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房产市值450万亿,居民存款170万亿,对此你怎么看?
房地产的繁荣和捉襟见肘的存款
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达到了450万亿人民币!而我国目前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大概为170万亿,其中住户存款约60万亿,人均仅4万元!
房地产市值是住户存款总额的7.5倍!全国人民的钱套在了房子上。
是全年GDP的5.5倍!全国人民劳动一年买不了市面上的房子。
是广义货币M2的3倍!市场上所有的钱买不了市面上的房子。
房地产透支了全国的消费,老百姓存钱是为了买房,不敢消费,拼多多带动的“消费降级”是不敢花钱的缩影。
房地产的增值统计不在通货膨胀指标中,CPI中是柴米油盐的价格指数,每年仅有3%的变化,而房子的涨幅十年翻了多少倍?
房地产像黑洞一样吞噬了辛苦劳动的人的财富,辛苦劳动的人看到敢于贷款加杠杆的人通过买房赚了自己一辈子的钱,清华毕业证书不敌旁边华清嘉园一套房,全部的教育和知识被颠覆,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
没买房的人盼望房子涨,如果房价跌就让他们的奋斗失去了意义,所有买了房的人盼望房子涨,因为可以每天看到自己的资产升值。
所有人盼望房子涨,房子也会一直涨。
房产市值450万亿,居民存款170万亿(这其中还包含了企业存款余额),如果把一个国家看作是一个大的家庭或者企业,这样的资产配置显然是不合理的,固定资产占比是现金流的2.5倍多,这大致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房地产泡沫过大:
看到上面的数据让我想起了90年代的日本,那时,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与我们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东京的地价相当于整个美国的土地价格(注:美国的面积是东京的1.5万倍),于是有日本人就放出豪言要买下整个美国,只是最后被无情的打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目前我们的房地产市值高达450万亿,而2017年我们全年的GDP总值也不过82万亿,固定资产价格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大,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是个巨大的隐患。
二、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曾几何时,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着8%以上的增速,而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不仅破了8,也破了7,反映在个人家庭上就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收入增长慢下来了,而物价却在不断上涨,最后居民存款自然就变少了。
三、消费能力减弱:
数据显示,自1979年至2018年这39年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从未跌破9%。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3%,创40年来最低。而7月份银行存款余额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存款减少了2900亿。
老百姓的存款变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能力的下降,没钱消费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制造业发展艰难。
四、负债率急速上升:
老百姓手上没有现金消费,而又不得不消费的时候,于是很多家庭选择了负债消费、超前消费,不管手上有没有钱,房和车是必须要买的,首付贷和分期付款盛行,据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达49%,而2007年这一数据是19%.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性建议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有几点思考,1 房产市值怎么算?也就是房产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由供需决定的。具体需要做评估。 所以所谓的450万亿的市值,是谁的市值,反正不是老百姓的。450亿如果是规范开放市场运行的结果,无可厚非,但很明显这不是。 2 老百姓的170万亿,是目前存在老百姓手里的货币。 这个国家可以通过手段增加。 3 一个国家的供需总体是需要均衡的,这就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存在价值。 所以通过经济手段,把450亿的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价值降到150亿为何不可? 把居民存款增加到450亿,为何不可? 4 总体上说,这是调经济的结构问题,而不全是市场运行的结果。 把这个调整作为看得见得手辅助看不见得手的首要任务。 否则任其发展,会导致经济崩溃。 影响政治经济和民生。
居民存款把前面那个1去掉,近70万亿。另100万亿是政府和企业存款。
目前居民的银行贷款近50万亿。净存款与日俱降中。
当然还有股票理财等流动资产,可也有网贷高利贷等流动负债。
股市每年几万亿,楼市每年13万亿,消费每年30万亿,等居民接盘的太多。
房产市值450万亿关联的是政府土地收入,金融,建筑,建材,甚至关联到家电,装饰装修等等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任其疯涨,也不能一下刺破,个人认为政府控制得很好。
居民存款170万亿太高了,应该大力解决老百姓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促进消费,如果可以释放一半85万亿消费,一定会促进经济发展。
另外从根本解决投资领域的问题,让老百姓的存款通过投资领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假如有85万亿流向股市流向实体经济,股市可以到10000点甚至更高,目前经济中的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国存款总额达111.16万亿,人均存款“出炉”,你达标了吗?
抱歉得很,我没有达标,一个月只有1000存款。
虽然中国人自古都喜欢未雨绸缪,但我不行啊!
我是一个人带的孩子。生活开销和收入不成比例,尽管已经很节省了,可是事情太多,没有办法。
妈妈八十多岁了,疾病缠身,我每个月要给弟媳1200元。儿子买了个二手房,每个月要替他还1600元的房贷。这是每个月必须出的,一点都不能马虎。
手机费99元,水电费燃气费加起来一个月一百多块钱。还有生活费,人情来往费用等,到最后所剩无几。
也想找个工作补贴一下。可是年龄大了,一般都不要我们,就连打扫卫生,人家都不想要的。同时也害怕万一累着,生病了,再拖累孩子。
但我也不抱怨。国家给的退休金,不管多少,生活总算是有保障了,也实现了老有所养的目标。如果能够继续发挥余热,那再好不过了。
不过存款总额不是111.16万元,我估计题主想表达的是我国居民存款规模。
按照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截止6月底,我国住户存款规模达到了112.8万亿元,住户存款主要指的就是个人存款,包括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及其它存款。
其实我国除了住户存款以外,金融机构中还会有企业存款、政府存款、财政性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等等。
按照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25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5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按照2021年末,我国人口规模为14.126亿人,这样平均起来人均存款规模是约8万元左右。我们家是四口人,需要有32万元存款才能够达标,哪里有这么多的存款?
不过大家要知道,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商业保险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尤其是大家最重要的一份资产——房产,占了我国居民财产的很大比例。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当时显示我国的户均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317.9万元,按照我国人口规模已经不足三人计算,相当于人人财富过百万。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仅仅占20.4%,也就是说,早在2018年平均每户就拥有63.58万元的存款、理财产品或者基金、股票等等。七普数据显示,我国每个家庭户人口数量只有2.62人,平均每人金融资产是24万元。
从这个角度看数据的话,你达标了吗?
设言“人均存款”这一概念毫无意义,应把存款人数与总人数(14亿)比例,再将零碎的小额存款与大额私人存款相比例,再将个人负债率与大额个体存款率相比率,才能看清中国个体收入的基本概况。
举个例子吧;
你今天贷款1000万,手续办完,钱就打到你的账户上了,那么这1000万就算做存款了。
今天你花2万买了个电视机,当你把钱转给对方账户上时,对方的银行卡里就有了2万的存款,或者你花30万买了一辆汽车,你付款给对方,那么对方的账户就有了30万存款。
所以每天的生意交易,只要进入对方银行账户,都算作存款,这并不代表卖电视机的和卖汽车的一定有钱,也许他身背巨债全是贷款,这也是为什么会看到无数的企业公司都会亏损的原因,但反映在银行账户里,的的确确有存款的资金流动。
所以,不能把这些看做是居民真正的生活水平消费开支存款。
不管是111万亿,还是227万亿,这并不能真正代表人们的可支配消费开支,这个数字也不能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也许二马存款几个亿,并不能代表十几万人都有存款。但平均开却都有很多存款,那些没存款的你说冤不冤。
所以不能用平均存款数额论穷富,不管你处在那个位置,生活过得去就算很好了。
当你走进现实去看看就知道,5000以下的工资水平占了百分之九十,不吃不喝一年也不过6万,有的连3万都不到,除了生存开支,毛都不剩,哪来的存款,而且很多家庭都是一人工资养全家,这类家庭几乎都是拮据生活。
现代人都有一个通病,总是以偏概全,看到一家生活宽裕的,就认为都过得很好,看到一个领5000的,就觉得都工资五千,看到一个买得起好车的,就认为都买得起,其实,看到的都是极少数,只是虚荣心、红眼病严重罢了。
现在八零后,九零后,那个不是月月光,啃老族,有几个不依靠父母帮助的,有帮钱的,有帮看孩子的,也有继承家产的,你让他们看看那个百万亿,也许只会嘴角一撇,说句与我何干,仅此而已。
所以,在14亿人中,不是没有达标的(人均存款16万),仅是极少数极少数而已。万分之一有木有,自己去慢慢想吧。
2021年底,我国住户存款余额达到了103.3万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一季度,家庭部门新增存款7.82万亿元,这样来算,截止到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大概达到了111.13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我国总人口14.1亿人来算,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居民人居存款大概是7.31万元。到到了2022年一季度末,由于我国居民存款持续增长,我国居民人居存款余额大概是7.88万元,全国家庭总数大概是4.93亿户,这样来算,全国家庭平均存款大概是22.54万元。
我国人均存款数据出来了,这个只是一个平均的含义,但是可能平均存款数据对于大家的生活来说可能也有一些指导意义。有些人可能存款稍微少一些,但是也不能气馁,趁着年轻,多努力赚钱存钱就可以了,而如果是比平均存款高一些,也没必要太高兴,还是要继续努力多存钱,这样可能今后的利息收入就会更高,这样可能对于今后的生活会更有好处。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平均多久可以存到这么多存款呢?这个大概可以来算一下。2021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说,全国规模以上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了88115元,平均每个月为7342.9元。如果除去五险一金等,平均每个月净收入大概是5700元左右。
这样来算,如果日常消费非常节俭的话,每个月花销大概可以控制在3000元左右,那么大概每个月大概可以存下来2700元,一年大概可以存3.24万元。这样来算,如果收入能够达到2021年平均收入水平,还比较节省,那么基本上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达到7.88万元的平均存款数额了。
当然了,每个月净收入5700元,也不算太高,如果平时消费稍微高一点点,多出去吃个几顿饭,看几场电影,那么每个月就可能一分钱也剩不下来,那么可能每年也存不到啥钱了,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很多年也存不到平均存款数额了。
综上所述,截止到2022年一季度,我国居民存款总额大概达到了111.13万亿元,人均存款余额达到了7.88万元,而全国家庭平均存款余额大概是22.54万元。
2022年第一季度存款增加10.86万亿,你赚到钱了么?
感谢邀请!问题很简单,六个字就能回答——我没有赚到钱。
估计和往年相比,许多普通人的回答都应该和我一样。那么,为什么银行2022年第一季度存款会增加10.86万亿呢?
一,消费减少
目前形势下,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都在下降,大家都不愿意消费或者是不敢消费,手里的一点余钱,还是存在银行保险,以备急需。
二,投资无门
现在手里有钱的人,已经很难找到投资方向,放高利贷,查;创业,死。所以,只有存在银行,多少还有一点利息,同时也是为安全考虑。
三,阶层固化
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形势下,到银行存钱的人,除了体制内的公务员,其他都应该是富人阶层。
一个经济体,不论经济形势怎样,总会有挣钱容易的人,但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
目前社会上20%的人,占有了80%的社会财富,贫富阶层的固化,已经成为现实。
综上所述,以上这几方面的原因,应该就是银行存款增加的重要因素。
话说得有点多了,再次强调一下,我没有赚到钱,因为我是普通人。
问题就和大家分享交流这么些,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搜索关注“实体经济守望者”微信公众号,有更多创业知识和项目,大家一起分享。
一季度存款增加9万亿意味着什么?
一季度存款增加9万亿意味着大量的资金被储存起来,可能是由于人们对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担忧和疫情影响下的谨慎消费态度。
这也可能意味着银行在贷款方面受到了一些限制,导致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投资。
此外,这也可能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因为储蓄增加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
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存款减少了1.36万亿,这些存款去了哪里呢?
7月份居民存款减少了1.36万亿,这些存款去哪儿了呢?
减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可能流入了股市。
经过个人统计,6月份沪深股市交易金额298728亿元,7月份沪深股市交易金额300948.83亿元,7月份交易金额比6月份仅多2220.83亿元。
这说明就算有部分流入股市,流入的金额也不会太多,顶多1000亿。
二、经济和疫情原因,导致很多人失业在家开始坐吃山空,甚至吃老本。
不可否认经济下行和疫情原因导致很多小微企业破产倒闭,据天眼搜集到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有46万家公司倒闭,包括运营执照被取消的,以及自我宣布停止营业的公司,还包括26000家从事出口的企业。
又据企查查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关闭注销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01万户。
今年应该更多。而大量的企业、实体店破产倒闭,必然会让很多人失业,这部分失业的人没了收入,只能吃老本,导致居民存款下降。
个人认为这个是主要原因。个人在当地农贸市场做个调查,自从猪肉涨价疫情开始,当地的猪肉消费量,不及原来的一半,主要也是因为收入减少的原因,甚至波及到了早餐店。
本地前几年年年发的公务员的年终奖,这两个也无法兑现了。
三、买房首付款。
从人民银行公布的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来看,7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4059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占了98%。
又有数据说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8.5%和7.1%,环比分别下降42%和40%,跌至近一年最低。
很显然中长期部分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那么,就有可能是购房付首付款导致居民存款下降,但也不会超过2000亿,从住房销售面积和金额下降来看,购房的资金有一部分,但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并不是下降的主要原因。
四、投资理财
从银行业理财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来看,6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
同时,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到6137.73万个,同比增长137.71%
七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没有查到,但查到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5182款,环比下滑1013款。这个数据说明理财产品存续规模7月份可能也是下降的。
当然,银行6月份为了冲存款时点数,可能会把理财产品设计在接近6月末那几天到期,把大量到期理财产品转变为居民个人存款,而七月初又转变为理财产品,导致居民存款下降,从个人在金融系统的经验来看,这个数据应该有上千亿。
五、富豪移民,留学等原因导致居民存款下降。
越来越多的富豪纷纷加入移民行列,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资产的流失。据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约有1.5万名富豪进行移民,相比于前一年增长了一半,这个人数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
金融投资报8月发布的文章也显示,近几年国内转移国外的离岸信托资产也是上千亿,像马云、雷军、刘强东这类企业家,均有自己的离岸信托。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离岸信托都是为了移民,但其中部分必定如此。
但这些都无法找到详细的数据进行分析,留学的情况也如此。
总之,由上面的数据分析可知,居民存款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疫情、电商和经济下行的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关门倒闭,大量人员失业开始吃老本;二是大量富豪移民,转移资产;三是银行为冲存款时点数把理财产品集中到6月末到期变为存款,7月初又转化为理财产品导致存款下降;还有少部分流入了股市和买房。
以上仅个人的粗浅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