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韩国博物馆满是汉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韩国博物馆满是汉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韩国景福宫为什么多是汉字?
韩国景福宫建于朝鲜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当时朝鲜是中国大明帝国的藩属国。包括国号帝号等都要由明朝皇帝做主。该宫殿的取名也不例外。由朱元璋定名。所以是中国字。引: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号)和“和宁”(李子春就仕之地)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以“朝日鲜明”之意,选了朝鲜二字,但是又因为李成桂“顽嚣狡诈”而不正式册封赐印。于是李成桂的头衔改成了“权知朝鲜国事”。
韩国人看得懂汉字么?
一般年龄大的人看得懂一部分汉字,因为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学过汉字,但是都是繁体的,现在的韩国的年轻人已经不认识汉字了,因为已经不学了,韩语中有很多汉字词,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词,念法上和中文很相近,字体上就是纯正的韩国文字了,在报纸上也会出现汉字即繁体字,因为有的韩语的单词可以有很多意思,后面用括号标注上汉字,来表示这里指的意思,加以区别,恩,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分人看的懂繁体字
韩国在什么场合使用汉字?
在韩国,韩国人使用汉字有以下几个场合:
第一个就是在日常当中写毛笔字的时候,有时候会用汉字
第二个就是有些商品,韩国商品上的标注个别的会用汉字,因为汉字在韩国的影响其实也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个就是在演古装戏的时候,观众如果细心的话,不难发现古装戏中的韩国,特别是宫中用的屏风上,其次都是汉语。在写字的时候,如果是在1444年之前,用的是汉字,在此之后用的就是朝鲜文了
最后就是在商店开业和殉葬仪式上会用汉语,在商店开业时,别人送的大花篮上的纸条就是用汉字写的,而殉葬仪式上写的挽联也是用汉字写的。
在过去规范的朝鲜文是用谚文夹用汉字的,后来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就不再使用和夹用汉字,所以在朝鲜半岛北部,除了书法,还可以使用汉字外,就不许使用汉字了。在朝鲜半岛南部,由于延续的传统习惯,所以在规范文字中还是可以夹用汉字的,但是韩国使用的汉字也有经过简化的,其简化形式则跟日文的当用汉字的简化形式相同。
韩国网民、日本网民,属于这个星球最容易撕咬的两个群体,通常是韩国网民死不松口,搞得日本网民面露尴尬。韩国人痛恨日本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让“汉字”遭到攻击。
当然,韩国人攻击的是“日本汉字”,《韩国日报》曾经发声:在韩国光复50年的今天,日本语和日本式汉字在韩国仍然很流行。日本式地名仍在使用。韩国人改用的日本名字没有改回来。韩国语言中的日语污染阻碍着作为主权国家的创造性的文化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上日本对韩国的殖民统治,留下很多副产品,其中包括“日本汉字”。这些日本汉字,依旧在韩国人生活中被使用,由于接触多了,不少人也就不当回事。
韩国被动使用“日本汉字”,敏感性远远不如北方的朝鲜,原因在于朝鲜全部使用谚文,韩国是汉字、谚文混合使用。现在韩国恢复的汉字常用字不多于1800字,最常见的汉字就在于“身份证”,谚文名字的后面一定要加个括号,里面填上汉字的姓名。
谚文,虽然体现民族性,但是有一大弱点。它属于表音的文字,一个音往往代表多个字,意思就容易混淆。举个类似例子,汉字拼音名字Wanghong,你是搞不清楚谁是谁的,是“王红”还是“王宏”,或者是“王鸿”。
所以,韩国身份证上加注汉字,就大大减少同姓同名的情况。汉字在朝鲜半岛传播近2000年,所谓“存在就是合理”,一定有积极的一面。进入21世纪之后,关于是否恢复汉字,在韩国也是争论不断。
韩国废除汉字是在光复后,1968年时任总统【朴正熙】强行禁止使用汉字,讽刺的是女儿【朴槿惠】汉字功底被培养得很好。总之,从1970年期,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完全使用表音的谚文。
不过,有识之士认识到政策太鲁莽,韩国完全取消汉字,就会造成历史断裂、文化断层。没多长时间,韩国政府就开始“反转”,1972年公布中学教育里可使用的汉字1800个,并在1974年再次发文确定1800个基础汉字。
再过20多年后,韩国人发现“药方还不够猛”,于是颁布“汉字并用推进案”,规定在政府公文和交通标识上同时使用谚文和汉字。然而,赞成恢复汉字使用的人常常会受到攻击,在韩国的谚文团体还是有比较强的实力。
韩国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汉字?总体而言,韩国人是越来越多的用到汉字,比较典型的如“身份证”,以及“名胜古迹重新恢复原本的汉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宪法》里有1/4的文字是汉字,韩语里70%的词汇来自汉语。
那场合太多了,因为韩语只能表意,因为注音文字实在是很容易出现概念混淆,毕竟没有声调,而汉语里又有太多同音的词……
1.以前韩国企业的职位牌上都是汉字,上面是中文名字,下面是中文职位,比如:代表、理事、常务、专务、社长、会长。
2.韩国在身份证上 写一小行汉字。
如果没有那一行汉字,韩国人重名的就太多了。比如名字都叫yongxi的,女孩后边的汉字可能写的是永熙,男孩后边的汉字可能写的是永锡。
3.虽然废除了汉字,但是他们法学书籍基本都是汉字写的,学法对汉字水平要求很高。
4.一些景点。比如韩国的景福宫,当时换了韩文牌匾,不伦不类的,后面又换回中文了
……
总之,韩国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文字发展并不完善。
1.
正式场合。在正式场合,如开会、写公文、发表演讲等,使用汉字是必须的。因为汉字有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可以体现出作者的严谨和正统。
2.
学术场合。在学术场合,如研究论文、学术报告等,使用汉字也是必须的。因为汉字可以精确表达学术思想和专业术语,是学术界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韩国人在特别正式的文书或者场合上用汉字。汉字对于韩国人来说不是日常,而是已经比较复杂的工具,因为历史的惯性和国民的接受程度,将汉字工具化能够极大地降低韩国的行政成本,所以韩国人虽然在生活中废除汉字,但是在很多重要的时候还在使用汉字,比如官员头衔就喜欢用汉字,这一点在韩剧《第五共和国》里全斗焕的办公桌上的标牌可以看出来。那么韩国废除汉字为什么不全废了呢?
(1)一出现就被反对的朝鲜谚文
朝鲜谚文是韩国人引以为傲的一种拼音文字,其发明者是朝鲜人和韩国人都推崇备至的朝鲜世宗大王,这哥们在朝鲜半岛历史上算是一个难得的靠谱君主,所以韩国军队把自己买的宙斯盾的船就起名叫做世宗大王号。
这哥们在15世纪朝鲜卷起了一个文字革命,他派人完成一款叫做《训民正音》的文字,于是他被当时的朝鲜大臣痛骂,说他是自甘堕落,企图以蛮夷来取代华夏,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当然了,这伙朝鲜大臣也不是啥善男信女,因为学习汉字的门槛很高,而朝鲜谚文基本上是0基础,会拼音就行,因为推行训民正音会造成泥腿子跟两班贵族一样都会读书识字,这就给了泥腿子扳倒贵族们的机会,那还得了,所以朝鲜大臣们疯狂反对。
(2)朝鲜谚文的定位
但是朝鲜谚文确实还可以,虽然毛病很多,但是对于文盲来说,那就是大救星,于是在朝鲜底层人里流行。但是,注意要但是,这玩意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给底层人的用的,所以根本没有多想,定位是能用就行,所以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情况,那就是“狗肉上不得酒席”,正经场合没人用这玩意或者不全用这玩意,比如当年谷歌的阿法狗打败了李世石,韩国棋院给这家伙发了证书,证书上面的汉字比朝鲜谚文还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汉文比朝鲜谚文上台面,起码韩国人这么觉得。当然有些中国人不觉得,毕竟有些人就是有厉外垃同的习惯。
为啥不能彻底废掉汉字在韩国社会的存在感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朝鲜谚文是拼音文字,而朝鲜语里同音字太多,很容易在一段文字出现多个同音字,以至于出现歧义,甚至和原文完全相反的情况,所以强推下去,哪天韩国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崩溃了。有人会说,那用英文啊,英文不是主流吗?咱们也一直在学,但是这种的成本太高了,韩国成立的时候就没几个会英文,得,汉字继续用起来,在《请回答1988》中,成宝拉在学会计学的时候,桌子上的书本也是有着很多汉字,这说明在韩国高等教育中是充满汉字的。所以汉字在韩国是标标准准的上等人文字,哪怕开始搞去汉字化运动的韩国总统高木正雄(也可以叫他朴正熙),他的女儿高木(朴)槿惠刚当总统的时候,打造的人设就是精通汉文,还可以写写书法什么的,一个去汉字化的总统培养了一个精通汉文的女儿,这说明了啥,说明汉字在韩国没有消失,而是恢复了在朝鲜世宗大王时期的上等文字,一般乡民是没有资格懂的。
(3)结语
文字的传播程度是跟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当初中国雄据亚洲之东,搞得整个东亚都在汉字文化圈里,后来失势了,一度差点被自己人给废了搞拉丁化,所以文字好不好用还得看国力强不强大!
韩国申遗汉字是真的吗2018?
韩国申遗汉字不是真的,2018。所谓的“韩国申遗汉字”已经是个老谣言了,相关公开“报道”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2006年。
韩国的确有人说汉字是他们发明的,不过将汉字申遗,这是假的。在2016年就证实这是无中生有。韩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的确声称汉字是在韩国祖先东夷人发明的文字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认为汉字是韩国人发明。但韩国并未用汉字进行过申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韩国博物馆满是汉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韩国博物馆满是汉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