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达又卖掉37家万达百货,苏宁接盘,王健林现在还这么缺钱吗?
这和缺钱关系不大,万达之所以卖百货,原因也是很好理解的。
第一,转型需求
专注做自己最擅长的收租公业务,而卖货业务,苏宁是最擅长的。所以万达明白这一点后,就开始转型做轻资产了,很多万达广场现在都是轻资产,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盈利需求
2018年,腾讯,苏宁,融创,京东集体入股万达商业,条件是要求2023年万达上市,且2019年租金净收益要达到190亿元,如果低于这个数据,投资方有权要求万达给予现金补偿。
万达百货肯定不赚钱,之前开100多家,关到如今的30多家,要规模没规模,还不如租出去收租呢。
如今终于卖出去了,还卖给了老朋友,战略合作伙伴苏宁,就更好办了。万达没少和融创,苏宁,阿里做生意啊,都是老伙伴。
王健林的目标是未来收租产业越大越好,非核心产业能卖就卖。这跟缺钱无关,而是企业自身经营策略的转变。
关注我,获取更多互联网深度解读
这已经不是万达第一次出售资产了,王健林从17年就开始大量出售旗下物业和土地储备,降低负债率转型轻资产,融创中国曾以438.44亿元的价格接手万达13家文旅城91%的权益。
当时一度有传闻说万达出售国内众多重资产,打算去海外投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海外投资计划流产。
不过,尽管万达问题不断,但王健林个人当然不缺钱。
结合时下经济情况分析,万达的焦虑也可以理解,毕竟房地产爆发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万科高喊活下去,碧桂园频频降价,再也没有之前房市高增长期,而万科、碧桂园、万达这些房产企业,必须摸索出一条活下去的道路。
活下去是没问题,但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房企,显然还想继续光鲜亮丽的活下去,这就比较困难了。
楼市不行了,传统百货行业又受到互联网行业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万达的选择是转型互联网,万达早早就和腾讯合作,但是转型一直不温不火,毕竟没有互联网基因,基因这种事,还是比较难扭转的。
而此时恰好马云一嗓门喊出了新零售风口,AT们要么买传统零售产业,要么与之合作,万达百货有苏宁接盘,也算是个比较好的局面,一方面新零售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万达自己对互联万与新零售并不在行,将万达百货卖掉,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毕竟万达家大业大,既然舍得卖掉,就意味着并不会影响万达整体的发展。
毕竟连王公子都隔三差五吐槽自家产业。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原创不易,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原以为万达已度过了最艰难时期,开始稳固,开始重新出发了,得知它继续在卖卖卖的这则信息,还是很感震惊。
遥想好多年前,在沈阳绿公司年会现场,王健林和马云是如何雄辩!他说:互联网是飞机的话,也是要落到地面的,意示互联网经济泡沫大。他们还打赌线上线下的发展前景,王健林并不认输于马云的。
如今一个提前宣布退休,一个在奋力自救,真是变幻无序的商业世界呀。
那年有个主题演讲,是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的专场,千余名企业家在台下听他讲“诚品没有利润不能活,只有利润不想活”的切身故事,听这名佛教徒讲解无常,场面火爆、感人。如今,吴清友先生已无常了。
我们很难相信,苏宁接盘万达百货是苏宁战略的主动选择,是苏宁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凶猛的出击,犹如20多年前在南京大战传统百货,后又碾压国美一样。这则信息,很明显是卖方急迫,找了一个好买家,是万达百货要脱手,万达集团要瘦身。
王健林的朋友还是很多,人情世故做得很不错。地产卖给了孙宏斌,后者是最凶悍最顽强的中青代房地产企业家,百货卖给了张近东,张是线下零售的王者。
万达自己在众细分领域没有做到数一数二,所卖的对象却都是数一数二的。曾经王健林联合百度、腾讯想挑战阿里,最后这三家巨头合力成立的电子商务平台没能实现目标,还没有苏宁易购转身的漂亮。之前转型难,现在干脆用卖卖卖来脱身。
2月10日消息,万达电影将收购万达影视95.77%股权,万达电影是上市公司,已不需要再卖了。进一步的联想是,万达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的?
国民老公王思聪可以卖吗?还是等待他来拯救万达帝国?
万达这两年给人印象就是“卖、卖、卖”,卖了文创卖百货,很悲壮的样子!万达怎么了?万达帝国缺钱吗?其实要多元发展肯定缺钱,谈生存需要,肯定不缺钱。万达的卖,是王健林两年思考的结果,也是战略调整的需要。
一是万达收线战线。万达四大支柱产业,百货肯定不在范围,线下发展,老王与马云打过赌,看来面子不要了,里子重要,聚焦主业,放弃多元化发展。
二是万达痛定思痛。万达走国际化,产业不是高精尖,倒像是吃喝玩乐,电影院、足球队、开发城市等,资金哪里来,银行借!可惜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万达出海通道受阻,流动性紧张。负债过多,据传3–4000千亿元,负债扩张之路已经被切断,万达只能及时调整战略,原来一个亿是小目标,现在呢?
三是万达默默无声。多年来,万达高调行事,老王、小王天天上新闻,新媒体更是热炒。万达举世闻名。现在万达不声不响,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长白山别墅拆了,西班牙大楼卖了,媒体报道纷纷,万达依然不发声。万达已经变了,至少在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公共关系等方面。
我们期待老王脚踏实地走下去,希望万达最创辉煌业绩。
欢迎讨论,谢谢关注点赞!
仔细想来,万达百货易手并不意外,从万达文旅、万达保险,到万达商业,王健林的麾下资产在不断甩卖。
一个月前,万达集团宣布,将所持有的百年人寿9亿股股份转让给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占百年人寿总股比11.55%,转让后万达将不再持有百年人寿股份。此次交易绿城共花费27.18亿元。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万达便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粗略计算,自2017年7月以来,18个月万达卖掉的资产已经超过千亿元。
从万达集团的官方信息来看,目前万达剩下的主要资产包括四个部分,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万达广场。截至2018年底,万达在全国开业280座万达广场,累计持有物业面积3586万平方米。2018年,主要依靠租金万达商管集团收入376.5亿元。
其次就是万达文化集团,万达院线和万达电影,2018年收入692.4亿元,同比增长9.2%。以外,万达还有地产和金融两大集团。在大量资产出售后,粗略估计,万达目前总资产约5000亿,而负债率也降到了60%以下。
老王之所以不断的卖卖卖,主要谋求的就是转型。王建林说过,万达不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了,要做资产管理公司。现在大量甩卖重资产,包括酒店、百货、文旅,意图转行为轻资产企业。
当然,你说老王缺钱也没错。万达前几年在国内以及海外大肆扩张,甚至已经去国外买球队了。但突然遇到国家稳控金融风险,排查银行授信风险,万达的银行贷款突然紧缩。
有几家地产公司不是靠银行贷款活着?银行贷款收紧,让万达现金流顿时紧张。同时,万达又面临数千亿的债务早偿还。不得已,甩卖资产成为了救命之路。不到两年时间,万达已经卖了上千亿的资产了。
王健林宣布万达从2019年不再发展房地产,你怎么看?
万达策略是正确的,实际上关键不是发展房地产,关键是在于收缩。而2018年,真正出现危机的企业是三类:
一类是高负债的企业。可以说2018年高负债企业很难受,即使利率不上升,但是赚钱越来越难,可以说很多企业利润没有办法覆盖利息。所以这一类企业2019年也不好过。
二类是房地产钢筋建筑等传统行业。老龄化附带人口出生率下降,未来的需求是个问题,即使不考虑老龄化,人口高峰期的购房需求在前几年集中释放,未来如果不是通过超宽松,仅靠基本需求很难抬高地产价格,再现地产繁荣。
三类是科技创新无法商用的企业。共享单车如今是困境期,很多企业想法很好,切入的时候红红火火,但是如今要面对一个实实在在的盈利问题。没有业绩,未来很难立足。
而万达很好的处理了问题,规避了风险。一方面,其变卖了大量物业资产。大多数经济低谷都是现金为王。二方面,其成功上市万达电影,成功获得转型动力。而万达商业则成功低位在香港退市,用最小的成本退出了地产行业。可以说一整套策略看似简单,其实却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举动。要知道,如今国内地产流动性不佳,脱手和转手本就困难,何况如此巨大的腾挪。
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企业应该到了转型期。回头看看A股30多家负债率高过80%的房地产企业,很令人忧心。
有的时候,你得承认你的穷困和不得志就是你的无能,而不是时运不济,更不要抱怨。
比如,眼光。
王健林可以把一个亿作为小目标,能够成为中国首富,就是他有这种政治敏感性和眼光,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战略眼光。
而王健林毕竟是后生仔,当然,是相对于李嘉诚来说的。李嘉诚早几年就出清了大陆的房产、地产,大举购入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燃气、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时候,我不得不说,人家发财是有道理的。
当年李嘉诚退出大陆的时候,还闹得满城风雨。“别让李嘉诚跑了”,搞得我们好像发现了个新时代的吴三桂一样。很恐怖。
而我没有。
所以我说王健林还是差那么一丁点儿,当然,也许不是他没有李嘉诚那个眼光,而是他身在局中,情况不一样罢了。
时过境迁,你必须承认,能不能敏锐的嗅到商机,能不能察觉到风险,就是牛人与庸人与怂人之间的区别。
而李嘉诚就看到了这中间的风险。同样的,王健林也察觉到了这中间的风险。
根据我对世界各国房地产市场的了解,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韩国,都曾经有过房地产暴涨,然后回退,稳定的过程。这个回退的幅度,跟国情有关。
我这么说,不是说房价要跌,而是说,相对于李嘉诚王健林之流来说,他们熟知商业发展规律,知道任何暴涨都是不可持续的,现在是大陆房地产的顶部了,已经进入盘整期。再在这个市场坚持,并不代表没钱可挣,但据我所知,目前所有的房地产企业基本上日子都一般般,再也没有当年的风光了。
不过请注意,我说的房地产进入顶部,并不代表大陆的房地产市场会下跌,像日本那样。
大陆有自己的国情,也就是说,国家的掌控力度会大得多,可以调用的资源也更多。所以大陆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大幅下跌,最多是一些小幅度的盘整。现阶段,如果是居住用的话,买房子没问题。别想着房地产会大跌。
毕竟,房地产牵涉的领域太多,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银行的影响太大。2017年,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20.1万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达31.5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6.2%。
也就是说,中国的房贷余额占全国信贷的四分之一。这个比例可以说高的吓人。如果房价大跌,必然导致房贷大量坏账的发生,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国的金融体系崩盘,导致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这样的后果如果发生,整个国家也许都会陷入崩溃。
中国承受不起这样的后果。
美国都能以国家信用担保房地美房力美,不让它们破产,中国政府作为一个强势政府,必然不会放任这样的局面发生,所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不会大跌的。
但是国家也不会允许房价暴涨了。因为房价涨的太高,已经导致各行各业成本急升,现在的中国企业相对于欧美来说,已经失去了成本优势。再允许房价大涨,整个国家还有救吗?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房价是一个什么局面呢?房住不炒,既不会大涨,不符合国家的定位;也不会大跌,因为这会影响国家稳定,让它保持平稳才是国家想看到的。
既然国家不会允许房价大涨,也就是房地产市场高收益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不抽身还等什么呢?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平稳的改善型市场,还有钱挣,但这点钱是王健林这样的大佬看不上的。
既然这样,那还等什么呢?李嘉诚都已经抽身了,王健林自然也不会在泥潭中纠缠。
聪明人啊
感谢邀请!
王健林表示,“万达商业剥离房地产业务,一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也不能有,成为彻底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万达的商业不做高端奢侈品,主抓主流大众消费,偏时尚流行,这种消费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
“万达已经不是房地产企业”
其实,万达一直在收缩,而且通过不断的卖卖卖剥离房地产业务。而几年来,万达也逐步转化为商管为主,健康、体育等产业发展的集团。去房地产化,轻资产化的万达地产收入持续减少,地产集团收入540.2亿元,同比减少34.9%;回款610.4亿元,同比减少3.3%。王健林在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所说,万达已经不是房地产企业。
不再发展房地产的原因
目前房地产黄金周期已过下,行业集中度不断集中。而政策上,对于地产调整持续进行,行业发展需重新审视。从发展角度,房地产周期较长,在行业成熟期之后,很多房企都在进行转型,万达也不例外。而未来消费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很少受到周期的影响,这方向也是转型的需求。
核心还是现金流问题
用王健林的话“一是房地产是强周期性行业,好几年差几年,在周期变化中很多企业死掉。大型企业通过开发比较多的项目,似乎可以一定程度熨平周期,但是不可能完全摆脱周期。二是房地产现金流不长远。房子不是快销品,即使比起汽车这样的耐用消费品,更新速度也慢得多。”
万达的选择或许是对的
个人认为,房地产行业虽然没有明显的拐头迹象,但从政策导产业上,目前行业高位震荡极大,而在新经济的需求下,科技产业以及消费倾向将是后期发展的主方向。企业要想跟上时代发展要求以及享受时代发展红利,也需要向这个方向挺进。
万达在年度会议上提出了发展的新方向,王健林首次提出正式全面进军大健康产业,明确万达大健康将以顶级医院为核心,综合医药、康养、商业、培训多种产业为一体,走创新健康产业新模式。
当然,谁都想发展,转型有时候是主动的,多数时候也是被动的。但在发展不动的时候,主动的转型要比被动的等到至少具备更多的主动性!
王健林支付巨额剥离成本!终于将房地产业务从万达商管集团剥离,为什么?
他想玩“空手道”,昨天刚好看到一个视频,他讲赚钱最高境界是空手道,他打比方,迪士尼模式,靠授权就可以赚很多钱,这就是空手道。正是因为这个想法,认为房地产投入大回报少,决定放弃房地产。这点与做电商是同逻辑,他认为电商属于空手道赚钱的范畴,当然,万达电商没做成功。万达坚决做商业地产,不计成本投电影行业,收购海外影视公司,发展电影院生意,都是“一次投入后续坐收现金”的生意经,一劳永逸型。
但是事实证明,这些生意都没赚到钱。可以查看万达电影。万达迟迟不能上市都说明盈利不行,否则早上市了。
其实房地产公司,排名靠前的几家,过的很滋润数据是惊人的。
万达不看好的地产,似乎有道理,但是数据证明,没道理。其它的地产公司,这几家大型的,赚取利润很高,这些数据,实实在在证明万达把能够赚钱的房地产业务给剥离,而赚不到钱的商业地产使劲投入,越投心里越难受,像任我行修炼吸星大法,停不得,修炼的后遗症越来越厉害,可是退不了,这是多么痛的领悟。碧桂园三年加起来赚721.81亿元,万科三年赚828.7亿元,恒大三年加起来赚667.82亿元,保利地产三年加起来赚469.5亿元,招商蛇口三年加起来赚370.4亿元,万达地产三年加起来赚了9个问号,这些问号的含义是如何还利息。
有人可能说,以后地产赚不了。问题是,万达前三年赚不了,未来三年就会比前面讲的六家地产公司赚钱?没有的事,网购每年高增长,其中就包括抢了万达广场的生意。地产商的生意,电商抢不了,该买房必须买房,这就是房地产商的生意,而不是商业地产的生意!
再找一个万达系的非房地产生意,属于“空手套”生意的看一看,以万达电影为例,这个就是建个电影院,坐收票房分成的空手套生意。2019年三季度,万达电影贷款总额67.13亿元,净利润三个季度只有8.29亿元,营业收入前三季度115.9亿元。商誉134.53亿元,总资产320.8亿元,商誉巨大,贷款巨大。这些数据看得出有空手道的境界。
万达从转型商业地产开始,就开始做赚面子不赚钱的生意了,大而不强,指财务不强,非良性扩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