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在怕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在怕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非常惧怕福建军民,这是真的吗?福建军民是如何抵抗的?
日本鬼子先头部队刚从马尾登陆,驻守福州的五万国民党部队弃城而逃!知道日军先头部队多少人吗?九个人的侦查小分队!闽南老一辈人把抗日叫跑日本,你就知道什么情况了,那时淞沪会战后,日军势如破竹,国军兵败如山,全民的抵抗意志基本丧失了,很多地方日军一个小队就可以控制一个县了。老百姓把日军称为日本鬼子,可见心中的恐惧了。福建地区除了厦门福州,其他都没有被占领,说不少抵抗,我倒是很佩服河北平原地区,无险可守,顽强抵抗。
我是福建长乐人,听我父亲讲过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当时在长乐县的日军只有一个班,大概就是9–10人左右,因为人数少所以日本兵也不敢怎么造次,但地方的国民党政府或共产党地下组织也没有对他们釆取什么手段,就一直好像相安无事地相处着。
我们的村子很小但却势力庞大,我爷爷名叫林功震是长乐金锋镇的地下党组织主要成员,而他的四个堂兄弟却都是长乐县的重量级人物,老二在“戊戌变法”中被清政府砍了头,老大是村里的大地主,但因为全村所有人都姓林也就是本家人,所以他对村民也是很好的,老三是长乐的海上保安司令,拥有四条军舰和和几百号的兵员,长期在海上兴风作浪有时也会打却过往商船[呲牙],或以收税的名义强行索要一些海产品来中饱私囊,而老四是陆上保安司令,负责类似警察的工作,具体怎样就不清楚了。
当时我们家的大院子靠路边的阁楼上每天都有家丁架着机枪守护,大院的正门挂着原国民党林森副主席亲笔题写的匾额,具体是什么没听父亲讲过,但国民党军官坐车的必须下车骑马的必须下马,否则就会请吃机枪“花生仁”。
父亲说某一日突然日本兵就到我们村搜村来了,吓得女人和孩子全部都躲了起来,我爷爷和他的堂兄弟们及所有的家丁全部都把村子围了起来,人手一枪直接命令他们离开,双方有对峙了一个多小时后,日本兵估计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也就悻悻然地撒退了……,这是唯一的一次日本兵来村里也是最后一次,父亲那时还是小孩子,也不知害怕也在爷爷身后观望了整个过程!
后来解放了,爷爷的堂兄弟们开着四条军舰带着家丁去了台湾,而我的爷爷却没有随他们去,但因为堂兄弟的原因却被政治牵累,后虽平反却郁郁不得志……
但我爷爷和我们却从来没有抱怨过政府,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就是那样的,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也救了很多人,但政治环境太复杂了,怨不得政府……
很多人都说福建没有资源,不值得日本人占领,他们不知道占领福建后既可以方便从台湾运兵过来,又可以抄江西的后路。日本人第一次占领福州后,想进攻南平,结果刚走到闽侯大湖就被游击队击毙300日军!从此再也不敢往北深入半步,只好撤退。
我来说说我从老一辈福州人那里听说的事吧。未经证实,仅供参考啊。
由于福建是“鸡肋”,日军虽然占据了几个据点,但是兵力不多,辐射力有限。
日本兵占据了福州的闽江口(马尾)一带。他们的兵偶尔也会出来烧杀抢掠一下。但是,诚如上文所述,日本兵人数不够,出来打秋风时也得时刻防备当地村民。
我听到的故事发生在南台岛,也就是如今的仓山区。闽江流到福州时,被该岛一分为二,南边的叫乌龙江,北边的叫闽江,其实就是一条江!这两条夹着的南台岛历来是福州城的“后花园”、“菜篮子”!整个岛以农业为主业:岛上到处都是田地、菜地、果蔬!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几颗果蔬,郁郁葱葱的。我记得当年从台江鼓楼(福州主城区)度过闽江进去南台岛时,都能感受到明显的温度下降(感觉有一二度)。
仓山的这种“地貌”让那些出来打秋风的日本“散兵游勇”吃尽了苦头!有一回,有几个日本兵上南台岛抢劫勒索,激起民愤!当地百姓操起锄头扁担就跟他们干。岛上的地形家家都类似,非常容易迷路。这些日本兵极其狼狈不堪。据说有被打死一两个。那些逃回去的日本兵没敢来报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们没有选择从福建登陆。因为福建山高路险,沟沟壑壑多。交通落后,行动不便,不利于重型武器开进,还极容易被埋伏。而且福建人民风彪悍,早在唐朝时期,皇帝派兵进剿福建土著,因地势险要,民风强悍,都以失败告终。以后各朝代都没有再去,让其高度自治,当时称为南莽。近代,特别是解放以后,福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福建沿海,得到空前发展。现在福建交通四通八达,以前望而却步的丛山峻岭,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福建旅游业带来生机勃勃发展,让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览福建风采。
冷战时期日本惧怕苏联还是美国?
冷战时期日本是怕美国还是怕苏联?应该说,两者都怕,但以预防苏联为主。
不同于对待中国的态度,日本对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把自己打趴打残的硬茬子,它可是怕之入骨了的啊。
一场张鼓峰之占和后来的诺门罕之战,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被苏军揍得伏伏贴贴,从此再也不敢向苏联发起挑衅。而日本的北上政策,也悄然的被南进政策所替代。
虽然偷袭珍珠港日本得逞了一手,但是随着它在中途岛的惨败,胜利的天平就倾向美国的那一边了。战后,在美国的管制下,日本心里纵然是对美国有十二分的不满,但是它也是只敢腹非,而不敢乱说抱怨。至于对霸占了它的北方四岛的苏联,日本也只是除了自个儿的咕咕哝哝之外,不敢动苏联的半点分毫!
所以,在冷战时期,日本对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都是十分的害怕,但美国好歹是它的太上皇兼盟友,日本对美国还是抱着几分依赖的心理。而对苏联,日本除了恨之入骨和瑟瑟发抖之外,毫无办法。(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当然是苏联!第一,日本作为战败国,投降之后一直是美国的附庸,也可以说是小弟,是美国的阵营,但是自己基本失去军事自主权。除了建立员额较少的自卫队力量,在苏联面前就如螳臂当车。第二,日本在美苏争霸里面,在地缘上是前沿阵地。日本是唯一遭受核打击的国家,领受过核武器的威力。如果美苏加剧对抗,最颤抖的是谁毋庸置疑了
冷战时期,国际上有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苏东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苏联的钢铁洪流、核武器,还有强大的国力,一度让美国也呵呵发抖。日本是美国的小跟班,当然也得发抖了。
日本这个国家就是欺软怕硬。
唐朝打败了日本,于是1000多年日本一直仰慕中华。诺门坎战役苏联揍趴下日本,日本吓的见苏联人就躲。
二战后,美军进占日本。日本跟个仆人似得精心伺候美国。
美国东亚驻军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苏联要投原子弹,首先就扔到日本去。所以日本吓的呵呵发抖。
我认为是苏联。苏联只做了三件事,就让日本惧怕的不得了。
苏联曾经也是超级大国,苏联超级大国的身份在冷战时期彰显的十分明显,工业剧增,军事空前,敢和没有遭受战火的美国抗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苏联综合实力强盛,尤其是苏联的军事工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何日本见到苏联,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苏联曾经做了什么事情让日本人如此惧怕呢?
这要从二战结束的前夕说起,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广岛瞬间被夷为平地,广岛的建筑物全部倒塌,全市近25万民众中,近八万当场死亡,在随后的一些日子里,原子弹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到了20多万。
即便日本被原子弹轰炸了,他们心里还是憋着气。当时的日本希望和苏联和解,日本想尽一切办法让苏联保持中立。因为日本还有60万的精锐,也就是关东军陈兵中国东北,他们幻想依靠这支精锐东山再起,最终赢得反击的机会。
然而,仅仅在广岛被炸后的第三天,苏联150万军队便从三个方向向关东军发起了进攻,在长达4千米的中、苏、蒙边境战线上,日军节节败退,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被打的一塌糊涂,兵败如山倒。当时关东军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天皇那里,日本天皇吓得脸色发白。
这是苏联做的第一件让日军感到惧怕的事情。第二件就是苏联对待日军俘虏的态度。皇军之花顷刻间灰飞烟灭,当时关东军死亡人数大约八万,被俘虏的士兵有近60万。这些被俘虏的日军去了那里了呢?他们被苏联送到了西伯利亚充当劳力了。这近60万的日军俘虏,只有40万回到了日本,其余二十万都埋在了西伯利亚的冻土之下。特别是在1945年的冬天,不到一个季度,日军俘虏死亡5万多。
这些在西伯利亚充当劳力的日军俘虏,饭吃不饱,衣穿不暖,就连住的地方也极其简陋。有苏联老兵回忆,由于粮饷太少,战俘很多,很多日本俘虏直接就被突突了。苏联在对待日军俘虏的问题上让日军大为吃惊,这也是日军战后惧怕苏联的重要事件之一。
除了上述两件事情以外,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日军惧怕,那就是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这是重要的主权争议。到今天,俄罗斯和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还是一塌糊涂。
北方四岛,在苏联的名称是“千岛群岛”,在日本,这四座岛屿分别是择捉岛、色丹岛、齿舞蹈和国后岛。按日本人来说,这四座岛上早就有日本人居住,日本说这四座岛是他们的“神圣领土”。然而,对苏联来讲,作为战胜国的苏联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协定规定北方四岛必须归属苏联,所以北方四岛应该是苏联的。
可是无论苏联如何抗争,日本人总是那么执拗,最后,苏联不和日本人玩圈圈了,在日本投降的当天夜里就向北方四岛派了一个师,另外,苏联的太平洋舰队也出动了,日本投降后的第四天,日军向苏联投降。苏联对北方四岛的突然袭击,也成为了日军憎恨苏联的重要原因。
从日军和苏联的抗衡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洞彻日本的国民性,他们在苏联的强压之下,只有忍气吞声,狭隘的民族一旦遇上敌手,就显得那么猥琐,怪不得《菊与刀》会这样写日本:“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真是一个纠结的民族啊。
为什么日本人在二战的时候怕澳大利亚人?
二战日军人怕澳大利亚人,不见得因为澳大利亚军队和日军的正面交战,只有新几内亚战役中发生过,奥大利亚出动了2个师兵力配合美军进攻。 澳大利人前身并不是干净,可以说是各国犯人组成的国家,基因里就有好战本能,凶残是指在战场上不放过日军任何一名伤兵而著名的,然而奥大利亚人是沾了美国人的光,美国出动了2个舰队,和航母战机的掩护,一场从1943年6月到1944年7月结束战役耗时一年,是一场多阶段累计的成果,日军伤亡高达26万,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哪里来的,我只知道当年英奥联军在失去制空权,制海权情况下超过13万英奥联军放下武器投降,那时澳大利亚的凶狠在那我没有看到,7万日军打英奥14万联军竟然不战而降。
而26万日军在失去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跟美奥联军打整整一年我觉得有点讽刺,毕竟我比较直白。没有美军太平洋中途岛胜利,澳大利亚能不能挡得住日军太平洋联合舰队,入侵作战这就难讲了。毕竟当时日军太平洋联合舰队实力是世界顶尖水平,衡量标准是世界第一个主动通过海战航母方式打击美国领土珍珠港,并且取得空前胜利,让美军在2个小时内就损失掉美军太平洋舰队百分之60作战能力。
狠的碰上更狠的,日本人贱骨头吃硬不吃软,他们只屈服于比自己更残忍更暴力的民族。现在他们怕美国人怕俄罗斯人唯独不怕自称礼仪之邦的我们,心塞啊!如果当年抗日胜利的时候,那一百多万日军俘虏,把军官和老兵全杀光的话,今天不光钓鱼岛他们不敢染指,就是到琉球走走他们也不敢放肆。
第一,二战时澳大利亚军队非常凶狠顽强,战斗意志非常强。
蒙哥马利就说过,澳大利亚军队虽然顽固又缺乏纪律性,但是战斗意志非常顽强。这话很快隆美尔就进行了检验。
在1941年4月开始的托布鲁克围城战中,隆美尔在取得昔兰尼加大捷后,将澳大利亚第九师、澳大利第7师第18步兵旅、英军第1和第7皇家坦克联队围在了托布鲁克,其中作为主力的澳大利亚第九师三个步兵旅的成立均未满一年,营团级则只有演习经验,旅级以上则连演习经验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支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的部队,一开始就给隆美尔来个下马威。当时取得大胜的德军长驱直入,而防守第一线的澳大利亚阵地一枪不发,连人头都不露出来,让德军以为对方已经被自己吓的逃跑了。结果等德军装甲部队抵近时,澳大利亚人冲出战壕,冲上去跟德军打肉搏混战,士兵拿着手榴弹爬上车顶去敲掉坦克,大炮拉到600米的距离,抵近轰击,将德军打蒙了。这场被称为“女巫熔炉”的混战,等到德军突围出来的时候,损失了3/4的坦克。
之后开始持久的托布鲁克围城战,澳大利亚军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托布鲁克整整240天,一直到1941年12月初,英军增援部队赶到,隆美尔主动撤围。而且人家还不是一味死守,到了夜间,组织突击小分队对围城的德意军队进行夜袭。一天凌晨当隆美尔路经某意大利阵地时,他很惊讶地发现阵地上遍布丢弃的意大利钢盔 -- 整整一个步枪营在夜间被掳去!(可爱的意大利人)
而且到了阿拉曼战役,又是这个第九师,从右翼突入,切断德国第164师退路,并打退了德国第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组织反击,为此,隆美尔对澳军的评价是“(澳军)就像一部粉碎机,碰上它的一切东西都会粉身碎骨”
第二:澳大利亚跟日本人结了死仇
主要是新加坡战役,最后投降的英军里面有将近一万五千多人的澳大利亚第8步兵师,结果这些战俘被日本拉去做苦力,折磨弄死了8000多人,再加上日军开战后兵锋直指澳大利亚本土,这种情况下,好斗的袋鼠凶狠顽强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日军。不仅战场上,不怕困难,英勇顽强,而且非常的狠,看见日军伤员就补枪,抓住日军俘虏就动不动挖眼割耳,虐待一番。
科科达小径的搏杀
与瓜岛拉锯战等不同,这场发生在1942年下半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的战役,日军是战略优势方,澳大利亚军队没有美军在瓜岛那样拥有强大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他们就是靠着比日军还要凶狠顽强的精神,不要怂!单纵就是干!
战争初期取得巨大优势的日军,兵分三路,直扑巴布亚南部海岸的首府莫尔兹比港。而澳大利亚军队主力第6和第7步兵师正在乘船从北非回国的途中(表现卓越的第9步兵师被英军抱住不放),在当地驻守的是临时组建的,缺乏装备和训练的民兵。
1942年7月21日,日军精锐的海军陆战队2000余人在莫尔兹比港北部海岸登陆,从登陆地点进军莫尔兹比,必须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而群山中唯一一条适合行走的山路就被称作科科达小径。这小径得名于处在山谷之中的小镇科科达,那里有巴布亚地区唯一的一座机场,而这个机场也是当地守军获得增援和补给的唯一通道,
得知日军入侵后,一队由欧文中校指挥的民兵部队率先朝科科达小径进发,这支号称“马鲁拉支队”的部队由来自数百名民兵组成,战士的平均年龄是18岁。双方在险恶著称,完全不适合人类活动,急流、深谷、藤蔓以及没膝深的腐烂枝叶,密布着热带毒蚊、蚂蝗以及其他各种能够侵入人体并造成失血、疼痛和疾病的昆虫的热带丛林山区展开殊死搏杀。
双方在山间一人宽的小道上反复厮杀,打到最后“马鲁拉支队”仅剩下80人,最后寡不敌众情况下退守机场。但之后,澳大利亚第39民兵营和第53民兵营赶到,而此时日军增援的第114联队4000多人也增援到位。双方围绕着科科达机场展开半个多月的反复厮杀,一直到从北非赶回的第21旅部队赶到增援,而此时第39民兵营仅剩150人。
双方一直在那里打到9月26日,日军补给困难,不得不撤军,澳大利亚军队随即展开反击,最后收复科科达。在这场科科达小径之战中,澳军伤亡近2000人,另有超过4000人死于疾病,日军仅战死人数就在6600人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在怕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在怕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