战中,印度宣称击落了1架巴方F16,巴方则宣称击落印度2架战机,1架米格21和1架苏30,并俘虏了1名飞行员,印度随后否认。双方各置一词,分不清战场的具体战果!
不过今天的消息可以确认一点,印度至少一架米格21被枭龙打下来了,还有一架战机坠落在地上燃起熊熊大火并掉落在印度控制区域,从燃烧的外形上看有点像米17直升机,而巴方也公布米格21的残骸现场,以及俘虏的飞行员。
显然发展到现在,印巴冲突不断的升级,但都还是属于可控的小规模互相报复行动,还不至于发生第四次印巴战争。冲突最先以印度占据绝对优势,到现在巴方击落米格21并俘虏飞行员找回了场子,目前巴方总理出来发话了,提议双方是不是冷静下来好好谈谈,现在问题抛到了印度一方,就看印度如何答复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战机坠毁飞行员遇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战机坠毁飞行员遇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