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男子杀7个月大侄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男子杀7个月大侄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世民杀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却留下了所有的侄女,真相是什么?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是怎么对待他的那帮侄子和侄女的呢?要知道,作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他们对李世民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关键是,这两个人还比较能生,李建成有6个儿子5个女儿,李元吉也不遑多让,有5个儿子6个女儿。
这22个侄子、侄女,在李世民眼中,自然是十分碍眼的。于是乎,李世民一口气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活着的儿子都给宰了!但是,李世民却把他的这些侄女给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李建成有6个儿子,其中除了长子李承宗早逝以外,剩下的5个儿子,全部都被李世民给诛杀了。李元吉的5个儿子没有夭折的,全都被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宰了。
等于说,李世民不光杀了两个兄弟,还杀了10个侄子,这手段的确是很残忍的。不过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以后,诛杀侄子就不是李世民的错了。
因为李世民深知,他和李建成、李元吉这两家人,已经结下了深仇大恨。如果他现在心慈手软,那么他自己包括他的后代,将会永生永世不得安宁。
这些侄子一定会牢记父亲的仇恨,将来找机会报仇雪恨。即使无法找李世民报仇,也要找李世民的子孙后代,这可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事情。
所以说李世民这么做一点毛病都没有,反倒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深谋远虑后应该做出的判断。最难得的是,他明知这么做会背负不少骂名,他宁可被骂,也绝不给后世留麻烦。
二、侄女嫁出去,就不是老李家的人了。
古代婚姻和现代有很大的区别,现代人讲究婚姻自由,所以嫁给谁基本上都是自己来决定。可是在古代,却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婚姻程序,基本上不可能自己来决定嫁娶问题。
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女子嫁给哪户人家,这是十分严格的规矩。因为嫁到那户人家以后,她就跟娘家没什么关系了,从此以后就是婆家人了。
既然有这么个规矩在的话,那么娘家遭难以后,她自然也就不会受到牵连了。李建成有5个女儿,基本都被李世民给放过了。其中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是有详细记载的。
李建成被杀的时候,李婉顺当时只有4岁。哥哥们都被李世民给杀了,可李婉顺早晚是要嫁人的,所以躲过一劫。
等到贞观十三年,17岁的李婉顺还被李世民封为闻喜县主。按照唐朝的规定,太子的女儿应该是郡主,而亲王的女儿才被封为县主。显然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将李建成看成了普通亲王。
也是在这一年,李世民做主,把李婉顺嫁给了大才子刘应道做媳妇儿。两个人婚后感情很好,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李元吉的6个女儿中,有5个都是有记载的。她们分别被李世民封为:新野县主、和静县主、寿春县主、文安县主、归仁县主。
其中新野县主嫁给了河东裴重晖,河东裴家,在当时可是大户人家。和静县主嫁给了薛元超做媳妇儿。薛元超也就是薛道衡的孙子,在唐高宗时期位列宰相。
寿春县主,嫁给了杨豫之做媳妇儿。这个杨豫之地位可不简单,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外孙,长广公主和中书令杨师道的儿子。所以说算得上门当户对,没亏待她。
文安县主嫁给了段俨。段俨也是唐高祖李渊的外孙,高密公主和纪国公段纶的儿子。归仁县主嫁给了姜研,姜研是陇州刺史姜謩的次子。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不仅保住了这几个姐妹的小命,而且还在她们长大以后,给她们找了婆家,算是比较厚道了。
因为李世民明白一件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正是因为这些女子都会嫁出去,成为别人家的人,所以李世民才会放心大胆地留着她们。再说了,这些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又能翻得起什么大浪呢?就算李建成和李元吉昔日的部下还想蠢蠢欲动,也不可能靠着这些女子竖起大旗吧?
三、李世民还纳了自己的弟妹杨氏。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在灭了哥哥和弟弟以后,还把弟弟李元吉的媳妇儿巢王妃杨氏给霸占了,甚至连个名分都不给。
人家杨氏给李世民还生了个儿子李明,结果却什么都没得到,反倒是李明后来被过继给了李元吉做嗣子,实在是讽刺得很。最讽刺的是,在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居然还让杨氏去世后得和李元吉合葬,这可真是杀人诛心的莫大羞辱。
但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嫂子郑观音,却十分有礼貌。这事儿倒是奇了怪了,按理说当时郑观音岁数也不大,也是标准的美女,李世民怎么就没这个打算呢?
都已经霸占了弟妹,再霸占嫂子,李世民似乎也能做得出来。不过如果你这么想就小瞧李世民了。李世民霸占杨氏,纯粹是为了报复李元吉,因为这哥们忒坏了,整天挑拨自己和李建成之间的关系。
而李世民对郑观音有礼貌,是因为他尊重自己的嫂子。他知道李建成跟自己不对付,那纯粹是利益之争,谁输谁赢只看本事,不看人品。
因此李世民不仅善待郑观音,而且允许郑观音在后宫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们养大成人。可见李世民是个是非分明之人。
总结:李世民是一位成功的帝王,他做任何事都有政治原因。
李世民堪称封建时代,最成功的一位帝王。他文武双全,不光打仗贼溜,而且治国水平一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脾气不好,却从善如流。
所以说,对于这种素质高超的帝王来说,做任何事情都得考虑政治因果。他诛杀10个侄儿,是为了杜绝后患,霸占杨氏是为了告诫奸佞,善待郑观音和那些侄女,则是为了在消除隐患后,留下一个好名声。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李世民精心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为的就是将大哥李建成及弟弟李元吉置于死地,然后夺父亲李渊的皇帝宝座。可见李世民的终极目标是清除障碍,抢权夺位,并不是杀人。杀人是达成目标最直接、有效,且唯一的途径,他也不能滥杀,否则对于唐朝政局的稳定,以及自身形象,都会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他同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早薨的李玄霸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母亲是李渊的发妻窦氏。窦氏死于隋朝大业年间,李渊称帝后又追谥其为太穆皇后。所以李世民弟兄几人都具有嫡子的身份,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选。其实李渊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但实际上参与争夺天子之位的只有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原因也很简单,李玄霸比母亲窦氏去世还早,没赶上,其余那些皇子无非就是年幼和没有资格。
按自周朝沿袭下来的“宗法制”来说,皇太子莫李建成莫属,别人都是痴心枉想。事实上,李渊在称帝之后也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这个结果合情合理。可唐朝的现实情况是“先上车后补票”,尚无拥天下之实,却把自己当成了天下的主人。这样虽捷足先登,不居人后,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终致玄武门之变。
李渊于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第二年就建唐称帝,但当时所谓的唐朝不过偏于关中一隅,整个天下已被大大小小的势力割据。所以李渊皇帝虽然当上了,但是没有人承认,而且还面临随时被别人赶下去的危险。因此,李渊当务之急并不是握着皇帝的虚名自嗨,而是平定各方势力,统一天下。这个重担自然落在了李世民身上,因为李建成身为储君,要回避刀光剑影的厮杀,李元吉文韬武略皆稀松,不堪大任。于是从公元618年起,李世民用了6年时间,扫除割据,一统天下。
对于李渊或李建成来说,这六年时间过得还算惬意,但于李世民就是刀头舐血、九死一生。所以,这样的结果是,李世民自己不甘心,他的拥趸们认为不公平,将来皇帝由李世民来当,才恰到好处。而对李渊来说很矛盾,能者居之未尝不可,但也不愿废弃礼制,要知道大唐王朝才刚直立行走,这头开了后患无穷。所以,李渊的态度是暧昧不清的,不断提升李世民的地位,最后竟然能与太子李建成平起平坐,但又不把太子的位置转让给李世民。
(李渊剧照)
其实李渊这样的操作有百害而无一利,徒增李建成的焦虑及李世民的幻想。在这种山雨欲来的紧迫情形之下,李建成不会坐以待毙,用司马光的话说,他没有泰伯的贤达,所以他必然会同李世民争斗。于是兄弟反目、鱼死网破成了时间问题。
可是就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剑拔弩张的时候,李元吉也参与了进来。他表面上像影子一样为大哥呐喊助威,实际上如幽灵一般别有用心,他也想过把皇帝瘾。所以,后来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只能干脆地把李元吉“一锅烩”了。当然这个操作看似犀利,背后却胆战心惊,我们可以想像800死士对阵2000精兵的激烈场景。
在杀掉李建成及李元吉之后,大将尉迟恭挟持李渊,讨得圣旨,令东宫人马息战,事件暂告一段落。接下来,李世民急需处理两个问题:一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二是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子女。
李世民主张追剿李建成余党,一网打尽。尉迟恭则建议安抚为上,据理力争。最终,李世民采纳。而对于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子女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从李渊的角度看,他们无辜不至于赴死,那怕流放。但是李世民想一劳永逸,因为给他们生路就等于给自己挖陷阱、埋炸弹,且数量无法估量,也防不胜防。最后,李世民理性战胜感性,果断处置,10个侄子命丧黄泉。
李世民的几个侄子分别为: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巨鹿王李承义、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前五位是李建成之子,后五位是李元吉之子。按年龄推算,年长者不过弱冠,年幼者尚在襁褓。
综上,李世民心狠手辣的一面坦露无遗。可是他不用为“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去买单,充其量就是受些良心及人伦的拷打。而这些虽着时间的推移自会烟消云散。这就是是李世民作为一个精明政治家,对人性洞察后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处理方法,占在他的角度无可厚非。
对于李建成及李元吉的女儿来说,不幸与幸运交织。不幸的是她们成了“罪人”的后代,受到株连和压制,幸运的是她们保住了性命。在中国古代,男女不平等,男权主义压制着女性。第一次“男女平等”是孙中山提出来的。女性是弱势的一类,但是正是因为弱势,所以容易被“忽视”了她们可能存在的“强势”。这就是李世民放过她们的根本原因。如果李世民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都容不下,那么他也没有资格做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的帝王。
因此,李世民不仅放过了几个侄女,而且还给了她们相应的身份。比如李建成的次女李婉顺,成为了闻喜县主。李元吉的五个女儿分别成了新野县主、和静县主、寿春县主、文安县主、归仁县主等。
(解忧公主剧照)
(解忧公主剧照)
其实善待罪人女眷,李世民不是先例,汉朝时候就很常见。举几个例子。燕王臧荼谋反被刘邦消灭,他的儿子臧衍逃往匈奴。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就是臧荼的孙女臧儿的女儿。再比汉武帝时期,派往乌孙和亲的刘细君及刘解忧都是罪臣的后代。刘细君的父亲是因谋反自杀的江都王刘建。刘解忧的祖父就是“七国之乱”的核心人物楚王刘戊。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男子杀7个月大侄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男子杀7个月大侄女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