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居民存款半年新增超10万亿,我们的钱何去何从?
大环境不好,大家都存钱存十万亿不算多呀,平均到每个人不到1万块。用一个三口之家算,这个家庭半年存3万,每个月5000块。两个人工作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存2500块。普通的家庭没房贷没车贷的完全可以做得到。
存款新增10.86万亿,居民存款掣肘经济复苏?储蓄行为怎么看?
中国居民被一场疫情给打醒了,不浮躁,务实了,以前的狂热,超前消费坑了多少人,现在居民明白了一个道理,存钱是王道,因为,灾难来临的时候,只有自己有钱才能自救,所以,一切回归正常的生活,有钱就存着以备不时之需。
不可控的因素太多,社会变化太快。房地产等大件掏空了两代人的积蓄,对风险还存在侥幸心理,真风险来临时发现活不下去了。所以痛定思痛,对标之前物质匮乏年代都挺过来,现在可以继续减少需求,降低欲望把钱存起来!
居民储蓄超十万亿,老百姓为何却不敢消费?
因为环境不稳定,没有安全感。工作都朝不保夕,何谈消费。
老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钱就是粮,手里多攥点,少花些。不是人之常情吗?
现在政策放开了,人员可以放心流动了。希望以后越来越好!大家都好了,经济也就回暖了!
期待春天归来🐲
一季度居民存款猛增10万亿,你贡献了多少?你越往银行存钱,存款利率却越是走低,为什么?
我个人贡献的是负数,把一部分买了基金,银行存贷款利率都在不断走低,贷款大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只是在空转,所以大家看到的是经济不振、股市萎靡、存款增长迅猛,主要原因是老百姓对未来没有信心,不敢消费也不敢投资。
看简单点的两个原因:
1.贷款利率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降低了,银行的赚钱空间压缩了,自然传导致成本(储户存款)压缩了,相应的存款利率得降低。
2.不鼓励大量存钱。宏观面看大家都钱存起来了,消费减少了,生产经营单位效应下降,经济增长下滑和失业率增加,人们收入更加减少,消费意愿更加降低,如此陷入通缩的恶性循环。
居民存款额猛增,这里的居民不是普通大众,有可能是以公司或单位为主体的存款,也有可能是私人所得的存款,一季度普通大众都不敢花钱了!
通货萎缩已经出现了苗头,就是有钱不去消费,把钱存在来,这样流通的价值货币就大面积减少,都存钱了,钱的流通能力就减少了。银行存的钱利息怎么样来的,利息是银行把钱又用到其他有收入的地方,用存的钱赚到利润,又把所得利润分配出去。从开始限额取款,到之后的存定期时间短收益反而高,再到之后的通货萎缩,一系列的动作和社会表现,都在阐释一个简单的道理:社会经济开始出萎靡的状态了。
消费被理性后,在计算了成本和费用之后,普通大众的收入在没有增加的同时,物价一直走高,普通大众能让生活没有负责就在尽力了。
虽然一季度居民存款猛增10万亿,用以往普通老百姓的观点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大道理讲也是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出份自己微薄之力,另方面作为上了一定年纪的人经自己或家庭除了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开销外,
利用节约开支而将省余下的钱用来存银行,以备自身看病就医或遇有家庭中小辈成长过程如上好学校及将来结婚生子等用来贴补或以急需之用。
但是不仅是去年底银行年利率的较大幅度下行和理财产品的下跌,尤其是今年四月份才开始的几天又传来银行利率要进一步下调的实际情况,
怎能使收入不高的职场人和退休老人不感到惊讶,这是什么道理啊,为了促使活跃市场促进消费,但银行也不能这样搞得百姓不知所措而畏恐不安。
但话要说回来,虽然高收入者高消费现象依然是存在的,但对普通百姓来说,也谈不上贡献,即便银行利息降至最低(只要不是零),显然中等收入以下人群从口中省下的钱,还会往银行继续存钱以防不测风云而急需。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突破10万亿,主要原因还是疫情让人们更会过日子了!大手大脚不行了!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节衣缩食深挖洞广积粮。钱多了降息也是必然的,存款多了银行利息肯定要下降,银行是买卖钱的商店你想想看!我有钱喜欢投资股票,银行也要投资赚钱!自己投资替银行干点活。
我国存款总额达111.16万亿,人均存款“出炉”,你达标了吗?
不过存款总额不是111.16万元,我估计题主想表达的是我国居民存款规模。
按照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截止6月底,我国住户存款规模达到了112.8万亿元,住户存款主要指的就是个人存款,包括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及其它存款。
其实我国除了住户存款以外,金融机构中还会有企业存款、政府存款、财政性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等等。
按照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25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5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按照2021年末,我国人口规模为14.126亿人,这样平均起来人均存款规模是约8万元左右。我们家是四口人,需要有32万元存款才能够达标,哪里有这么多的存款?
不过大家要知道,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商业保险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尤其是大家最重要的一份资产——房产,占了我国居民财产的很大比例。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当时显示我国的户均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317.9万元,按照我国人口规模已经不足三人计算,相当于人人财富过百万。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仅仅占20.4%,也就是说,早在2018年平均每户就拥有63.58万元的存款、理财产品或者基金、股票等等。七普数据显示,我国每个家庭户人口数量只有2.62人,平均每人金融资产是24万元。
从这个角度看数据的话,你达标了吗?
抱歉得很,我没有达标,一个月只有1000存款。
虽然中国人自古都喜欢未雨绸缪,但我不行啊!
我是一个人带的孩子。生活开销和收入不成比例,尽管已经很节省了,可是事情太多,没有办法。
妈妈八十多岁了,疾病缠身,我每个月要给弟媳1200元。儿子买了个二手房,每个月要替他还1600元的房贷。这是每个月必须出的,一点都不能马虎。
手机费99元,水电费燃气费加起来一个月一百多块钱。还有生活费,人情来往费用等,到最后所剩无几。
也想找个工作补贴一下。可是年龄大了,一般都不要我们,就连打扫卫生,人家都不想要的。同时也害怕万一累着,生病了,再拖累孩子。
但我也不抱怨。国家给的退休金,不管多少,生活总算是有保障了,也实现了老有所养的目标。如果能够继续发挥余热,那再好不过了。
更正一下:截止202112月31日,年我国存款总额不是111.16万亿,而是227.21万亿元。在2021年内,我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存款余额”世界第一的国家。
这说明我国国民更注重未来生活的安排和质量,不像西方国家有提前消费的观念,一旦遇到了经济危机等问题,生活得非常的困难。
截止2021年年底,全国人均存款是多少?
根据官方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人均存款金额为73135.9元。调查对象是主要27个城市在2021年底的常住人口数,进而计算出了各个城市的人均存款,其中有23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2021年内,共有存款7.3万元,也就跟上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就是存款没有拖后腿。你达到了吗?
从27个城市人均存款数据来看,北京和上海居民人均存款金额稳居第一、第二排行榜。2021年北京人均拥有存款22.27万元,上海则达到17.13万元。紧随其后的是杭州、广州、太原、天津、深圳、南京等发达城市,人均存款进度都超过了10万元。
2021年内,全国人均新增存款是多少?
再从2021年全国人均新增存款金额来看,也就是2021年内人均新增的存款金额。2021年,全国人均新增存款6967.1元,折合大约每个月存款金额为580.6元。
如果说你在2021年12个月,每个月能够存款580.6元,说明你没有拖后腿,赶上了全国的人均存款平均水平。事实上绝大部分人不可能每月有这么高的存款,尽管不足1000元,但是这是一个家庭纯收入的余额存款。每个月这些存款金额就是家庭全部开支以外剩余的钱。
从2021年人均新增存款金额来看,人均新增存款余额最多的还是北京和上海。北京人均新增存款金额达到19522.1元,折合每月存款金额为1625.8元;上海人均新增存款为17408.1元,折合每月存款金额为1450.7元。
人均新增存款金额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就以北京、上海2021年人均新增存款金额的数据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2020年北京城镇就业人员,每月平均工资约为9407元,相当于将工资的17%用于存款。说明北京居民存款意识比较强。
2020年城镇就业人员,每月平均工资为10338元/月,相当于每月将工资14%用于存款。说明上海居民消费、投资意识比较强。
从数据对比来看,在2021年内上海人均新增存款金额比北京地区低,虽然上海的存款数据比北京低,但是用于个人人均存款的金额却比上北京地区占有比例低。
这或许说明了上海人更注重消费投资,而北京人却更注重存款。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工资均高于北京。
总之,2021年存款余额继续暴增,说明近两年的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赚钱越来越难,人民存款意识增强,防患于未然。
如果说目前全国人均存款7.3万元,相信80%以上的家庭达不到,特别是农村家庭,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存款。毕竟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6口人来计算,家中存款高达40余万。这在农村家庭就这么存多存款是找部分。
就以本人来说,外出打工十几年,家中的存款还不足4位数。关键是还有房贷几十万,别说存款了,能够应付了这一点就不错了。
举个例子吧;
你今天贷款1000万,手续办完,钱就打到你的账户上了,那么这1000万就算做存款了。
今天你花2万买了个电视机,当你把钱转给对方账户上时,对方的银行卡里就有了2万的存款,或者你花30万买了一辆汽车,你付款给对方,那么对方的账户就有了30万存款。
所以每天的生意交易,只要进入对方银行账户,都算作存款,这并不代表卖电视机的和卖汽车的一定有钱,也许他身背巨债全是贷款,这也是为什么会看到无数的企业公司都会亏损的原因,但反映在银行账户里,的的确确有存款的资金流动。
所以,不能把这些看做是居民真正的生活水平消费开支存款。
不管是111万亿,还是227万亿,这并不能真正代表人们的可支配消费开支,这个数字也不能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也许二马存款几个亿,并不能代表十几万人都有存款。但平均开却都有很多存款,那些没存款的你说冤不冤。
所以不能用平均存款数额论穷富,不管你处在那个位置,生活过得去就算很好了。
当你走进现实去看看就知道,5000以下的工资水平占了百分之九十,不吃不喝一年也不过6万,有的连3万都不到,除了生存开支,毛都不剩,哪来的存款,而且很多家庭都是一人工资养全家,这类家庭几乎都是拮据生活。
现代人都有一个通病,总是以偏概全,看到一家生活宽裕的,就认为都过得很好,看到一个领5000的,就觉得都工资五千,看到一个买得起好车的,就认为都买得起,其实,看到的都是极少数,只是虚荣心、红眼病严重罢了。
现在八零后,九零后,那个不是月月光,啃老族,有几个不依靠父母帮助的,有帮钱的,有帮看孩子的,也有继承家产的,你让他们看看那个百万亿,也许只会嘴角一撇,说句与我何干,仅此而已。
所以,在14亿人中,不是没有达标的(人均存款16万),仅是极少数极少数而已。万分之一有木有,自己去慢慢想吧。
2021年底,我国住户存款余额达到了103.3万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一季度,家庭部门新增存款7.82万亿元,这样来算,截止到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大概达到了111.13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我国总人口14.1亿人来算,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居民人居存款大概是7.31万元。到到了2022年一季度末,由于我国居民存款持续增长,我国居民人居存款余额大概是7.88万元,全国家庭总数大概是4.93亿户,这样来算,全国家庭平均存款大概是22.54万元。
我国人均存款数据出来了,这个只是一个平均的含义,但是可能平均存款数据对于大家的生活来说可能也有一些指导意义。有些人可能存款稍微少一些,但是也不能气馁,趁着年轻,多努力赚钱存钱就可以了,而如果是比平均存款高一些,也没必要太高兴,还是要继续努力多存钱,这样可能今后的利息收入就会更高,这样可能对于今后的生活会更有好处。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平均多久可以存到这么多存款呢?这个大概可以来算一下。2021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说,全国规模以上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了88115元,平均每个月为7342.9元。如果除去五险一金等,平均每个月净收入大概是5700元左右。
这样来算,如果日常消费非常节俭的话,每个月花销大概可以控制在3000元左右,那么大概每个月大概可以存下来2700元,一年大概可以存3.24万元。这样来算,如果收入能够达到2021年平均收入水平,还比较节省,那么基本上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达到7.88万元的平均存款数额了。
当然了,每个月净收入5700元,也不算太高,如果平时消费稍微高一点点,多出去吃个几顿饭,看几场电影,那么每个月就可能一分钱也剩不下来,那么可能每年也存不到啥钱了,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很多年也存不到平均存款数额了。
综上所述,截止到2022年一季度,我国居民存款总额大概达到了111.13万亿元,人均存款余额达到了7.88万元,而全国家庭平均存款余额大概是22.54万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