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伊朗发生恐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伊朗发生恐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伊朗外交官参与巴黎“恐袭事件”,是否伊朗政府指使,目的何在?
个人看法不太可能;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在7月3日的报道,在当地时间7月2日比利时调查人员宣称:挫败了一起针对“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的炸弹袭击事件,共逮捕了6名相关嫌疑人,其中有两名伊朗裔比利时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被捕,三名伊朗裔法国人在巴黎被捕,并同时缴获了“半公斤自制炸药和一枚雷管”,但是其中最劲爆的是有一名伊朗驻奥地利维也纳大使馆外交官在德国被捕。
首先此次预谋被袭击的“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是由许多不同团队组成,其中主要团体为“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这个组织曾被欧洲和美国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后又被排除,该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大肆鼓吹“解放”伊朗,并呼吁对伊朗进行制裁乃至政权更迭。
其实“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多年来背后一直都有美国影子,在二次海湾战争时期的2003年4月,该组织的主要成员“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就归顺了美军(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才将其从恐怖组织名单中排除)。
并且这次“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在巴黎所举行的活动还有特朗普的律师、前纽约市市长“卢迪.朱利安尼”出席,可见这个“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一直充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了。
图注:出席此次活动的特朗普律师“卢迪.朱利安尼”
但是这个“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由来已久,自1965年成立起至今就一直积极反对伊朗的国内政权,从巴列维到哈梅内伊可以说是逮谁咬谁,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伊朗要想收拾它早早收拾了根本就不用等到今天。
而且此次袭击事件又正赶上7月4日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赶赴奥地利维也纳协商“伊朗核协议”的前夕。
众所周知,在特朗普撕毁“伊朗核协议”后,欧洲一直是对此政策持反对态度的,同时面对美国的经济制裁,伊朗又特别希望得到欧洲的支持,所以伊朗一直积极寻求与欧洲的互动,在这个节骨眼伊朗不可能为了一个“狗皮膏药”去得罪欧洲,这明显不符合伊朗的现实利益。
所以此次袭击事件,真的极有可能是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加塞米”所表示的那样;是由一个恐怖组织策划,目的为在这个敏感时期破坏伊朗与欧洲关系的行动。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组织(比如美国)在背后指使的可能!
我觉得好奇怪!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因为此事为伊朗叫冤,个个都突然成为了大侦探福尔摩斯了!新闻报道比利时官方声称有伊朗驻奥地利外交官涉案被捕,这怎么解释?如果大家说其他的伊朗裔外国人分别在法国,比利时和德国被捕可以作为“阴谋论”看待,毕竟伊朗总统鲁哈尼正在欧洲访问,此案的时机太巧合,伊朗不必要自己当自己的“扰屎棍”,在这个时期在鲁哈尼身边发动对海外反伊朗政府组织的炸弹“恐袭”。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以常理来推断的!比如说,伊朗政府就是想乘鲁哈尼正在欧洲这个“良好时机”,对伊朗最大的海外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采取恐吓行动,因为,这个时候采取行动,按常理不会被怀疑,不会被“惹祸上身”!看看这个“常理”多么奇妙?可以正反两面都可运用呢!我们大家的大脑是大脑,别人伊朗领导人的大脑就不是大脑了?比利时政府官员和警方调查人员是胡说八道?我们大家还是不要太高估自己了吧?事情真相还没有水落石出,就一窝蜂的奋不顾身的充当伊朗的“辩护律师”或"消防队",这必要吗?为什么不可以心平气和的静待调查结果?
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是美国目前极力支持的反伊朗政府的海外流亡组织,正在召开大会,特别是特朗普的律师,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正在代表特朗普参加该组织的大会。伊朗神权领袖一定非常不爽,在他们看来,伊朗内外交困之时,绝对由不得这海外反政府组织“添乱”,必须教训它们!他们或许认为选择这个敏感时机做是最不容易会被具有“正常思维方式”的人怀疑的。也就是采取一种你“正常”我就不“正常”,我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我们中国孙子兵法中的“将计就计”,不知道大家开始明白否?!
由此可见,无论是“阴谋论”或“反常理论”都有理由。无需过早下结论。不是吗?
本次“巴黎恐袭”事件一定不是伊朗政府指使的,但是伊朗政府一定知情。伊朗在奥地利的外交官出现在德国这本身就有点不正常。他是以何种目的、身份到达德国,伊朗方面应该是有记录的。而且这次恐袭是有一定的计划的,伊朗驻奥地利的使馆也应该会注意到这位外交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
而这次将会袭击的组织是“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宗旨一直都是解放伊朗,呼吁美国等国对伊朗进行制裁已达到伊朗政权更迭的目的,这个目标非常契合特朗普近期对伊朗采取行动的目的。这次集会至少有2.5万人,这其中就有特朗普的律师、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还有很多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前部长级官员,可以看做是西方国家对伊朗强硬的代表。
我们知道,伊朗一直分为强硬派及温和派,现在的总统鲁哈尼是温和派的代表,也是现在伊朗的掌权派。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伊朗的强硬派没有实力。年初蔓延伊朗全国的游行示威,就有伊朗强硬派的影子。可以说现在伊朗执行的政策已经让强硬派无法忍受。
强硬派在伊朗国内饱受打压,为了摆脱现在的窘境。通过打击“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即对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发出警告,也可以破坏伊朗现在的对外政策。当伊朗失去对外依托后,强硬的伊朗成为最后的选择。
当然,本次恐袭也极有可能是美国策划的。欧洲一直在伊核协议上不支持美国的方案,再加上欧洲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对抗,使得双方的盟友关系出现裂痕。如果再鲁哈尼访问欧洲之际制造双方的摩擦。不仅可以离间双方,还可以增加双方谈判的难度。而对这种事件的操作,美国轻车熟路,世界众多的恐怖势力与美国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如果,换一个思维想一想,或许还有一种可能,这个伊朗外交官被西方策反了(可以看看事后这个外交官是否回国)。大家知道,伊朗国内的亲西方民主势力不小,历史上,伊朗与德国的渊源颇深。在目前的节点,抛出去一个关键位置的人物,影响力巨大,值得,一个官方背景的外交官牵扯其中,是伊朗政府无论如何辩解都显苍白的。另外,关于核协议,到底是西方希望伊朗留下来还是伊朗更加的希望欧盟留下来,应该以双飞希望从这个协议中得到什么来衡量。核协议的目的是限制伊朗,没有这个协议(伊朗开启铀浓),西方可以全方面制裁伊朗,美国首先是不怕伊朗铀浓,因为他不具备远程投放能力,对西方威胁不大(至于说威胁沙特中东国家并不是美国的软肋)。所以伊朗的目前有没有核爆能力西方不怕,怕的是与朝鲜一样具备远程导弹能力(核协议签署时伊朗政府已经暗示有了核爆能力的,西方对此故意的装聋作哑)。从伊朗方面来说,此协议如果存在并执行,他可以发展经济,更多参与国际事务(比如支援叙利亚胡塞武装),减轻自己面临的美国沙特的压力,改善民生可以平息民众的怨气,稳固现在的政权。总的来说,此协议的存在根本上更加的有利于伊朗,他是十分珍惜的,否则不会拼命的四处游说。美国的智囊们不是白吃饭的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西方更可能利用伊朗国内的反对派人士故意的参与进来,影响西方的民众,以压迫政府制裁伊朗
个人觉得此事同叙利亚化武事件一样,带有明显的此地无银。在伊朗总统赴维也纳商讨伊朗核协议之际,发生这种事情显然不符合逻辑,这说明有人企图破坏这次和谈,伊朗一直想拉拢欧洲国家维护伊朗核协议,伊朗怎么会给自己埋雷呢?显然有违常理,同叙化武事件,伦敦毒气事件一样,带有明显的政治栽赃性质。
如何看待伊朗外长关于“美国应该对在伊朗阅兵仪式上的恐怖袭击事件负责”的表态?
伊朗和美国的对比,就像是羊和狼的对比,现在伊朗对于美国所做的恐怖袭击事件的指责,就像是蚂蚁动牛脚,这只蚂蚁对于牛所做的事就是无可奈何,但是美国的这头牛在世界上的名誉必定是会受损严重,在名誉受损严重的情况下,美国的政客们表面上假装成无所谓,无所事事的,其实这些美国政客们的心里必定是会狗急跳墙的!人的尊严,国家的尊严是以名誉为主,这些美国的政客们不是不会知道的!
关于这次恐怖袭击的袭击者是谁,众说纷纭。ISIS武装组织宣布对此事件负责,虽然在去年6月曾经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发动恐怖袭击,但是这次袭击的地点还有背景明显跟去年不同。所以ISIS方面负责明显就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借此刷一下存在感。
(遇袭现场)
袭击发生在伊朗两伊战争的爆发38周年纪念日的庆祝仪式上,而事发地点是在伊朗西南部胡齐斯坦省首府阿瓦士。胡齐斯坦是伊朗靠近伊拉克的一个省,境内生活着很多阿拉伯少数族裔,自上世纪20年代胡齐斯坦省就是伊朗一块麻烦之地。境内阿拉伯少数族裔一直存在很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叛乱、冲突、骚乱、恐怖袭击一直持续不断。两伊战争被很多人认为是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战争,而且兼有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教派冲突因素。伊朗大规模举行庆祝两伊战争的阅兵活动,无异于刺激到了阿拉伯人少数族裔的感情,这使得他们其中的激进势力开始借此发动袭击。
(阿瓦士分离主义者在国外)
胡齐斯坦的虽然有分离主义势力但是他们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而是山头林立,派系众多,有亲西方的、有亲伊拉克的、有亲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立场上有支持联邦制争取更多权利的,有支持公投自决建国的,还有主张暴力反抗伊朗中央政府的,还有想要跟伊拉克合并的。这其中有一部分势力的总部和首领并不在伊朗国内,而是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西方国家。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得到了这些国家政府的庇护和情报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从事一些反伊朗神权政体活动,包括政治和舆论上的负面宣传,称伊朗存在民族中央政府存在民族歧视和宗教迫害等。这些有关的团体包括Al-Ahwaz阿拉伯人民民主党人民阵线(伊拉克)、阿瓦士阿拉伯复兴运动(加拿大)、阿瓦士阿拉伯民主团结党(英美)、阿瓦士解放组织(荷兰)。
(阿瓦士分离主义组织)
这也是扎里夫为什么会指责美国要对此件事负责的原因。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一点,欧美对于这些势力的支持,主要是反伊朗神权统治,但是后来发现部分组织跟伊斯兰极端主义者有关系,遂断绝了支援。不仅仅是阿拉伯极端分离主义组织很难获得援助,包括西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同样如此。现在支持阿瓦士当地的分离主义武装分子的,主要还是来自邻国伊拉克的反伊朗势力,他们指责伊朗对于伊拉克国内事务的干预和渗透,才会给予伊朗境内阿拉伯兄弟以支援进行一下反渗透。
(扎里夫)
当前美伊关系紧张,伊朗境内安全局势从宏观层面讲跟美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就是美国对伊朗贸易、外交的打压,使得伊朗经济状况恶化,国内社会问题集中爆发,分离主义势力相继也开始称抬头之势。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伊朗油轮在沙特港口外遭受恐袭,泄露大量原油。伊朗和沙特会携手应对环境危机吗?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沙特和伊朗政府并不会一同合作处理油轮遇袭后带来的环境危机。
更何况事发地区是在沙特的吉达海域,沙特方面希望独立处理善后工作,他们并不希望伊朗过多的参与后事。比起处理环境污染,人们更关心这次油轮遇袭会不会给中东地区的和平形势带来挑战,引发一场新的战争。
(萨比号油轮)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10月11日报道称,一艘运载着大量石油的伊朗油轮在沙特吉达海域突然发生了火灾,大火熊熊燃烧。该油轮的两个储油罐被摧毁,船员们立即对油轮进行灭火工作。这艘油轮是隶属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萨比”号,根据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说法,这艘油轮的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目前局势稳定,没有任何船员受伤。
在油轮遇袭后,萨比号的船员和伊朗石油公司,伊朗外交部均宣称可能遭到了导弹袭击,而袭击萨比号油轮的2枚导弹极有可能来自沙特阿拉伯王国。俄罗斯卫星网,阿布哈兹新闻社也认同了这种说法。而沙特政府则指责萨比号的船员以及伊朗政府在说谎,坚决否认与此事有关。
(萨比号油轮)
实际上,伊朗油轮遇袭后,人们最关心的是这场袭击会不会引发一场战争。在过去的一系列冲突中,从富查伊拉港运油船被袭事件,阿曼湾事件到巴格达绿区事件,大家都是在指责伊朗袭击了外国商船,认为伊朗是幕后黑手。这还给美国,沙特,英国组建波斯湾护航舰队提供了借口,让是否发动战争的主动权掉在了美国和海湾国家的手中。
此次萨比号油轮遇袭则将是否开战的抉择摆到了伊朗手中。似乎是有人在挑衅伊朗,希望伊朗因此对沙特及其盟友实施报复,甚至开战。他们想通过一场袭击刺激伊朗的主战派势力,破坏海湾地区的和平形势。
袭击还导致油价出现了上涨,这对于沙特来说非常有利。在事情发生后,伊朗加剧了对沙特的不信任感,因此双方很难在油轮遇袭上达成共识。
(伊朗油轮遇袭)
伊朗政府在此次波斯湾危机中的态度和立场很明确,那就是尽力维持和平局势,只有在得到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伊朗才会做出反击。伊朗并不会因此上当,盲目地与沙特,美国爆发战争。
10月11日伊朗一艘游轮在据沙特西部吉达港97公里处爆炸。根据伊朗媒体最先报道称,这艘船名为“Sinopa”号,不过后来证实这艘船为“Sabiti”号,其隶属伊朗国家石油公司(HIOC)。目前该油轮的两个储油罐已经损坏,并导致原油溢出,从最新的消息来看,漏油的情况已经被控制,但是仍然造成了污染。那么污染的治理工作将会由谁承担呢?
(事发区域)
由于船只爆发发生在红海海域,而且从与吉达港97公里距离来看,该游轮应该行驶在红海中心国际航道上,因为吉达该出海域的宽度不过190公里。由于沙特和对岸的苏丹都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位于沙特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内,所有污染的治理工作将会有沙特和苏丹来承担,具体将会有两国协商决定。不过事件沙特主动承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毕竟财大气粗,而且还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若沙特承担,那么其将根据该国《环境保护法》28条的规定,就事故污染问题追求责任方(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相关民事赔偿。
(Sabiti号)
有关于爆炸的问题,现在众说纷纭,而且伊朗方面给出的回应十分矛盾。伊朗媒体最初援引伊朗国家邮轮公司(HITC)公共关系部门的负责人萨希卜·萨德吉的话称,这艘油轮是被两枚导弹击中的,而且导弹很有可能来自沙特。然而后来HITC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目前事件仍然在调查之中,油轮并未起火,运营方面说法明显前后不一。伊朗官方在事件发生前后,并未将游轮爆炸漏油的责任归咎给任何一方。这可能是迫使HITC改口的主要原因。
(当天油轮的视频截图)
很显然伊朗并不想将事件影响扩大化,因为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称油轮是遭到导弹袭击无异于是在对沙特进行挑衅,而且会使得自身的处境更加艰难。众所周知目前伊朗正在遭受美国的制裁,很难再进行石油贸易。而伊朗却一直都需要向叙利亚提供石油补给,之前伊朗游轮格雷斯-1号被英属直布罗陀扣押就是因为其涉嫌向叙利亚运送原油的原因。然而当递交书面保证后,格雷斯-1号仍然将原有偷运到了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这次“Sabiti”号走红海其目的地仍然可能是叙利亚,这艘船在发生爆炸时,并未有按照国际海事规范,开启船只自动识别系统AIS。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偷运,不想太过招摇,让人知道。生怕会遭到美国和沙特的拦截。
(沙特与伊朗角力)
那么这件事会有什么结果呢?结果可能是伊朗不得不被沙特好好宰一顿。由于在航线上出事,而且还是沙特专属经济区内,沙特可能会对船只进行强制扣留。这艘船将可能会遭到起诉,要负担污染治理的相关费用。船只停靠和维修也需要交钱,而且钱绝对不会少。在今年4月伊朗游轮“Happiness-1”号,在吉达水域附近因为发动机出现故障,失去了控制,伊朗方面称是船舱进水所致。船只不得不停靠吉大港进行修理,伊朗每天需要缴纳20万美元的相关费用,最后船修好后总共缴纳了1000万美元,才被放走。这样一看沙特还真有可能是袭击策划者,其抓住伊朗的把柄进行敲诈,为上个月两处石油设施遭袭讨要损失费,而事件短期内是不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伊朗发生恐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伊朗发生恐袭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