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风白鹿已生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台风白鹿已生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台风“白鹿”来袭,湘西、湘南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你怎么看?
台风登陆时,地面凹凸不平,摩擦力增大,速度减慢,台风会把大量的能量释放到登陆地点,其表现为狂风暴雨,本身能量也会消耗,强度进一步减弱,之后如果没有二次登陆机会的话,台风就会一直在陆地前行,最后直至消失,目前11号台风“白鹿”正在往内陆纵深发展。而在前行的路上,湘南、湘西有可能受地形或其它因素影响,会有大暴雨产生。
台风在陆地上运行,主要还是两种灾害:大风和强降水。对于风灾来说,除登陆点风力比较大外,随着向内陆发展,风力会越来越小,对于11号台风“白鹿”来说,强度不大,登陆时最大风速是十级风,比利奇马小多了,风灾减弱很多。但白鹿的云系却非常大,含着大量水汽,水灾不可避免。
台风在陆地上哪里降水大呢,多发生在台风速度减慢或停滞不前的地方,那么有高山阻挡或台风大转弯的地方就会有引发强降水的可能。
湘南地区和广东北部地区,五岭逶迤,山峦起伏,海拔在1000米左右,郴州、韶关、柳州等地是迟滞台风的第一道屏障,有可能出现大暴雨。
湘西地区有巫山、雪峰山,南北走向,海拔在1000米以上,这里可能是台风最后消失的地方,减弱为热低压,台风最后水汽凝结成降水,全部泼洒这些地区。
天气变化错综复杂,我们很难预测,台风有时候会出现大转弯,一般来讲,遇到北方强冷空气南下时或西南风突然转强时,转弯就出现了,因转弯时大气冷暖性质发生变化,出现停滞,产生强降水,例如,历史上1975年3号台风“尼娜”在向北走到河南驻马店时,遇冷空气南下而转弯,产生了我们内陆上最大降水量1163mm。引发了64座水库决堤,洪峰量达到三峡水库级别。
11号台风“白鹿”也称之为水台风,沿途经过的省份格外注意,有时台风停编了,人们放松警惕了,就会出现大的水灾,今年利奇马台风停编后在东北地区还带来200mm降水量,非常可怕。
台风“白鹿”已经生成,你们都知道台风是怎么起名字的吗?
台风,一个自然现象,甚至叫自然灾害,当它从海上向大陆热情的飞来的时候,影响有时候横跨几个国家。那么同一台风,在对大陆造成影响之前,国家肯定会提醒广大民众,这个时候,对台风怎么称呼?
而且有的名字很萌,有的名字很傻。
开始每个国家都给台风起个名字,然后把这些名字绘制成表格。
只要有了这个表格,然后来一个台风,就按照表格上的顺序给台风命名
这些名字用完之后,在重头再来,所以有了重复的名字,也就是我们记得几年前有过这样的台风名字呀
如果某一次台风特别大,特别出名,影响很大,就会把这个名字指定给这次台风,以后人们说起这个名字的时候,都知道,是那一年的那一次,指定的那次台风。
这个名字被指定给台风永久使用了,就需要重新起个名字填在表格里,这样表格就一直循环使用。
现在朋友们明白了吧。
台风通过不同的海域来划分不同的名称,西北太平洋被称为“台风”;东北太平洋或大西洋,被称为“飓风”;印度洋,被称为“风暴”。
改变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世界气象组织召集14个亚太地区的相关国家或地区组成了台风委员会,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统一命名。(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朝鲜、日本、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
14家委员各出10个名字,总共140个名字按照顺序被循环使用。这套命名方法从2000年开始实行。
台风是怎么起名字?台风的名字不是有了台风才取的,是事先确定了的。
其实世界气象组织早在1997年于香港就召开了会议,决定从2000年开始使用一套命名台风的方法:制作一张140个名字的台风命名表,由亚太地区受台风影响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命名,每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命名十个台风。等台风来了之后,按照这个命名表一个一个取名,用完之后就从第一个名字开始循环使用。我们之前经常听到台风的名字:山竹、天鸽、玉兔就是这么来的。
台风名字表具体如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风白鹿已生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风白鹿已生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