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和印度强硬表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和印度强硬表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拿下印度高铁建设,两年连征地都没征到,如何在2022年交付?
印度高铁项目是在2015年达成协议的,然而在2017年9月才正式开工,这前前后后拖了2年多。然而又过了两年现在仍然没有开工,原因在于修建高铁所需的土地仍然没有征收完毕。
那么为什么印度高铁征地如此困难?
印度首条高铁链接第一大城市孟买(马拉施特拉邦首府)到临近的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全长500公里,并不是很长。不过由于印度土地制度为私有,建设高铁所需的1400公顷土地却涉及到6000名所有者。项目方本来预计在今年年中完成征收工作,为此他们还向土地产权人提出高于法律征收规定价格的25%的价格。然而到现在目前只有1000个达成协议,其余仍然进展缓慢,所涉及的法律诉讼估计要持续到很久。
(路基)
除了个人土地征收进度缓慢的原因之外,该条铁路还需要穿越3个自然保护区,不仅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而且还要制定生态修复计划。印度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是有名的低,所以相关审核工作需要拖很长时间。所以想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相关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这还是将环保主义者和当地临近居民投诉等干扰性因素排除在外的情况下。
印度高铁建设本身已经被政治化
高铁工程在印度与其说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如说是一个政绩形象工程。莫迪和国大党在2014年大选期间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纷纷提出各自的高铁计划,而且将此作为自己的政治承诺之一。后来莫迪赢得大选之后,其执行力也确实是高,很快便拉日本入伙帮助其修建高铁。日本方面当时也急于争夺海外市场,当事他们为了拿下印度订单还特意向印度提供高铁建设总造价90%的长期低息贷款,大概135亿美元。然而日本很显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跳进印度挖好的“大坑”。这个高铁本来预计在2022年印度国庆日前通车,并以此作为国庆献礼。然而按照这个进度不用说在拖一年,就是在拖上几年也未必能够修完。印度反对党国大党就在今年大选期间嘲笑这条铁路为“永远修不完的铁路”。
(“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线)
如何交付?
长达500公里的铁路,目前来看很难在2022年交付通车,不过却可以先实现部分路段的通车,这样也算是建成了印度的第一座高铁,起码面子上也过得去。其实这座“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本身也是打折的产物,因为按照莫迪最初印度“钻石四边形项目”的宏达计划,是要建立“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钦奈-孟买”庞大铁路网的。然而很显然这从目前来看还很不现实,而且也很难实现盈利,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亏损和债务。高铁想实现盈利不但需要客流量,而且还需要沿途地区经济高度发达,目前世界上能够实现盈利的高铁也仅有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和京沪高铁两条。“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线”算是能从印度选出唯一能够亏钱少的一段线路了。一个是印度最富有的城市,另外一个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区。
(印度高铁计划)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感谢邀请。
笔者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曾经与另一家报社的记者谈起日本与中国在亚洲各地建设高速铁路的问题,这为记者就谈到中国在印尼的高速铁路进展较缓慢的问题,并且,日本各大报纸都大幅报道,认为日本竞争输给中国,中国却不能很快建设,但笔者调查后发现,进展较慢的原因就是土地的征收问题,当地的政府与中资合作的公司在这方面进展不快,才导致进度缓慢的原因,但是在解决完土地征收以后,印尼高速铁路的进展大大加快。而日本在印度遭遇的问题其实与中国在印尼遭遇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日本媒体在嘲笑中国进展缓慢时,却没有想到报应来的这么快。
日本与印度的高铁是安倍政权最大的对外项目之一,因为考虑到印度的铁路里程,以及印度目前的人口,日本认拿下印度高铁的订单未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日本向印度提供了最优惠的贷款,甚至还答应向印度转让日本新干线的技术。日本在承接这个项目前,也做过论证,当时虽然知道印度的私有土地政策会增加成本,但做调查,与最终开工时间大约相差7年,印度的经济发展加上各个区域的发展问题,实际的土地征收难度远远超出日本的想象,这不是可以用钱能够解决的问题。
但是印度与日本的高铁建设不仅仅是日本的项目,还是穆迪总理的经济成果之一,因为之前要面临大选,因此土地征收需要低调进行,现在穆迪以较大的优势赢得选举,这样就可以放开步伐进行经济建设,所以印度方面已经表示,积极配合日本方面进行土地的征收以及相关的工作。但是时间还需要1-2年的时间。
虽然铁路建设预计2022年完成,笔者在这份合同签署时就曾经预言,这条铁略如果全部完工要到2030年左右,目前的趋势完全符合笔者的预言,在印度开展工作不能以日本的效率,或者乐观的态度去预测,而是要充分理解印度的国民性,以及实际困难以后作出正确的预计。补充一下,这条铁路的很可能在2022年,会通行其中的5公里路段,作为部分通车的样板告知世界。
先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日本在印度修高铁的难度了。
木叔去印度交流的时候,在新德里发现他们繁华路段的尘土飞扬。
问出租车司机,对方说,这里已经有3-4年了,一直这样没什么进展。
问他为什么,他说是因为有的民宅并不愿意搬走,就没办法在这里施工,所以耽搁了好久。
木叔问他怎么看,这位司机答:那就别修了吧。
其实这个回答也代表了印度基本所有人对类似问题的看法。
原因很简单:
印度实行的是私有制,只要能拿出合理合法的证明和证据,印度没有办法强迫住户让路的。只能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并给与补偿。
比如,如果新德里有一个地方要修路,被一户人卡住了,和他沟通的情况,很可能是在这条路之外的别的地方给他一块永久土地建房,以替换这段修路被卡住地方的私人土地。
从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就能懂为什么日本和印度签署高铁协议已经有3年了,结果却迟迟没有大规模开工的原因了吧!
阻碍就在于印度政府征收土地的困难,再往深层次说,就是印度土地制度的原因。
当然很多国家都是类似的土地制度,但为什么印度修路更难?
原因在于印度穷人太多,他们对土地的热爱超乎寻常。
这些人就认为这里是祖辈的土地,不想离开,即使和他们说路通了他们生活会变好,他们也觉得无所谓,虽然现在穷,但是不特别愿意改变。
这种根深蒂固的土地信仰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当然也会阻碍铁路和公路的建设。
因此,如果这500公里土地出现征收困难,显然2022年建成高铁就有风险了。
但相信日本在和印度签署协议的时候,会提到这个困难,也就是如果在某年某月之前,印度政府没能征收需用的土地,造成的工程延期或者相关损失,日方应该具有免责条款。
可以说,虽然铁路暗示竣工可能有问题,但日本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受损的更可能是印度政府和这些土地所有者罢了。
2015年12月访问印度,与莫迪相谈甚欢,就日本帮助印度修建高铁一拍即合,签署了修建印度第一条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铁——孟买至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的孟艾高铁的协议。当时,日本人特别兴奋,不仅仅是日本人的新干线首次走出国门,更是因为日本“击败”中国而获得了印度的高铁大单。
为了拿下这个大单,日本可以说不惜下血本,真的就把三哥当成了上帝,几乎满足了三哥一切要求。印度要求提前一年完工,日本咬咬牙说行,印度说要无息贷款,日本心中一万个MMP,但还是咬牙贷款117亿利息仅0.1%,分50年还清的低息贷款。印度方面说高铁沿线土质松软,为了安全着想,要求日本几乎全程高架桥,日本人气得一口老血差点没吐出来,本来造价147亿美元的工程,日本为了击败中国拿下大单,几乎是赔钱报价,要200公里的路段全程架高价桥,日本人岂不是亏得连裤子都没得穿了?
没想到,被美国俄罗斯忽悠得团团转的阿三,居然把精明的日本忽悠瘸了。就此事日本已与印度经过了多轮交涉,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个。据了解,日本给印度修建高铁最大的障碍就是征地难的问题。
据彭博社报道称,印度首条高铁——孟艾高铁启动一年之后因征地困难而陷入困境,何时动工修建成了连印度人都没有答案的谜团。修建这条高铁需要征地1400公顷,印度政府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只征得了0.9公顷的土地,日本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盯着孟艾高铁的图纸,欲哭无泪。
由于印度土地私有化,印度人对土地极为看中,就像自己的命根子,所以,印度的征地计划会受到各方极力阻挠。莫迪现在也是叫苦不迭,如果办事过于极端,反对党就会在国内大做文章,到时候自己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印度的高铁计划一波三折,如同海市蜃楼,看起来很美好,但却总是摸不着。未来印度拥有第一条高铁的梦想何时能实现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计划中的2022年!
这还真不是我们给日本下的套,当初日本插手中印高铁合作项目并且如愿以偿,现在该项目寸步难行后悔也没用了。根据报道项目进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度政府征地困难。按照这种形势,2022年交付使用有点悬乎。
早在2015年,印度政府就计划在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之间修建一条长达505公里的高铁。单单资金就需要800亿人民币,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大工程。在我们几乎胜券在握的情况下,印度政府改弦更张最终选择了让日本承建该项目。目前来看,当初志得意满的日本高兴的太早了,殊不知印度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国情已经让日本在该项目上看不到希望。
铁路沿线人口密集,征地困难,民众抗议事件频发。该项目已经成了印度政府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按照当初的协议,日本需低息向印度贷款,如今日本政府也已经停止向印度贷款,这个项目的前景堪忧,更别说2022年交付使用了。
按照日本的思维用自己的新干线国际领先技术去给印度修建一个设计时速200公里,造价高昂的“高铁”项目,稳赚不赔。可是日本还是不了解印度,还是对印度政府寄希望太大。目前莫迪的经济政策明显不尽人意,印度失业率屡创新高。
印度政府耗巨资逐渐该项目也已经充满极大变数。日本停止向印度贷款也算是亡羊补牢,明智之举。别指望2022年交付使用了,按照印度政府的效率,三年时间修建一条500公里的高铁,明显不可能,更别说目前印度政府也就还没有征地结束,更不可能大规模开工建设了!
个人观点,欢迎浏览。同时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日本和印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
印度位于南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印度的灌溉河流是恒河.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ri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周围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具体表现就是日本的季风气候夏季气温不会很高,冬季气温不会很低,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比较多,而且雨季要略长一些。
日本是岛国,陆地面积小,四面环海,海洋对日本气候影响很大。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水汽丰富,降水丰富。
日本与印度谁的综合国力更强?
曾经的日本综合国力,碾压印度,两国根本没有可比性,
但最近20年,日本没啥进步,印度却进步不少,
这就给了印度超过日本的可能性,
综合国力由以下多个指标一起构成,
1,国土面积,人口,
这两个指标,印度超过日本,
二战的时候,德国凭借闪电战入侵苏联,后来败在苏联的纵深太长,人口太多,
最终德国耗不过苏联,
印度的国土面积大,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出口
日本的粮食依赖进口。
印度超级富豪很多,主要是印度贫富差距很大,
其中有一个超级富豪是大慈善家,在印度国内捐建了大量希望小学,
帮助印度贫困学生求学。
印度这个国家,印度人,两个概念的差别很大,
因为很多优秀的印度人去美国,英国,欧洲,非洲工作,生活,
印度人在美国混得比华人好很多,
微软老总,谷歌老总,百事可乐的老总都是印度人,
美国五百强企业里面有大量老总都是印度人,
同时印度人在海外非常团结,印度高管的比例远超华人。
好比温州市,温州人,这两个概念,
温州市已经衰落很久了,城市建设破败不堪,被其他城市的城建远远甩在后面,
但温州人,遍及全球各地,欧洲有大量温州人经商,
国内的各大城市,温州人买入了大量豪宅,商铺,
所以温州人还是我国十大富裕人群之一,
但温州市综合实力已经跌到全国第30 了。中间差了20名。
同样的,现在印度人在全球开始大放异彩,但印度这个国家不行。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时期都是统一,造就了强大的历史文化,
而印度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是分裂的,他们的国家认同感没有我国民众强烈,
加上印度人在欧美国家,事业生活上如鱼得水,
功成名就的印度人选择回印度发展得不多。
2,经济实力,日本胜,日本GDP是32.63万亿人民币,
印度的GDP是20.53万亿人民币,
日本比印度2021年多出12.1万亿人民币,
3,科技实力,日本胜,日本诺贝尔奖得主远超印度,
这说明日本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很高,
日本的高端设备,精密仪器,高铁,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印度在科技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哪个领域可以拿得出手。
4,军事实力,也是日本强于印度,日本有自主研发军事装备的能力,
而印度主要靠向俄罗斯,美国,法国采购。
综合来看,日本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还要继续领先印度这个国家,
但全球14亿印度人的未来发展潜力,超过日本人。
提这个问题的人,希望你把题目附加的地图删除或者更换。因为你使用了错误的地图,它把我们土地画到了印度的版图里,你贴的这是张非法的地图,希望你立刻予以改正!
现在有许多朋友在回答涉及印度问题的时候喜欢贴一张印度地图,但是在我们上网检索印度地图的时候必须要十分小心看清楚,目前无论是你通过Google还是百度,搜索到的地图有很多都是有问题的,它们大多都把我们的部分地区画到了印度一方。这种地图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和权益,它是违反我国《地图管理条例》的。我们必须擦亮眼睛严肃对待,这不是小事!
切记切记!
作为对你提问的回答,我简单说一句,印度目前除了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其它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日本相比。这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国家。
下面这张才是正确的印度地图。注意到印度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形状有什么不同吗?
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看它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从这一点看,日本🇯🇵要强于印度🇮🇳,但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印度的潜力要强于日本,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以及国家基础条件等四个纬度分析日印实力对比。
经济和科技方面,日本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5.15万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3.97万美元,分别位居世界第3位和第17位,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另外日本科研能力位居全球前列,电子、生物和新材料是三大科技支柱产业,作为工业发达国家,日本的电子、家用电器、机械制造、汽车以及化工医药在国际有很强竞争力,三菱、索尼、松下、佳能、丰田和本田等知名品牌享誉全球,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和工业机器人生产大国。
印度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2.9万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2104美元,分别位居世界第6位和第140位,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有近四分之一人口无法解决温饱,国内产业方面,近三分之二人口以农业为生,但纺织、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和航空航天发展较为迅速,已具备健全的工业体系,是全球软件最大出口国和咨讯服务生产国,但贫富差距悬殊,种姓矛盾尖锐。
军事方面,日本自卫队总兵力接近25万人,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无法组建国防军队,在规模上无法与世界主要大国相比,所以在实践中日本依靠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基础,按照“质重于量”的原则走科技尖兵路线,目前日本已具备核武器、精确制导导弹、水面舰艇以及轰炸机等较强研发生产能力,尤其是海军方面,日本有4艘宙斯盾级准航母,可以说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国,日本有能力击败任何国家,如果抛却核武器,英法也不一定有实力战胜日本。
印度总兵力127万,位居全球第四位,有规模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有一定军事技术研发能力和核武器数量,能够自行生产各类坦克、弹道导弹和水面舰艇,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军购国家,从西方和俄罗斯引进各类技术装备,目前印度是南亚第一军事强国,放眼全球亦属中上。
国际影响力方面,日本是G20与G7成员,始终以美日同盟为轴心,以亚太为战略依托,凭借地缘优势深耕东南亚多年,在东南亚有较强号召力,同时与印度保持准同盟关系,在南亚保持一定影响,属于地区性大国。
印度是G20成员,金砖四国之一,立足南亚,有称霸印度洋的野心,对除巴基斯坦以外的南亚国家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同时作为英国殖民地,印度长期与西方国家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也是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
在国家基础条件方面,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作为一个岛国气候温和,境内多山地,耕地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大部分农业和原材料依靠进口,另外日本是世界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率趋于负增长,国家发展前景堪忧。
印度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全球位居第7位,人口接近13亿,位居全球第2位,印度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面积为平原,占有世界10%的耕地,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且年龄结构以年轻人为主。
综上前三方面日本强于印度,综合国力日本完胜,最后方面印度强于日本,印度拥有更大潜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和印度强硬表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和印度强硬表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