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灭日军150多万人 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歼灭日军150多万人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亮剑中政委赵刚150米连开三枪击毙三名日军机枪手。很困难吗?
谢谢邀请。我打过上千发实弹,谈谈感觉。首先,150米并不是太远的距离。我军训练还有200米的设置。在这个距离,只要受过良好的训练,枪法精准,打中人形目标并不难。
其次,三八大盖步枪很精准,6.5步枪弹初速很高,在150米距离完全有狙击步枪的精度。
第三,好的射手其实在近距离已经不完全依赖瞄具了。只要能看到弹着点,心里虚拟弹道就形成了。只要开了第一枪,后面的不看瞄具都可以命中。
所以,赵刚用机械瞄具打中150米外的敌人机枪手并不是太难,只是连续打中三个有些戏剧化。毕竟敌人看到有狙击手也懂得隐蔽
赵刚用步枪在150米外3枪命中3人。
这个射击水平虽不能说极其优秀,但对基层战士来说也有着很高的难度。
关于150米的射击距离,在很多网友看来似乎相当之近,甚至有部分人还产生了“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不要以为150米距离上的射击很容易。
1964年6月15日的比武汇报表演中,比武冠军宋世哲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在1分钟内用40发子弹打掉40个胸靶,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兴趣,而这次表演时的射击距离也就150米。
长期以来解放军的单兵射击训练打的都是100米靶,直到近年来随着光学瞄准具的普及才增加了200米靶的射击训练。
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于距离的把握并没有清楚的概念,也对150米的远近也没有清晰的认知。
限于人类眼部结构的限制,眼球内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有限,难以将远处的物体放大。
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纳入眼球的整体视野会越来越大,而单个物体则在视野的占比中越来越小。
所以,在人眼看来,单个物体会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缩小。
根据测算,1.8米高的人体在150米的距离上反应到人眼中仅相当于一根普通火柴大小。
而二战时期的日军平均身高仅1.6米,距离150米处的人体目标比火柴还要小。
由此可见,射击的难度如何。
以上还仅仅是目标自身的问题。
而对于射手来说,枪支准星的问题则更大。
由于远处的目标过小时,当使用枪支的机械瞄准具时,就会出现准星覆盖目标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极其考验射手的微操能力,通过细微的调节,校正准星,而后射击命中。
在150米上,火柴大小的人体目标虽然不会被准星彻底覆盖,但也被遮挡了60%以上。
如果射击时稍微调整过度,很可能就会出现脱靶的问题。
而赵刚在这个距离上弹无虚发的击杀3名日军,可见其射击水平之深。
除开这些硬件因素外,战场上纷飞的流弹,刺鼻的硝烟,不断的爆炸,危险的冷枪等也对射手尤其是精确射手有着很大的心理影响,赵刚能够抛开这些不利因素迅速击杀目标,也说明了其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总得来说,《亮剑》中赵刚的这次射击表现对于一个当时的团政委来说相当惊艳。虽然不能说达到顶尖的水平,但至少要比当时不少基层的士兵强上一个台阶,也无怪乎李云龙要惊讶了。
如果赵刚用的是汉阳造或者老套筒,那李云龙跪下叫爸爸都不奇怪!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轻武器多为国军淘汰下来的汉阳造、老套筒、中正式步枪,这些枪支大多数极为破旧,有的甚至连膛线都快磨平了。子弹出膛基本就是飘着出去,能打中啥目标,那就基本靠天吃饭了。
如果赵政委用的是缴获的日军友坂三八年式步枪,也就是三八大盖,李云龙再这么崇拜的话,那赵政委大概率会拍拍老李的肩膀:“坐下坐下,基操,勿6……”
日军的三八大盖在二战各国的步枪中,基本算是一种比较奇葩的存在。1250毫米的长度基本冠绝各国主力步枪之首,再配上日本兵那三寸钉一般的五短身材,看起来就给人一种莫名的喜感。这是因为日军一向重视白刃战,也就是拼刺刀,枪身长,自然在拼刺时占据一定优势,能够弥补日军普遍身高不足的缺陷。同时,这也无意间造成了三八式步枪枪管长、指向性好的特点,再搭配独具特色的6.5X50毫米全装药步枪弹,子弹出膛初速高,长距离飞行弹道稳定性强,在150米距离连续命中三个近似于固定目标的机枪手,真不是特别难的操作。
电视剧里赵刚说的是500米的距离,不是150米。150米怎么可能惊着李云龙。
500米基本就是公交车一站地的距离。到长安街上找个车站试试,能不能看得到下站的人影?如果没有望远镜很难。还不算风速、湿度、子弹抛物线的变化。
我军训时打过100米的靶子,5发45环,如果150米打到靶子应该还是可能的。对于专业神枪手来说应该不难。
但题主的问题和电视剧里的距离是两码事,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我以一个步枪手的身份负责任的来说,如果在150米开外无依托用三发子弹,消灭三个敌人(并非目标靶)的概率,是10%的命中率。如果在100米之内命中概率是50%。如果60米以内,命中概率是90%-100%。这还不包括战场环境,如移动位置、烟雾、灰尘、各种障碍等等。
而我说的以上内容,是用56式半自动步枪做比如,此枪精度肯定比三八大盖精准。
真实战场环境消灭一个敌人并非那么容易,能用1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战士了,敌人站在那不动让你打吗??你认为现在电视神剧可信吗??一次战斗消灭三个以上敌人可以立功了。
抗日武装歼灭日伪军合计多少万人?
按照普遍的说法,从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开始到日本投降,八路军作战10万余次,新四军作战24600余次,整个敌后战场共计歼灭日伪军171万余人,其中日军52万余人,约占中国战场歼灭日军的40%,另消灭伪军118万余人。
《亮剑》中,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现实可以做到吗?
《亮剑》说的150米爆头应该是有难度的,但不是做不到。小时候我听我爷爷说过我们村一个神枪手,叫韩俊才。那时候他和我爷爷都是区小队的战士,这个人打枪几乎弹无虚发,附近很有名。有天坐在我们南山下树林里潜伏,突然看见南山顶上出现个人影,太阳下闪光,肯定是鬼子,戴着钢盔呢。小队里有个爱打赌的说,韩俊才,你枪法准,能打中山上那鬼子不?打中了我给你两瓶酒。这韩俊才说那我得看看。三八枪拉拴上膛啪一枪,那鬼子轱辘就掉下来了。这下潜伏暴露了,回来三个人都受处分了。按我爷爷说的位置,那个狙击位置离鬼子站的有三百来米。
抗战中远距离狙击最有名的是在庐山被国军一位班长爆头的日本所谓军神101师团的饭冢国五郎联队长。这逼喜欢出风头,东京记者拜访他。他拿出军神的派头,在将军阵前上蹿下跳,猖狂不已。对面叶肇的160师兄弟看着恨的牙根痒痒。可是大家用的都是汉阳造,有效射程500米,够着这家伙费劲,正在这时,过来几个老兵,为首的是个班长,老兵油子,用的三八大盖,有效射程800,而且这哥们枪法好。听到这事他说他奶奶的老子打他一枪试试。对面这饭冢耍到高潮,那催命鬼记者正鼓动饭桶,您在战壕上摆个pose,让帝国人民知道您英武大大滴。饭桶一听正合吾意。于是这家伙嗷嗷叫着跳出战壕,双手舞动军刀。就在他pose拜好一瞬间,鬼子记者按下快门,对面我们国军老兵手里的三八大盖也冰勾一声响了。饭桶的闪亮钢盔就多了个洞,这家伙满脸疑惑的栽倒战壕里嗝屁了。所谓军神也成了一个笑话。据史料记载,这位国军击毙饭冢距离有几百米,具体不详,但是肯定超过了赵刚政委的150米。
现实中确实能做到,并且有典型的例子:一个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军人中冷枪射杀最高纪录的狙击英雄,成为名副其实的狙击之王。一个更大的奇迹。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就是奇迹般的狙击英雄——张桃芳。这个不比张刚无倍镜爆头日军更难吗?
阿富汗战北中,美军曾在2800米的距离击毙塔里班武分子的真实记录。而在后来的伊拉克战又刷新了这一距离,3200米击毙一名基地武装分子!所以150米那是轻松就能做到的。一点不夸张,很多人当兵时靶场打靶,八一杠二,突然远处飞起一只野鸡,目测直线距离200以上小300米,指导员跑过来在战士手里拿起枪,抬手一枪,野鸡应声而落,从拿起到激发不超3秒。后续,中午炖野鸡,全营干部差不多都去了,哪够啊,指导员跟炊事班说亏大了。
三八大盖全长近1.3米,这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为了满足精度而设计的,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白刃战。近距离刺刀格斗原本就是日军的重要训练科目,近1.3米的枪身在装上50厘米的长刺刀,完全符合了一寸长一寸强的古老中式战术思维,因此日军在白刃战上的实力绝不容小视。战时一名训练有素日本军人在刺刀战中可以连续放倒三到四名我国军人也毫不夸张。再说中正式,全枪只近一米长,就算装上日制50厘米刺刀也要比三八式短一大截,况且早期中国军人并不擅长拼刺刀,新兵蛋子居多,而且训练水平低,营养跟不上,一旦遇到训练有素的日军,白刃战几乎都是惨败,不过日军的刺刀也不是无敌的,因为我国还有鬼头刀,29军喜峰口战役就足矣见其实力。
38式步枪以射程著称,抗战时期老有句话我被38大盖打了个眼,38式步枪打出来好多都是贯穿性的所以就造成了它的杀伤力不高,而500米的射程对于以射程贯穿著称的38式步枪是没有特别大的压力的。虽然会受到,地心引力,风速,温度湿度,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对于一个用子弹喂出来的神枪手来说也并非难事儿,何况38式步枪的精度放到现在都是相当高的。
剧中,赵刚在用那枝三八式步枪射击之前,赵刚在瞄准时,把机械瞄准具上的立框式游标标尺都竖起來了。这说明他准备射击远距离目标。从游标所处于的位置上判斷,他所瞄准的目标,应该在500米左右。事实上,就凭三八式的精度,只要是训練有素沉着射击,命中这种距离上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150米爆头真的不是什么难事,部队里用95式200米射击地线射击胸环靶,没有瞄具,舱孔调到3,向下修正14厘米,照样命中10环,你要知道胸环靶的10环比人头小太多了,所以在抗战时候的38大盖比现在的自动步枪要稳太多了,因为枪管长,膛线也长,所以子弹很稳定的,只不过电视剧里,把38大盖的瞄具抬的有点高了,这点是比较假的。
但张桃芳老前辈自己也在他生前的访谈中说过,八百多米命中的美军士兵,也是击中躯干部,而不是头部。综上所述,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立姿射击一百五十米爆头不稀奇,五百米也有可能,但是要看运气,不敢说一定能中。国际上标准步枪射击实际的杀伤距离,都是按照每个人的肉眼平均能目测到对方人员四百米的距离,虽然四百米之外子弹仍有足够的杀伤力,但这不代表人的主观能动性,纯属是意外的误伤!人的眼睛不可能无限制的看到更远的距离?随机使用一支步枪,150米距离采用跪姿无依托射击,在有限时间内,首发准确命中目标头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实际非常非常难。
精准射击确实很难,除了天赋还要大量的练习。很多人第一次玩手枪,对着一棵直径30厘米左右的树,大概距离七八米远吧,三枪没中一枪,不知打到什么地方去了,虎口都震得发麻。所以射击想要打准还得要靠技术和练习。这么说吧,大学军训时,射击训练也就两三天时间,到实弹打靶时5发子弹中了27环,其中一发9环,一发打别人靶上,100米距离。当时中10环的同学也不少。所以对于一个优秀射手150米距离爆头真不是什么难事,500米开外确实有点难了,不是狙击枪估计500米外是什么都看不清。
不过剧中赵刚和李云龙这一段剧情本身就有打赌的成分,打到打不到其实谁心里也没个准数,如果这要是百分之百命中李云龙作为玩枪的老手会和他打赌?这时李云龙也许会说这有什么难的,谁还打不到怎么的!
如果是150米的距离,根本不用具备狙击手潜质的赵刚出手,独立团的“兵王”王喜奎基本就可以把鬼子爆头了。无论是三八式还是中正式步枪,在150之内的准头都是相当不错的,八路军的特等射手利用表尺射击未必枪枪爆头,但百发百中应该没什么问题。赵刚150米左右的精准射击,记得应该是在李家坡战斗中,用蹲姿连续爆头日军机枪手,有效的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李云龙乐得嘴都歪了:“打的好!谁打的?”
而之前广泛讨论的是在辛庄战斗中,赵刚在500米距离上点杀日军迫击炮手的真实性,赵刚在《亮剑》中拢共三次秀枪法,第一次是李家坡战斗初露锋芒,第二次是辛庄战斗跟李云龙打赌戒酒,第三次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甩手击毙第12兵团督战官史一全,第一和第三次的射击距离都比较近,让亮迷们感到玄虚的其实是第二次的战例,李云龙当时也说:“够呛,距离有点远”。
前不久研究常乃超暂7师何以配备军乐队的问题,一个步兵师师部甚至是军部在那个年代都绝少出现军乐队的编制,至多出现在兵团级单位中。果然,小虎同学回忆起1947年华北野战军发起的“清风店”战役,是役我军在运动中全歼敌第三军军部及一个师,战斗缴获中就有一个完整的军乐队,于是更加坚信,《亮剑》是我军优秀人物何优秀战例的合体,几乎每一个桥段,都能在战史中找到相关,研究《亮剑》的乐趣就在于此。
包括李云龙和丁伟的人物特点,包括平安战役六连殊死阻击的部队原型新四军“刘老庄连”,自然也包括辛庄战斗胜利突围的“宋庄战斗”,1942年6月9日,八路军冀中军区第22团在宋庄与上千名鬼子伪军激战经日,给敌人以严重杀伤后,利用夜色分两路突围,踏着鬼子的尸体扬长而去。
在这次战斗中,22团培养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名班长隐蔽在被炸塌的工事下面,七枪连毙七敌,有效遏制了敌人的进攻势头;一名副连长在500米距离上,一枪击毙日军机枪手,极大的鼓舞了部队士气。这位八路军副连长可以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干掉机枪手,赵刚为什么不能曝头架炮的鬼子?
事实上,八路军由于弹药匮乏,非常重视精准射击训练和特等射手培养,129师刘师长为此特别下达了指示,师属各部纷纷培训出一些神枪手,这些战士的的步枪都是反复挑选的好枪,配备比普诵战士更多的子弹,战斗中主要负责射杀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八路军50多岁的大龄老兵裴天来,号称“冀东八路军里单兵打死鬼子最多的人”,攻打日军碉堡和炮楼时,几乎枪枪打进射击孔报销鬼子机枪手,那么小的碉堡射孔,瞄准起来跟爆头有什么区别?
这是人的因素,同时也可以参考武器的因素,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是460米(表尺射程2400米),但是在条件(比如视野、风速等)良好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可以达到600米,因此500米之内还是有准头的;也别小看国军的中正式步枪,它的表尺射程虽然比三八式略少在2000米左右,但该枪采用的7.92毫米口径尖头子弹质量轻初速高,加之弹头呈流线型,空气阻力较小,弹道特性较好,不易受横风影响,因此有效射程几可达到1000米,综合性能要优于三八式。
《亮剑》里赵刚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期间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且具备一定射击天赋,无论使用三八式还是中正式,表尺一立,在150米距离上狙杀鬼子绝非难事,尤其是鬼子戴的“绿铁帽子”更是瞄准的绝好目标;不过500米的距离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客观来说并非不可能,但着实需要点运气,笔者个人的结论是:可以做到,但肯定做不到百发百中。
1937年夏天开始的淞沪会战,是中正式步枪首次大规模亮相战场,它让日本人很快领教了7.92毫米子弹的杀伤威力,所以吃亏了的鬼子才抓紧研制出九九式步枪,并且改用7.7毫米口径的尖头弹,学的还挺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灭日军150多万人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灭日军150多万人 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