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遭40年难遇干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河南遭40年难遇干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南洪涝成灾,湖南干旱成灾,今年的气候到底怎么了?
极端气候越来越多,这是地球发怒了。
科威特70度高温,美国加拿大到处起火,德国暴雨洪水,这应该不只是中国这样,全球变暖已经到了严峻现实。
记得10年前的夏天,哪里会热得离不开空调,顶多一个风扇度过夏天,现在全天都是火炉,白天不敢出门,晚上不能睡觉,空调24小时转,这已经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这样的极端气候已经在提醒地球人,再这样肆无忌惮的破坏生态,人类的灾难会更多!
河南三年大旱灾指哪三年?
河南三年大旱灾指的是1959年至1961年期间,历史上又称为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都饱受其苦。尤其是河南最为严重。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死亡。那时候的人们没有粮食吃。都吃石头磨成的粉。结果是大便难解。用树棍儿一点一点的抠,那时候的人们都是四肢纤细。肚子大,营养不良。能活下来都算幸运的。可以说河南三年旱灾是解放后新中国河南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河南大旱,怎么不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并不是说降就降,首先当天的天气情况必须符合条件,第一是天空中云层厚度一般要大于两公里;
第二是云层中必须含有丰富的水汽;
第三是还得有上升气流将云层抬升到足够的高度。只有这些条件都满足,才能进行人工降雨。其方法是根据不同情况用飞机或者火箭弹将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发射到云层,使云层降水或者增加降雨量。河南大旱,河南的云层始终没有达到人工降雨的条件,无法人工降雨。前几天有的地县实施了人工降雨,使多时的干旱得到了缓解。
河南为什么干旱?
因为河南区域属于中东部典型的季风气候,处于季风边缘区,季风的进退和强弱往往会影响到雨带的分布.一旦携带大量水汽向北输送的南海夏季风“姗姗来迟”,水汽向北输送不畅,到达北方时间晚.就会造成干旱.近几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更是增加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
第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流域气温升高,河水蒸发量增多,再加上黄河流经的西北地区本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进一步加剧了水源短缺。
第二,沿黄9个省区经济发展迅速,生活以及工农业用水持续飙升,尤其是农业用水,消耗量巨大。在2016年,黄河流域的有效灌溉面积就达到了570万公顷,大面积的引水灌溉给黄河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在黄河缺水的情况下,周边省份往往通过开采地下水来满足灌溉需求,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第三,水资源浪费严重,用水管理没有统一协调。调查显示,黄河流域大多数地区都采取串灌、漫灌的方式,平均每公顷用水量高达60立方米,大大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各地抢水、引水频繁,无序用水导致水源分配不均,加剧了局部地区的水荒矛盾。
河南于周期性干旱期。河南是属于平原地带,不像南方农村庄稼地附近修的有沟沟渠渠,方便农民蓄水浇灌排涝,南上北下,北方的地势本来就要比南方高,河南的园林面积也没有南方的多,如果没有修建蓄水渠,易涝易旱的现象自然要比南方多。
河南省在我国的中东部,离沿海较远,是属于我国典型的内陆城市。离水远湿度自然就小了,再加上陆地有吸热快放热也快的特点温度自然就高了,另外与生态环境不平衡也有关系,再加上世界性气温升高等因素造成的。
河南处于我国季风边缘区,季风进退和强弱的不规律变化就容易导致降水的持续偏少。今年,我国东部长江以北地区主要受高空控制,不利于降水产生。加之东亚季风阶段性偏弱影响,来自西北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偏弱,不利于降水产生,导致了干旱出现。
1942年河南大旱多长时间未降雨?
从1941年夏天开始,河南大地就不下雨了,到1942年的5月份一场雨都没下,导致了河南大旱。这种持续的干旱情况对河南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1942年的河南不仅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而且春天几乎是滴雨未下,使得半蔫的小麦只有一二成收,连军粮也不够交。直到晚秋才终于下雨,但由于错过了农时,播种太晚,禾苗只疯长不结籽,进一步加剧了灾荒的情况。
这样的天灾加上人祸,使得1942年的河南大灾荒成为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遭40年难遇干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遭40年难遇干旱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