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格力高管喊话小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格力高管喊话小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十亿赌约将至,小米亏76亿格力却分红36亿,董明珠必胜吗?
格力,小米都是中国企业,只耍是脚踏实地做强做优做大中国制造,创造中国品牌,为国补短板,为强国富民做贡献,却是是优秀企业家。
依赖进口零部件,甘做组装厂,是短视蠢材。
依靠房地产发财,为泡沐经济推波助澜,即使是巨富,也不过是奸商而已。
10亿赌约倒计时,落后格力182亿的小米还有希望吗?
小米2018年前三季度总收入是1304.9亿元,增速64.1%,2017年全年总收入是1146亿元,假设小米全年同比增加60%,小米2018年全年收入预计是1833.6亿元!
董明珠讲格力全年营业收入2000亿元,小米比格力少这样看,小米营业收入会低于格力。
只是雷军对于赌约即将到期并没有说什么,但不代表不做什么,也许小米四季度多押点货,记在应收账款里,做出高于2000亿的营业收入也是有可能。
看看下表中小米连续两个季度的各项增速,非常快。
10亿赌约现在落后182亿,小米几乎已经输掉了,但是小米和雷军赢得了未来,因为小米的增速更快。
公正地说,这并不代表着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竞争,而是手机已经成为了快消品,作为快消品的手机市场规模远远超过耐用消费品空调的市场。
想提醒的是,手机市场风云变幻,领一时之风骚不等于是长久的成功。而格力空调作为行业里当之无愧的龙头,具有更恒久的优势。
如果把赌约延长到10年,胜出的仍然可能是格力。
答案:纯粹地以营业额对比,5年赌约到期,2018年的雷军无法赢得赌局。
营业额对比:
格力方面:10月30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营收为1486.99亿元,同比增长34.11%;净利润为211.18亿元,同比增幅36.59%
小米方面:截至目前,小米还没有发布三季报。但小米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的营收达79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5.4%。而格力电器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为920.05亿元,同比增长31.40%。
赌局背景
2013年12月,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小米董事长雷军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起挑战,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则输给董明珠1块钱。董明珠则霸气回应,“一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董小姐掷地有声,成就了中国经济界最有名的“赌约”。这个赌约,代表的是传统经济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的对比。
雷军的如意算盘
2018年的小米,已经在港股挂牌上市,虽然目前股价处于破发,但潜力依旧巨大。小米积极布局新零售,大力推广智能家居,打造完整家居生态系统,希望以科技改变生活!
雷军今年虽然输了,但这只是还没给足时间小米成长。小米高速增长的路上也会遇到挫折,但这个市场很大,小米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竞争者。而以空调作为主营业务的格力,虽然过去几年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空调销售额每年增长,但随着地产进入冬天,空调市场的天花板已经触及。格力也在思变,最近热门的投资事件,格力投资安世半导体,进军半导体行业。
小米目前看来,明年的营业额极大可能将超过格力!
我宁愿相信董明珠在向经销商压货,房市的冬天格力居然能够逆增长?只有销售起家之人精于此道,而且还会让股民看到一个可怕的现实,每股收益率可以调济,相比之下雷军则可从容淡定地面对,人家说一元本身就是一句励志的话,即我想超越你,输了也就是1元钱的事,大家都可以做证。
这场赌约本来就没有输家,况且这十亿赌约也就是说说而已,要敢真的践约那就是犯罪,他们这些精英会不知道????再说了他们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十亿输赢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赌约——能促进各自企业的积极发展,能带来市场的强烈反应,”也能给各自粉丝花钱的机会啊”!
如果格力和小米再定一个5年之约,你觉得谁会赢?
未来井喷是智能。小米 华为控制了入口,所有传统品牌都会颠覆。就好像现在的思维,你买奔驰汽车,你知道汽车空调是哪一家,汽车轮胎是哪一家吗,大部分买汽车也不需要了解。智能以后,所有现在的品牌家电 灯具 安防等,都是配件了,销售模式改变了 传统品牌都是b2c模式 智能以后是b2b模式 效率更高,营销成本基本上没有了,至少可以下降30%费用。智能以后很多东西都会颠覆。
格力就一种空调业务,随着房地产的落幕,势必影响格力的销售。小米发展方向很好,智能家居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坚持把手机做好,多向发展,小米赶上格力是没有问题的。董明珠要提高6000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黄粱一梦罢了。
个人感觉小米赢的机会更大。很多人说小米进去发展瓶颈区了,其实那只是手机业务而已,小米的布局已经不仅是手机这一块业务,物联网和小米商城这两块的发展潜力很大!而格力说实话在董小姐的带领下其实这几年发展一般,而且它的国有属性也是会影响它继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不太看好它下一步的发展!
如果把董明珠和雷军调换一下,让雷军管理格力,董明珠管理小米,那么现在的结果会怎样?
一、中国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
中国企业的风格或者说文化是由企业领导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企业创始人什么风格,就定格了企业的文化。格力电器是在董明珠带领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现代格力的创始人。小米也是一样的,雷军的做事做人风格也决定了小米的文化。
二、董明珠和雷军的领导风格
在公众认知里,董明珠的领导风格是专制型、权威型的领导风格。雷军是亲和型、民主型的领导风格。这与他们企业的行业特征有关。
1.董明珠的格力电器是传统型的制造企业,对标准的制定、执行、检验、反馈、修正有着极强的偏好,强调令行禁止,大量的一线操作工人,他们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和超强的执行力,所以董明珠只有雷厉风行,甚至有点专制才能将格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企业。
2.雷军的小米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并不从事具体的产品生产,所有产品均靠代工,这跟格力电器有本质区别。高标准、高执行力的环节他们并不需要掌握,他们只要结果,过程控制他们不需要参与。他们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和互联网嗅觉、用户思维。
三、两家公司领导者互换可能是灾难
董明珠、雷军的风格差异代表着传统制造业和现代互联网企业,一个高度关注生产,一个高度关注创新;一个讲究标准,一个讲究开放。两人互换,可能导致公司混乱。
直接的结果就是小米完了,格力再次辉煌起来。看看董后来做的那些跨界的事儿,哪个成了,都是死的那么难看。整天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女人能冷静下来想想吗,错在哪里都不知道,哎。
二人互换,对企业而言,绝对是个灾难。
董老师管理格力成绩斐然,但是对投资不是非常在行,比如其主导收购珠海银隆失败的案例就能见一斑。另外格力也研发,生产,销售格力手机,没有成功。她的生命力在制造业,而非创业。
雷老师不一样,从金山到小米,一路走来,是创业成功的光环,而且创办小米是在成功创建金山之后。
让创业和制造业管理者互换角色,是非常不妥的。
用创业的思维管理制造业,更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管理踏实生产研发的制造业,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水土不服。
用重在研究的制造业思维去管理不断迭代,快速更新的互联网,一定跟不上。
行业不同,所需专业有异,管理思维也不一样,跨界管理,难度非常大,而且格力和小米都是大体量企业,跨界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董老师和雷老师互换,对企业无一利而有百害。
格力董明珠和小米雷军的“十亿赌约”,如果再延长十年,你觉得谁会赢?
谢谢邀请!感谢信任!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赌约”,其实胜负已定:和局,不分赢输,根本没有延长十年的必要了。董明珠也已说过多个版本,大意是“赌约”不合理;雷军更是笑而不语。其实这场“豪赌”本是一场营销策划,格力、小米、央视都是赢家,瓜友们不要太当真了。
董明珠在本月初已高调宣布她已胜出,理由是格力今年营收2000亿。在一年结束尚余一个月的时候,为什么董明珠就清晰的做实格力的全年销售额?这和格力的销售模式有关!四季度肯定是空调的销售淡季,常人都知道,但格力是如何做到四季度的营收占全年1/4多?淡季不淡、不淡反旺的呢?说白了就是库存搬家,利益诱使,淡季返利,摊派压货而实现销售。那为什么代理商经销商愿意被压货?利益驱动,如你不同意压货,咱不给返利,再不然取消你经销商资格,你还能不同意?当然更重要的是与结算制度有关,其实经销商也没啥损失,空调转年还是能出手的。财务安排是这样的:经销商拿库存货抵押,银行为其出具承兑汇票(假定6六月期,即6月后此汇票才能兑现)支付给格力,格力背书后再将此承兑汇票转付给供应商,这样产供销链条完美完成,合规合法。因此格力的全年营收就提前搞定了,具体数据可以按需而定,当然太离谱也不好。尽管常人觉得格力四季销售完成全年的1/4多的任务不可能,其它主要家电商就做不到。但为了2000亿,必须要。
反观小米的销售模式几乎是线上的,实打实的,消费者买一台就一台,压货给谁?尽管四季度是手机、电视机等数码产品的传统旺季,董明珠判断小米单季700亿是不可能的,所以她就提前调高声调说她已胜出。但现在诡异的是雷军笑而不语,难道他心中有数?有王炸?
事实求是讲,格力与小米2018年的营收应该都是在2000亿左右,双方相差不会超过100亿。从立“赌约”时格力营收多小米900亿,到最后几乎持平,你说谁赢了?有再延长十年的必要吗?如真在十年后来看,我敢断定到时小米的营收会是格力的2倍!现在的格力犹如瞎子摸象,就以做芯片来说,做芯片本是没错,但方法有问题。一是格力你本身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二是就算最后化了九牛二虎之力成功了,那是何时?市场够大吗?别的家电企业会用吗?反观美的、海尔、海信联合中国家电研究院造芯片,并且已在做测试了,那才是正确的路。重整格力这个河山,只能待后生了。
十年?太看高了格力了!按双方业务范围与前五年营收增速。三年内小米必超越格力。格力已处于行业鼎盛期,随着房地产也调控滞后效应发酵,三年吃老本,三年垫老本,再三年挣扎,所以,没有十年之争(有心的可以收藏为证)。
这个问题没有考虑董明珠退休问题,你的重点应该是问10年后小米和格力的发展,暂时来看应该会是小米赢。因为格力属于成熟型,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布局好,看董小姐退了后面的接班人怎样发展咯;而小米现在还在成长期,特别是抓住物联网这个风口,Alot布局正在逐渐扩大,雷军在10年内应该还是会继续掌舵。这10年中的变量就是董小姐的接班人怎么样,能不能找到新的风口,再就是如果小米再次出现16年那种状况,那就没办法说咯。
谢邀!这个“如果”是不存在的,延长10年,格力不姓董了,再说,现在的赌约是董明珠自言自语,一会说赢了,一会又给自己找台阶,说没有可比性。格力和小米,确实是没可比性,一个是强大的国企,可动用各种资源干预市场,一个是并不强大的民企,完全是市场说了算。董明珠和雷军,一个是建明珠广场、办明珠学院的红顶(将来珠海市可改为明珠市),另一个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天下的开拓者。
董明珠既然知道没可比性,那当初为什么咄咄逼人把赌约加到10亿呢?这只能说明两个营销高手演了一台好戏,他们都赢了。
至于你说的假设10年后赌约会怎样,我告诉你,10年后,那些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都会改回企业,因为钱是企业掏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格力高管喊话小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格力高管喊话小米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