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房产市值450万亿,居民存款170万亿,对此你怎么看?
记得近期有篇文章说,国内房地产掏空了居民财富。虽然对于这一观点,似乎存在略有夸大的说法,但实际上,近年来房价过于火爆的表现,却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深陷供房还房贷的漫长过程。与此同时,居民存款的波动,多与购房偿还房贷等因素有关。此外,对于国内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已经远远超出了居住的属性,甚至被赋予了投机炒作,乃至囤房增值的属性,这已经起到了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的影响,对国内房价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深刻的。中国房产市值450万亿,居民存款170万亿,同时仍需要看居民杠杆率情况,实际上当前国内居民对房地产的痴迷程度非常明显,但这并非正常的现象,引导房产价格理性回归,降低居民的潜在杠杆率,这也是提升未来经济风险防御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当前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其波动率高低,却牵动着亿万家庭的财富命运。
房产市值450万亿关联的是政府土地收入,金融,建筑,建材,甚至关联到家电,装饰装修等等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任其疯涨,也不能一下刺破,个人认为政府控制得很好。
居民存款170万亿太高了,应该大力解决老百姓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促进消费,如果可以释放一半85万亿消费,一定会促进经济发展。
另外从根本解决投资领域的问题,让老百姓的存款通过投资领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假如有85万亿流向股市流向实体经济,股市可以到10000点甚至更高,目前经济中的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有几点思考,1 房产市值怎么算?也就是房产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由供需决定的。具体需要做评估。 所以所谓的450万亿的市值,是谁的市值,反正不是老百姓的。450亿如果是规范开放市场运行的结果,无可厚非,但很明显这不是。 2 老百姓的170万亿,是目前存在老百姓手里的货币。 这个国家可以通过手段增加。 3 一个国家的供需总体是需要均衡的,这就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存在价值。 所以通过经济手段,把450亿的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价值降到150亿为何不可? 把居民存款增加到450亿,为何不可? 4 总体上说,这是调经济的结构问题,而不全是市场运行的结果。 把这个调整作为看得见得手辅助看不见得手的首要任务。 否则任其发展,会导致经济崩溃。 影响政治经济和民生。
房地产的繁荣和捉襟见肘的存款
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达到了450万亿人民币!而我国目前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大概为170万亿,其中住户存款约60万亿,人均仅4万元!
房地产市值是住户存款总额的7.5倍!全国人民的钱套在了房子上。
是全年GDP的5.5倍!全国人民劳动一年买不了市面上的房子。
是广义货币M2的3倍!市场上所有的钱买不了市面上的房子。
房地产透支了全国的消费,老百姓存钱是为了买房,不敢消费,拼多多带动的“消费降级”是不敢花钱的缩影。
房地产的增值统计不在通货膨胀指标中,CPI中是柴米油盐的价格指数,每年仅有3%的变化,而房子的涨幅十年翻了多少倍?
房地产像黑洞一样吞噬了辛苦劳动的人的财富,辛苦劳动的人看到敢于贷款加杠杆的人通过买房赚了自己一辈子的钱,清华毕业证书不敌旁边华清嘉园一套房,全部的教育和知识被颠覆,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
没买房的人盼望房子涨,如果房价跌就让他们的奋斗失去了意义,所有买了房的人盼望房子涨,因为可以每天看到自己的资产升值。
所有人盼望房子涨,房子也会一直涨。
居民存款把前面那个1去掉,近70万亿。另100万亿是政府和企业存款。
目前居民的银行贷款近50万亿。净存款与日俱降中。
当然还有股票理财等流动资产,可也有网贷高利贷等流动负债。
股市每年几万亿,楼市每年13万亿,消费每年30万亿,等居民接盘的太多。
七月份存款减少1.13万亿,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7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231.9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25.49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7个百分点。
其中,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3万亿元,同比多减1.21万亿元,这里面住户存款减少1.3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1万亿元。
过去一年多时间,我国存款余额一直是在不断增加,比如截止2019年,我国住户存款余额只有82万亿左右,但到了2021年上半年,住户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0万亿,相当于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住户存款就增加了18万亿左右,增幅达到21.9%。
那为什么2021年7月份住户存款余额突然减少了呢?这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看到住户存款余额减少,很多人可能觉得经济下行了,大家收入减少了,对应的存款也跟着减少了。
我觉得这种观点非常幼稚,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经济发展缓慢的时候,住户存款增速反而会更快,比如2020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社会投资活动有所减少,对应的很多人都将钱存在银行里面,所以我们看到整个2020年住户存款余额差不多增加了10万亿。
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大跟住户存款减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再说目前我国经济恢复比较理想,经济增速比较快,对应的居民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从实际情况来看,7月份住户存款余额之所以减少,这里面最直接的原因是银行的利率下降了。
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下降了呢?这里面要回到2021年6月份银行利率自律机制推出了一个政策。
在2021年6月初的时候,银行利率自律系制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银行存款利率的定价机制以及上限做出了调整。
第一、银行利率定价模式改变。
以前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加上一定比例上浮构成。
我们以三年期为例,目前三年期基准利率是2.75%,如果一个银行上浮50%,对应的实际存款利率就是4.125%,如果上浮100%,对应的利率就是5.5%。
但是从6月21日开始,银行的利率正式启用新的模式,新的利率定价模式是采用基准利率加基点。
比如三年定期,某个银行加60个基点,那么实际的存款利率就是2.75%+0.6%=3.35%。
采用基点定价之后,银行的利率会变得更加灵活,银行可以随时根据市场资金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基点。
第二、下调利率上限。
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已经加入利率自律机制,只要是利率机制的成员就必须遵守相关的约定。
在利率自律机制约定之下,银行在对存款进行定价的时候,不能上浮太高的利率,避免造成恶意竞争。
但是过去几年时间,我国利率自律机制对银行利率的定价有所放宽,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大银行不断上浮利率,特别是对那些信用社、农商行、城商行、民营银行来说,他们利率上浮的幅度非常大,有个别银行5年期利率甚至可以给到5.4%以上。
利率上浮之后对于这些银行来说有利于吸收存款,但在利率上涨之后,对应的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就会上升,这种成本会传导到资产端上,结果导致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涨,这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针对这种情况,银监会以及央行多次要求银行要控制利率,让银行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上面,之前还出台过多个文件对银行进行指导。
最终在监管部门要求之下,银行利率自律机制也只能对利率的定价模式以及上限进行调整,从2021年6月21日之后,各大银行的利率上调限制开始下调,比如一些大银行的利率上浮空间只有60个基点,这意味着最高的利率只有3.35%左右。
即便对于那些小银行来说,虽然能够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但经过这次利率调整之后,这些银行的利率也大幅下降,目前绝大多数银行最高利率都不超过4%,这个利率相对以前5%或者4.5%以上利率而言已经下降了很多。
利率下调之后对存款用户来说对应的利息减少了,比如某个银行5年定期存款,原来利率是5%,现在直接下降到4%,这意味着同样是100万一下就减少了1万块钱的利息。
所以在利率下调之后,很多人都将存款直接从银行取出来,这也是导致7月份银行存款减少的重要原因。
七月份存款减少1.13万亿,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2.受疫情影响,市场消费能力降低,市场经济活跃度下降,导致存款减少。
3.银行利率下调,存取比例倒置,也是存款下降的重要原因。
4.受经济下行压力及银行利率下调的共同影响,很多消费者转变理财观念,从银行取出更多的钱投资于理财、股市、房地产、保险及基金业务中。
七月份存款减少1.13万亿,单纯从这个数字上看不出太多内容,要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来解读。
我们来看央行的数据:
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3万亿元,同比多减1.2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3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00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9576亿元。
显然,在减少的1.13万亿存款中,主要是住户存款。所谓住户存款,就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及通过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户部门支配的存款。
我们每一个家庭的银行存款,就是住户存款。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动用存款呢?不外乎如下因素:
1、收入不够花了,或者短时间的大额支出,需要动用存款;
2、拿出来购买其他理财产品或者股票基金;
3、投资创业;
4、借给别人;
5、银行存款利率降低,加上7月份银行业绩考核压力小,揽储力度不大;
当下这个时代,借钱风险高已经成为共识,显然不是存款减少的理由。
拿出来购买其他理财产品,集中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也说不过去,即便是银行存款利率突然下降。毕竟存款都是有期限的,不会因为利率下降就拿着钱去打水漂,股票基金什么素质一般人也都知道。能够减少部分存款,但是数量不会太高。
至于投资创业,现在实体店普遍不好干,其他创业失败率也很高,认真算下来比炒股亏损的概率还高,也不会造成存款大量减少。
说来说去,收入不够花,需要动用存款的可能性最大。
7月份,南京禄口机场失守,德尔塔病毒肆虐,蔓延到多个省市。造成的直接影响是采取严格措施的地区商业活动低迷,居民家庭收入减少,开始动用存款。即便是没有出现病例的省市,居民消费也会发生变化,影响到一些行业的收入。但是,通货膨胀一直在,物价在上涨,收入不够的时候,存款就是最后的依靠。
综上所述,收入不够花,需要动用存款,以及银行存款利率降低,加上7月份揽储力度小,是存款减少的核心因素。
存款减少1.13万亿说明当今状态下,民众手里的钱在减少了。可能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家的感受可能不太明显。
我这里是个小县城,平均工资也就在3000—4000之间,这两年房价却从4000左右翻到了接近10000每平,物业管理费在1.5左右,车位在9—12万之间。这两年感觉大家都过的紧紧巴巴的,今年更加明显。
说说我自己,我和老公是做建材门类生意的,从疫情以后就一直不温不火,总觉得有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心里老窝火了。放弃吧?经营了很多年了,心血资金都在店里,现在把店盘出去,一没人接手,二也盘不上价。特别是这两个月,整个建材市场都反应没有客户,同行见到了,都会互相问问怎么样。有的说,眼都要愁瞎了[笑哭]。不身在其中,可能不好理解,我们却都感同身受。现在家庭里的生活质量也在直线下降,虽然以前也没挣多少钱,但是以前每天想吃啥,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孩子想要什么车模啊,或者飞机模型啊,平衡车,平板电脑…等等,真的是说买就买,几千块钱根本也看不到眼里去。现在真是有种回到了解放前的感觉,虽然是夸张的表示,怎么也比解放前好多了。但是现在去超市买东西,价格超过10块钱的都要考虑考虑了。每次买东西也是买生活必需品。做生意没客户,资金流跑不起来,用不了几个月资金缺口就会越来越大。
店里即使有那么几个客户,现在也特别的难签单。都舍不得花钱,却想要卖更好的东西,都想让不挣钱卖给他们。以前大家都是良性竞争,利润点都会自己控制好,现在大家都没客户,好不容易有一个,就不管其他了,你价格低我更低,可能他们觉得为公司跑个量也挺好的,公司任务完成不了,公司也催的紧,多方面的原因下,导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相对于自己创业的,工薪阶层可能会好一些,起码有固定的收入,他们一般影响不大,生活各方面会好一点。
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亲戚、邻居…也验证了这一点。我身边做教师、医生和公务员…这些朋友亲戚都和往常差不多,感觉生活品质也影响不大。但是他们毕竟是少数人,大部分还是不稳定的多。
7月份受影响比较明显,应该也和疫情有点反复,还有咱们国家有的地方又有灾情也有关系。有的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郑州突发大水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蔬菜都卖出了高价。菠菜都卖到了8块多,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我们这个地方是蔬菜大省,一般过年,反季蔬菜才会这么贵。可能我们这边蔬菜都支援郑州去了,也比较理解。大灾面前,不计较得失,能安然度过就好。
在目前的形式下,大家还是理性消费。大家少聚会,多运动,合理饮食,大家都绿码社交,为我们国家的安全稳定做一点点的贡献,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攻克难关的。目前国家的经济在稳步发展,虽然现在的势头稍有低缓,但是比起其他国家已经很好了。
人在低谷的时候,很容易消沉,丧失信心。其实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它打倒。就像我自己,说实话,目前真的也很难,这个月的房贷、车贷、花呗…等等都还没有着落。看得出来我老公压力很大,他一直觉得我大大咧咧的,没心没肺。其实我晚上着急的睡不着失眠的时候也是经常有。他那么大的压力,难道我还要继续给他施压吗?我总是安慰他: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们慢慢努力,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不和别人比,我们只和自己比。每天不要消磨时光。有生意的时候我们好好谈客户,特别迷茫的时候,我们就不断的充实自己。
这些话我也想送给那些身在困境中的人。真的不要消沉。只有你一直在为成功做准备,成功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抓住他。
中国居民存款减少1万多亿看似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实际上相对于中国目前总的银行存储额231万亿来看,这么点波动还不及总量的0.5%,属于正常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存款数量最多的国家,截止到7月底,中国境内本外币存款总额高达231.92万亿,是GDP的两倍还要多,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的储蓄额快去增加了14万亿。
居民高储蓄率可以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过高的储蓄率不利于社会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发展并不完全是好事。
那么,为什么上半年储蓄额一直上涨,到了7月份开始下降了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6月份的时候,到了银行上半年展现业绩的时候,银行为了业绩好看,突击揽款存储,使得6月份的存储额上涨,相对透支了7月份的存储额,导致7月份存储量减少。
第二个原因就是7月份是下半年开始的第一个月,银行的业绩压力不是很大,给出的存储优惠力度很小,储蓄利率也下降,不少人将存款拿出来放进了非银行的存储出现了大幅上涨。7月份,像一些保险、基金、证券等领域机构的存款上涨了9576亿元,大部分都是从银行转过来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消费了,如果没有疫情,7月份就是消费旺季,学生全部放暑假,一般家庭也是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出游。在新一波疫情爆发之前,中国的旅游业十分火爆,消费量很大。
不管怎么说,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和存储都是非常健康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很强,没有必要过分的解读。
我国存款总额达238.61万亿,人均存款“出炉”,你达标了吗?
我总结了,马云说的一句话很对,<我对钱不感兴趣>。有两种境界的人对钱不感兴趣,一种是钱太多的人对钱不感兴趣,他认识到他一生花的钱是有限的,根本花不完,所以没兴趣。另一种是很穷负债很多的人对钱不感兴趣,因为围债人太多,钱一点也不是自己的,谁想拿就拿去吧,反正我也没钱。一下又挣不到那么多还清债务的钱,因此就会产生对钱不感兴趣了。我就是第二种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居民存款减1.11万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