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极端事件仍可能发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极端事件仍可能发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六月份华南暴雨河南高温等极端天气和厄尔尼诺事件有关系吗?
关系不大是正常现象,中国受季风影响降雨有规律性,一般五月份雨带在华南一带,然后六月份北抬到长江流域,这时是梅子成熟的时候又叫梅雨期。到六月底七月上中旬,随夏季风加强雨带会推进到黄淮流域,然后到七月下旬八月上旬雨带又到了华北东北一带,有七下八上的说法。再以后随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慢慢南退,雨季自北往南逐渐结束。
在中国整个雨季如果副高偏南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在华南维持时间长就会造成华南暴雨频繁引起洪涝,而此时长江以北有些地方就会高温干旱少雨,河南一带的高温天气就是这么形成的。
感谢邀请,五六月份华南暴雨、河南高温等极端天气的确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因为相关气象预测,2020年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形成,但本年度的厄尔尼诺主要是影响南方降雨,而不是影响华北高温,高温其实更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外在体现。
厄尔尼诺强度及影响
首先说一下厄尔尼诺现象,2020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相比于以往要偏弱,热带大气环流对海洋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所以自春季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更加靠近我国大陆,整体的影响就是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偏多,但今年华北地区的雨水也高于往年,所以说厄尔尼诺现象偏弱。
高温现象全球普遍
再说一下河南的高温,其实进入5月份以来,北半球的温度都要高于往年,根据国外气象监测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是自19世纪80年代有气象记录以来,地球上最热的5月。我国除了河南高温以外,华南、华东地区平均温度也要高于同期,只不过河南因为降雨比较少,高温炙烤的感觉更加严重,一度上升到最高42度。
导致全球变暖因素
之所以全球高温,主要是因为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平均温度抬升,热带太平洋向大气当中释放了过多额外热量,且这部分热量因为温室效应无法得到及时的消散。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全球气候变暖在前,而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在后,两者相结合,反映到我国就是华北大面积高温炙烤,而华南普遍降下暴雨。
气候变暖比厄尔尼诺影响大
如果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气象体现,那么全球气候变暖就完全是由人类导致的气候异常,整个2020年上半年气象多变,仅仅在我国就体现出沙漠暴雨、各地大面积冰雹等,这在以往厄尔尼诺现象当中是非常少见的,所以说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整体偏弱,当前对气候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的更多是全球气候变暖。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今年极端天气事件为何频发?
感谢邀请!
今年,我们从网络、电视上不时了解到,这个国家或者那个国家又出现了极端天气,此起彼伏,乱花迷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报道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解释一下。
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今年全球出现重大有影响力的极端天气事件主要有:1月份的美国明尼苏达州零下38度低温、澳大利亚46度高温,4月份我国台湾省特大暴雨,5月份云南严重干旱,6月份以来日本、我国南方暴雨破纪录,目前全球又进入高温模式,很多地区都创造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或排名靠前。
其实,每年全球都出现很多极端天气事件,几乎层出不穷,今年也不例外,主要表现为高温、低温、冰雪、暴雨、森林火灾等形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大量的冰雪融化,融水汇入海洋,严重干扰了洋流,使洋流的走向、运行时间、温度等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大西洋受到融水影响,深层海水的循环明显减弱,沿海洋流受到极大影响,致使加拿大北部、北极圈和中北美洲局地气温明显升高。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明显变暖,从而破坏了海洋原有正常的热量、水分分布的动态平衡,使地球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变化,从而致使有的地方高温、有的地方多雨,有的地方又严重干旱。我国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重要地区,南方地区的高温、多雨以及部分地区的严重干旱和它有密切关系。据观测统计,厄尔尼诺现象的爆发虽然没有固定规律,但总体上是每4年发生一次,一次持续5个月左右的时间。
三是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指的是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的海水异常变冷,扰乱了全球气候,有利于信风的形成,海水低层水与表层水的的翻转现象加剧。一般拉尼娜都是紧随着厄尔尼诺现象之后立即发生。对我国的影响也非常严重,一方面是东北气温的升高,另一方面是华北和长江流域的持续降雨。由厄尔尼诺诺造成大量的暖湿气流在6月-7月遇到北方冷空气后,会对南方造成大量降雨,随即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冷空气下沉,原来北上的暖湿气流又会回流填充,致使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反复出现强降雨。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一些地区出现一旦出现异常气候,就会迅速在网络上发布和传播,一些专家也出来分析解释,造成了一些不是极端天气的现象,被冠以“百年不遇”、“破纪录”的字眼吸引眼球。如果从概率率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总有一天会出现以记载以来的最低或者最高值,这是正常的现象。
总之,极端天气的出现,一方面是地球自我调节的过程,另一方面就是人类的影响造成全球气候变化致使的。所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我们的微薄之力短期内不能影响整个地球的运行发展,但积少成多、滴水成海,作为地球的子孙要尽最大的力量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这样才不会让大自然报复我们,才不会让地球母亲流泪。
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大家一起学习研讨!
其实只说今年出现极端天气,不如说是每年都是如此。这就涉及到"墨菲定律"。意思是小概率的事件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一定会发生。而恶劣天气正是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下,发生的概率比较的大。所以我们时常就会看到恶劣的天气出现,但还是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总而言之,今年的天气恶不恶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有人都在享受太平盛世带来的喜悦,却忘了养育我们的大自然,南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亚马逊森林大火持续燃烧,今年全球都在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光到这月,就有多少个台风圈形成,所有人都在沉睡,殊不知地球已经进入重启阶段,有实力的人,特别是米国人早都着手准备应对极端气候的方法,太空移民也在悄悄进行,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也没资格知道罢了,人类还有多远的路能走只有我们自己清楚,及时补救大自然现在也来不及了!
2021强降雨原因?
2021年多雨背后的原因主要就是“热带高压”,在常年之中,5月的降雨一般是集中在华南地带,不过2021年就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副热带高压”表现非常强——“比常年同期偏强、偏北”很多,而这个时候在海洋区域的出现热带扰动,或者是“海洋水汽”的时候。
这一波雨水就会结合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地带,将水汽输入到我国江南一带,所以在每次说南方大范围出现强降雨,暴雨、大暴雨的时候,广东,福建等地不仅没有降雨,还更加的热了。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最明显了,它将这两个省份给覆盖了,所以只有热没有雨,雨水都被它移走了。
2021年500mb的“副高线”都已经延伸到了缅甸,我国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等大范围地区都被覆盖了,就算是有雨水都很难进来。同时在印度洋地区出现水汽或者气旋引发水汽现象的时候,它甚至可能都会引导在我国江南地带,这就是雨水为何这么多的原因之一。
副热带高压的活跃时段
每逢南北太平洋的夏季,即北半球的5月至8月,南半球的12月至2月。初时副热带高压一般会呈东西走向,其后会转向南北走向。 副热带高压在秋季转弱后,其温暖气流令原先被高压区覆盖的水域水温增加,使海面气压下沉而容易产生热带气旋。
特别在北半球的9月和10月,热带气旋会在高水温的太平洋产生。 使到秋季会是热带气旋最常发生的季节,也解释了为什么夏季热带气旋的生成数量反而不及秋季。
明年一二月我国可能发生极端寒潮事件,大家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
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你这问题真可笑,中国又不是战乱国家,缺东少西的,有什么好准备的?
中国人早就准备好了过冬的物品,不会那因为天冷了点就会社会大乱的,让那些盼着中国大乱的间谍和汉奸们失算了。
随着科学的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防御高温与极寒风暴系统逐渐升级,对于一切自然灾害自有应对措施,加强防范意识,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虽然渺小,只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地球孕育了我们人类,给我们适合生存的环境,让我们生生不息传承繁衍,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肆意破坏,工厂应尽量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志在必得。
这个问题应属国家考虑的民生大事,根据气象部门提前预测,会提前采取一些防极端寒潮的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包括水、电、煤、蔬菜、取暖设施等,都会出现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调控措施。作为家庭提前贮存些蔬菜、购买棉被和羽绒服等必需生活用品。
看今年河南雨灾就清楚了,极端天气在不极端地区发生就将是重大事件。今冬很可能发些热带地区极寒大雪,应作好充分准备,尤其是南方湿冷,无取暖设施,又无高保温衣裳,极易发生冻伤冻害,所以今后南方也要备些北方防寒保暖衣服和设备,更应备足粮草,因极端天气下最易受损的电力系统将影响到万千生计,看看美国大火和水灾,再富强的国家无备将有大忧患,但我们一万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家体制应对灾难十分有效,东方有先进文明和为民体制,一定会取得胜利。
看这个消息,应该不必过度介意。一是因为这消息还是预测,不一定会有特别极端的寒潮。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和穿着方面已有大幅度的改善。三,就算是有极端塞潮出现那也不会持续多长时间。第四点就是春节边上人们已经备足了年货一般家庭维持个把两个月的日常生活应该应该是沒问题的。最后一点就是有政府。当然啦,结合各方面的消息,如战争和疫情不确定性,我们还是应该在对比往年的基础上考虑多备一点过冬物质,以备不时之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极端事件仍可能发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极端事件仍可能发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